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海治瘫丸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于1983年3月至11月,应用自拟中药马海治瘫丸治疗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25例,女5例,50岁以下者5例,50~69岁者21例(占总数的70%),70岁  相似文献   
2.
<正>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人,治未病之脏”的思想,对“养生学”、“临床医学”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中风一证,亦应本着这一原则,在预防上狠下功夫。金代朱丹溪曰:“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元代罗天益指出:“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风之患”。明代张三锡和《证治汇补》一书,均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于1982—1984年5月运用自制马海治瘫丸(片)与柔筋治瘫胶囊(丸)门诊治疗中风12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资料记录完整的50例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40例,女10例;40—50岁12例,51—60岁23例,61—70岁14例,71岁以上1例,以51—60岁组最多。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2岁;工人28例,农民4例,干部14例,家属3例,教师1例;病  相似文献   
4.
<正> 1984—1986年间,我们用自制的清热解毒注射液(简称清解针)、凉血化瘀注射液(简称凉化针)、丹紫注射液(简称丹紫针)并设立西药对照组,治疗出血热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 50例均为住院患者,以发热期为主或发热期伴早期低血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时的早期定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以下依次为序)各25例。性别、年  相似文献   
5.
<正> 我科自1983年底至1986年初共收治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65例,其中55例用中药进行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重视养阴增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性别:男35例,女20例。年龄15~20岁4例,21~30岁22例,31~40岁14例,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高某,男,53岁,工人。因寒颤高烧3天,于1985年11月23日入院,三天前因劳累出现口干鼻燥、咽痛等,次日即恶寒、寒颤,发烧、口渴无汗,停咳嗽、胸闷,咯痰色白,量不多易咯出,头身疼痛,纳差乏力,病后呕吐1~2次,溏稀便每日2~3次,小便黄而少,曾服银翘饵毒丸,羚羊感冒片等均未见效,且咳嗽加重,寒颤更甚,气短难忍,故来住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10次/分,血压120/80mmHg,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颜面潮红,回答问  相似文献   
7.
<正> 舌卷后缩的病人,临床较为罕见,现将所遇一例报道如下:患者毕某,男,45岁。于1984年1月3日以“癔病性舌后缩”收住内科。患者于1983年11月25日乘汽车外出,因碰车事故,惊恐昏不知人,醒后自觉头昏失眠,加之情绪不畅,感咽部吞咽不利,言语不能,舌卷缩于咽中,只能喝少量流食。初起感舌体麻木,继之疼痛,心烦急躁,舌伸不出。肢体活动自如,二便调。曾用西药及手术牵拉,效果不显,针灸效亦不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76年以来我们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结肠炎42例,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病程在一年以内者13例,1~5年者20例,5~10年者6例,10年以上者3例。其中最长者达30年。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二、疗效判定标准近期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三次以上化验正  相似文献   
9.
<正> 血管性头痛,系指血管舒缩障碍引起的头痛,主要是颅外动脉和颞动脉的剧烈扩张所致,疼痛位于颞部,早期呈搏动性剧烈的疼痛后期则呈胀痛,颞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喜按,部分病人伴失眠多梦、恶心呕吐等脑血流图检查,在前驱期时患者颈外动脉系统脑血流下降,头痛发作期脑血流增高。我们采取按压颈动脉及内服中药治疗本病,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按压颈动脉法:患者取坐、卧位均可,头偏向健侧,在病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平甲状软骨下方约1公分处,扪及搏动颈动脉,用手指持续按压2—3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自拟“头痛宁”治疗三叉神经痛1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剂黄芪3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细辛15克地龙30克.以上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含生药6克.服法:每日三次,每次1丸,开水送服,30天为一疗程.经观察14例,近期治愈1例,显效3例,好转9例,无效1例. 病例吉××,男,56岁,工人.左侧面部疼痛抽搐八年多,每小时发作2-3次,夜间常疼醒,甚为痛苦.多因张口讲话或咀嚼而诱发,致使患者对讲话或进食颇为恐惧,曾在某医院针灸,理疗及服中药西药无效.于1982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