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Fas相关磷酸酯酶-1(FAP-1)在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子宫内膜癌中FAP-1、Fas及Fas-L的表达,同时检测1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FAP-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0%(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剐为52.4%和85.1%(P<0.05).Fas-L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6.2%和35.0%(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5%和93.3%,两者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而Fas-L表达阳性、阴性者中,FAP-1表达率分别为81.3%和40.0%,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抵抗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表达FAP-1有关,FAP-1引起的凋亡抑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Fas、Fas-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urvivin、Fas及Fas-L蛋白在4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同时选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为65.2%,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25%(P<0.05).Fas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2.2%和84.6%(P<0.05).Fas-L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8.3%和33.3%(P<0.05).Fas蛋白表达阳性、阴性者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8%、81.8%,两者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P<0.05);而Fas-L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表达率分别为75%、30%,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Survivin与Fas、Fas-L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正常子宫内膜、6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阳性表达率为29.0%,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的83.3%(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阳性表达率22.6%,与正常子宫内膜的2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ER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ERα低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及β-连环素(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VEGF和β-catenin在49例子宫内膜癌和1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VEGF和β-caten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4%、69.4%和6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组织分化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在不同的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enin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分化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Survivin、VEGF和β-catenin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侵袭相关;三者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和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张力蛋白同源第10对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tected on chromosometen,PTEN)、三羧基磷酸肌醇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 3-kinase,PI3K)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48例中PTEN和PI3K的表达情况.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PI3K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r=-0.256,P<0.01);PI3K表达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r=0.280,P<0.01);PTEN和PI3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TEN与 PI3K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PTEN、PI3K的作用可能互相拮抗,PTEN和PI3K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红英  于月成  卜宁 《医学争鸣》2007,28(12):1112-1114
目的:探讨Fas和Fas配体(FasL)在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P法)检测加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异位内膜与18例子宫内膜癌内膜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LmRNA水平.设正常子宫内膜25例为对照组.结果:Fas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的阳性表达率为68%,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和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94%,明显高于对照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mRNA的表达强度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子宫内膜癌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与FasL蛋白表达失调,可能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制之一,对子宫内膜癌组织逃避免疫系统监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转移抑制蛋白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nm23在胃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③结果 胃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26.0%和63.3%,正常黏膜组到胃癌组survivin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在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66.0%和28.3%,正常黏膜组到胃癌组的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urvivin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r=-0.783,P<0.05).④结论 survivin和nm23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b1)和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Mad2)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A组)、4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B组)和40例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C组)中Bub1和Mad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Bub1蛋白在A,B,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8%,57.50%,85.00%,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患者的Bub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Mad2蛋白在A,B,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1%,57.50%,22.50%,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Mad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ad2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Bub1和Mad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48,P<0.01)。结论 Bub1和Mad2蛋白相互作用,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Dickkopf-1在3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34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Dickkopf-1表达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它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韩晓华  顾丽  陈晓 《农垦医学》2009,31(6):513-516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dated protein94,Grp9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观察肿瘤相关基因Grp94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72.0%;②免疫组化S-P法Grp94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检测Grp94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Grp94的检出有增高趋势.结论:Grp94的阳性表达与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在肿瘤转移的预测方面可作为生物标志因子.  相似文献   

11.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标本中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不同临床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OPN和CD44v6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OPN和CD44v6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其OPN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与CD44v6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OPN和CD44v6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P13K/Akt信号通路主要成员P13K、AK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TEN,P13K及AKT蛋白在56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19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子宫内膜癌中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AKT和P13K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3.3%、71.4%和10.5%、46.7%、75%,两者在3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TEN在3组子宫内膜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7%,80%及62.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AKT和P13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PTEN与AKT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7 P=0.014).结论 PTEN的突变及P13K,AKT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PTEN表达的缺失,P13K和AKT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加.因此抑制P13K/AKT信号途径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l(Fas)及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 l-2)对子宫内膜腺癌中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及3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Fas及Bc l-2的表达,TUNA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并且Fas表达减弱,而Bc l-2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率与Fas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5),与Bc l-2表达呈负相关(r=-0.56,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均可发生凋亡,Fas及Bc l-2基因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探讨Maspi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内膜癌组织中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55.6%和42.5%,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2,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Maspin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检测MDM2和E2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MDM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DM2和E2F-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DM2和E2F-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66/90)和56.67%(51/9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33%(3/36)和2.78%(1/36)(P0.05);在不同组织分级、不同病理分期、是否有淋巴道转移及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中MDM2和E2F-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中两者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DM2和E2F-1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MDM2和E2F-1在子宫内膜癌表达水平较高,可以反应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并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已经普及临床,检测方法简便、易用,为临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6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bcl-2的表达。结果:从简单型、复杂型、复杂型伴非典型增生过长到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率依次下降,分别为78.6%、57.1%、66.6%和40.5%,子宫内膜癌p1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癌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简单型增生过长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p16、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bcl-2在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受体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癌及癌旁组织中TRAIL受体DR4、DR5和假受体DcR1、DcR2阳性表达情况。结果:TRAIL受体DR4、DR5的mRNA在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表达,诱骗受体DcR1的mRNA在子宫内膜各组织中的表达率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诱骗受体DcR2的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癌旁组织细胞中DcR2表达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近(P>0.05)。结论:TRAIL诱骗受体DcR1、DcR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可能对防止子宫内膜癌变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及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1R的表达.结果 IGF-1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60.8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004,P>0.05);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23.91%,差异有显著性(X2=4.14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X2=5.434、4.328,P>0.05),而过度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X2=7.163,P<0.05).IGF-1R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 和60.87%,差异无显著性(X2=0.511,P>0.05);过度表达率分别为0和36.96%,差异有显著性(X2=8.11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X2=5.550、4.369,P>0.05),而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内膜癌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8.859、8.584,P<0.05).结论 IGF-1、IGF-1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FasL的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20例慢性宫颈炎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Fas和FasL的表达,分析Survivin、Fas和FasL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FasL表达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1%)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15.0%)和CIN组织(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8.9%)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90.0%)、慢性宫颈炎组织(85.0%)和CIN组织(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6%)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慢性宫颈炎组织(50.0%)和CIN组织(68.0%),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asL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与Fas的表达呈负相关(r=-0.517,P<0.01),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1,P<0.01).结论 宫颈癌能通过Survivin和FasL高表达及Fas低表达逃避机体免疫监视,促使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FasL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病程进展和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癌基因C-erbB-2、Ki-67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erbB-2、Ki-67在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结果C-erbB-2、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5%、76.2%,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的20.0%、15.0%(P<0.05)。 C-erbB-2、Ki-67的表达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浸润肌层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Ki-67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性有关,可作为临床医师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