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立克次体所致之传染病,亦称鼠型斑疹伤寒或蚤型斑疹伤寒。以夏末秋季发病为多。家鼠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对本病有普遍易感性,笔者以自拟银翘白虎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新坦 《河北中医》2002,24(8):573-574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由鼠、蚤为媒介传播 ,临床多以四环素、氯霉素等西药治疗。 2 0 0 0~ 2 0 0 1年 ,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 5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4例中 ,男 38例 ,女 1 6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相似文献   

3.
乔富渠 《陕西中医》1989,10(6):281-282
<正> 斑疹伤寒包括流行性(虱型)与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是由立克次氏体侵袭引起的,二者病理、症状类同。本病多属中医“温疫”、“疫疹”、“疫斑”范畴。因为建国后该病迅速绝迹,因此中医对其研究不多。近年斑疹伤寒在我国北方省份有死灰复燃现象,局部地区甚至屡呈暴发流行,兹就中医对其研究和治疗讲述如下。一、病因病理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为疫毒,有湿热疫毒与温热疫毒,尤以前者为多见。疫毒由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正气虚弱者感而发病。六淫为促使本病发生发展的物理因素,即通过对疫毒与传播媒介以及人体素质的影响,从而决定着季节的高发性(如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冬春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夏秋高发)、流行的地域性与症候的严重程度。即所谓天运  相似文献   

4.
<正> 我科自1983年底至1986年初共收治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65例,其中55例用中药进行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重视养阴增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性别:男35例,女20例。年龄15~20岁4例,21~30岁22例,31~40岁14例,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我院 2 0 0 0年 1~ 12月斑疹伤寒 2 0例临床及脑电地形图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占我院同期发现斑疹伤寒病(10 1例 )的 2 0 % ,占同期以神经系统发病为首要表现者(31例 )的 6 6 %。男 9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13岁 ,其中 3岁以下 1例 ,4~ 6岁 4例 ,7~ 13岁 15例。城市儿童 2例 ,农村儿童 18例 ,均有鼠接触史。1.2 临床表现 :本组 2 0例均表现发热 ,其中伴头痛 17例 ,视物不清 3例 ,肝脾肿大 5例 ,皮疹及相对缓脉 4例。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发现。1.3 实验室检查 :外裴氏反应…  相似文献   

6.
人的体外吸血寄生虫,主要有蝨子、跳蚤、臭虫等昆虫類。它们对人類健康的危害,除了吸血、妨碍睡眠等直接影响外,主要是有多种疾病是由牠们传播的。如蝨子传播斑疹伤寒和回归热;跳蚤传播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是。所以对这些病媒昆虫的观察和消减,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伟大祖国的宝贵医学遣产中,在这一周题上,同样有着光辉的成就。为了有助於大家进一步认识祖国医学的真实面目,消除不必要的怀疑、观望心理,特辑缘古典文献中一些有关资料,尽可能按原句介绍在下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斑疹伤寒属于祖国医学湿温、伏暑等范畴,一般多发于夏秋之交。主要特点为壮热、恶寒、头痛、全身痛,并伴有皮疹,肝脾肿大,外裴氏试验阳性。从1982—1985年,我们共收治203例,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巴豆配伍桔梗是否具有"减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动物死亡状态及半数致死量(LD50)为评价指标,比较巴豆配伍不同剂量比的桔梗前后的动物中毒情况;通过测定比较巴豆配伍桔梗的不同剂量比下巴豆苷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揭示巴豆配伍桔梗"减毒"作用机制。结果:巴豆配伍不同剂量比桔梗,其毒性反应均减小,且以1∶3剂量比值下LD50及其95%可行限抬高最多;同时配伍不同剂量比桔梗后巴豆苷含量呈现"抛物线"式变化,在1∶3剂量比时巴豆苷含量降低最多(32.57%)。结论:巴豆配伍桔梗(1∶3)剂量比值为其减毒作用最佳比值,可能与其减少了游离态巴豆苷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战争瘟疫”斑疹伤寒使曹操兵败赤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国内学者李友松(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季始荣(上海市血吸虫病研究所)。先后提出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疟疾的关系,而田树仁则对其提出质疑,并疑及斑疹伤寒。依据笔者从事近廿年的传染病(包括数百例斑疹伤寒)防治实践及遍阅国内外有关斑疹伤寒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银杏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栽培的10年生银杏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叶片生长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结果:Wk在12∶00~15∶00之间出现高峰,φEo及ψo在8∶00~12∶00之间逐渐下降。中午时段,ABS/RC、TRo/RC和DIo/RC明显增加,RC/CS下降。Fv/Fm和PIabs在1 d中先下降后上升在13∶00左右达到最低点,19∶00都能基本恢复到早7∶00的水平。结论:光抑制情况下PSⅡ反应中心供体侧和受体侧功能都受到暂时抑制。中午时的强光、高温伤害了PSⅡ的反应中心,使PSⅡ的光能转化效率下降,导致过剩激发能增加,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抑制。但这只是PSⅡ反应中心发生可逆失活,光合机构并未受到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斑疹伤寒在临床并不少见 ,但因其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往往被误诊和误治 ,给患儿及家庭造成痛苦和经济损失 ,因此应引起注意。 1994~ 1999年 6月 ,笔者收治了 18例血象明显增高的不典型斑疹伤寒患儿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4~ 12岁 ,均来自农村 ;18例均有长时间发热 ,热程均超过 7天 ,平均热程 12天 ;体温在 38~ 39.8℃之间 ,病初多为稽留热 ,后期为弛张热 ;14例有明显头痛 ,3例诉腰痛。此 18例均无皮疹、出血点、黄疸及关节肿痛 ,但有 2例肝脾轻度肿大。1.2 辅助检查1.2 .1 血常规 :18例白…  相似文献   

12.
我县于1975年至1976年,开展了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歼灭战。在专业卫生医疗人员的指导下,以赤脚医生为主体的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队在认真落实食盐加碘予以予防的同时,对60,618例现患病人分别进行了服药、注射和手术治疗。使这个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发的山区总治愈率达到84.2%。在农村简陋的条件下,进行了1,410例甲状腺手术,全部采用了针刺麻醉。现将符合全国甲状腺针麻手术统一标准的1,063例针刺麻醉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中药"洗眼一号"涂膜剂制备工艺的各种因素,建立最佳制备工艺。并且确定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各种辅料的用量,主药浸膏的加入方式等单因素,以涂膜剂的成膜时间、柔韧性、均匀性及流动性等外观形状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涂膜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优选的中药"洗眼一号"涂膜剂最佳各组分之比为蒸馏水∶乙醇∶丙酮∶聚乙烯醇(PVA):浸膏=5∶2∶1∶1∶1时,得到的中药"洗眼一号"涂膜剂在成膜时间、柔韧性、均匀性及流动性等外观性状方面为最优。[结论]"洗眼一号"涂膜剂的制备工艺设计合理、简便可行,安全可靠。成膜时间、柔韧性、均匀性及流动性等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小半夏汤多种药物配伍比例抗呕吐作用的观察,确定小半夏汤的最佳药物配伍比例。方法 :将水貂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恩丹西酮对照组、小半夏汤(生姜∶半夏)1∶2组、小半夏汤1∶1组、小半夏汤8∶5组,经治疗药物预处理30 min后予顺铂7.5 mg/kg腹腔注射,观察水貂在给顺铂后6 h内的呕吐反应,记录呕吐潜伏期、干呕、呕吐次数。结果:小半夏汤各药物配伍比例均可以抑制顺铂诱导的水貂呕吐反应,其中以生姜、半夏配比为8∶5的小半夏汤组抗呕吐作用最强。结论:在本实验中,小半夏汤的药物配伍比例(生姜∶半夏)8∶5是其最佳配伍比例,止呕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整体评价雷公藤(LGT)配伍金钱草(JQC)后在荷瘤状态下的相杀减毒作用机制。方法:以配伍前后12个差异特征成分为化学成分谱,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和尿素氮(BUN),肝丙二醛(MDA),肾MDA共6指标为减毒作用谱,以肝和肾的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IL)-10共12个生物指标作为生物信息谱,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整体评价LGT-JQC在荷瘤S180和H22肿瘤状态下的相杀减毒作用及其机制,通过对"化学成分谱-减毒作用谱-生物信息谱"灰色关联分析(GCA)评价化学成分和生物指标对其相杀减毒作用的贡献大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GT单用后使S180和H22的减毒作用谱得分Z_1值和Z_3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LGT单用组比较,LGT-JQC在质量配比为4∶1,2∶1,1∶1,1∶2,1∶4配伍时均能显著降低LGT引起的过高水平的Z_1值和Z_3值(P0.01);LGT-JQC在质量比为4∶1,1∶1,1∶2,1∶4配伍时的Z_1值和Z_3值均明显高于质量比在2∶1时相应的Z_1值和Z_3值(P0.01)。LGT能使S180和H22荷瘤状态下生物信息谱得分Z_2值和Z_4值均显著降低,配伍JQC可使Z_2值和Z_4值显著升高。对二者在S180和H22肿瘤状态下相杀减毒作用贡献最大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和10#特征成分,贡献最大的生物指标分别为肾GPx和肾GSH。结论:LGT和JQC在质量比为4∶1~1∶4配伍时,对LGT所致的荷瘤S180和H22肿瘤状态下的毒性均有减毒作用,二者相杀减毒的最佳配比均为2∶1,减毒作用体现了中医"有故无殒"思想,其减毒作用机制涉及肝、肾的抗氧化损伤及抗炎症反应,其中尤以肾GPx(S180)和肾GSH(H22)对减毒作用机制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生半夏对生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配伍比例的关系,为该反药对的配伍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55℃)及酒石酸锑钾扭体法,分别ig给川乌与半夏按1∶0,1∶0.25,1∶0.5,1∶1配伍水浸剂0.311 g/kg体质量(以生川乌生药量计算),以小鼠痛阈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评价半夏对川乌镇痛作用的影响及与半夏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 在55℃热板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前后痛反应潜伏期之差分别为(4.05±1.92)s、(3.09±1.62)s、(2.74±1.94)s、(1.09±0.80)s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4±0.48)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酒石酸锑钾所致扭体试验中,生川乌与生半夏1∶0、1∶0.25、1∶0.5、1∶1配伍组小鼠给药15min内的扭体反应次数(4.70±4.37)次、(9.30±6.70)次、(12.2±9.99)次、(14.20±7.30)次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22.40±12.73)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随着生半夏比例的增加,生川乌的镇痛作用减弱,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26例斑疹伤寒病人使用白虎三仁汤治疗,显效24例,有效2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说明中成药方治疗斑疹伤寒的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斑疹伤寒治验529071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杨伟明笔者曾治疗1例使用多种抗生素及中成药收效甚微的流行性斑疹伤寒,获得良好效果,薄有心得,介绍于下。黄XX,男,50岁。工人。住院号:58094。1994年10月10日初诊:10月6日因寒战、高热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了丹参、三七 6种不同比例配伍对正常家兔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 ,灌胃给药 4d ,颈总动脉放血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粘附实验采用旋转玻球法。结果与结论 :阿司匹林 4 .4mg·kg-1能明显抑制正常家兔血浆血小板聚集性和全血血小板粘附性 ;丹参∶三七 10∶0 ,10∶1,10∶3,10∶6 ,1∶10及 0∶10 6种比例配伍 ,对正常家兔血浆血小板聚集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以 10∶3为最佳 ,而 0∶10即单味三七对正常家兔血浆血小板聚集性无明显影响 ;丹参∶三七 10∶3、10∶6及 0∶103种比例配伍 ,对正常家兔血小板粘附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其最佳配伍为:0∶10 ,丹参∶三七 10∶0 ,10∶1及 1∶103种比例配伍对正常家兔血小板粘附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绿豆对巴豆中毒的减毒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单用巴豆组(对照组)及巴豆与绿豆配伍比1∶1(1组)、1∶2(2组)、1∶3(3组),通过提高巴豆、绿豆的配伍比,观察灌胃后72h实验小鼠中毒反应,记录每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灌胃后4组小鼠中毒表现基本一致,但出现反应的时间先后不同,对照组小鼠反应迅速,灌胃2h时即出现狂躁表现,后活动性下降,腹部抽搐不停,随即有淡黄色稀薄粪便泻出,4h后小组内出现小鼠死亡现象;巴豆与绿豆配伍的第3组小鼠出现反常表现的时间最晚,小组内死亡数量最少。结论:于巴豆中加入绿豆后实验小鼠中毒的时间有所延长,中毒表现有所减弱,绿豆对巴豆有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