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E和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常妊娠6~9周的人绒毛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体外培养和纯化获得EVCT,采用RT-PCR方法检测孕酮、孕酮+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的EVCT表达HLA-G、HLA-E、HLA-F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 添加0.1 ng/L孕酮的EVCT其HLA-G、HLA-E、HLA-F mRNA水平明显增加,相对于无水乙醇组,分别增加3.3、1.3和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种作用被共培养的相应浓度的米非司酮完全抑制.结论 米非司酮可在转录水平抑制孕酮诱导的滋养层细胞HLA-Ⅰb类基因(包括HLA-G、HLA-E、HLA-F)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种血液病细胞株细胞的HLA-Ⅱ类抗原表达,以及对IFN-γ诱导HLA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CⅡTA)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HLA分子及CⅡTA 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肿瘤细胞CⅡTA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肿瘤细胞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肿瘤细胞HLAⅡ类分子表达与CⅡTA表达一致; 结构型或诱导型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经IFN-γ作用后其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增高;IFN -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其对IFN-γ促HLAⅡ表达的作用不反应.Jurkat诱导后刺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IL-2 mRNA.结论:某些恶性血液病细胞株细胞对IFN-γ不能诱导HLA分子表达与CⅡTA诱导型表达缺陷有关,表明CⅡ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 HLAⅠ、Ⅱ类抗原表达,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E(HLA-G、HLA-E)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LA-G、HLA-E的mRNA及蛋白质在正常妊娠组、ICP非地塞米松治疗组及ICP地塞米松治疗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三组孕妇胎盘组织蜕膜板绒毛外滋养细胞上HLA-G、HLA-E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CP非地塞米松治疗组HLA-G、HLA-E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CP地塞米松治疗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 结论 ICP患者胎盘组织绒毛外滋养细胞HLA-G、HLA-E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ICP患者妊娠免疫耐受平衡紊乱的重要机制之一;地塞米松对HLA-G、HLA-E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这可能是临床用于治疗ICP的重要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的诱导分化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MSCs的可行性. 方法:利用密度为1.073 kg/L的percoll分离骨髓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与扩增MSCs;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液培养21 d,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KP)组化染色;分别以浓度为5,10和15 μmol/L的Brdu溶液标记MSCs,孵育12,24,48,72和96 h后免疫组化检测Brdu,确定最佳标记量和最佳标记时间. 结果:诱导分化第21日, AKP染色呈强阳色,Ⅰ型胶原免疫染色呈阳性. 10 μmol/L Brdu标记MSCs的效果最好,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Brdu标记率逐渐增高,标记72 h后标记率在90%以上. 结论:MSCs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用Brdu标记MSCs的最佳浓度为10 μmol/L,最佳时间是72 h.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胎盘组织人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HLA-E、HLA-F、HLA-G表达水平与患者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81例子痫前期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2例和重度子痫前期49例,另以30例健康孕产妇为对照组。留取脐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血清可溶性HLA-Ⅰ(sHLA-Ⅰ)水平;留取胎盘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LA-E、HLA-F、HLA-G蛋白表达水平;另外,观察妊娠结局,对比不良妊娠结局和正常妊娠结局孕产妇各个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 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血清sHLA-Ⅰ水平依次降低,任意2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胎盘组织HLA-E、HLA-F及HLA-G阳性细胞率和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任意2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和轻度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血清sHLA-Ⅰ水平以及胎盘组织HLA-E、HLA-F、HLA-G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妊娠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胎盘组织HLA-E、HLA-F、HLA-G表达量下降可能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用5-氮胞苷(5-aza)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MSCs,取第3代MSCs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加入5、10、20 μmol/L5-aza;每组分别孵育12、24、48 h,继续培养28 d.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肌动蛋白(α-actin)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表达,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对细胞cTn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SCs经5-aza诱导培养28 d后,电镜下见细胞胞浆有散在肌丝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α-actin和cTnT表达均呈阳性;5 μmol/L的5-aza孵育48 h、10 μmoL/L孵育24 h培养28 d的细胞cTnT表达量与10 μmol/L的5-aza孵育48 h、20 μmol/L 3种孵育时间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细胞生物学特性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MSCs在体外经5-aza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5 μmol/L的5-aza孵育48 h和10 μmol/L的5-aza诱导24 h是MSCs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的理想条件.  相似文献   

7.
赵延峰  张宁宁 《医学综述》2010,16(14):2173-2176
HLA-G诱导的母胎免疫耐受是保证胎儿免遭母体排斥、妊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HLA-G属非经典HLA-Ⅰ类抗原,可在胎盘绒毛外滋养细胞选择性高表达,主要通过与NK、T细胞表面的杀伤抑制性受体结合,激活胞内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抑制杀伤及细胞毒活性。滋养细胞HLA-G表达降低或异常表达,影响其与NK、T细胞的结合而阻碍抑制性信号转导,母胎界面出现NK细胞表型以及NK、T细胞功能异常、功能性细胞因子分泌改变等妊娠期免疫紊乱现象,造成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攻击,导致引发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为肝癌细胞毒性T细胞疫苗设计、构建及免疫治疗策略的决策提供体外实验研究依据,采用免疫细胞化学LSAB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了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HLA-Ⅰ类抗原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人肝癌细胞株Alexander、HepG2、SMMC-7721、QGY-7703都有较强的HLA-Ⅰ类抗原表达,这使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对培养第3代的MSCs进行鉴定;用1、2、5 μg/L 的TGF-β1分别预处理细胞8 h,然后用血清剥夺和低氧(SOD)处理建立MSCs体外模拟缺血性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MSCs的凋亡及存活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2 μg/L的TGF-β1对Akt和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MSCs,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培养的细胞CD29表达阳性,而CD34表达阴性.用2 μg/L的TGF-β1预处理MSCs后,可抑制SOD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和中晚期凋亡率均明显下降,与凋亡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199.77、232.82,P<0.05),而PI3K抑制剂Wortmannin能明显抑制TGF-β1的抗凋亡作用.2 μg/L的TGF-β1可升高p-Akt的表达,p-Akt在8 h达到高峰,p-Akt/Akt显著增高,和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F=6.306,P<0.05).结论 TGF-β1对SOD诱导MSCs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抗凋亡作用是通过激活PI3K/Akt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核酶抑制表皮细胞HLA-Ⅰ类抗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皮细胞可表达HLA-类抗原,抑制其表达可望延迟其排斥反应.方法:我们将pLXRZ(Ribozyme-H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结合甘油休克法转染培养的表皮细胞,观察其对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通过转染细胞的PCR产物证实pLXRZ已整合入细胞基因组DNA中,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转染细胞HLA-Ⅰ类抗原表达较弱,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表达HLA-Ⅰ类抗原总数减少.结论:Ribozyme-H的表达载体能够稳定存在于转染细胞中,Ribozyme-H能抑制表皮细胞HLA-Ⅰ类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Bmi-1和p16基因表达随传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阐明其与MSCs复制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孕16、17和25周流产胎儿的股骨,利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5代MSCs中CD13、CD34、CD44、CD45、CD73、CD90、CD105、CD133和HLA-DR的表达;连续传代30代,诱导培养MSCs老化;用BrdU掺入率检测第5(P5)、15(P15)和30代(P30)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上述细胞中Bmi-1和p16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从孕16、17和25周的流产胎儿股骨骨髓中均能分离、培养、扩增出MSCs,均表达CD13、CD44、CD73、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CD133和HLA-DR; 随着MSCs的不断传代,细胞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细胞变成扁平状,折光性下降。P5与P15 MSCs的 BrdU掺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0 与P5和P15 MSCs的 BrdU掺入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5 MSCs中Bmi-1 mRNA表达水平高于P15和P30 MSCs(P<0.05),P15 MSCs中Bmi-1 mRNA表达水平高于P30 MSCs(P<0.05)。P5与P15 MSCs中p16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30 MSCs中p16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5和P15 MSCs(P<0.05)。结论:胎儿股骨骨髓能培养出MSCs,其复制老化与Bmi-1的表达有关联,但其信号通路可能不通过p16INK4a-Rb介导。  相似文献   

12.
韩潇  白海  赵强  杨柯  欧剑锋 《重庆医学》2016,(7):876-879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详细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纯度及增殖能力,从而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方法将剔除动静脉及内膜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剪切成1 mm3小块,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 EM/F12培养,得到贴壁细胞。观察贴壁细胞形态,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研究特殊细胞表面抗原CD29、CD73、CD90、CD105、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表达,并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体外培养7~10 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中游出;细胞主要呈纺锤体样、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生长曲线显示其增殖能力强;特殊表面抗原 CD29、CD73、CD90、CD105表达强阳性,造血性抗原标志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表达均呈阴性,流式细胞仪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超过80%。结论利用组织块法可有效获得人脐带 M SCs ,具有高纯度、低成本优点,并在体外较易培养、扩增。  相似文献   

13.
脂肪干细胞HLA分子表达与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Cui L  Yin S  Yang P  Liu B  Zhang Y  Liu W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7):1890-1894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以及体外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以期为组织工程提供同种异体种子细胞来源。方法从临床脂肪抽吸术丢弃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脂肪干细胞(共3例),体外培养至第2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分子HLAI、HLAII的表达。1×105个/孔ADSC细胞刺激异体淋巴细胞,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植物血凝素(PHA,2μg/ml)刺激淋巴细胞后,分别以(1×102、1×103、1×104、1×105)细胞/孔数量的异体脂肪干细胞加入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另一组在刺激同时加入白介素2(IL2,0.5ng/ml),检测脂肪干细胞抑制作用的逆转。分别以1×102~5细胞/孔数量的“第三者”脂肪干细胞或经IFNγ作用后脂肪干细胞加入混合双向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观察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表达HLAI类分子,但未检测到HLAII类分子阳性表达。人IFNγ刺激48h后,HLAI表达未见明显增高,HLAII类分子表达明显增高。异体或经IFNγ作用的脂肪干细胞均未能刺激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IL2可逆转脂肪干细胞的抑制作用。脂肪干细胞可明显抑制双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作用呈脂肪干细胞细胞数量依赖性;经IFNγ作用后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弱。结论ADSC可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一定的调节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或细胞治疗中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潘玉玲  任甫  乔高锋  席焕久 《医学综述》2007,13(12):881-883
人类白细胞抗原E(HLA-E)属于非经典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b)类分子,是继HLA-A、B、C之后人类发现的第4个MHC-I类分子,相比较MHC-Ia类分子,具有有限的多态性,广泛的组织分布和低水平的细胞表面表达等特点,在母胎免疫耐受、移植免疫、抗肿瘤和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邵剑春  刘云东  王中弥  陈俊  胡大春 《医学综述》2009,15(14):2090-2092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中的非经典抗原,主要表达在人类早期胎盘绒毛外细胞滋养层上,在妊娠免疫耐受建立中起重要作用。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HLA-G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此就HLA的分子生物学特点、HLA-G的组织分布、HLA-G基因与表达、HLA-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将人骨髓MSCs自骨髓中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培养的增殖及生长特征。结果: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显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骨髓MSCS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结论:体外获得的人骨髓MSCs的生物年龄较为年轻,可以为组织工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方法:取6个月水囊引产胎儿股骨骨髓,Percoll分离液分离,取单个核细胞层在人MSCs专用MSCGM培养基中体外培养。将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用10μmol/L 5-氮胞苷孵育诱导24h,继续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用Percoll分离液(1.073g/ml)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48~72h呈纺锤形、梭形、多角形的多型性改变;经5-氮胞苷孵育24h,细胞逐渐向梭形心肌细胞样形态转变,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MSCs在体外经5-氮胞苷孵育24h,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形态的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E在人早孕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其与反复自然流产(RSA)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15例正常早孕妇女及15例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LA-G、E的mRNA和蛋白质在早孕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人早孕胎盘组织所有的滋养细胞,包括合体滋养细胞、绒毛细胞滋养细胞、绒毛外滋养细胞中均有HLA-G、E mRNA的表达.特异性针对HLA-G的单克隆抗体4H84仅在绒毛外滋养细胞中检测出HLA-G蛋白表达.HLA-E蛋白表达与其mRNA表达部位一致.RSA组-眦A-G、E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HLA-G、E蛋白的表达水平在RSA组也明显降低.结论 HLA-G mRNA与蛋白表达部位的不一致可能与单克隆抗体4H84有关.母胎界面的滋养细胞表面HLA-G、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与RSA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