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患者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危险因素对不同部位的动脉作用是否不同。方法:收集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141例,所有患者冠状动脉行造影或CT检查,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行彩色超声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入选病人分为4组:单纯下肢动脉疾病(PAD组)、单纯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健康组、合并下肢动脉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PAD+CAD组),了解4组之间在传统危险因素上的差别;比较颈动脉病变与下肢动脉病变在患病率上的不同。结果:PAD组中有吸烟史者多于CAD组(74.28%比51.28%,P〈0.05);PAD+CAD组中有吸烟史者多于CAD组(75.00%比51.28%,P〈0.05);颈动脉病变发生率较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高。结论:吸烟致下肢动脉疾病作用大于其对冠状动脉疾病作用;颈动脉检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可能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的超声检查结果及其危险因素,阐明各危险因素对不同部位AS的作用程度。方法:选择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受检者366名,根据超声影像学结果将其分为健康组(n=133)、单纯颈动脉硬化组(CAD组,n=42)、单纯下肢动脉硬化组(PAD组,n=69)和颈动脉硬化并发下肢动脉硬化组(CAD+PAD组,n=122)。分析各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HBP)、糖尿病(DM)史、高血脂和体质量指数(BMI)等危险因素,并对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受检者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4.8%(164/366),下肢动脉硬化的检出率为52.1%(191/366)。与健康组比较,PAD组和CAD+PAD组受检者的年龄、吸烟率、HBP检出率及高血糖的检出率升高(P<0.05)。与CAD组比较,PAD组和CAD+PAD组受检者吸烟率及DM检出率均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高龄(45~59、60~74、≥75岁)、吸烟和高血糖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OR=2.520,OR=3.056,OR=6.895,OR=29.483,OR=4.136,OR=3.736,P<0.001)。结论:AS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吸烟和高血糖是AS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高血糖者下肢AS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颈动脉。  相似文献   

3.
周围动脉疾病(PAD)是指心、脑动脉以外的主动脉和其分支血管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PAD与冠心病同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可表现为四肢(上、下肢)、腹腔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缺血性改变。其病理机制一致,危险因素也相似,包括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龄及家族史等。下肢动脉疾病是目前在治疗上最成熟的PAD,但临床上往往治疗了冠心病,而忽略了下肢动脉疾病的情况。有证据显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心肌梗死危险增加20%~60%,冠心病事件导致死亡危险增加2~6倍[1]。PAD是一个很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预测指标,而迄今为止,PAD虽不少见但常常被医务工作者忽略,对其缺乏认识,诊断率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07年8月—2008年7月14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被定义为颈动脉或下肢动脉存在任何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Kappa统计方法评价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类型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单纯以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检测作为诊断依据,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7.0%和62.2%,联合检测患病率为66.2%.颈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32(95%CI0.22 ~0.42),下肢动脉超声诊断的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间的Kappa值为0.91 (95% CI0.84 ~0.98).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6.5%)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或单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为0%及10.3%).结论 联合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同时发生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应该更加积极干预以减少将来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病人踝/肱指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锋鹏  雷寒 《重庆医学》2005,34(2):263-265
目的探讨住院的冠心病人群中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发病情况,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冠心病病人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病变情况等.采用DINAMAP测振法获得双侧踝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算出踝/肱指数, 踝/肱指数<0.9表明合并有周围动脉疾病.结果共有102例入选,其中合并PAD38例,发生率37.2%.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不与CAD合并PAD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冠脉3支血管病变是CHD合并PAD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HD病人中PAD的发生率较高,两者合并存在可能反映了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汉、藏族人群冠状动脉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双源CT、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500例(汉族261例,藏族239例),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结果:汉族人群患有冠心病的比例显著低于藏族人群(P<0.05);汉族人群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显著低于藏族人群(均P<0.05),载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显著高于藏族人群(P<0.05);藏汉民族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人群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甘油三酯(TG)、TC、ApoB、颈动脉IMT和下肢动脉IMT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A1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高原地区藏汉族人群各族内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人群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与冠心病发病情况密切相关,临床...  相似文献   

7.
Gabriel  Steg  Deepak  L.  Bhatt  Peter  W.  F.  Wilson  Ralph  D'  Agostino  E.  Magnus  Ohman  Joachim  Roether  Chiau-Suong  Liau  Alan  T.  Hirsch  Jean-Louis  Mas  Yasuo  Ikeda  Michael  J.  Pencina  Shinya  Goto  徐成斌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7,26(4):195-203
背景:目前,有关社区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稳定患者心血管(cardiovascular,CV)事件发生率的资料比较少,既往也无国际性队列研究对冠状动脉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外周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确诊患者以及此类疾病高危患者不同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评估。 目的:在患有动脉疾病的门诊患者或存在多个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门诊患者中确定当今世界1年内CV事件的发生率。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维系健康(Reduction of Artherotll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REACH)”注册研究是一项国际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于2003—2004年从44个国家、5587名医生入选68236例已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CAD、PAD、CVD;n=55814)以及至少存在3个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n=12422)。 主要观测指标:CV死亡、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及卒中的发生率。结果:截至2006年7月,共有95.22%的患者(n=64977)提供了1年内的结局。心血管死亡、MI及卒中的总体发生率为4.24%;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患者为4.69%,仅存在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为2.15%。CAD、CVD及PAD患者CV死亡、MI及卒中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52%、6.47%和5.35%。CAD、CVD及PAD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即CV死亡、MI、卒中)以及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入院的几率分别为15.20%、14.53%和21.14%。上述事件发生率随症状性动脉疾病病变部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仅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为5.31%,有1处症状性动脉疾病的患者为12.58%,有2处症状性动脉疾病的患者为21.14%,有3处症状性动脉疾病的患者为26.27%(趋势P〈0.001)。 结论:在这项当代大型国际研究中,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门诊患者以及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危险的门诊患者CV事件的年发生率相对较高。存在多部位病变者CV事件的1年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年1~10月本科住院部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进行一般资料、踝臂指数(ABI)、双下肢动脉彩超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检查,以ABI<0.9为切割点分成PAD组与对照组,并分析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ABI<0.9者30例,占总例数15%,PAD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合并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双下肢动脉彩超异常情况明显增高,且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显示动脉内膜面毛糙、管壁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管腔闭塞发生率PA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PA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PN有关.结论 PAD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高血压史、吸烟史危险因素关系密切,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标记,早期诊治对于糖尿病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踝臂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测量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评价我国住院冠心病(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 CA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入院的163例CAD患者进行踝臂指数测定,并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163例CAD患者中发现70例合并外周动脉病(平均ABI 0.63).与非PAD组相比,PAD组患者与年龄 (P=0.000),糖尿病史(P=0.000) 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吸烟史(P=0.731), 高血压病史(P=0.187)和血脂异常(P=0.614)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测量ABI确诊PAD简便易行;CAD患者易合并PA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患者合并PAD尤为常见;CAD合并PAD多见于高龄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