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扁平苔藓尤其是泛发性扁平苔藓的首选药物,口服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但易复发,长期应用有较大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差.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甙片、环孢素等对于扁平苔藓亦有明确的疗效,但均有较大的毒副作用.笔者使用帕夫林联合卤米松软膏外用治疗3例扁平苔藓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副银屑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4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22人给予NB-UVB皮损照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照组22人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22例基本痊愈率5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22例基本痊愈率27.27%,总有效率63.64%,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NB-UVB照射和雷公藤多苷片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治疗副银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雷公藤多甙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雷公藤多甙加来氟米特)20例,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甙)20例,疗程12周,观察皮损、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来氟米特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安全、有效,优于单独使用雷公藤多甙.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秦万章教授35年来用雷公藤治疗皮肤血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符合各种皮肤血管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771例,采用雷公藤糖浆、三藤糖浆、三色片及理气调血颗粒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按病种不同一般1~3个疗程,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雷公藤糖浆、三藤糖浆、三色片及理气调血颗粒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了89.11%,显效率为63.68%,其中又以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有效率97.44%)、荨麻疹性血管炎(有效率97.37%)、Behcet综合征(有效率94.74%)的疗效为佳。结论雷公藤以及以雷公藤为基础的复方制剂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疗效显著,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远期随访仅少数病情反复,再用药均仍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雷公藤进行了豚鼠变应性及毒性接触性皮炎作用的实验研究.根据肉眼观察皮肤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皮上层浸润细胞反应.证明雷公藤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有关,而雷公藤对毒性接触性皮炎却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雷公藤片治疗156例手部湿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与雷公藤片联合治疗手部湿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研究方法,将15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80人给予雷公藤片,B组76人给予NB—UVB皮损照射+口服雷公藤片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A组患者瘙痒、皮损、部位的积分和总积分分别下降70%、73.1%、70.5%和71%;而B组下降87.1%、91.7%、88.3%和89.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其平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NB—UVB局部照射的不良反应,雷公藤片口服组主要副作用是:5%患者血白细胞减少、5%女性月经量减少,3.8%患者AST一过性升高,但都为自限性。结论:NB—UVB照射联合雷公藤片治疗手部湿疹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安全性好,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甙对麻风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n leprosun,ENL)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将入选的34例患者分成雷公藤多甙单独治疗组(A组,18例)及皮质类固醇和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组(B组,16例)。A组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60-80mg/天,治疗4周,然后停药或减量出院继续治疗2-4周;B组治疗方法为在A组基础上加服皮质类固醇。结果:治疗4周后,临床平均评分显示,A组18例患者从疗前的10.94下降到0.94;B组16例患者从疗前的13.19下降到1.63。两组分别在治疗2周时即见到临床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尽管两组在药物减量或停药后都有患者出现ENL复发,但是症状较轻,与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在治疗麻风2型反应方面有显著疗效,药物副作用轻微,但需要制定出一个缓慢减量的治疗方案以控制ENL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及治疗情况.方法:对51例外阴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副作用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潮红、粟丘疹、丘脓疱疹、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在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又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水肿、灼热和瘙痒,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又可以控制症状.结论:长期外阴外用皮质激素副作用明显,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和激素渐退疗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雷公藤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口服雷公藤20mg,3次/d,同时口服白芍总苷0.6g,3次/d,对照组12例,口服雷公藤20mg,3次/d,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6周时治疗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异常,治疗12周时治疗组ALT和AST出现轻度升高,与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T和AST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与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安全有效,特别是远期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患者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0例,将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将2017年1月~12月收入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有效降低患者免疫炎症,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雷公藤治疗伴有瘙痒的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沙利度胺及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30例,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组均外用我院院内制剂硅乳膏,疗程均为8周。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雷公藤对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泛发性湿疹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以探讨其对泛发性湿疹患者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入选的60例泛发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检测,EOS值增高者记录其临床总积分值,每天按照雷公藤多苷片1mg/(kg·d)分为2~3次口服,治疗4周后再次检测其外周血EOS,并记录其临床总积分值。随机匹配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记录外周血EOS。结果 60例泛发性湿疹患者中,32例外周血EOS绝对值高于正常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雷公藤多苷片治疗4周后,EOS数及临床总积分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例,嗜酸性粒细胞27例正常,3例轻度增高。结论泛发性湿疹患者EOS绝对值显著增高,雷公藤多苷片能明显降低其外周血EOS及临床总积分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异位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常规、血清总IgE、IL-4及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临床34例符合AD诊断标准的患者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前后进行疗效判定,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IL-4及IFN-γ水平。结果34例AD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显效者28例,占82.4%;好转者6例,占17.6%。未见对血常规变化有明显影响。治疗后血清Ig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明显升高(P〈0.05和P〈0.01)。结论采用雷公藤多甙治疗AD,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及纠正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状态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SLE患者雷公藤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同时对活动期SLE患者PBMC用雷公藤处理,比较其NF-κB活性变化。结果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有一定量的NF-κB活化,但SLE患者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5)。经雷公藤处理后,活动期SLE患者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非活动期SLE患者相当(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LE的发病机制复杂,雷公藤可能仅在某些环节抑制了NF-κB的表达,在SLE治疗中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中草药雷公藤治疗10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94例(91.2%)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临床症状、体征、一般实验室检查以及免疫功能测定均有改善犷在作用机理研究方面,研究结果提示雷公藤可以影响免疫功能和具有“活血化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雷公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方法 7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雷公藤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窄谱紫外线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4周、8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治疗麻风反应,据报道有效率可达95%以上,对Ⅱ型反应不亚于反应停,对Ⅰ型反应也有很好效果,并对防治残废畸形有益,雷公藤的副作用,主要为胃肠反应及白血球减少,我院在应用雷公藤治疗中曾发生弥漫性脱发二例,因属罕见,兹报告如下: 病例一,患者薛××,女,二十七岁,L_1型麻风,病期三年,73年8月23日入院,入院体检:营养中等,心、肺(-),血色素80%,红血球350万,白血球8800,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治疗效果及存在的副作用并不能令人真正满意,新型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现就最近上市的免疫抑制药物霉酚酸酯治疗红斑狼疮肾脏损害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临床应用和副作用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公藤是祖国传统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江苏泰州制药厂在中国皮肤病研究所专家的协作下,率先开放上市,首先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后,因其抗炎、抗过敏反应、类皮质激素、免疫调节等作用不断得到证实,它在治疗某些顽固性皮肤病,特别是皮肤血管炎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目前认为雷公藤可能在皮肤科领域是一个存在巨大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Kasabech-Merritt综合征是血管摘中少见而严重的类型,文献报道死亡率可高达30%.近年,国内外学者治疗本综合征的报道各异[1,2].关于本病的病理分型及用皮质激素怡疗方面的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