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颈性肩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是:颈项疼痛,经肩前至上臂前外侧和前臂桡骨前向腕部放射、疼痛为钝痛或烧灼痛,颈部后伸或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笔者采用电针疏密波治疗颈性肩痛7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2种频率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2007年7月-2010年7月采用2种频率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镇痛效应的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颜少敏  颜亚红 《陕西中医》1996,17(9):418-418
采用温针灸夹脊穴(每次取2对)治疗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193例,总有效率95.3%;另用补气活血药内服对照治疗196例,有效率91.3%,两组以温针灸组为优。提示温针灸颈夹脊穴有温阳补气、活血化瘀功效。  相似文献   
4.
颜少敏 《陕西中医》1998,19(2):77-77
采用“五虎擒羊”针法,在囊肿局部直刺,治疗腱鞘囊肿46例,全部有效。提示本法有去菀陈莝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正>头部转动引起的颈部肌肉收缩,可引发多种头面部症状,它引起的力学机理是位置性眩晕的诱发原因。笔者用电针颈部阿是穴为主治疗位置性眩晕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3]制定: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变动而诱发;2眩晕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胃下垂10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少敏 《陕西中医》1994,15(7):318-318
采用针灸辨证分型取穴(中气下陷型取中脘、足三里、百会;命门火衰型取命门、百会)治疗胃下垂102例,痊愈率89.2%,提示本法有升阳举陷,振奋阳气之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灸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针灸结合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颜少敏 《陕西中医》1996,17(10):464-464
采用牵引、放松、分手分旋和针灸华佗夹脊、肾俞、命门穴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总有效率96.4%。提示本法既可使椎间盘和小关节复位,又能通过调整经络、运行气血,达到修复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2000~2003年利用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符合1984年全国桂林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诊断标准。①具有典型的神经根型症状(麻木、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棘突旁压痛伴患侧上肢放射痛;③X线片上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失稳,椎间隙变窄,病变椎体节段骨刺形成,椎间孔缩小;④痛点封闭无明显效果(诊断明确可不做此试验);⑤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⑥除外颈椎结核、肿瘤等颈椎骨髓其它实质性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及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受损等以上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患。1.2排除标准:严重的内科疾病、颈椎脊髓的实质性病变、精神疾患。1.3一般资料:156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3岁,平均48.5岁;病程5周~7 a,平均2.37 a。对照组78例,男49例,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偏瘫穴及阳明经穴早期电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观察的方法,从1999-01开始对永春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在中药从脾论治的同时,按病例号,双号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单号只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至2002-10,每组治疗73例,观察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73例患者治疗前重、中、轻度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为44,18,11例,治疗后为4,11,58例,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42,19,12例,治疗后则分别为16,14,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观察组肌力提高情况较对照组显著(X^2=6.272,P&;lt;0.01)。结论:早期电针新偏瘫穴及阳明经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效果明显,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