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寻找改善家属负性情绪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9月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共68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名。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心理干预3个月。两组在入组前以及干预3个月末分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定。结果①入组时两组SAS、SDS和SCS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干预3个月末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研究结束时,研究组SCSQ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及抑郁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44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配合团体心理辅导,在入组前、辅导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缺陷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SAS、SDS、F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心理辅导后两组间SAS、SDS、FIS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4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精神科护理。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的HAMD-24、SDS、SAS得分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者组SCSQ中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提高其积极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氮平联合团体心理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两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奥氮平联合团体心理治疗与单用奥氮平均能改善急性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53例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共3个月,并在基线及干预后应用上网情况调查表(IU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IUQ各因子评分以及SDS、SAS评分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的各项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干预后,干预组的IUQ各因子评分以及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网络成瘾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少网络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96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干预之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无明显区别,护理之后研究组产妇的HAMD评分以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护理干预之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区别,护理之后研究组产妇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自然分娩产妇的焦虑以及抑郁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知觉压力和抑郁、焦虑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82例T2DM患者,以CPSS(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评估知觉压力,以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估焦虑、抑郁水平,比较不同知觉压力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不同焦虑程度组CPSS评分、SDS评分,比较不同抑郁程度组CPSS、SDS评分,Pearson分析CPSS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压力较大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压力过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焦虑组CPS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中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CPS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重度焦虑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PSS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r=0.796、0.804)。结论 T2DM患者知觉压力与抑郁、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性,通过减轻患者知觉压力,可以达到减轻不良情绪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8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作相关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焦虑抑郁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 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80名父母作为研究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调查表进行测评,并和对照组的健康儿童80名父母进行比较,经4周健康教育干预后,对研究组再进行SAS,SDS测评.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研究组中母亲的SAS、SDS评分显著高于父亲(P<0.05).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伴发情绪问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3例抑郁症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21例(认知行为治疗,CBT)和对照组22例(支持性咨询),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标分、SDS指数、精神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有效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并通过早期干预治疗急性应激,防止癌症患者心理病理状态慢性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辅助碳酸锂治疗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2个月、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病情稳定且持续服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碳酸锂治疗,研究组采用家庭干预辅助碳酸锂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其中家庭干预每两周一次。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干预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47.21±2.79)分vs.(52.79±2.42)分,(53.32±2.43)分vs.(56.41±3.49)分,t=8.813、4.231,P均<0.01]。研究组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以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0.63)分vs.(4.29±0.35)分,(12.42±4.24)分vs.(5.38±1.34)分,(3.46±0.34)分vs.(1.38±0.53)分,(39.14±11.21)分vs.(29.19±4.42)分,t=4.815~19.260,P均<0.01]。 结论 家庭干预辅助碳酸锂治疗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可能优于单用碳酸锂治疗,其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297名护士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 (1)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分别为39.58%和33.92%;(2)护士工作压力源中除了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其余各维度均与焦虑抑郁情绪有联系.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各因子均与护士焦虑抑郁情绪有关;(3)压力源中,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对焦虑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仅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对焦虑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焦虑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仅对焦虑情绪有负向影响.其中最具有预测力的为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结论 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护士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出国维和待命对士兵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的关系,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维和待命集训的216名士兵为研究组,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其他部队士兵146人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等工具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焦虑检出率为27.31%,与对照组比较(15.75%)差异显著(P<0.01);抑郁检出率为21.29%,与对照组比较(13.69%)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显示SAS、SDS与EPQ中与N维度呈正相关,而与E维度呈负相关;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后的焦虑检出率11.57%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7.31%,差异显著(P<0.01),干预后的抑郁检出率9.72%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1.29%,差异显著(P<0.01)。结论维和部队待命部分士兵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其与人格有关;与心理应激有关;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的幸福感,探讨其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2月-9月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焦虑抑郁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12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同时从社区人员及患者家属中选择1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定,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抑郁症患者GWB、SSRS与SCS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患者GWB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43±13.48)分vs.(84.97±10.02)分,t=-14.780,P<0.01];抑郁症患者GWB评分与SCSQ总评分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8、0.460,P均<0.01);抑郁症患者GWB评分与SSRS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及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4~0.561,P<0.05或0.01);SSRS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及总评分与SCSQ总评分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呈正相关(r=0.234~0.398,P<0.05或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幸福感较低,且其幸福感水平与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的青少年期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研究组)和33例健康人群子女(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显著高于对照组,SES、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较正常人群子女在青少年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工作坊式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在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的8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8次工作坊训练。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采用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Ⅱ-C)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因素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 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SES、GSES、BDI-II-C、SCSQ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干预3个月后,两组SES、GSES、SCSQ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干预6个月后,两组SES、GSES、BDI-II-C、SCSQ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 01)。结论工作坊训练可能有助于提高康复期抑郁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改善应对方式,并有助于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29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SAS和SDS的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状况较为严重,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杜岳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0):852-856
目的 探究罗伊适应理论护理对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82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周的护理,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罗伊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药物及一般康复锻炼护理,罗伊护理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心理干预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支持、认知疗法、心理暗示、音乐疗法等。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linical Nerve Function Limitation Score,CNS)评分进行护理前后两组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评分(SAS、SDS)与神经功能评分(CN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罗伊护理组SAS、SDS及CN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罗伊护理组干预前后三项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常规护理组干预前后三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自杀未遂妇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应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和应对方式。方法用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应付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6例女性自杀未遂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100名正常女性做比较。结果自杀女性平均年龄较小,自杀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家庭争吵、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和恋爱问题;服毒是自杀的最常见方式,服毒种类以精神药物类最多(39.74%),其次为有毒制剂(29.49%)。自杀未遂组遭遇生活事件总频数、精神紧张总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和紧张值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异于对照组(P〈0.01);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杀者有明显的负性生活事件,他们的应对方式存在问题,伴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提示我们应加强应对困难能力的教育,加强和谐社会和家庭的建设,及早处理诱发因素,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