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观察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辅助治疗肺心病的效果,对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血小反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AUVIB辅助治疗后,患者血小板GMP-140水平及最大聚集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说明AUVIB能抑制肺心病患者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基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同时测定其血小板聚集功能(以ADP、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患者组的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01),差异存在显著性,另外,血浆GMP-140含量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时,血小板处于高度激活状态,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强,导致血栓形成或使血栓扩大化,故应及时选用抗血小板活性药物进行持续性地抗栓治疗,并配合降纤、抗纤溶药物治疗,以防止血栓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血小板功能变化为指标,评价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我院住院UAP病人,随机分为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25例),阿司匹林100mg/d加氯吡格雷75mg/d;单用阿司匹林组(27例),阿司匹林100mg/d.分别于入院时、入院治疗7d后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GMP-140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其治疗前后及在不同治疗组的变化.另选年龄性别都与UAP病人相当的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UAP病人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经治疗7d后血浆GMP-140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浆GMP-140浓度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UAP病人存在血小板活化高聚集状态,目前对于UAP病人的标准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上有显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经双联治疗7d,UAP病人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虽明显减弱,但仍未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血小板膜颗粒蛋白(GMP-14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SLE患者和15名正常人血浆血小板GMP-140的含量,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及用魏氏法测定血沉(ESR)。结果:1.活动期SLE患者(n=27)患者血浆血小板GMP-140含量[(49.81±5.85)μg/L]明显高于缓解期SLE患者[(21.92±3.67)μg/L],(n=12)和正常对照组[(15.74±2.33)μg/L](n=15),P均<0.01。而缓解期SLE患者血浆血小板GMP-140的含量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7例活动期患者中有20例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治疗后SLE患者血浆血小板GMP-140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P<0.05)。2.活动期SLE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Bpc)均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P<0.01),而血沉(ESR)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3.血浆血小板GMP-140的变化与ESR呈直线正相关(r=0.67,P<0.01),与血常规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有血小板活化,SLE患者在活动期血浆血小扳GMP-140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且与FSR呈直线正相关,说明GMP-140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同时对部分临床表现的解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5例肺心病急发期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的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4±9岁;B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66±7岁,A组加用硝苯啶(Nif)10mg3次/d,在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TXB_2(TXA_2的稳定代谢终产物)、6-Keto-PGF_1(?)(PGI_2的稳定代谢终产物).结果表明:肺心病组GMP-140、TXB_2、TXB_2/6-Keto-PGF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A组在治疗一周后 GMP-140水平较B组明显下降(P<0.05),说明Nif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14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浆PAF、GMP-140、β-TG和PF4水平水平越高(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小板活化增强,且与脑梗死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及血小板GMP-140的变化并研究其变化在该病中的意义,为这一疾病的治疗探索合理的方案。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FCM)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R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以及血浆GMP-140的水平。结果:R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RA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和血浆GMP-140水平增高,提示患者体内部分血小板活化,这些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又参与炎症反应,加重原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肝病患者血浆GMP-140含量。结果:3组肝病患者GMP-140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丙型、乙型肝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癌患者血浆GMP-140较丙型、乙型肝炎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检测肝病患者GMP-140可做为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纤溶亢进及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邓光权 《实用医技杂志》2012,(12):1240-1241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凝血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2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和18例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GMP-140及凝血4项。结果观察组GMP-140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MP-140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PT、APTT及FIB变化可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GMP-140及凝血指标的检测可以进一步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从而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了2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血浆血栓索B2、von Willebrand因子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对上述各指标与正常人群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血栓素B2、von Willebrand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增强。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功能增强,血小板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测定34例肺心病息性发作期病人体外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血小板5分钟聚集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二氧化碳分压有显著直线相关性(r=0.7999;P<0.01),与氧分压,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说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并随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血小板活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及不同血压分级患者P选择素(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血小板活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69例,正常血压高值组72例,正常血压组56例,分别检测GMP-140、vWF、NO及ET的浓度。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GMP-140、vWF、ET的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且与IMT的增厚一致,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正常血压高值组GMP-140、vWF、ET的浓度较正常组均增高(P<0.05),NO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有密切关系,正常血压高值者已出现内皮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动态改变及其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表明,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明显升高,尤以合并冠心病者更为显著,但治疗四周后,无合并症患者的血浆GMP-140水平明显下降,而合并糖尿病者其均值反稍高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提示: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一致性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小板在体内的破坏程度,且血浆GMP-140较血小板聚集更具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邬伟明  谭劼  洪国斌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63-2264,230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膜糖蛋白PAC-1、GMP-140的变化及其与PH(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2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GMP-140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慢性肺心病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结果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PAC-1、GMP-14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并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老年缓解期组。PAC-1、GMP-140阳性表达率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5)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老年健康对照组PAC-1、GMP-140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患者PAC-1的变化与GMP-140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r=0.77;P〈0.001)。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PH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 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5.38)ng/ml和(110.20±16.67)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ng/ml和(64.27±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ng/ml和(59.67±7.52)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刘征雁  牛保华 《医学争鸣》2006,27(7):637-63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功能状态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 Ag,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采用玻珠柱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PAdT. 结果: 糖尿病组血浆vWF∶ Ag(145.6±25.6)%,GMP-140(16.8±3.5)μg/L,PAdT(80.3±5.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浆vWF∶ Ag(160.8±35.6)%,GMP-140(18.9±5.5)μg/L,PAdT(89.5±7.8)%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GMP-140,PAdT水平与血浆vWF∶ Ag水平显著正相关(r=0.446,0.413,P均<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并由此引起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改变;血浆vWF:Ag,GMP-140及PAdT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2 8例肺心病患者及 32例体检正常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肺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 (5 4 .6± 7.7) %和 (18.6± 14 .4 )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升高 ,临床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辅以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智灵口服液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功能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认知功能评价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VD患者分为老智灵组(39例)和银杏制剂组(32例);对照组为26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器质性疾病患者;测定患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改变.结果老智灵组、银杏制剂组治疗前MMSE(10.64±1.98,12.36±1.46)、ADL(62.37±6.46,60.80±8.25)评分与对照组(MMSE28.12±1.30,ADL25.35±4.40)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前PAF、PAdT、PAgT和GMP-1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结论VD患者血小板激活因子和血小板功能亢进,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老智灵口服液可显著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VD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医学》2017,(9):823-824
目的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五零中心医院2014-09—2016-08间收治的136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9%,与对照组的82.35%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g、GMP-140以及D-D的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g、GMP-140以及D-D的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Fg、GMP-140以及DD的水平,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特异地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状态,本文采用ELISA法和单抗直接测定法检测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结果发现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显著升高(96.89±34.06μg·L~(-1) P<0.05),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有升高趋势。结果提示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增加,功能亢进,及时采用针对性抗血小板治疗有助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