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与早期中医食疗文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籍是中医食疗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继承食疗文化的重要依据。沿着我国典籍的发展脉络,将中医食疗置于其中,梳理、归纳、总结典籍发展历史对中医食疗的作用,有可能对古代食疗文献的发掘和整理,提供线索并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仅以典籍制作材料的发展为线索,对我国早期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玲  陈沛沛 《光明中医》2009,24(2):200-202
典籍是中医食疗文献的主要载体,也是后人学习继承食疗文献的重要依据。沿着我国典籍的发展脉络,将中医食疗置于其中,梳理、归纳、总结典籍发展历史对中医食疗文献发展的影响,可以对古代食疗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本文仅以典籍的生产方式为线索,对我国早期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笔者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实行中医食疗的研究, 有效地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治愈率并缩短了病程, 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使患者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根据骨折不同时期探讨出一套合理的食疗配方, 以利于在中医院及社区服务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宫绣的《本草求真》全书共著录药物520种,源于食物基原的本草药物逾200种。本文就《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的功效主治、药效机理、修治宜忌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释黄氏本草药物的食疗和食养学术思想:食疗重修治,食养重宜忌。  相似文献   

5.
中医食疗对骨折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 ,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笔者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实行中医食疗的研究 ,有效地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治愈率并缩短了病程 ,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使患者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根据骨折不同时期探讨出一套合理的食疗配方 ,以利于在中医院及社区服务中推广和应用。1 一般资料6 0例符合纳入标准者随机分为食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食疗组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0~ 38岁其中股骨干上 1/ 3骨折占 10例 ,中 1/ 3占 8例 ;下 1/ 3占 12例。对照组男 2 2例 ,…  相似文献   

6.
孙玲 《光明中医》2011,26(4):628-629
中医药典籍是中国科技遗产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典籍的分类是人类进行典籍收藏和使用的一种手段。本文探讨了"七分法"和"四分法"两种著名的典籍分类方法对中医食疗文献发展的影响,为食疗文献的归类、收藏、检索、利用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养生 ,又称摄生 ,是保养、调摄生命的意思。养生学说是研究和讨论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学说。食疗、药膳是通过食物或药物与食物结合 ,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和措施。《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内经》非常重视养生 ,其体系完整、内容广泛、方法具体 ,饮食养生是其重要方法之一。同时 ,《内经》还是最早记载食疗理论的书籍 ,一些药膳方剂也是其首创。从现代长寿老人调查资料和健康新兴理念来分析 ,《内经》的饮食养生与其颇相吻合。《内经》提出的食疗理论与药膳组方方法 ,对后世食疗…  相似文献   

8.
中医食疗对骨折病人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 ,研究食物的性能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 ,防治疾病的方法。我们根据辨证施食的原则 ,将 6 0例非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其中 30例实施了食疗措施 ,另外 30例列为对照组 .通过临床观察认为 ,食疗能够加快骨痂形成 ,减少并发症 ,促进骨折愈合 ,继而达到了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现总结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将 6 0例病人随机分为食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 ,食疗组男2 1例 ,女 9例 ,年龄 2 0~ 38岁 ,其中股骨干上 1/ 3骨折 10例 ,中1/ 3骨折 8例 ,下 1/ 312例。对照组男 2 …  相似文献   

9.
食疗简述     
食疗即是食物疗法,它是以祖国传统医学与饮食习惯的为基础产生的。其历史悠久,具有诸多功效及特点,同时介绍4种较常见的食疗。  相似文献   

10.
尚云青  杨敏  王玲  俞捷 《环球中医药》2012,5(11):828-830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膳食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食疗学》的大纲要求、课程特点及教学实际情况,为使《中医食疗学》成为生动有趣、易学易懂的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强调了教书育人、上好第一堂课、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对食物的性能与应用及疾病食疗两部分重点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物以类聚,按类划分物质是认识了解使用该物质的前题,通过对古代药物本草、食物本草的分类方法的演变分析,得出分类方法是伴随着药性、食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同时分类方法又能促进人们对食性、药性的认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食疗发展的现状分析,得出建立食材学的必要性,其所依托的中医理论基础——体质学及治末病思想,其服务领域为作为食疗学的基础学科,加强食材性能理论研究,促进传统医学的发展并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食疗本草》中食物禁忌之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分散于《食疗本草》中的食忌条目进行了提取、整理、研究,将提出的210多条食忌分别归属为11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书所载食忌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基本解决食品“量”的问题的同时,食品“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总的来说,我国目前食品卫生的总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事故表明,我国尚存在多种食品安全重大隐患,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黄精属(Polygonat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多数植物为"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多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口干食少、内热消渴"等证,临床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脂及肿瘤康复。随着黄精属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及产业化开发的发展,其防治糖尿病的效应成分群与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该文通过梳理古代本草及现代文献,对黄精属植物抗糖尿病的本草学、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黄精属在古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中的相关证据支持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其物质基础主要为多糖、黄酮和皂苷类成分。其中,多糖类成分是其降血糖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在抗糖尿病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虽然目前已有学者对黄精属植物抗糖尿病药效和物质基础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缺乏系统性,且药效、作用机制、代谢途径等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加强黄精属植物相关研究,特别是从中筛选出显著的活性物质,并对其物质基础、药效学和作用机制开展研究,将对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和黄精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典名方开心散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是古代医家治疗健忘的名方之一。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从古籍出发,考证方剂的源流,梳理主治衍变规律,制剂,服法,禁忌等内容是研究经典名方的重要内容。考证结果表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的创制可追溯至《集验方》开心散和《古今录验方》定志丸。后世医家在应用开心散的过程中创制了许多类方,主治病证也有了拓展,在唐、宋时期,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治主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病证。金、元时期,增加了动风抽搐、呵欠等病证。发展至明代,主治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证。到了清代,主治又拓展了耳目不聪、年老神衰和汗症。在治疗"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遗精、便浊时,古人多重用人参、茯苓;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重用远志、菖蒲。其主治病机总结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湿内阻。通过总结开心散类方的制剂内容,建议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可为丸剂,规格大小可遵循古人之"梧桐子大",单颗药丸体积约0.25 mL,质量约0.3 g;单次服用起始剂量为15丸,随病情轻重予以加减,以每次"不过四十丸"为度,每日3次。服药期间应忌酸、甜、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上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临床实际,详细论述伤科骨折食疗的辨证施膳及药膳禁忌,并列举出常用有效药膳,认为骨折食疗是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石斛是一种药食兼宜的常用养阴补虚之品,从《神农本草经》始载石斛至今,诸多本草著作都对石斛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石斛名称的由来、产地范围的变化、加工炮制方法及其功效应用等方面,对石斛的相关古代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现代石斛的种植、加工,以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是食疗,食疗的理论指导是食物性味学。本文认为:古代的中医发现了身体可以感知食物的刺激,并能够做出应答这一事实,并采用四气五味的假说来表述这一现象。因此,食物性味学是研究摄入食物后的身体感觉,以及身体的应答反应规律的一门学问,应努力探索、科学表达和应用食物性味学,使之更好地为中医治未病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与保健食品如何结合的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保健食品是在传统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传统保健食品是中国传统食疗和药疗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病证发展的不同时期、生理发育的不同阶段、疾病发生的不同性质3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与现代保健食品应该如何结合,对保健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