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成角侧扳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成角侧扳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法为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VAS、JOA、直腿抬高试验、腰部活动度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角侧扳法和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显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且疗效相当;两者在改善腰痛、腰部活动度及JOA评分方面有较强的即时效应,但前者的优势主要在于节省人力、作用相对稳定,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赵斌斌  李万瑶 《新中医》2017,49(11):109-111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侧卧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侧卧斜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侧卧斜扳法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经用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Mc Gill疼痛量表中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针配合侧卧斜扳法和电针配合侧卧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且腹针配合侧卧斜扳法在改善PRI评分上优于电针配合侧卧斜扳法治疗,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腹针配合侧卧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5,P=0.041)。结论:四维牵引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痹通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2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6例。2组均进行常规理疗,对照组在常规理疗基础上加用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组加用腰痹通胶囊,2组均治疗4周,并进行随访。记录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6月时的远期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JOA评分较对照组上升更显著(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随访6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1.58%,对照组总有效率60.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痹通胶囊能够有效改善LDH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以侧卧定点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侧卧定点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疗程,观察比较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VAS评分、JOA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侧卧定点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地缓解症状,治疗效果良好,优于传统推拿法配合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及JOA评分变化。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加味复元通气散,对照组42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组均在用药前后观察患者VAS、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26例,有效8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复元通气散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减轻腰腿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冯氏坐位脊柱定点旋转法(以下简称冯氏手法)与中医传统侧卧不定点斜扳法(以下简称传统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分析2种方法对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的影响。方法接受冯氏手法治疗的患者72例(冯氏手法组)与接受传统斜扳法治疗的患者60例(传统斜扳法组)同期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2组均治疗1个疗程。采用美国Logan脊柱X射线软件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值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治疗前后JOA腰痛疾患评分。结果冯氏手法组JOA腰痛疾患评分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斜扳法组,L5受累椎体人均治疗手法计次少于传统斜扳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冯氏手法组受累椎体L5病理性旋转位移值小于传统斜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累椎体病理性旋转位移变化与JOA腰痛疾患评分改善显著正相关。结论冯氏手法较传统斜扳法,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纠正受累椎体病理性位移方面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8.
黄子亮  岳红梅  罗湘艳 《新中医》2018,50(6):133-135
目的:观察先天定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 5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配合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先天定坤汤加减,1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 1.11%,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 0.00%,总有效率为84.4 4%。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处理配合电针基础上加用先天定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立体定位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的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疗程2周。实验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微波及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功能量表(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及功能受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杨朱洁  王雪梅 《新中医》2016,48(11):93-94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80例仅采用针刺治疗。2组以针刺10次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M-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25%,对照组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M-JOA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旋转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使用旋转手法治疗。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磁共振数据,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双侧枕上回、左侧枕中回、双侧楔叶、左侧踞状回的低频振荡振幅(ALFF)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治疗前的VAS评分与每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持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治疗前与第1次治疗后、第3次治疗前与第2次治疗后以及第4次治疗前与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果明显,可能通过激活部分脑区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导气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电针留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先导气行气再电针留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进行VAS、JOA评分及分级,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5%,对照组为9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JOA评分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气针法联合电针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麻木、酸胀等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毫针配合铍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4组均采用TDP照射,治疗1组采用毫针配合铍针治疗,治疗2组采用单纯毫针治疗,治疗3组采用单纯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毫针、铍针干预。比较4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和腰腿痛JOA评分。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2组为90.0%,治疗3组为85.0%,治疗4组为20.0%,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值与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毫针配合铍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智君  崔海青  谢秀俊 《新中医》2018,50(5):162-165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16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腕踝针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腕踝针疗法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药罐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评定,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7天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痛、下肢疼痛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2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腿痛、腰部板硬、下肢麻木、腰膝沉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联合中药药罐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与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提拉旋转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对照1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侧隐窝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疗效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实验组V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提拉旋转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先进有效,更容易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重建腰椎动静力平衡、恢复腰椎内外源性稳定、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乐熏药联合电针疗法与单纯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平乐薰药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红外热图局部均温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治疗3天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JOA评分和红外热图温度上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63.33%,JOA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80.00%,对照组60.00%,2组疼痛VAS评分总有效率、JOA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薰药验方联合电针疗法与单纯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均有疗效,平乐薰药联合电针疗法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60例,各组均取L3~L5夹脊穴、环跳、委中等进行针刺治疗,并接KWD-808电针仪,针刺间隔时间分别为每日1次、隔日1次、每3天1次,疗程为3周。观察各组治疗1、2、3周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量表(JOA)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1组与观察2组有效率分别为96.7%(58/60)、95.0%(5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观察3组的88.3%(53/60,均P0.01);各组治疗1、2、3周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1、2、3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较观察3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各组治疗1、2、3周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均P0.01),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1、2、3周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治疗3周后JOA评分高于观察3组(均P0.05)。结论:每日针刺和隔日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疗效相当,优于每3天1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不同突出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变节段不同分为A组:腰4~5突出症,B组:腰5~骶1突出症,C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3组临床疗效差异,治疗前后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变化,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0.857 6,χ~2=6.142 4,P0.05),两两比较A、B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A、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880 5,P0.05),B、C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862 0,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增加,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A、B组JOA评分及VAS评分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组IL-6、TNF-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节段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明显,其中以单节段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理疗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通痹汤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后腰腿疼痛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分别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12周后腰椎功能及行走、活动功能;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及12周后,2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评分低于治疗4周时(P0.05),JOA评分高于治疗4周时(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肾通痹汤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其腰腿疼痛,改善其行走及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朵雄  巴晓霞 《新中医》2016,48(10):99-10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入选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2~3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57%,与对照组(82.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LIDP具有显著疗效,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腰椎生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