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胃内容物的反流与误吸是围麻醉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床旁超声技术对特殊人群胃容量的预测已被证明具有确切价值。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床旁超声评估特殊人群(包括急诊、孕妇、儿童等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禁饮禁食指南的患者)胃容量的研究进展,以推动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以及容量反应性可以指导临床医师对围术期患者容量进行合理管理,也可以指导麻醉过程中的容量治疗,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目前,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容量评估。腋静脉超声因其操作简单、无创以及不受腹内压影响等优点,已被应用于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本文对床旁超声监测腋静脉变异度在围术期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围术期患者的容量管理和容量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孕产妇、患儿、肥胖、高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胃轻瘫、危重患者以及急诊手术患者等特殊人群按目前的禁饮食指南不能保证麻醉诱导时胃排空。床旁胃窦超声便携、快速、准确、无创,可用于上述特殊人群胃内容物性质和容量的评估,指导麻醉科医师制定个体化的麻醉诱导方案,预防反流误吸。本文对床旁胃窦超声评估胃内容物的实施、方法、预防反流误吸的策略及评估特殊人群胃内容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超声技术以其简便、快捷、实用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血管穿刺技术、床旁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 POCUS)和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均已成为麻醉学科不可或缺的临床技术手段。为进一步规范围术期超声培训,促进超声技术在围术期安全、广泛、合理使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超声学组组织编写了本培训指南,以供麻醉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应用到临床麻醉中,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人工智能可以在术前预警小儿围术期高危事件风险(如围术期死亡和气道不良事件),辅助气道诊断/评估和围术期输血预测;在术中辅助超声显像、小儿气道管理和呼吸监测,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自动化闭环控制;在术后自动监测小儿呼吸模式等。本文总结了医学领域常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回顾了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儿麻醉围术期各个阶段的临床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小儿麻醉领域的应用为麻醉科医师在改善患儿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面提供了思路,有助于预测临床结局,降低围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6.
利用胃部超声技术评估胃内容物的性质以及胃液量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学习曲线短等优点。胃排空延迟患者在围术期有着更高的反流误吸风险。目前胃部超声技术多应用于不存在明显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对于某些存在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的患者,胃部超声在评估胃内容物性质和量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胃部超声技术在一些常见的胃排空延迟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胃部超声技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反流误吸是麻醉期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麻醉下反流误吸的发生率为0.1%~19%,其中由于误吸导致了高达9%的麻醉相关死率~[1],一项在欧洲261家医院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观察研究表明,患儿在围麻醉期反流误吸的整体发生率为0.1%~0.4%~[2],其中患儿急诊全麻手术发生反流误吸的概率是择期手术的4.5倍。患儿全麻后,气道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一些全麻药物可诱发恶心、呕吐,患儿在解剖上也较成人特殊。本文就超声评估胃容量(GV)及胃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患儿生理与解剖具有特殊性,围术期反流误吸的发生率虽然低于0.1%,但危害严重~([1-2])。胃超声检查是用于评估围术期患者胃内容物的非侵入性成像检查。虽然超声检查不提供胃功能和状态的全面评估,但可提供胃内有无内容物及性质等重要信息~([3-5])。本研究利用胃超声评估择期手术患儿的胃窦等级,观察患儿胃排空情况,以期优化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15日至4月12日择期手术患儿19  相似文献   

9.
<正>超声具有安全、快速、便捷、携带方便、重复性强等优点,并可提供实时动态图像。超声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引导动静脉穿刺置管和外周神经阻滞等。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超声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包括超声评估气道困难,超声引导下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超声评估喉罩的位置,预测成功拔管,超声评估肺的异常状态等,本文旨在综述超声在围术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超声应用于气道管理的基础知识空气和骨骼被认为是超声技术的两大难题气体是超  相似文献   

10.
反流误吸因其高致病率、高致死率而受到人们关注,但忽视了麻醉诱导期间加压面罩通气导致胃内进气而增加反流误吸风险。目前既能保证通气效果又能避免胃内进气的最佳通气模式尚无定论。文章就胃进气的原因和机制、麻醉诱导期间通气模式与胃进气的关系以及在围手术期所能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介绍近年来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胃胀气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围手术期膈肌功能障碍(diaphragmatic dysfunction,DD),膈肌超声监测可以准确测量膈肌的厚度和活动度,精准反映围手术期膈肌功能改变,帮助麻醉医师早期甄别DD患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文章对膈肌超声监测在围手术期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膈肌超声监测术前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脓毒症、脑卒中相关的膈肌功能损伤,术中识别臂丛神经阻滞造成的DD,术后评估心脏、胸腹部手术后膈神经损伤以及指导拔管。膈肌超声监测有助于麻醉医师优化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案并改善患者预后,是新时期麻醉医师的必备技能。  相似文献   

12.
用组织胺H2受体阻滞药预防小儿围术期误吸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术期胃内容物反流可引起误吸性肺炎。本文着重从麻醉前用药方面作了观察和研究,通过对90例患儿,分两组(口服药组和肌注药组)于麻醉前应用组织胺H2受体阻滞药西米替丁,分别与不用药的对照组对比胃液量、胃液pH以及胃泌素,探讨预防小儿园术期误吸性肺炎的有效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尽管麻醉技术在不断进步,在围麻醉期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仍占20~40%,故近50年来麻醉中误吸胃内容物的发生率无明显减少,在成人误吸占麻醉死亡病例的12~24%(儿童为26%),甚至有报道196例产科麻醉死亡中有93例(47%)为胃内容物误吸所致。可见至今误吸仍是麻醉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文献中关于药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超声在围麻醉期的应用发展迅速,相较于胸部CT和X线片,超声因其无创性、便携性、安全性等优点,在临床上逐渐应用于围麻醉期心、肺、大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的监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尤其在患儿和老年患者中。超声在监测肺功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超声所反映的肺部回声图像评估患者肺功能,并结合临床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患者PPCs的发生情况,可以对全身麻醉患者PPCs进行术前早期预测和术后快速识别。本文就超声在预测、诊治PPCs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麻醉科医师全面评估PPCs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行普胸外科手术时风险较高,围术期麻醉评估和管理是一大难点,2014年欧、美心脏病学权威机构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麻醉学学会(ESA)分别发布了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管理指南,为接受非心脏手术成人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该文主要根据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临床处理经验对欧美指南加以解读,以期在两个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一是评估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哪些因素可能会增加胸科手术围术期发病率和病死率;二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围术期治疗策略来降低心脏病患者胸科手术时的围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16.
麻醉科门诊最早于199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推广实施 [1]。目前,国内各级医院相继开设麻醉科门诊,将麻醉评估提前至入院前,通过麻醉科门诊完成术前评估改善患者围术期预后,麻醉科医生在围术期患者快速康复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麻醉科门诊的工作重点是术前麻醉评估,其目的是科学评价患者对麻醉手术是否能耐受及其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正>胃内容物反流误吸(regurgitation and aspiration)是围术期非常严重的麻醉相关并发症~([1])。研究显示,麻醉期间误吸的发生率为1/6500,急诊手术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急诊手术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减退、胃排空时间延长及合并症多,麻醉  相似文献   

18.
正超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成像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超过半个世纪。超声可以实时成像和被操作者实时控制,可以用于快速诊断~([1])。超声检查无辐射,便携式超声机机型小而灵活,因此方便在手术间转运~([2])。近年来,超声技术已突破传统使用范畴,逐步被麻醉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广泛应用~([3])。近20年前,刘进教授已将床旁超声技术应用于围术期管理,包括经颅多普勒监测、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相似文献   

19.
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险因素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的术前评估对预测手术风险和提高围术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评估系统备受麻醉和外科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人口老年化使接受手术和麻醉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将维持患者围术期病理生理相对稳定作为出发点,体现一种新的围术期医疗模式的实现. 目的 分析并总结围术期麻醉处理措施与老年患者快速康复相关性的文献资料. 内容 简要介绍FTS理念,综述围术期麻醉处理过程中一系列成熟的临床技术和方法在老年患者快速康复过程中的应用. 趋向 FTS通过多模式调控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减轻应激反应和脏器功能障碍,为临床老年患者围术期优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