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员踝部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踝部韧带损伤运动员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应用体外冲击波(ESW)治疗;对照组15例,应用传统封闭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Kofoed评分以及治疗后恢复训练最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SW组治疗8周后,VAS评分、治疗后恢复训练最短时间显著小于封闭治疗组(P0.05),Kofoed评分显著高于封闭治疗组(P0.05)。结论:ESW可更好地缓解踝部韧带损伤后的疼痛症状,促进运动员患者的功能恢复,其疗效较传统封闭治疗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该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1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PRP治疗的患者34例为PRP组,采用ESW治疗的患者29例为ESW组,采用PRP联合ESW治疗的患者38例为PRP+ESW组.对比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体外冲击波(ESW)治疗网球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网球肘患者经电磁式ESW治疗前、后行高频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ESW隔3~4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于治疗前、每次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分对入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入选患者经3次ESW治疗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分析体外冲击波(ESW)联合内热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6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ESW治疗或联合肱骨外上髁及冈下肌内热针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肱骨外上髁ESW治疗,治疗参数设置为探头直径15 mm,...  相似文献   

5.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治疗手段,有关其在骨骼肌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研究证明,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一种介于药物和手术之间的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具备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势.在过去的15年里,ESW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近端足底筋膜炎[1]、肱骨外上髁炎[2]、肩周炎[3]和长骨骨不连[4]等多种骨科疾病,其疗效得到了欧洲、非洲、南美洲及北美洲等地的认可,促进了国际骨科震波治疗联合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culoskeletal Shockwave Therapy,ISMST)的成立.2000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首次批准利用Ossa Tron 冲击波治疗机治疗慢性近端足底筋膜炎;2003年FDA又批准利用ESW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本文就ESW治疗骨骼肌肉疾病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ESW)与超声波(US)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本临床研究,随机分为ESW治疗组30例和US治疗组30例;分别进行ESW治疗与US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ESW组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US组(76.67%)(P<0.05);ESW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US组明显降低(P<0.01),ESW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US组明显增大(P<0.01);ESW组治疗后ADL评分较US组明显增高(P<0.01),ESW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差值(改善程度)较US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ESW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较US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王为 《浙江临床医学》2013,(11):1711-1712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已成为乳糜尿的常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术式及腹腔镜术式,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均有一定复发率,再次手术因其风险及费用较高不被患者普遍接受。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shockwave,ESW)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已有较久历史,近年来用于治疗乳糜尿的报道逐渐增多。本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术后复发乳糜尿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敏  陈爽  赵袁园  周达梅 《护理研究》2015,(12):1509-15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65例肩周炎病人采用AR2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标准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病人对治疗效果及过程的满意度。[结果]265例病人痊愈195例,有效52例,无效8例;83%的病人对治疗效果及过程满意,14%基本满意,3%不满意。[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肩周炎治疗效果明确,且病人对治疗效果及过程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只新西兰兔,根据是否给予前交叉韧带(ACL)离断和ESW干预分为3组(n=6):空白对照组;ACL组;ESW+ACL组.ESW干预8周后,观察膝关节大体情况,并应用DAPI、TUNEL、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三种方法检测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API和TUNEL法观察到凋亡软骨细胞主要集中在浅表层、中间层,而Annexin Ⅴ-FITC/PI双标法显示ACL+ ESW组有(10.240±0.760)%的软骨细胞凋亡,而ACL组有(17.465±0.621)%的软骨细胞凋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W可抑制兔膝OA软骨细胞凋亡,减轻对关节软骨破坏,可作为治疗OA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ESW治疗O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发现体外冲击波(extraeorporeal shock wave,ESW,叉称体外震波)可涛导成骨以来,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便逐渐被临床所接受。目前,ESWT已广泛用于骨缺损、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肩周炎、高尔大球肘、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及跖筋膜炎等的无创性非手术治疗。近年来,邢更彦等又将ESWT用于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Ⅲ期(Ficat分期)的保守治疗。然而,有关ESWT治疗骨组织疾病、促进成骨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许多基础研究工作也仍在进行中,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SW诱导成骨细胞生长因子等方面。现将ESW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参与成骨和信号转导等方面的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以止痛、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运动功能为主,一般采用局部封闭、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保守疗法.近些年来,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于骨关节疾患[1].我们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肌肉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2].传统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治疗和肉毒毒素注射及口服药物等[3-7].这些方法虽然都能起到治疗效果,但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治疗肌腱及骨骼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本文复习最近十几年来的国外文献资料,就冲击波的分类、特性、临床应用,以及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在治疗肌肉痉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干预兔骨缺损模型后成骨细胞中活性因子TGF-β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促进成骨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8只中国健康家兔制备双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将右上肢作为实验组,左上肢作为对照组,1周后全麻下行右上肢体外冲击波治疗,左上肢不做治疗。定期拍X片,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X光片显示冲击波治疗4周、6周后,治疗组骨不连愈合均较对照组好;组织学观察显示治疗组骨细胞、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成骨细胞、间充质细胞等细胞增生活跃;免疫组化方法示治疗组成骨细胞中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ESW干预能够提高成骨细胞中生物学活性因子TGF-β1的表达,可能是ESW促进成骨细胞成骨活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痛点注射组、冲击波组以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小时、1周、3月、6月、1年分别进行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结果:治疗后1小时,痛点注射组及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冲击波治疗组(P<0.05);治疗后1周,三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月、6月、1年,三组间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ROM显著增加,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痛点注射或ESW治疗比较,ESW联合痛点注射治疗肩周炎的远期疗效更佳,且能更好地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体外冲击波干预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冲击波(ESW)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体外干预的最佳能量等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hMSCs;体外培养成功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确定ESW干预的合适剂量;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干预后hMSCs形态、贴壁率和倍增时间等变化,并应用酶细胞化学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变化.结果5 kV(100次)的体外冲击波可以明显促进hMSCs的生长(P<0.01).干预后的hMSCs贴壁率升高,倍增时间缩短,增殖分裂加快,ALP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干预能够提高hMSCs的增殖及成骨活性;5 kV(100次)左右是其最佳能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酶法消化获得正常兔膝软骨细胞,体外分别施加0、1×105、1.5×105、2×105、2.5×105、3×105、3.5×105 Pa ESW 0、300、600、900 次。倒置显微镜观察,HE 染色观察,CCK-8 染色筛选ESW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最佳压强和次数。结果1.5×105 Pa、600 次ESW干预后,软骨细胞增殖活性达最高;随压强、次数升高,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结论软骨细胞是对ESW应力敏感细胞。ESW在一定压强和次数下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ESW)与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腰MP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组和超声波组,每组20例;分别进行ESW治疗和超声波治疗,ESW组给予频率8.0 Hz、压力0.2 MPa、能量流密度0.08~0.12 mJ/mm2、冲击次数1000次的ESW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超声波组给予1.0 MHz、100%持续型、强度l.0 W/cm2的超声波治疗,每次持续1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和腰椎关节活动度(ROM)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活动范围,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腰椎ROM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超声波组明显降低(P<0.05);ESW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改善程度)明显大于超声波组(P<0.05),ESW组治疗后腰椎关节活动度(ROM)明显高于超声波组(P<0.05)。ESW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5.0%)高于超声波组(7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SW治疗腰MPS的疗效优于超声波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80年代,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wave,ESW)首先应用于肾结石的治疗,彻底改变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案,成为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1]。80年代中期,由于在动物实验中偶然发现其促进成骨的作用,体外冲击波逐渐应用于肌骨系统疾病,包括足底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肩钙化性肌腱炎、骨不连[2]。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肌骨系统疼痛时,有学者发现肌肉功能障碍也随之缓解[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国产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液电式及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12例, 每月进行X线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ESW治疗3个月后如骨折处无明显骨痂生长,则再行1疗程ESW治疗。结果:电磁式ESW组治疗56例,3例无效,53例有较明显骨痂生长,骨痂出现时间为4—12周;其中48例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25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 ,治愈率为85.71%。电磁式ESW治疗后观察到肢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少。电磁式组与液电式组比较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优于液电式ESW机;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可靠、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OA)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13表达的影响,探讨ESW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ESW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6只.ESW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膝OA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组造模术后4周造模成功立即给予ESW治疗1次,能量1.5bar,冲击次数1000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各组软骨予以HE和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行MMP-1、3、13分析,观察软骨Mankin评分的改变,MMP-1、3、13表达的变化.结果:HE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采用Mankin评分在ESW组、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SW组低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软骨免疫组化MMP-1、3、13测定,ESW组、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ESW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通过减少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MMP-1、3、13的表达,进而减少对Ⅱ型胶原和氨基多糖等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