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7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 700例,发病率从2011年的109.96/10万增长到2020年的129.13/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早期显性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13.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2.60/10万,三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4.29/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20/10万,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隐性梅毒报告数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1年的83.98%上升到2020年的97.06%。男女性别比为1.7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93.8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01.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50.15%)、家务及待业人员(20.07%)和农民(15.70%)为主,74.02%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72.11%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27.34%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感染。结论 广州市老年梅毒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教干预和筛查治疗。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性病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州市性病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促进性病检验质量的提高,在广州市卫生局组织下,广州市性病监测中心和广州市卫生监督所于2007年4月对广州市性病监测点性病防治工作进行每年一次检查,同时对性病实验室开展室间质评,现将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如下,以期为相关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资料,也为其他地区同行做相关调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巢式-实时PCR(NR-PCR)检测初诊梅毒患者不同样本中梅毒螺旋体(Tp)靶DNA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以Tp polA为靶基因,用NR-PCR检测梅毒患者初诊时皮损拭子、血清、全血、脑脊液、末梢耳垂血等样本中的靶DNA,用统计软件SPSS.13分析结果.结果 NR-PCR检测Tp polA靶DNA的极限为2个Tp/ml,总体阳性率为71.7%,检测不同类样本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耳垂血92.0%>脑脊液90.2%>拭子74.3%>血清66.9%>全血64.2%.NR-PCR结果与血清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76.0%(152/200).进一步分析显示:一期、二期梅毒拭子DNA阳性率(63.2%比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血清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一期梅毒(χ2=3.6,P=0.06);全血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类型梅毒;神经梅毒耳垂末梢血阳性率与脑脊液比较,P=0.06.隐性梅毒血清(RPR)滴度≥1:8组的Tp DNA阳性率高于RPR≤1:4组.结论 NR-PCR方法检测梅毒患者不同样本中Tp DNA是可行的,不同类型梅毒、不同类型样本以及其血清RPR滴度水平都影响Tp DNA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血清对HaCaT细胞桥粒芯蛋白(Dsg)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参与PV棘层松解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含5%PV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孵育HaCaT细胞,以正常培养组、健康血清组以及抗Dsg3抗体组(阳性对照组)作为对照。刮取细胞提取总RNA及蛋白质,Q PCR检测Dsg1、Dsg3和MMP 9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sg1、Dsg3和MMP 9表达,荧光单克隆Dsg1/3抗体分别检测细胞表面Dsg1、Dsg3表达。 结果:Q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培养组比较,含5% PV血清培养组HaCaT细胞Dsg1、Dsg3、MMP 9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约432%、402%、402%,而抗Dsg3抗体组分别上升约495%、488%、604%,PV血清组与正常培养组间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培养组相比,PV血清组HaCaT细胞表面Dsg1、Dsg3、MMP 9蛋白表达升高。Dsg1、Dsg3荧光单克隆抗体检测显示:PV血清组HaCaT表面Dsg1线状荧光消失,替代为颗粒状、团块状荧光颗粒分散于细胞表面和胞浆区域,而细胞表面Dsg3线状荧光仍然存在,但强度减弱。 结论:PV血清能促进Dsg1、Dsg3和MMP 9转录及表达,Dsg3抗体可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Dsg1蛋白内吞,削弱抗体补偿作用参与棘层松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2014-2017年连续四年对广州市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抗体和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资料。  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2 419例MSM,HIV确证阳性200例,感染率为8.27%。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广州市和月经济收入>0.5万元为参照,非广州市(OR=1.712,95% CI:1.176~2.492,P=0.005)和月经济收入≤ 0.5万元(OR=1.998,95% CI:1.409~2.833,P < 0.001)与MSM感染HIV存在关联。MSM被诊断为梅毒(OR=2.461,95% CI:1.375~4.405,P=0.002)和没检测梅毒(OR=2.333,95% CI:1.635~3.331,P < 0.001)、肛交角色为被动(OR=2.015,95% CI:1.244~3.267,P=0.004)和主动被动均有(OR=2.115,95% CI:1.374~3.251,P=0.001)、肛交时非每次使用安全套(OR=1.955,95% CI:1.374~2.781,P < 0.001)、肛交对象非固定(OR=2.150,95% CI:1.463~3.160,P < 0.001)是MSM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广州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和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亟需在MSM人群中扩大HIV检测范围和倡导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不同医疗机构梅毒疫情报告质量,为完善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方法 由广州市12个区(县市)性病防治管理机构现场抽查全市不同性质的性病诊疗机构2012年
1月1日0时至11月30日24时期间所报告的梅毒病例,通过现场核对门诊日志、性病专科病历或电子病
历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并与报病医生访谈进行病史回顾确认,对梅毒病例报告准确性进行评价。使用
SPSS13.0 软件进行χ
2 检验,以犘<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全市共抽查93家医疗机构(三甲
哨点24家、二甲哨点24家、性病专科哨点4 家、非哨点41 家),核查梅毒报告病例2402 例(I期梅毒
466例、II期梅毒392例、III期梅毒82例、隐性梅毒1352例、胎传梅毒110例),梅毒总体报告准确率为
31.47%,不同医疗机构梅毒报告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性病专科哨点69.00%、三甲哨点33.50%、二甲
哨点29.79%及非哨点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0.28,犘<0.01),哨点机构梅毒报告质量优于
非哨点机构(χ
2=15.54,犘<0.01)、性病专科哨点优于非性病专科哨点(χ
2=60.00,犘<0.01),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不同医疗机构梅毒疫情报告质量参差不齐,亟待提高。应加强梅毒防治专业知
识培训,提高梅毒检测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加强性病防治归口管理,完善梅毒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关键词:梅毒;病例报告;医疗机构;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4 0336 04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女性STI感染者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流行情况,以及相关性行为学因素,以便更好开展性病行为干预工作.方法:知情同意后,在性病防治现场和STD门诊收集746例女性生殖道拭子和血清,进行常规STI病原检测,同时采集人口学资料和性行为学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多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9.79%、50.21%;感染的STI病原依次为UU, HSV-2,CV, MH, CT, BV, TP, TV和GC.最常见的二重感染是 UU 和HSV-2, 最常见的三重感染是UU+MH+HSV-2. MH只和UU合并感染. UU 感染同性生活频率、安全套使用、性伴固定与否有关,而HSV-2感染只同性伴有关.结论:女性STI中混合感染较为常见.MH多与UU混合感染.不同的性传播感染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omp1基因型沙眼衣原体(Ct)在广州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从性病和妇科门诊及外展现场采集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拭子,提取Ct基因组DNA为模板,巢式PCR扩增Ct omp1基因VD1 ~ VD3并测序分型,分析Ct型别决定簇VD1 ~ VD2区域的氨基酸突变情况。结果 共检测1208份拭子,检出Ct 132株,对其中130株进行测序分型,共发现10个omp1基因型,分别为E型38株(29.23%)、D型25株(19.23%)、J型24株(18.46%)、F型21株(16.15%)、G型7株(5.38%)、H型5株(3.85%)、K型5株(3.85%)、B型、Ja型各2株(各1.54%)、I型1株(0.77%);可见E、D、J、F 4个型别为主要感染型别,共占83%。序列分析发现,D、B、K 3个型别在VD1 ~ VD2区域的氨基酸存在突变。另有2例为混合感染未能确定型别。结论 广州地区Ct omp1基因型别感染以E、D、J、 F 4种型别为主,共占83%,Ct B型也发现于男性尿道和女性宫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STD/HIV相关高危行为特征和就诊延误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对参加STD/HIV自愿咨询检测且已经出现疑似STD/HIV感染相关症状、近2年内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IV和梅毒。结果:共调查313名MSM,38.02%近2年内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40.89%拥有固定的同性性伴,肛交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7.04%。本次病程中80.51%发生就诊延误,首次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30天,影响就诊延误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对同性恋的态度、近2年是否发生异性性行为、是否曾患其它非梅毒性病、就诊频次、是否暂停性生活。血清学监测结果 HIV感染率为20.77%,现症梅毒感染率为6.39%,同时感染HIV和梅毒的比例为4.79%,就诊延误发生者的HIV感染率和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未发生就诊延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广州市MSM人群HIV感染率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就诊延误发生率高,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服务质量以减少就诊延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面、颈、四肢等外露部位,临床表现以边缘角化过度、中央稍萎缩的环形斑块多见。但发生于阴囊的汗孔角化症少见报道,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阴囊、并误诊5年的汗孔角化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