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于丽萍 《养生月刊》2011,32(7):656-657
近年来性医学研究表明,夫妻和谐的性生活,除了能使双方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外,还会产生种种其它生理和心理上的良性效应。有关专家将这种额外效应称为"性外效应"。缓解某些病情性生活过程中,心情极度兴奋,体内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具有抗过敏、改善湿疹病情的作用。对女性来说,因男性精液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丹参(SMB)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氯胺T 氧化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及肺外肺动脉的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 Masson 胶原染色法观察低氧对肺组织和肺外肺动脉胶原含量的影响和丹参处理后的效应。结果丹参能明显降低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抑制肺组织和肺血管壁胶原蛋白的沉积。结论丹参降低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理除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外,还与其抑制动脉胶原蛋白合成,阻止肺血管结构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3.
男性609抗老壮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敏  吴兰如 《中成药》1990,12(6):29-30
通过血液流变学,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睾酮含量和动物交配试验等指标,观察男性609的抗老壮阳作用。结果除抗高温、SOD测试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均有一定作用,说明男性609能提高动物的性活性和抗衰老效应。  相似文献   

4.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丘脑髓板内核群(ILN)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观察到:毁损运动皮层使电刺激体感Ⅱ区(SII)抑制ILN 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效应减弱;当毁损涉及某些深部结构时,电刺激 SII 对 ILN 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呈易化效应。进一步证明SII 对 ILN 神经元下行性调节有部分是通过运动皮层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安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4,(20):125-125
雌激素除了经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介导产生经典的基因组效应外,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雌激素受体或G蛋白藕联受体30(GPR30),快速(数分钟内)诱导细胞内第二信使钙离子浓度增高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激活等快速效应,该作用称之为雌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或称膜启动的雌激素应答。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分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比研究了逍遥散分煎与合煎对小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脾虚胃排空,失血性贫血,自主活动、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煎整体效应稍优于分煎,但除RBC外其余指标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7.
艾灸温通作用是产生各种艾灸效应和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作用和核心机制,依据疾病的虚实性质和艾灸补泻理论,温通除产生补虚、泻实的效应外,还应该涵盖其他非补泻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穴位效应是针灸临床疗效关键因素之一。认为目前对穴位效应的研究过于注重穴位效应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研究,对穴位"广涉性"效应研究相对不足。强调穴位效应的研究要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穴位效应是"局部性"与"广涉性"效应的综合。应在研究穴位"特异性"效应的同时结合穴位"广涉性"效应的研究,对目前穴位效应"特异性"研究某些自相矛盾的结果可能有较为满意的解释。今后应重点对穴位在机体不同的体质功能状态或不同疾病状态穴位效应的"质"和"量"的差异进行研究,找寻其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确定治病的最佳穴位或穴位组方,以期促进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海兰地嗪对大鼠主动脉条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兰地嗪和维拉帕米使高K^ 及NE所致的大鼠离体主动脉条收缩张力下降,对高K^ 引起收缩的抑制作用强于对NE的扣制作用。两药明显抑制NE依赖内Ca^2 性收缩与外Ca^2 性收缩.使NE及Kcl所致大鼠主动脉条收缩的量一效曲线右移.最大效应降低。提示海兰地嗪阻滞钙离子通道与维拉帕米相似。  相似文献   

10.
槐花对家兔体外心房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槐花对家兔体外心房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体外心脏实验法 ,摘取家兔心房肌 ,观察测定给药前后体外心房肌的收缩力、心率、功能性不应期、静息后加强及正性阶梯效应的变化。结果 :槐花煎液能显著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阿托品可抑制槐花的负性心率作用 ,但不能抑制其负性肌力作用 ;槐花煎液可显著减弱家兔体外左心房肌的正性阶梯作用 ,并显著延长功能性不应期 ,但不影响静息后加强效应。结论 :槐花对心肌具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胞外 Ca2 +跨膜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1.
聚焦超声波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定位性和能量沉积性,透过表层组织聚焦于特定深度的靶区组织,利用其产生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空化效应等生物学效应,可瞬间致病变组织损伤,使细胞膜失去连续性,在不损伤超声所经组织和邻近脏器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特定病变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曹新  余芝  徐斌 《针刺研究》2012,37(5):412-415
双向调节是指当机体由于内在或外在因素导致功能亢进或低下时,针灸和中药干预所发挥的平衡效应。通过分析针灸和中药的作用特点,认为针灸和中药的双向调节效应均为多向整体性调节的一种特殊表现,其效应的发挥都与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由于二者治疗性质和作用途径不同,使二者双向效应发挥的基础和模式不同。双向调节是腧穴效应的个性体现,以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为基础;针灸的双向调节效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模式以趋中性调节为主。中药双向调节效应的发挥是建立在药证对应的基础上,其调整作用的产生是以所含的拮抗性成分为物质基础,作用模式包括趋中性调节和偏离性调节。  相似文献   

13.
穴位感受针刺物理刺激,并将信息转换、传递到靶器官的过程是复杂的,无疑与许多信息载体密切相关。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经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基质的膜性囊泡,笔者认为,外泌体及其运载物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细胞间相互通讯的重要载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穴区外泌体是针刺物理信息向化学信息转换的重要交互形式,循环外泌体是针刺发挥网络调节作用的重要运载方式,外泌体结构及运载的信息分子是针刺靶向趋病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前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外泌体释放且与针效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提出外泌体可能在针刺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而痛苦的症状,西医多使用三阶梯止痛法,但不良反应较大[1]。中医药治疗癌痛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中药外治,经体表给药,通过皮肤和黏膜表面吸收,药力直达病所,无内服药的肝脏首过效应,毒副作用小,起效较快,维持时间长[2]。笔者回顾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徐立春  余碧珏 《中药材》1990,13(6):36-37
关于银杏外种皮总提取物抗真菌生长的实验研究已作了报道.为探讨银杏外种皮中间体提取物对抗真菌的作用,我们从外种皮中提取的中间体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分别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性真菌进行了抑菌生长效应观察,结果中间体抑制真菌效应优于总提取物.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医外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相关论治进展,发现中医外治CRF有其独特的疗效:其一,运用熏蒸、洗浴、泡足等方法可促使患者发汗,通过汗液的排出,能代偿性减轻代谢产物在体内的积蓄;其二,通过中药外洗、外敷等,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被肌表组织吸收,使之循行于经脉血脉,内达于脏腑,由表及里而产生治疗效应。其优越性突出表现为操作方便、副作用小以及价廉,尤其是“皮肤透析”理论的提出.对临床多途径治疗CRF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激光针灸镇痛效应与穴区肥大细胞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和单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及其与肥大细胞脱颗粒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照射组、10.6μm激光组、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治疗时除空白、模型组外各组照射"足三里"穴30 min.除了空白组,其他5组通过左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式佐剂0.05 mL建立急性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采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比较各组的镇痛效果;通过穴位组织切片和甲苯胺蓝染色,离体对照激光照射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后,650 nm激光组和复合激光组的痛阈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1),650 nm激光组与复合激光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假照射组(P<0.001).10.6μm激光组的痛阈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模型组、假照射组比无显著差异.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缩爪潜伏期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37(P<0.001).结论:低强度复合650 nm+10.6μm激光和单650 nm激光照射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有显著镇痛效应;穴区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镇痛效应呈正相关,在激光针灸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秋虹  林兰 《吉林中医药》2015,35(3):289-293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探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中药调节作用。结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分化、迁移以及细胞恶性转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许多炎症、增生性、免疫性疾病与ERK信号通路的异常调控密切相关。结论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和中药复方不仅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ERK信号通路而改善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从而改变细胞命运,而且还可以通过上调或下调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过程,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及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高迁移率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对绒毛外滋养细胞(HTR8/SVneo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①确定HMGB1对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性的影响HTR8/SVneo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50μg/L、100μg/L和200μg/L外源性HMGB1刺激组,分别培养6 h、12 h、24 h、48 h,收集不同时间点不同刺激浓度的细胞,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HTR8/SVneo细胞的侵袭性。②确定HMGB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及50μg/L、100μg/L和200μg/L外源性HMGB1刺激组.分别培养6 h、12 h、24 h、48 h,收集不同时间点不同刺激浓度的细胞,以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①HMGB1对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收集不同时间点、不同刺激浓度的细胞,统计不同时间点、不同刺激浓度的细胞数量,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076,P 0.001);时间与刺激浓度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6.158,P 0.001);②HMGB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时间因素之间有统计学意义(F=116.853,P 0.001);时间与处理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1.933,P 0.05)。结论:外源性HMGB1可以增强绒毛外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腧穴的八大性即指遥联性、整体性、特异性、双向性、层次性、全息性、放大性、时间性。理解和运用腧穴的这些特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一般效应 一般效应指过去在理论上阐述的比较清晰,临床上考虑和使用得比较多的一些特性,也可以说是腧穴的本性。只要正常的针刺腧穴,这些特性就能表现出来,与一般的针灸技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