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成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YDV)对成人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辽宁省北票市部分学校选择22-58岁教师124人,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3项指标均为阴性,体温正常。按0,1,6个月程序,每剂5μg/0.5ml接种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YDV。结果;免疫后3,7,12,24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5.0%,83.3%,65.5%,37.2%(P<0.01),在7个月时达到高峰,以后又急剧下降。女性抗-HBs阳转率均高于男性。小于35岁组的抗体阳转率高于35岁以上组,但仅在免疫后12个月时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免疫3d后局部和全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YDV对成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抗-HBs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应答再接种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 对130例乙型肝炎二对半检测(ELISA法)全阴者用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按0、1、6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第210d抽血检测,抗-HBs阴性者再用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按0、1、2的免疫程序再次接种3针,第90d抽血检测抗-HBs。结果 130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再次免疫后抗-HBs阳性115例,阳转率为88.46%,抗-HBs滴度均值(GMRT)为94.3mIU/ml。结论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无免疫应答者,通过增加剂量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recombinant yeast-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YDV)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免疫学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兖矿集团某矿区0~62岁的903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者,采用0-1-6的免疫程序接种YDV,分别于全程接种后1、12、24、36个月时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结果研究对象接种后3d内未发现中重度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全程免疫后第1、12、24、36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6.71%、71.85%、50.23%、41.25%(χ2=477.27,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经年龄标准化后,女性抗-HBs阳转率在各阶段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抗-HBs阳转率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YDV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0μg乙型肝炎基因重组(酵母)疫苗对(5~14)岁儿童的免疫后抗体产生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0、1、6免疫程序对(5—14)岁儿童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对633名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阴的儿童,全程免疫6个月后采集血样,采用定量放免法(PIA)进行抗体检测。结果t全程免疫6个月后,抗体阳转率92.73%,分年龄组几何平均滴度(GMC)差别无明显性(F=1.66,P〉0.05),抗体滴度(GMC)在100mIU/L以上,占81.20%,男女之间抗体阳转率及GMC构成分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儿童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效果明显,抗体应答水平较高。为减少无应答和低应答人数应当增大接种剂量,以增加抗体阳转机会。  相似文献   

5.
王亚峰 《吉林医学》2011,(6):1145-1146
目的:了解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某小区1620名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检测抗-HBs阳性情况。结果:观察对象首针接种后第1个月、3个月、7个月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0.0%、45.5%、94.7%,同时女性抗-HBs阳转率高于男性。结论:本组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传播。  相似文献   

6.
穆春晓  马春华 《医学争鸣》2007,28(5):424-424
0 引言 为观察重组乙型肝炎疫功(酵母)(YDV)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和免疫记忆性,我们对1995年出生的123名儿童进行了10a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简称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提高预防接种的阳转率提供依据。对240名不同年龄组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采用0、1、6月接种方案,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后检测抗-HBs,结果接种一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8.75%,小年龄组儿童抗体阳转率最高,为95.00%,阳转率最低的为51—60岁年龄组,阳转率为60.00%.  相似文献   

8.
比较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究竟哪种组合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最优,提高广州地区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方法。方法:2003-2004年,应用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及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使用不同剂量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1489人,其中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816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673人。结果:使用各厂家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首针免疫后7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92.40%,GMT为175.39,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为91.67%,GMT为174.02;基因重组乙肝疫苗首针免疫后12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81.7%,GMT为77.02;国产重组CHO乙肝疫苗83.52%,GMT为76.40。有效抗体阳转率在两种疫苗中均相似。5μg、10μg、20μg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存在明显区别,结果显示免疫效果与疫苗剂量间呈正相关。结论使用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保护率达到国外同类疫苗水平,从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考虑,建议北京酵母疫苗首针免疫最好使用10μg,其后两针可选择5μg或10μg;CHO疫苗首针免疫最好使用20μg,其后两针可选择10μg。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在大学生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238例新入校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按照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接种两种不同剂量(酵母)乙肝疫苗和(CHO)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血清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同时观察4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接种1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10 μg(CHO)乙肝疫苗、20 μg(CHO)乙肝疫苗及2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的抗-HBs 阳转率分别为98.3%、95.0%、96.7%及96.5%,4组重组乙肝疫苗的抗-HBs阳转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1.034,P>0.05);4组疫苗之间抗-HBs GM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Kruskal-Wallis χ2 =18.301,P<0.05),其中1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的抗-HBs GMT高于10 μg(CHO)乙肝疫苗组(P<0.05);2种20 μg乙肝疫苗组之间的抗-HBs G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0 μg(CHO)乙肝疫苗组的抗-HBs GMT高于10 μg组 (P<0.05); 10 μg与20 μg(酵母)乙肝疫苗组抗-HBsG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性别间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抗-HBs GM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ann-Whitney U=6 512.000,P>0.05)。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对成人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建议成人接种10 μg重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接种2~15岁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的免疫原性。方法在江苏丹阳招募1 288名2~15岁健康儿童和青少年随机入选为试验组(649人)及对照组(639人),按0,1,2月程序分别接种10μg和5μg剂型康泰公司生产的酵母乙肝疫苗。于第1针接种前及接种后1、2和3月时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指标,计算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全程免疫后1月时试验组人群抗-HB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 375.0mIU/ml vs 854.69mIU/ml,P〈0.05);而试验组与对照组抗-HBs阳转率均呈现较高水平(99.68%vs 99.00%,P〉0.05)。结论 10μg剂型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的抗体水平显著优于5μg剂型疫苗,适用于2~15岁青少年儿童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荣成市人民医院患者280例,分为成人组以及儿童组;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人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与盲插法相同(89.3%vs88.0%,P〉0.05);但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6.3%vs11.8%,P〈0.03)。儿童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6.7%vs66.6%,P〈0.03)以及并发症(6.7%vs20.0%,P〈0.02)均优于盲插法。但超声导引的插管时间明显长于盲插组。结论中心静脉插管术中,超声导引可以减少成人组以及儿童组插管并发症率;明显提高儿童组患者插管一次性成功率,但可能在临床上需要耗费过多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联合检测用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7例肺癌(肺癌组)、30例肺良性疾病(肺良性疾病组)、42名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TAM、NSE、SCC-Ag、Cyfra21-1水平,比较3组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①肺癌组血清TAM、NSE、SCC-Ag、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小细胞肺癌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鳞癌组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5),TAM水平在3种病理类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癌组单检TAM、NSE、SCC-Ag、Cyfra21-1及联检(TAM+NSE+SCC-Ag+Cyfra21-1)阳性率分别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小细胞肺癌组NSE阳性率显著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鳞癌组SCC-Ag、Cyfra21-1阳性率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5)。③单检TAM、NSE、SCC-Ag、Cyfra21-1与联检(TAM+NSE+SCC-Ag+Cyfra21-1)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1.87%、42.86%、29.87%、53.25%、93.51%,特异度分别为90.3%、97.2%、98.6%、95.8%、88.9%,准确性分别为85.9%、69.1%、63.1%、73.8%、90.6%,联合检测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结论血清TAM、NSE、SCC-Ag、Cyfra21-1检测对肺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判断肺癌病理类型有重要临床价值,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53与β-catenin在胃息肉和胃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P53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P53蛋白的阳性率: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不同类型的胃息肉组(P<0.05);正常胃黏膜组和不同类型的胃息肉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蛋白的阳性率:胃癌组和不同类型的胃息肉组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胃癌组和不同类型的胃息肉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catenin蛋白的强阳性率:胃癌组明显高于不同类型的胃息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息肉阶段抑癌基因P53保持相对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癌基因β-catenin表达增强,增强的程度明显低于胃癌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刘宝凤 《当代医学》2013,(28):81-82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儿科治疗的哮喘患儿188例、肺炎患儿98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使用颗粒凝集法进行检测,对哮喘患者血清总IgE进行测定。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的MP-IgM阳性率(48.97%)明显高于肺炎患儿的MP-IgM阳性率(3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5.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儿童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的患儿阳性率(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患儿的血清总IgE(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发病率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关系,尤其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更高,应该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俊  胡朝军  沈波  徐巍  吴春龙 《浙江医学》2011,33(11):1589-1592
目的探讨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在抗核抗体(ANA)间接免疫荧光法(1IF)筛查阴性标本中进行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61例IIF—ANA阴性临床血清标本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进行15种ANAs特异性抗体(LIA—ANAs)检测。结果216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标本中LIA—ANAs阳性数为100例,占46.30%,高于非AID组(2000%);AID组LIA—ANAs阳性结果按灰度强度分,LIA(3+)、LIA(2+)、LIA(1+)、LIA(±)的阳性率均高于非AI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ID组中ANAs特异性抗体中的抗Ro-52、抗SS—A、抗Sm、抗nRNP/Sm、抗SS—B抗体、抗dsDNA和抗rR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31%~18.06%,高于非A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ANAs特异性抗体阳性强度LIA(1+)+LIA(4-)的阳性率高于LIA(3+)+LIA(2+)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nRNP/Sm、抗Ro-52、抗SS—A和抗SSB抗体在AID组中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非SLE比较,抗Sm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高于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A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s特异性抗体漏检,IIF—ANA的检测不能完全代替LIA—ANAs的检测,对于临床疑似AID的患者,无论IIF—ANA检测结果阴性与否。均需进行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中c—metmRNA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晚期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标本55例c—metmRNA的表达。结果55份晚期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中,总阳性率为65.5%(35/55),生存期在5年以下的患者c—metmRNA高表达占8.6%(18/37),5年以上患者占16.7%(3/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5)。c—metmRNA表达在有颅底侵袭组为74.4%(32/43),无颅底侵袭组为33.3%(4/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mRNA表达在颅神经损伤组为77.7%(35/45),无颅神经损伤组为10.0%(1/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晚期鼻咽分化型非角化性鳞癌患者中c—metmRNA的表达与其侵袭有密切的关系,c—met在鼻咽癌的预后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那通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行保守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抑那通组35例,孕三烯酮组40例和未用药物组33例。对比观察3组临床疗效、妊娠情况、月经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抑那通组和孕三烯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6%和67.5%,显著高于未用药组42.4%(P〈0.05)。抑那通组完全缓解率和闭经率均高于孕三烯酮组(P〈0.05)。抑那通组停药后复经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孕三烯酮组少,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比较好。抑那通组和孕三烯酮组用药后唯二醇(E2)水平较用药前和未用药物组均显著下降(P〈0.05),抑那通组用药后血清E2水平较孕三烯酮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抑那通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术后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曾爱平  周仁芳  胡朝军 《浙江医学》2011,33(5):640-643,65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的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30例PBC患者、81例肝病(LDC组)患者、110例炎症性肠病(IBD组)及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SCA的 IgA和IgG亚型.结果 PBC患者血清中ASCA-IgA亚型阳性率为22.3%,ASCA-IgG亚型阳性率10.0%;ASCA-IgA或ASCA-IgG亚型阳性率为26.9%;ASCA-IgA和ASCA-IgG亚型同时阳性率5.4%,PBC组患者ASCA-IgA或ASCA-IgG阳性率、ASCA-IgA阳性率与LDC、IB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患者ASCA-IgA和ASCA-IgG同时阳性者阳性率、ASCA-IgG阳性率与LDC、IBD、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ASCA-IgG亚型阳性率低于IBD组中的克罗恩病患者的22.0%(P<0.05).在PBC患者的AMA-M2和抗SP100抗体阴、阳性组中的ASCA-IgA、IgG亚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抗GP210抗体阳性组中的ASCA-IgA或IgG亚型检出率高于抗GP210抗体阴性组(P<0.05).ASCA-IgA阳性的PBC患者组中的TBil、IgA、IgM高于阴性组,ALB低于阴性组(P<0.05);ASCA-IgG阴、阳性组中的PBC患者的肝脏生化、免疫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SCA-IgA或ASCA-IgG可作为PBC患者的自身抗体在血清中存在,且ASCA-IgA 亚型与PBC的发病机制中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PBC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HIF-1α和Sema 4D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密度(LVD)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Sema 4D表达,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VD),依据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对照。结果乳腺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2%(80/110)和77.27%(85/110);HIF-1α与Sema 4D表达呈正相关性(r=0.691,P〈0.01)。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 TNMⅠ~Ⅱ期组、淋巴结无转移组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p TNMⅢ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IF-1α、Sema 4D高表达,可能与淋巴管的增生、转移侵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伟文  柯柳华  王芳 《右江医学》2014,42(5):567-56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肝脏疾病患者178例,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48例(A组),重症肝炎32例(B组),肝硬化67例(C组),原发性肝癌31例(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CHE、TBA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四组患者血清CHE及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B组CHE明显低于A组(P<0.05),C组CHE明显低于B组(P<0.05),C组、D组两组CHE无明显差异(P>0.05);B组TBA明显高于A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D组明显高于C组(P<0.01).四组CHE、TBA阳性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C组、D组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CHE阳性率明显低于TBA的阳性率,C组CHE阳性率明显高于TBA阳性率(P<0.05).结论 在检测ALT的同时,观察CHE、TBA的变化可较全面了解肝组织损害及功能变化情况,对判断其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