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神经梅毒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9例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9例患者中7例男性,2例女性,患梅毒性血管炎6例、梅毒性脑膜炎2例、脊髓梅毒1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plasmareagin,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palliadumhemagglutinationassay,TPHA)均呈阳性;头颅CT显示大脑皮质梗死4例、基底节区梗死2例;TCD、颈动脉超声提示多发性血管炎;脑脊液检查2例呈炎性改变。结论:神经梅毒分型不同、发病形式多样,早期误诊率较高,冶游史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可协助确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梅毒患者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脑脊液检查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1例梅毒患者脑脊液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及常规、生化和免疫球蛋白IgG检查的结果。结果确诊神经梅毒13例,神经梅毒疑似4例,排除神经梅毒24例。41例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查中,TRUST阳性9例;TPPA阳性17例;白细胞升高(10×10~6/L)3例(3/13);蛋白异常(0.6 g/L)7例(7/13),IgG升高(34 mg/L)11例(11/13);葡萄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神经梅毒组与非神经梅毒组比较,脑脊液检查相关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梅毒发病隐匿,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对疑似病例应尽早做脑脊液相关检查,可为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及皮肤科收治的23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麻痹性痴呆7例,脑血管梅毒9例,脊髓血管梅毒1例,脑膜炎型2例,脊髓痨1例。部分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数升高(占56.5%)及蛋白升高(占91.3%)。磁共振(MRI)表现:脑血管型主要为脑叶、半卵圆区、基底核区、脑干、小脑等梗死灶;麻痹性痴呆7例表现为额颞叶、海马萎缩或异常信号;脊髓血管梅毒1例,表现髓内异常信号。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性,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提示作用,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血液、脑脊液梅毒试验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细胞学在神经梅毒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 32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离心染色 ,同时进行细胞计数、生化、梅毒血清非特异性试验 (RPR)、梅毒血清特异性试验 (TPHA)检查。结果 发现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率 10 0 % ;2 2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的梅毒患者异常率 4 5 .5 % (10 / 2 2 ) ,明显高于脑脊液细胞计数、RPR检查 (P <0 .0 5 ) ,而与TPHA、生化检查结果大致相当 (P >0 .0 5 )。结论 梅毒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以前在中枢神经系统已有免疫反应发生 ,脑脊液细胞学对神经梅毒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5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神经梅毒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常规查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如结果为阳性,应进一步做脑脊液TRUST和TPPA检查排除神经梅毒,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学诊断特点。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收治的35例神经梅毒患者,其中32例患者行血清与脑脊液免疫学指标检测,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A、IgM的差异,应用卡方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G的差异,并对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检出率和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进行分析。 结果32例神经梅毒患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有53.13%(17/32)的患者IgG升高,6.25%(2/32)的患者IgA升高,0%(0/32)的患者IgM升高;脑脊液中,有84.38%(27/32)的患者IgG升高,100.00%(32/32)的患者IgA升高,90.63%(29/32)的患者IgM升高;血清与脑脊液IgA、IgM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G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7,P>0.05)。25例神经梅毒患者行CSF寡克隆电泳,IgG寡克隆条带阳性率为100.00%(25/25),96.00%(24/25)患者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 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是易误诊的可治性疾病。血清及脑脊液IgG多表现为升高,脑脊液IgA、IgM多表现为升高而血清IgA、IgM多表现为正常,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等免疫学特点对神经梅毒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梅毒性脑膜炎1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痨4例;所有病例血清和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或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为阳性。首诊均被误诊。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分型密切相关,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早期梅毒未能得到及时、正规和足量的治疗导致实质性神经梅毒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首诊时被误诊为"脑炎"的神经系统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神经梅毒的发病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被误诊为脑炎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以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回顾。结果:5例患者中有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5~78岁;均未合并HIV感染;其中4例在就诊时否认梅毒感染病史。首发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蛋白量和(或)白细胞数升高,头颅磁共振主要提示颞叶病变,可伴有脑萎缩和脑积水。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检测阳性。经规范治疗后,3例反应较好,2例预后不佳。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脑脊液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早期易误诊,尽早行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回顾性分析2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例,有神经精神症状者27例。所有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或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I,)均为阳性。为了便于观察和护理,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和有症状的神经梅毒,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脑血管损害、视觉障碍、癫痫发作和脊髓病变。密切观察,规范治疗,预防治疗反应,做好心理护理、神经系统损害的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治疗疾病和预防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2例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2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2例神经梅毒患者均以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例合并运动迟缓及认知障碍,另1例合并头痛。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阳性。所有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蛋白质定量均增高;脑脊液的TPPA和TRUST均为阳性。1例患者头颅MRI示:双侧海马萎缩,双侧大脑半球软脑膜强化增多;颅脑超声检查提示:双侧中脑黑质异常回声增强。2例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血清和脑脊液的梅毒抗体滴度下降。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少数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遇到运动障碍的患者,应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考虑到神经梅毒这一诊断。  相似文献   

11.
神经梅毒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CT或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实验室证实的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73岁;表现为无症状(1例)、脑卒中(6例)、精神心理障碍(4例)、脊髓损害(3例)、癫痫发作(1例)。影像学表现:脑血管梅毒为多发梗塞灶,大小不一,累及皮层及皮层下;麻痹性痴呆为弥漫性脑萎缩及脑实质多发散在异常信号;脊髓脑膜血管梅毒为脊髓多节段炎症。结论神经梅毒以脑膜血管梅毒较多,误诊率较高,出现影像学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发现及诊断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神经梅毒患者首发症状为痴呆3例、脊髓痨3例、脑梗死1例、脑膜炎1例、帕金森综合征1例和癫痫1例。10例患者的血浆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均呈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均正常,脑脊液蛋白增高9例,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4例。脑脊液TPPA阳性8例,RPR阳性5例。头颅MRI显示不同程度的脑萎缩,部分患者脑内或脊髓多发散在长T1长T2信号。驱梅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梅毒检测结果,以了解梅毒的感染及其流行特征。方法收集728例确诊梅毒且未经治疗的患者。将其按年龄、性别、梅毒种类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8例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446例(61.26%),显性梅毒211例(28.98%),神经梅毒32例(4.40%),先天梅毒39例(5.36%)。梅毒平均检出率为1.49%。女性患者332例(45.60%),男性396例(54.40%)。男性梅毒患者以20~60岁年龄段多见,而女性以20~50岁年龄段居多。显性梅毒主要发生于2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则在20~60岁多发。结论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以隐性梅毒的增幅最高,青壮年为主要发病群体。  相似文献   

14.
陈华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66-2066,2069
目的了解孕早期孕妇梅毒感染情况,采取防治策略,避免先天梅毒发生。方法对孕早期例行优生检查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利用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再进行梅毒明胶颗粒试验(TPP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结合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梅毒。告知孕妇知情同意采取驱梅治疗或终止妊娠。结果 2884例孕早期孕妇实验室检查结果为:TRUST阳性18例,其中滴度1∶32有2例、1∶16有2例、1∶4有4例、1∶2有10例。18例TRUST阳性者TPPA皆阳性。诊断为一期梅毒1例,二期梅毒2例,早期隐性梅毒15例。梅毒感染率0.62%(18/2884)。18例梅毒孕妇皆接受驱梅治疗,其中3例选择终止妊娠,15例选择继续妊娠并遵医嘱定期检查。结论孕早期孕妇存在一定数量梅毒感染,应将梅毒血清学检查纳入优生检查项目,可以及早采取防治措施,避免胎传梅毒发生,保证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神经梅毒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俊抛  黄焰  袁明贤  吴宏 《新医学》2010,41(12):786-788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15例;脑间质梅毒96例(脑膜梅毒18例,脑膜血管梅毒78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中枢性面舌瘫及阿-罗瞳孔;脑实质梅毒9例(麻痹性痴呆3例,脊髓痨6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双下肢阵发性闪电样剧痛、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膝反射和踝反射消失、龙贝格征阳性及阿-罗瞳孔。入院前无1例确诊,门诊均以脑血管病或头痛、头晕等收住院。结论:神经梅毒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对于疑似病例及时行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项明  罗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90-2691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荧光梅毒螺旋体吸收试验(FTA-ABS)对非梅毒感染者784例,既往梅毒感染已经治愈者268例,梅毒在体内活跃、危害人体者65例,梅毒早期感染者43例,梅毒假阳性者24例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以组合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TRUST阴性+TP-ELISA阴性或TRUST阴性+FTA-ABS阴性组合,非梅毒感染组的临床符合率为97.9%;TRUST阳性+TP-ELISA阴性或TRUST阳性+FTA-ABS阴性组合,梅毒假阳性组的临床符合率95.8%;TRUST阴性+TP-ELISA阳性组合,既往梅毒感染并已经治愈组的临床符合率为94.0%;TRUST阳性+TP-ELISA阳性组合,梅毒在体内活跃、危害人体组的临床符合率为98.5%;TRUST阴性+FTA-ABS阳性组合的梅毒早期诊断的临床符合率为95.3%;TRUST阳性+FTA-ABS阳性+TP-ELISA阴性3组组合梅毒早期诊断价值最高,临床符合率为97.7%;TRUST阳性+FTA-ABS阳性+TP-ELISA阳性3组组合梅毒早期感染的可能性小,临床符合率为4.6%。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组合顺序反映不同的临床特征。结论梅毒血清学联合检测可互补单一血清诊断方法的不足,正确评价梅毒的临床状态,对梅毒的诊断与病情的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The widespread use of antibiotics in recent years has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neurosyphilis and changes in its clinical features. We present a case that initially presented as persistent headache and untreatable psychosis. Neurosyphilis was diagnosed during the clinical evaluation. Blood serum analyses for syphilis were positive for rapid plasma reagin titres, the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ies test and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 absorption. A lumbar puncture was performe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analysis resulted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syphilis. The patient completed a 2-week course of treatment with aqueous crystalline penicillin G and his symptoms subsequently improved. We suggest that neurosyphilis should always be includ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untreatable psycho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肾病(HRD)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3例HRD患者(HRD Ⅰ组27例,HRDⅡ组32例,HRDⅢ组24例)及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Lp(a)、RBP和Hcy检测,同时检测与肾功能密切相关的血清学指标尿素(UREA)和肌酐(CREA),并按患者高血压病的病程进行分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HRD血清Lp(a)、RBP、Hcy、UREA和CREA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RD各组三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血清学检测指标UREA、CREA (P<0.05).结论:血清Lp(a)、RBP和Hcy可作为HRD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指标,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HRD的阳性检出率,为HRD早期治疗、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预后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妊娠期梅毒患者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转归,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假阳性情况,评价新生儿血清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在早期诊断的作用。方法收集、随访2010~2011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妊娠梅毒患者生产的新生儿385例,出生后即查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PA),并对RPR及TPPA检测均为阳性患儿查梅毒螺旋体IgM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后于第1月、第3月、第6月复查RPR及TPPA均为阳性患儿血清,对其结果及转阴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先天梅毒患儿的假阳性情况,并评价新生儿血清TP—IgM—WB在早期诊断的作用。结果385例妊娠孕妇梅毒病例所生的新生儿中,RPR及TPPA均为阳性患儿238例,其中TP—IgM—wB试验阳性19例;纳入随访TP—IgM—wB试验阴性且拒绝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新生儿76例,6个月内RPR转73阴例、11PPA转阴64例;TP—IgM—WB检测阴性例数与RPR检测阴转例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P〉0.05)。结论仅依据RPR和TPPA的阳性结果诊断先天梅毒,缺乏充分证据,新生儿血清TP—IgM—WB可提高先天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