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文兰 《中外医疗》2010,29(1):39-39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腹膜透析的开展,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逐步提高。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残存肾功能在逐渐下降,透析的充分性也在下降,我们研究了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透析时间、营养状态等对其生存率的影响,为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Kawaguchi等[2]曾报道,腹膜透析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20%,而Tetsuo等[2]报道的有关数据则为6.1%,目前我国尚缺乏腹膜透析患者10年生存率的报道.现笔者对本院腹膜透析中心透龄达10年以上、且仍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和腹膜透析中心进行质量管理对患者生存的影响,从而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及其生活质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评估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探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的护理途径。本文就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1日-2014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植入腹透管并开始腹透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风险比值,了解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截止2015年12月31日,继续腹透235例(69.5%),转肾移植18例(5.3%),转血透32例(9.5%),死亡42例(12.4%),失访11例(3.3%)。腹膜透析患者半年生存率为92.9%,1年生存率86.3%,2年生存率76.5%,3年生存率73.6%,5年生存率70.4%。血清白蛋白、残余肾功能、腹膜感染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早期生存率与国内报道水平相近,5年生存率较高。血清白蛋白、残余肾功能、腹膜感染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低钙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肾脏内科开始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160例,按照透析液含钙量的不同分为低钙透析液组(低钙组,透析液钙浓度1.25 mmol/L)83例和标准钙透析液组(标准钙组,透析液钙浓度1.75 mmol/L)77例,随访3年,观察透析第1年末、第3年末时2组患者生存率、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的比较。结果随访至第1年末时,2组患者生存率及退出腹膜透析的个案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之间生存质量、透析一般情况、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钙组患者的血钙高于甲状旁腺激素低于标准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3年末时,低钙组患者生存率更高,退出腹膜透析的个案数量则明显低于标准钙组,继续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之间透析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钙组患者的血钙高于、甲状旁腺激素低于标准钙组,血管钙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更少,生存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长期使用低钙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对钙磷代谢存在有利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要好于标准钙透析液进行透析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30例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患者赖以生存的肾替代疗法之一,它的出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管理,患者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对5年来3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  相似文献   

7.
陈懿  陈凤  陈志文 《西部医学》2012,24(4):805-807
腹膜透析(PD)导管是PD患者的生命线,PD导管出口的恰当护理对改善P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早期护理,长期护理及出口处感染的处理等方面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引起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原因,针对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进行,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减少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发生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原因,根据分析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腹膜透析患者通过对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发生的几率.结论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做好腹膜透析导管出口的护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于我中心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根据原发病分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组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化结果和透析相关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460例随访腹膜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13.9%)。糖尿病肾病患者平均年龄高于非糖尿病者,分别为(63±13)岁和(45±16)岁(P<0.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P<0.01)。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也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钙磷水平、胆固醇水平、随访时间、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第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3%和90.7%(P<0.05),第2年分别为61.8%和82.5%(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为24.6月和30.1月(P<0.05)。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风险为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2.449倍。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和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开始时的年龄大,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年龄和营养不良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疗法,对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改进,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选择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患者也不断地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家庭腹膜透析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肾替代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腹膜转运功能被认为是影响PD疗效及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1])。然而有研究表明,腹膜转运状态本身并不是引起死亡和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2-3])。也有研究显示,高转运腹膜功能与糖尿病腹透患者技术失败相关,但并不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4])。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不同腹膜转运功能的非糖尿病PD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腹膜转运功能对非糖尿病PD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和分析慢性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生存质量,指导临床科学选择透析方式.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持续进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共105例,其中HD组患者78例,PD组患者27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包括身体状况和精神心理状况在内的生存质量的全面评价.采用肾脏疾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对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躯体功能状态评估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精神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结果:HD组患者KDQOL-SF平均指数(46.8±12.8)与PD组患者(59.5±13.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两组分别为69.3±3.8和72.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因子分析显示,PD组患者在焦虑/躯体化和绝望感方面较H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D较PD患者总体生存质量更优,但器官功能状态则无显著性差异.同时,PD患者较HD患者精神心理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医护合作持续一体化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维持性腹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法,以持续医护一体化管理的模式营养指导患者,共随访6个月,对患者在一体化管理当天,管理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血钾、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分数(SGA)进行比较,同时对管理当天、管理后6个月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结果不同时间段患者营养相关血清学指标,血钾和SGA评分及自我管理测评分值较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护合作持续一体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提高营养水平,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白鸽 《医学综述》2013,19(12):2142-2144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由于PD不能代替肾脏的全部功能,体内仍然存在许多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长期接受PD的患者体内普遍存在慢性炎症状态,其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主要包括透析相关性及非透析相关性因素。体内炎性因子的增高对腹膜结构与功能、心血管系统、营养状况、残肾功能、透析充分性以及生存质量都有不利影响。如何减轻炎症状态,提高PD患者生存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105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论男女,腹膜透析患者SF-36得分差异无显著性;腹膜透析患者青年组SF-36总分以及多个分支领域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而中老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腹膜透析患者SF-36得分在透析的前2年比较平稳,但2年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伴有2种以上疾病的腹膜透析患者SF-36得分与其他腹膜透析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SF-36能综合评价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腹膜透析不仅适合老年患者,更适合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慢性肾衰竭患者一体化治疗的前2年可考虑首选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年龄、透析时间及伴发疾病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各个领域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由专职腹透护士定期进行家庭随访的50例年龄≥63岁、透龄≥4个月的老年患者设为干预组,将未进行家庭随访的42例年龄≥65岁、透龄≥4个月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自患者出院后至6个月时的焦虑、抑郁、情感指数及生活满意度、兴趣、生存欲望、睡眠质量的评分。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为(49.7±3.8)分,抑郁评分为(45.6±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P=0.001)。干预组的情感指数为(9.3±1.8),生活满意度评分为(9.8±1.6)分,较对照组高(P=0.001、P=0.005)。就兴趣及生存欲望而言,干预组的兴趣评分为(60.5±3.8)分,生存欲望评分为(78.9±5.8)分,高于对照组(P=0.04、P=0.02)。干预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为(30.6±4.8)分,也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家庭随访对老年腹透患者的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作用,能促使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保证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据透析龄分成四组:A组(透析龄≤3个月)49例;B组(3个月〈透析龄≤12个月)38例;C组(12个月〈透析龄≤24个月)35例;D组(透析龄〉24个月)3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9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7%、27.1%;A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B、D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D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焦虑、抑郁与透析龄呈负相关(r=-0.193,P=0.015;r=-0.235,P=0.003),焦虑与抑郁呈正相关(r=0.75,P=0.000);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多个维度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患者体力状况、体力作用、疼痛、情感与精神状态、情感作用、社会功能、精力状况此7个维度的评分与透析龄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高,普遍存在生活质量差。但随着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龄增加,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透析龄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治疗,减少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础腹膜溶质高转运特性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置透析导管接受腹膜透析治疗,且基础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为高转运的患者290例,随访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截止随访时间患者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至随访截止日期,生存组患者249例,死亡组患者41例,病死率14.1%。死亡组患者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指数)、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模式治疗比例、随访期营养不良率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随访期超滤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3.368)、CCI指数高(HR=2.478)、CAPD模式治疗(HR=4.336)、随访期营养不良(HR=5.255)、随访期超滤量不足(HR=6.750)均是影响腹膜透析溶质高转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表现不同的腹膜透析溶质高转运患者预后存在差异,关注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或可降低其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3例尿毒症患者,按照不同透析方式分为PD组31例,HD组32例,HDF组30例,分别调查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及6月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肾脏疾病生存质量量表(KDQOL-SFTM)评分,评估尿毒症维持透析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3种透析方式在治疗6月后MMSE评分,PD组、HD组及HDF组分别为29.56±3.61、25.46±3.28及24.54±4.37,PD组高于HD组及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经PD治疗半年后KDTA所属维度高于HD组、HDF组及实施透析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各维度明显高于HD及H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高于HD组、HDF组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