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出发,结合痛风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脾肾亏虚,内生痰浊湿毒"理论与痛风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进而讨论其在痛风关节炎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常在夜间突发疼痛且彻夜不能眠,关节疼痛日久不愈,易形成痛风石沉积于关节,造成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现代医学多认为,其是由单尿酸盐结晶这类致炎因子沉积到局部关节,在白细胞介导下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传统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的湿热痹,虚实兼有,脾肾亏为虚,湿浊、热毒盛为实,而且该浊毒之邪并非受自于外,而是主生于脾肾内虚,故其临床上多虚实同治。将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采用局部封闭疗  相似文献   

3.
笔者学习先贤理论、治验,阅读大量文献,结合大量临证实践中的体会,认为"虚、浊、热、瘀"是痛风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热痹阻经脉、骨节为标,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浊毒内蕴、湿热搏结,浊瘀互结贯穿了整个疾病的始终。在临证中结合西医分期,采用分型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结合,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痹阻"论治,痛风间歇发作期从"脾肾"论治,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肝肾亏虚、痰瘀互结"论治。急则治标,以利湿泄浊、清热解毒为主;缓则治本,间歇期以健脾益肾为主;慢性期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散结之品。  相似文献   

4.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慢性疾病,急性关节炎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该病起病急骤,多于半夜因剧痛而惊醒,半数以上首发于足拇趾的跖趾关节.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发展成为慢性关节炎,表现为多关节受累,其特征性表现为痛风石的出现.多在关节附近形成黄白色、大小不一的赘生物,初起质软,渐硬如石并可使关节僵硬畸形[1].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在表现为急性关节炎时,多属痹证之风湿热痹证;在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时,多属痹证之痰瘀痹阻证或肝肾亏虚证.但是在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常急性发作,在痰瘀痹阻证或肝肾亏虚证的基础上又表现出风湿热痹的症状,所以应做好辨证施护,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尿酸性肾病,原称为痛风性肾病,是指高尿酸血症和(或)高尿酸尿症导致尿酸在肾组织沉积所造成的肾损害,主要包括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和急性肾衰竭三种类型。目前尿酸性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长期痛风而有显著性肾损害者占41%,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中医药界对此日益重视,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病名上,中医古代文献对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病无直接记载,多归属于"痛风、痹病、历节病、虚劳、腰痛、石淋"等病证的范畴。病因病机方面,脾肾亏虚,湿浊瘀血是痛风肾的病理基础,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为标。在治疗上,多采取中医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专方及经验方治疗以及单味中药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湿热(湿浊)、瘀血被认为是痛风肾的主要邪实病理因素,西医所说高尿酸与这些病理因素有相似之处,一些学者对于利湿化浊、活血化瘀中药在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金明秀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教师,从事中医风湿免疫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对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尤其运用中医药痛风性关节炎更是有其独到的见解。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缓解期的基本病机为本虚络瘀,本虚主要是肝脾肾亏虚,三脏功能失调,致使急性期生成的痰、湿、热、瘀之余邪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阻滞经脉,日久入络,络脉瘀阻不通,故而余痛不减。金明秀教授论治痛风缓解期善于运用辨症与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思想,辨症是辨别痛风缓解期的症状是以肿痛为主还是以虚症为见;辨证是根据病因病机确定证型,痛风缓解期的病机是本虚络瘀,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肝脾肾亏虚,是内因;标实即外感六淫和饮食不节,是外因,也是诱因,痛风急性期酿生的湿、热、痰、瘀等余邪为病理产物。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期肾虚络瘀的病因病机,金明秀教授运用补肾通络之法辨证施治,多年来疗效显著,故此将其经验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在痛风的治疗上,奚九一教授率先提出了"脾肾两虚、内湿致痹"脾肾相关学术观点。此病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以肾气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湿热内蕴,痰浊、瘀毒为标。治疗上应注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痹化热、风寒湿痹为主,治疗应祛风散寒,利湿消痹;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肾亏虚、痰湿瘀血痹阻为主,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脾肾、化痰祛瘀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主要以正虚为本,包括先天禀赋不足,肝、脾、肾亏虚,气血亏虚,营卫失和,后天饮食劳倦,情志不畅,外感风寒(热)湿之邪;湿、火、痰、瘀痹阻为标。痛风中后期,因长期服用降酸药,严重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而尿酸的排出和肾的过滤有关,所以保护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正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组全身代谢性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在相应组织器官,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及痛风性的肾脏改变和关节畸形。导师党毓起主任医师诊治内分泌疾病30多年,认为痛风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痰热浊瘀为标,治疗以健脾益肾、清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张毅 《湖南中医杂志》2016,(10):198-201
正痛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组慢性代谢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和(或)肾衰竭。中医学称之为"历节"、"白虎历节"、"痹病"、"痛风"等,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甚至关节畸形等,属于中医学"痹  相似文献   

11.
痛风的中医病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复习古今医家关于痛风的论述,探讨痛风的病因病机;结合笔者的临证体会,提出痛风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湿浊内盛为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痛风性关节炎与热毒、浊邪、脾肾亏虚密切相关,从热、浊、虚解释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以清热、泄浊、健脾益肾为治疗原则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疾病,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客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异常引起的关节病变,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魏子孝教授主张分期辨治。急性发作期属"湿热痹",以清利湿热为法;间歇期以脾肾亏虚为主,以健脾补肾为法;慢性期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痰瘀互结,治疗重在活血、化痰或补益肝肾。另外还主张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辨病用药,同时注意饮食生活调护。  相似文献   

14.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常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好发于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中老年男性多见。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脾肾阳虚,寒湿内生,痹阻经络是本病主要病机,温阳泄浊法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温阳泄浊法治疗湿浊瘀滞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增高引起关节部位出现疼痛、红肿、灼热、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痉湿暍病"等范畴。主要论述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痛风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阐述痛风性关节炎的西医发生机制,介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发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并举病案佐证。  相似文献   

16.
痛风性肾病属"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肾不足、痰瘀湿浊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痰瘀湿浊是致病之标,当从脾肾论治。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化痰祛湿,泄浊通络,活血化瘀,经脉流畅,则痰瘀湿浊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明显加剧,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方选二陈汤;慢性稳定期正虚邪恋,脾肾虚衰为主,方选温脾汤。临症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调护等多方面总结王耀光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王耀光教授指出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以标实为主,辨证当属“热痹”范畴,多由湿热、痰浊、瘀血合而流注肢体关节为病。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属脾肾亏虚,兼夹瘀毒之证,但究其致病之根应属于“浊毒”,故泄浊解毒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为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加减,并根据患者病性偏胜的不同,加用化痰泄浊或活血化瘀之品,又根据中医取类比象之法,于处方中加入祛风通络之青风藤、海风藤、忍冬藤等藤类药物,取其伸筋通络止痛之功,并内外合治应用痛风止痛方外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期以补脾益肾,化瘀解毒为主,以玉屏风加味合宣痹降浊方治疗,反复发作者加用“虫蚁搜剔”之法,配合间断饮用土茯苓水巩固善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痛风(Gout)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应森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双毒学说"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认为本病之核心病因病机在"毒",又因其发病时间、感邪性质、致病特点等不同,主张分期治疗,急性期(亦称外毒期或邪毒期)以"外感邪毒"为主,缓解期(亦称内毒期或伏毒期)以"内生伏毒"为主,基于"双毒学说"指导下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恰可为痛风性关节炎分期论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根据痛风的症状、发病特点与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水肿"等病证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痛风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亏虚,复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病后体虚  相似文献   

20.
痛风性肾病为脾肾亏虚,兼夹湿浊、瘀血的虚实夹杂证,在急性期以湿热瘀血为主,稳定期以脾肾气虚为主。益肾泄浊方是我院著名肾病专家陈以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验方,其根据痛风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而组方,以达益肾健脾、活血通络、化湿泄浊之效,从而有效防治痛风性肾病,提高生活质量。附现阶段临床研究结果及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