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弢  高翔  王拥军  胡志俊  施杞  瞿佶  李蠡  滕松茂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18-119,F000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利水方对实验性兔骨关节炎软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完成。取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氨糖美辛组。每组5只。按Colombo法建立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5~8周给药。益气化瘀利水方组给予益气化瘀利水方0.09g/(kg&;#183;d),氨糖美辛组给予氨糖美辛O.09g/(kg&;#183;d),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未给药。各组于术后第9周取材,取右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利用图象分析测定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积分吸光度。 结果:20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关节软骨光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和氨糖美辛组,关节软骨损伤严重,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发生簇集的软骨细胞胞膜和胞浆内表达,益气化瘀利水方组软骨损伤较氨糖美辛组明显减轻。②各组关节软骨切片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图像分析:正常组与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无明显差异(6.64&;#177;1.59,5.49&;#177;3.09,P〉0.05);模型组与氨糖美辛组无明显差异(23.16&;#177;9.38,20.09&;#177;9.17,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和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明显增高(F=8.96。P〈0.01)。 结论:益气化瘀利水方可抑制骨质增生,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利水方对实验性兔骨关节炎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完成。取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每组5只。按Colombo法建立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5~8周给药。益气化瘀利水方组给予益气化瘀利水方(由生黄芪、汉防己、左秦艽、地鳖虫、制苍术、川牛膝、全当归、仙灵脾、生米仁等组成,自制制剂)0.09g/(kg·d),氨糖美辛组给予氨糖美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批号030401)0.09g/(kg·d),均与兔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定量颗粒饲料,确保其当天吃完。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未给药。各组于术后第9周取右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测定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积分吸光度。结果:2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为圆形呈散在、无序排列。模型组软骨表面广泛碎裂、剥脱,可见软骨细胞簇集。益气化瘀利水方组软骨表面可见小的碎裂,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氨糖美辛组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可见细胞集簇现象。正常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氨糖美辛组软骨细胞及间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淡黄色。模型组在簇集的软骨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黄褐色。②各组关节软骨切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图像分析: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17.08±2.27,4.75±0.88,P<0.01);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43±2.37,9.27±2.44,P>0.05);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明显低于模型组(F=29.71,P<0.01)。结论:益气化瘀利水方可抑制骨质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利水方对实验性兔骨关节炎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完成。取雄性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每组5只。按Colombo法建立家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第5~8周给药。益气化瘀利水方组给予益气化瘀利水方(由生黄芪、汉防己、左秦艽、地鳖虫、制苍术、川牛膝、全当归、仙灵脾、生米仁等组成,自制制剂)0.09g,/(kg&;#183;d),氨糖美辛组给予氨糖美辛(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批号030401)0.09g,/(kg&;#183;d),均与兔饲料混合均匀,制成定量颗粒饲料,确保其当天吃完。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未给药。各组于术后第9周取右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测定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积分吸光度。 结果:2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软骨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为圆形呈散在、无序排列。模型组软骨表面广泛碎裂、剥脱,可见软骨细胞簇集。益气化瘀利水方组软骨表面可见小的碎裂,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氨糖美辛组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软骨细胞呈散在排列,可见细胞集簇现象。正常组、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氨糖美辛组软骨细胞及间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淡黄色。模型组在簇集的软骨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呈黄褐色。②各组关节软骨切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强度的积分吸光度图像分析: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17.08&;#177;2.27,4.75&;#177;0.88,P<0.01);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43&;#177;2.37,9.27&;#177;2.44,P>0.05);益气化瘀利水方组和氨糖美辛组明显低于模型组(F=29.71,P<0.01)。 结论:益气化瘀利水方可抑制骨质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透明质酸钠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2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参照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按不同分组分别给予造模侧膝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转化生长因子β1(50ng)及透明质酸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50ng转化生长因子β1)混合液各0.3mL,1次/周,共注射5周。于第16周麻醉状态处死动物,观察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情况,按Mankin评分标准评分并对软骨标本进行分级;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关节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变化。结果:32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透明质酸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和模型组各8例标本平均Mankin评分分别为10.38,10.13,6.50,12.38;统计分析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透明质酸钠组和联合用药组可降低软骨组织Mankin评分(P<0.01),其中以联合用药时Mankin评分降低最明显(P<0.05)。②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联合用药组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百分数低于模型组[(44.50±4.92)%,(26.38±4.78)%,(62.13±4.52)%,t=7.457,15.375,P<0.05),而透明质酸钠组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阳性细胞数[(61.00±5.10)%]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腔内单独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或与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可使基质金属蛋白酶3阳性表达的软骨细胞减少,表明可不同程度的减轻及延缓骨关节炎的形成和发展,以两者合用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实,鹿茸多肽其具有显著的促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可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和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左膝关节内侧皮肤切开后缝合,模型组建立左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组建模成功后再将随机分为2组,鹿茸多肽组给予鹿茸多肽针剂生理盐水稀释液关节腔注射干预,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作为对照,干预后第1,7,15,30天分别观察鹿茸多肽组和生理盐水组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和软骨细胞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与结论:在相同时间段内,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鹿茸多肽组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细胞增殖指数及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增高(P<0.05),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果证实鹿茸多肽可降低实验性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诱导软骨分化和维持软骨表型上起着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促进祖母细胞聚集及向软骨细胞的分化,使去分化的软骨细胞重新恢复表型。目的:验证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设计:分组对照动物实验。材料: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为PEPROTECH公司产品;健康4-6个月青紫蓝兔30只。 方法:选用青紫蓝兔30只,共60个关节,相同方法制备关节软骨直径4mm的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个关节。转化生长因子B1组、注射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周关节腔内相应注射100u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0μg/L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和生理盐水各1mL,1次,周。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12周,在各组动物软骨缺损区取材,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及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结果: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修复组织高度、质地、颜色接近于正常软骨。缺损处被成熟、新生类软骨细胞修复,排列较整齐,与软骨下骨结合紧密。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组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基本一致。生理盐水对照组修复组织覆盖面积、高度不完全,质韧不透明。大体评分和组织学评分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和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组修复结果良好,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均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都具有较强的修复软骨能力,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良好的生长因子,而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较转化生长因子β1价格较低,无骨软骨赘和正常关节软骨的退变,在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电针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维持关节软骨正常和关节修复中有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电针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大鼠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从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角度,探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7/2008—04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免疫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绍各20只。方法:除正常组大鼠外,均通过结扎大鼠股静脉的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术后1周内,每日驱赶所有动物活动1h,以促进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形成。正常组大鼠通过手术找到股静脉后缝合。造模1个月后,电针组用G-6805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刺激大鼠犊鼻穴和膝眼穴,1次/d,20min/次;药物组为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1次/周,0.1mL/次。治疗2周后,采集各组动物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记录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熔解曲线和扩增曲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Ⅰ、Ⅱ的含量。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实验动物膝关节滑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电针组、药物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Ⅱ含量也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用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的;其受体含量的减少有助于膝骨关节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节腔内注射对兔实验性早中期骨关节炎软骨退行性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4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切断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建立兔骨关节炎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透明质酸钠组和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术后第8周起于手术侧膝关节腔内注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000IU/(只·周),透明质酸钠组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1mL/(只·周)。空白组不进行干预。术后第16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大体观察及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软骨表面分级;取股骨髁负重面软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沙黄染色及骨关节炎组织病理学评分(正常为0~1,重度为10分以上)、分级。结果:3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透明质酸钠组标本股骨髁负重软骨有轻度粗糙,关节软骨可见浅表溃疡形成。空白组标本股骨髁负重面软骨有轻~中度溃疡形成。②3组动物关节软骨表面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2.97,P=0.000)。③3组动物骨关节炎软骨的组织病理学分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6.84,P=0.005),透明质酸钠组和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骨关节炎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较好的延缓兔膝骨关节炎软骨退行性变和预防骨关节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发现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患者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目前对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相互关系的认识不一致。目的:建立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卵巢切除,正常组新西兰大白兔不作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去除卵巢10周后,模型组大白兔关节软骨出现明显的退变,血清雌二醇、股骨骨密度水平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而关节软骨Mankin评分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且软骨Mankin评分与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呈负相关,而骨密度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表明实验成功建立了兔膝骨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腔内固定物置入治疗股骨干骨折过程中常伴随髓内循环的破坏,部分患者治疗后伴随临近关节软骨的病变,临床多归结于力学因素造成的软骨代谢异常。目的:探讨兔股骨干髓内循环破坏对临近关节软骨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采用髓腔灌注骨水泥法建立髓内循环破坏模型,对照组暴露髓腔后随即缝合切口,空白组切开过程同前,不暴露髓腔。饲养4周后处死动物,取股骨干膝关节端软骨制备标本。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兔关节软骨组织表面出现溃疡、细胞减少、排列紊乱、空泡变性、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对照组及空白组关节软骨组织表面光滑、平整,细胞及胶原组织排列整齐。RT-PCR检测显示:模型组关节软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与空白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髓内循环破坏能调节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影响软骨组织及胶原代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