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王曙辉教授运用围剿推拿疗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王曙辉教授将阴阳、脏腑、经络腧穴理论,生物全息理论与推拿手法相结合,总结提炼出围剿推拿疗法。通过对不寐患者的头面、颈项、肩背等部位进行手法治疗,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理筋整复、平衡阴阳的效果。围剿推拿疗法对于不寐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0d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d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实验组(21.35±2.31)分,低于对照组的(29.22±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非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引下瞬间冲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在牵引下瞬间冲击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10天为1疗程,共3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每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疗程后行CT影像学复查并行突出物缩小程度评价,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法及突出物缩小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VAS评分均降低,并使突出物缩小,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93.33%,治疗组95.5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且治疗组牵引下瞬间冲击手法能更好缓解疼痛和促进突出物回纳,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9岁,因吃隔宿冷菜后腹痛、解稀烂便2d于2004年2月5日入院,每日2~3次,每次100~200g,无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无畏寒发热,食欲、尿量正常。发病当天在个体诊所就医,给予泻痢停、保和丸无好转。入院前2h服维U颠茄铝胶囊Ⅱ(斯达舒胶囊)1粒,约2h后全身瘙痒,全身红色丘疹及风团,伴头昏、眼花、畏寒、全身乏力,稍感气促,恶心欲吐,来本院急诊科就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结果:患者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在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尽早明确病因,根治病灶,进行手术,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学诊断特点。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收治的35例神经梅毒患者,其中32例患者行血清与脑脊液免疫学指标检测,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A、IgM的差异,应用卡方检验比较血清组与脑脊液组IgG的差异,并对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检出率和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进行分析。 结果32例神经梅毒患者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有53.13%(17/32)的患者IgG升高,6.25%(2/32)的患者IgA升高,0%(0/32)的患者IgM升高;脑脊液中,有84.38%(27/32)的患者IgG升高,100.00%(32/32)的患者IgA升高,90.63%(29/32)的患者IgM升高;血清与脑脊液IgA、IgM升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G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27,P>0.05)。25例神经梅毒患者行CSF寡克隆电泳,IgG寡克隆条带阳性率为100.00%(25/25),96.00%(24/25)患者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 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是易误诊的可治性疾病。血清及脑脊液IgG多表现为升高,脑脊液IgA、IgM多表现为升高而血清IgA、IgM多表现为正常,脑脊液寡克隆条带阳性,脑脊液24 h IgG合成率升高等免疫学特点对神经梅毒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其误诊误治率.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头痛,全头钝痛3例,局限性头痛7例,其中5例为惟一症状.头痛为隐袭起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9例患者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增高(高于正常值5~12倍);4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0例均存在各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除1例MRI平扫检查未见异常外,其余9例均见小脑幕和(或)大脑镰等处的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应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应重视头颅MRI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医症候特征及血脂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126例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100例高血压非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非胰岛素抵抗组,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患者进行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检测,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症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要的5种临床症状分别为口干、腰酸、急躁易怒、倦怠乏力、头晕,发生率分别为53.17%、40.48%、38.89%、35.71%、28.57%。舌脉诊断以弦脉为主,占37.30%;61例患者表现为舌红,占48.41%。主要中医症候为气虚82例,占65.08%;阴虚67例,占53.17%;血瘀47例,占37.3%;痰浊36例,占28.57%。3组患者TC、LDL-C、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FINS明显高于其他两组,HDL-C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症候主要是气阴两虚,患者中大部分存在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麻醉深度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量化麻醉深度的监测手段,随着BIS监测的普及,其应用价值也不断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目的 就BIS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内容 术中BIS监测可以使麻醉医师以适合的麻醉深度为目标个体化按需给药,既有助于避免麻醉过浅导致术中知晓,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醉过深而造成的术后恢复延迟,这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麻醉尤其重要.术中BIS监测有助于通过避免麻醉过深加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并可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对于围术期全脑缺血的高危患者,术中BIS突然下降可能提示脑灌注不足.BIS监测可能还有助于对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判断,但用于预后判断的最佳监测时间和界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趋向 术中BIS监测能够预防术中知晓和避免麻醉过深,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并在肝病患者神志判断和麻醉、高危手术围术期脑缺血监测及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