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口针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均确诊为坐骨神经痛,经多种药物及其它辅助治疗无效而转来针灸科治疗。病程20天~1.5年。治疗方法坐骨神经穴:位于口内下颌两侧,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牙龈下方粘膜处。局部消毒后,用2寸毫针垂直向下,沿唇及下颌骨之间进针,深达1.5寸左右,不行针,留针30分钟,隔日1次,均取两侧穴。治疗效果45例患者经1次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者27例,占60%;5次治疗症状基本消失者15例,占33%;疼痛明显减轻者3例,占6.7%;本组45例全部有效。典型病例管某,女,52岁,1994年10月就诊。诉右臀痛并向下肢放射一年,加重20余日…  相似文献   

2.
口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资料及治法本组 45例均确诊为坐骨神经痛 ,经多种药物及其它辅助治疗无效而转来针灸科治疗 ,病程 2 0天~ 1 .5年。坐骨神经穴位于口内下颌两侧 ,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 ,牙龈下方粘膜处。取双侧穴 ,局部消毒后 ,用 2寸毫针垂直向下 ,沿唇及下颌骨之间进针 ,深达 1 .5寸左右 ,不行针 ,留针 30 min。隔日 1次。治疗效果45例患者治疗后全部有效。经 1次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者 2 7例 ,占 60 % ;5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者 1 5例 ,占 33% ;疼痛明显减轻者 3例 ,占 7%。典型病例王某 ,女 ,54岁 ,1 997年 1 0月就诊。诉右臀痛并向下肢放射 1年 ,加…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方法1.穴位;四缝、止泻、三里、大肠俞。捏脊由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捏提三次,右手五指分开,由大椎穴至长强穴,从上至下,中指循督脉,余四指分别循膀胱经按脊椎5次。2.辨证选穴:伤食加天枢、胃俞、中脘;风寒加肺俞、胃俞;湿热加曲池、胃俞;脾虚加三阴交、公孙、百会。3.操作:先常规取穴针刺,不留针,后捏脊,再按推。穴位前后交替,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治疗结果经二次治疗而治愈者占50%:三次治疗而治愈者20%;七次治疗而治愈者20%;约10%患儿体质虚弱,经针药治疗10次以上而痊愈。典型病例王××,男,20天。1981年8月10日因腹泻奶花样便,用药物(药名不详)治疗不效而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循经针刺单穴与针刺肩髃、肩髎、肩贞治疗肩周炎即刻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各20例。单穴组循经取穴,多穴组取肩髃、肩髎、肩贞,两组均只行针刺治疗,比较月经周期治疗前,针刺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单穴组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针刺10min、针刺20min、针刺30min和起针后30min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多穴组与治疗前VAS比较,针刺20min 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针刺30min和起针后30min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单穴组与多穴组相比,针刺10min、20min、30min和起针后30min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单穴组90%,多穴组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单穴和针刺肩髃、肩髎、肩贞均可明显减轻肩周炎疼痛,且循经针刺单穴治疗肩周炎即刻止痛疗效优于针刺肩髃、肩髎、肩贞。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3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少敏  颜亚红 《陕西中医》1995,16(6):273-273
取足少阳或足太阳经穴位,针刺得气后产生循经感传,治疗坐骨神经痛368例,总有效率96%。提示循经感传达Ⅰ级者治愈率高,反之则低。  相似文献   

6.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中常遇到的病种之一,在针灸循经取穴上众说不一,一般都取足少阳胆经的穴位,笔者在近几年临床实践中,对未涉及根性病变者,采用取足太阳膀胱经穴治疗,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系门诊收治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60岁,尤以青壮年居多;其中左下肢痛9例,右下肢痛21例;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2年,半年内者居多。治疗方法甲组选取足少阳胆经环跳、风市、阳陵  相似文献   

7.
自1968年至1981年间用针刺疗法治疗夜尿症43例,其中治愈41例;无效2例(其中1例未坚持治疗,1例因隐性脊柱裂而复发)。41例痊愈病例中,经1个疗程治疗即获愈者19例,占44.2%;经针刺2个疗程痊愈者8例,占18.6%,经3个疗程获愈者9例,占20.9%,3个疗程以上者5例,占11.6%。全部治愈病例经6~20年随访,均未复发。治疗方法:取夜尿穴、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首次针刺夜尿穴(直刺0.2~0.3寸),以后与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交替针刺  相似文献   

8.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内的疼痛。本病在临床上多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与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类。笔者运用针灸治疗10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3.5岁;原发性(干性)坐骨神经痛68例,继发性(根性)坐骨神经痛32例;病在左侧58例,病在右侧42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7年。2 治疗方法采用毫针,以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取穴为辅。视病情选用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主穴: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光明等穴。接6805针灸治疗机通电20分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循经远取针刺配合不同运动时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循经远取动法治疗肩周炎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共3组,每组各20例,均取患侧合谷、鱼际、中渚、后溪等穴。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分别在循经远取针刺前、起针后进行运动,分别留针20 min,每隔10 min捻转1次,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和临床疗效,观察即刻效应和结束效应。结果:3组均有即刻效应,3组治疗结束后VAS及Mell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9/20),对照组Ⅰ为75%(15/20),对照组Ⅱ为80%(16/2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远取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取穴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疗效优于针刺配合其他不同运动时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耳针配合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病,体针治疗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体针要循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取穴.耳针是越来越被世人认同的治病方法,耳针在耳廓上的阳性反应点(耳穴)上选穴.通过临床患者随机分组,用单独体针与耳针配合体针比较治疗结果,确认耳针配合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经远端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循经远取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用电针治疗面瘫6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7.1%.结论:本法治疗面瘫有较好疗效,并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管遵惠  徐杰 《针刺研究》1998,23(3):186-187
从1987年始,我科将蜂毒与针灸理论相结合,开展了蜂针经穴疗法。10年来,选择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等10多个病种,治疗患者1000余例,现回顾10年来临床工作,小结如下。治疗方法凡施行蜂针经穴疗法患者,必须先做蜂毒过敏试验。蜂针经穴针刺方法:①蜂针循经散刺法:一般在第1周采用。常规消毒后,将蜇针从活蜂尾部用游丝镊拔出,夹持蜂针,在患部或与疾病相关的经脉,循经散刺4~5穴,重点穴位采用“齐刺”或“梅花刺”。针法要领是:“针不离镊,点刺即出。”散刺法痛感轻微,对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3.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刺足三里组(试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合谷、太冲、头维等穴,试验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灸刺足三里,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试验组中,有循经感传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无循经感传者的80·0%(P<0·05)。结论: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针刺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72例,有效率97.2%。又取足太阳膀胱经穴治疗31例,有效率77.4%,两者比较,以针刺环跳穴治疗较优。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1997年在阿尔及尔康复中心医院工作期间,采用温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1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7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中,男27例,女40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4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1周;对照组50例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30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2周。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温针灸治疗:按疼痛部位及放射路径,循经取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秩边、环跳。伴腰痛者:腰椎棘突旁压痛腰夹脊。操作:患者俯卧进针点局部消毒,取28号1.5寸毫针分别直刺腰夹脊、委中、承山、绝骨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管氏舌针结合体针治疗肉芽肿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管氏舌针为主,取心穴、肝穴、脾穴、肾穴、聚泉等,配合商阳、历兑、合谷、承浆、水沟、太冲、三阴交等循经取穴,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显效1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33%。结论管氏舌针结合体针对肉芽肿性唇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单刺穴治疗坐骨神经痛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媛越 《陕西中医》2008,29(4):483-484
目的:观察针刺单刺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取单刺穴,对照组40例,传统循经取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3%(P<0.05)。提示:针刺单刺穴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祛邪通络,同时还可以避免直接刺激患部诱发疼痛。  相似文献   

18.
张润生 《江苏中医药》2003,24(10):25-25
我院温针室于 1998年至2 0 0 2年间采用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8例中 ,男性 31例 ,女性 7例 ;最大年龄 4 2岁 ,最小年龄 17岁。均经临床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取腰椎病变部位夹脊穴 ,用 2寸毫针对刺 ,针刺时针尖向脊椎下斜刺 ,得气后留针 ,并施温针 (即在针柄上加艾柱灸 ) ,灸后拔罐。配穴 :伴有坐骨神经痛者 ,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 ;痛至脚跟者加丘墟、足临泣 ;如以后侧疼痛为甚者 ,取足太阳经穴为主 ,如秩边、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以上诸穴进针得气后 ,留针 ,…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火罐治疗坐骨神经痛1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放射性烧灼样疼痛。我科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本病,五年来临床验证,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0例,男14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左腿发病98例,右腿发病80例,双腿发病2例。其体质均无明显差异,其病因分布例数见表Ⅰ。治疗方法取穴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针后加火罐。主穴取坐骨神经循行处压痛点、环跳、昆仑、阳陵泉、委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采用针灸治疗近视眼,取得了一些进展,兹就积累的资料综述如下。一、毫针治疗近视眼的研究汪宝麟采用针刺对近视眼进行了治疗,眼区局部取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鱼腰、阳白;循经取肝经太冲;大肠经曲池、合谷;胆经风池、光明;小肠经养老;膀胱经肝俞;督脉上星;经外奇穴太阳。每次取二穴,轮换使用,强刺激手法,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328只眼均取得较好疗效。〔1〕陕西中医科学研究室采用针刺治疗近视眼129例,选大都、太白、公孙、三间、合谷、风池、攒竹、太阳、丝竹空,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次以选三个穴为限,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129例290只眼中轻度有效者64只,有效率占26.6%,显著有效者42只,有效率占16.8%,中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