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两种螺旋CT多层面图象重建(MPR)技术检查颌骨,考察这些图象用于牙种植所达到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螺旋CT对牙种植术前术后的临床病例之颌骨作1 mm厚层连续扫描后,CT主机将扫描图象数据传送入工作站,以牙科颌骨多区域MPR软件,和普通颌骨单区域MPR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多区域MPR技术可同时显示数张整体颌骨弓的CT全景片和数十张任意间隔的颌骨弓多区域横断面图象。普通颌骨单区域MPR技术可显示颌骨单区域数张任意平面和任意曲面的图象。结论 两种螺旋CT MPR分别适用于牙种植术前设计的颌骨检查,和植入后牙种植体的检查。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较全面检查牙种植术前术后的颌骨形态、结构和骨质、牙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以及牙种植体与颌骨内重要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Dental成像技术在磨牙区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磨牙区部分缺失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出二维图像后导入工作站,通过专用Dental软件包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应用Dental软件及3D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拟种植区颌骨的全景形态,局部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骨质密度及牙槽骨与下颌管及上颌窦的关系,牙列的空间关系等。结论 多层螺旋CT Dental成像技术是磨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和评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建立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器力学分析模型。 方法: 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采用Mimics软件重建颌骨与牙列;采用Geomagic studio 6.0软件在牙根表面向外均匀扩展0.25 mm生成牙周膜;利用Ansys软件建立Tip-Edge plus托槽模型,然后进行颌骨、牙列与托槽的组装,以托槽槽沟的边界为依据分段建立直径为0.508 mm的圆形弓丝模型。结果: 建立了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模型包括上颌骨、牙槽骨、牙列、托槽和弓丝。与上颌各个牙齿相对应的托槽模型的轴倾角、转矩角等数据与实体托槽的数据是相一致的。利用Ansys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此时对模型施加一定的约束与载荷之后即可进行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结论: 结合运用Mimics、Ansys 、Geomagic studio软件建立的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矫治器的有限元实体模型真实有效,其方法简便实用,可根据需要利用所建模型进行不同的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牙种植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对拟种植区域牙槽骨形态和质地评估的意义。方法在牙种植术前通过普通牙片及颌骨全景片筛选出17例不能明确牙槽骨的条件能否接受种植的患者,取牙模型,在拟种植区制作带有钛管的放射导板,戴入患者口腔,进行颌骨多排螺旋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牙槽突的高度、宽度和密度,判断是否具备种植条件,对于符合种植条件者采用ITI种植系统进行牙种植术。结果15例患者成功接受牙种植治疗,2例分别因牙槽骨宽度不足5.3mm和牙槽嵴顶距上颌窦距离不足3mm被判定其骨组织条件不能直接接受牙种植手术。结论三维重建能为种植术前颌骨非安全区及牙槽骨缺损区提供可靠且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图像是成像技术的重大发展 ,是现代影像诊断的基础。现仅就进展迅速、应用普遍的CT与MRI技术及临床应用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1 设备与技术的进展CT( 1973)作为第一个开发的数字化图像是影像学发展中的里程碑。螺旋CT( 1989)和多层螺旋CT( 1998)则是由层面扫描过渡到连续扫描的重要发展。用平板探测器 (flatpaneldetector)代替多排探测器直接采集某一解剖区域的信息 ,成为容积扫描 ,将为CT的应用带来新的变化。多层螺旋CT( 16层 )比单层螺旋CT可获得更薄的层厚 (小于 0 5mm) ,以更短的时间 …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9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 主动脉夹层患9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 旬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图像重建(SSD)。结果 同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RP及三维重建衅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Stanford分类法,A型4例,B型2例,3例未明确类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层较好的影  相似文献   

7.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 ,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 ,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 ,类似纤维内镜所见[1] 。而只有螺旋CT的连续扫描才能获得容积数据 ,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不但可形成横断图像 ,还可得到三维图像。CT仿真内窥镜 (CTVE ,CTvirtualendoscopy)就是计算机技术与三维图像相结合的结果 ,是三维医学图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 ,CTVE成像的质量与原始扫描参数 :层厚、时间、分辨率等有很大的影响[2 ,3] 。本文比较多层与单层螺旋CT对原始扫描数据和重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螺旋CT因其能进行快速容积扫描 ,可获得优良的多平面 (MPR)及三维重建 (SSD)图像而受到重视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现就 6 0例骨关节创伤的螺旋CT横断面、MPR及SSD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X线平片作对比 ,以探讨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要点。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9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6 8岁 ,平均 35 .2岁。 6 0例骨关节创伤中骨盆 2 8例 ,脊柱 14例 ,肩胛骨 5例 ,肋骨 4例 ,膝关节 3例 ,颌面部及胸锁关节各 2例 ,踝关节及肘关节各 1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 1~ 12d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影象的不断发展 ,螺旋CT机已广泛应用。与常规CT机相比 ,其扫描方式 ,扫描速度快 ,数据的采集和图象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三维重建是将螺旋CT扫描中采集的部分容积信息转入工作站 ,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即可使病变更加直观 ,准确的显示其病变主体形态 ,从而可了解其周围解剖结构。表现结构及空间关系 ,称为非创伤性的主体解剖。它适用于螺旋CT扫描的各个部位。1 三维CT重建技术要求笔者 3a来选择 2 0 0例不同病例行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 3DCT成象是指将系列连续的CT扫描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经过计算机软件程序处理重建成立体图象的过程。 3D重建分表面显示法和容积显示法。使用美国GE、HispeedCT/i机型 ,为获得满意理想的3DCT图象扫描时应注意 ,即首选螺旋扫描 (Helical)采用溥层连续横断面扫描 ,扫描层厚 1 0mm~ 5 0mm螺距 1 0mm~ 1 7mm、图象采集层厚 1mm~ 3mm在扫描过程中 ,病人均匀活动 ,否则扫描层次不连续 ,扫描结束后可在保留数据库中任意重建间隔 ,扫描层数视兴趣区域的范围而定。增强扫描 ,用高压注射器从周围静脉注入 ,速率 2mL/s~...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在上下颌骨人工牙种植区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人工牙前检查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螺旋CT对38例患者的俩骨种植区进行扫描,通过相应的牙科扫描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获得种植区的冠状面、状面、轴面图像。结果 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种植区颌骨的外形及其内部的重要解剖结构,并能利用其图像上的标尺精确测量种植区的骨量,为人工牙种植手术方案的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的方法,探索建立上颌牙列直丝弓矫治器的力学分析模型。方法 采用螺旋CT对已完成排齐整平、处于关闭间隙阶段的正畸患者颌骨进行多层扫描,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利用灰度值的差异重建上颌骨与牙列;然后利用Geomagic软件进行优化后导入Ansys软件生成牙齿、颌骨、牙周膜、托槽、弓丝的装配模型。结果 建立了直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可进行三维有限元的力学分析。结论 建立了一套迅速建模的半自动运行程序,探索出了一种提高模型仿真度的可操作性强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骨埋伏多生牙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骨埋伏多生牙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咬He片或曲面体层片筛选出的多枚骨埋伏多生牙进行螺旋扫描,层厚1.25mm或2.5mm,层距为层厚的l/3,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根据CT标尺测量图像与周围结构关系的距离,以确定骨埋伏多生牙的确切位置。结果 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复杂的颌骨解剖图像以及骨埋伏牙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 应用螺旋CT可确定骨埋伏多生牙在复杂颌骨结构中的准确位置,有利于拔牙及正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定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采用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14.
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体会许智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CT室,广州510180)关键词CT扫描;胸部中图号R445九十年代,由于滑环技术与螺旋扫描方式的出现,在极短(短于屏息周期)时间内完成一定长度的体积采样及图象重建,使CT扫描速度大大提高,也使...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在牙种植术前评估和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螺旋CT对种植牙患者的颌骨进行扫描,探讨它在牙种植术前的评估和设计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戴用模板进行扫描。对扫描后图像资料进行多层面重建。结果:在CT多层面图像上能够观察到局部牙槽骨的骨密度、形态、宽度、高度和骨缺损等情况,可以方便地进行种植术的设计和评估。结论:螺旋CT是进行牙种植术前评估和设计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颌骨埋伏牙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9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血管造影 (SpiralCTangiog raphy ,SCTA)是指快速团注造影剂后 ,在检查部位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期对其进行CT连续多层面的扫描 ,然后将数据进行三维图像处理 ,从而显示血管的立体影像[1,2 ]。1 SCTA的成像方法主要有 3种成像技术应用于SCTA ,即表面遮盖显示 (shadedsurfacedisplay ,SSD)、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 ,MIP)和多平面重建 (multipla narreformation ,MPR)法[3,4]。其中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齿科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 CT的特殊齿科扫描 (Dentascan)软件的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 Dentascan软件对患者的牙齿 ,颌骨部位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 ,根据不同的切层距离重建出牙齿 ,颌骨部位的不同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 ,与轴位的图像结合 ,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DENTASCAN软件能重建出整口牙 ,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 ,清晰显示牙根 ,牙髓腔 ,牙槽骨 ,牙周软组织 ,可对牙、颌骨内微小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 :DENTASCAN软件扫描密度分辩力高 ,无重叠无伪影 ,定位准 ,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先进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螺旋CT对18例上颌骨内埋伏牙所在位置的牙颌骨组织进行横断面薄层扫描,所得数据采用表面阴影成像法,获得单纯的牙体表面影像。结果表明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能立体地全方位地显示骨内埋伏牙的形态、位置、与邻牙的关系及萌出方向。提示螺旋CT牙体表面成像技术在骨内埋伏牙的正畸治疗和外科处理中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可行上、下颌骨全景曲面重建(CPR)的特点,探讨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全景片对颌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上下颌骨疾病行8排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扫描层厚5.0 mm,将扫描数据通过后重建,进行厚扫薄建,得到0.625 mm或1.25 mm的薄层图像,对上、下颌骨行不同层面的曲面断层重建,重建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断层图像,贮存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曲面断层全景片清晰,能清晰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与上颌窦、牙槽骨的关系(包括上、下颌骨骨折19例、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1例、上颌窦含牙2例、埋伏牙10例)。结论:多排螺旋CT颌骨全景断层片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病变与周围组织及牙齿的关系,可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无放大失真。对颌骨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范围的界定结果可靠。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的方案的制定、术后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