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拉西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120例高血压合并DN病人分别进行了单纯依那普利组和拉西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有下降,而治疗组比对照组的下降尤为显著(P<0.05).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NN患者有更显著的降低尿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2.
蛋白尿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患者通过降压治疗可使尿蛋白减少,但是,这种减少是否反映肾小球灌注压降低或是某些其他因素如血压降低对血管的有益作用,尚未明了。然而,有些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期间可发生肾功能损害。确定降压治疗期间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具有临床重要性。可惜关于这个问题尚无确切的资料。因此,作者进行此项研究以确定降压治疗对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影响。作者对1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方法 以合成的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DN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者166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 例,正常对照组40例,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对照组:卡托普利25~50 mg,3次/d;尼群地平10~20 mg,1次/6 h;美托洛尔12.5~25.0 mg,3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缬沙坦80~160 mg/次·d.结果 DN合并高血压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总的阳性率为49.5%,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 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0%(71/91),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 例,阳性率为14.6%(11/75),两组比较异差有统计学意义.缬沙坦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降压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AT1受体阻断剂缬沙坦是治疗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有效降压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对高血压并发肾功能损害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瑛  俞锋 《心脏杂志》2004,16(3):291-292
原发性高血压(EH)所致的左心室肥厚(LVH)及肾功能损害严重影响了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也是引起高血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降压的同时保护靶器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作者探讨氯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并发肾功能损害、心室肥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60例DN患者,其中20例合并高血压,分为A、B、C 3组,每组各20例。其中A、B组为单纯DN组,C组为合并高血压组。B组仅给予降糖、饮食控制、运动等糖尿病基本治疗,A、C两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300 mg/d,共观察12周。监测3组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压。结果:A、C两组尿UAE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C组血压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结论:厄贝沙坦能减少早期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延缓DN患者的肾脏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降压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方法以合成的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DN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者166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例,正常对照组40例,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对照组:卡托普利25~50mg,3次/d;尼群地平10~20mg,1次/6h;美托洛尔12.5~25.0mg,3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mg/d。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缬沙坦80~160mg/次.d。结果DN合并高血压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总的阳性率为49.5%,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0%(71/91),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例,阳性率为14.6%(11/75),两组比较异差有统计学意义。缬沙坦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降压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AT1受体阻断剂缬沙坦是治疗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有效降压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抗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阳性(AT1R )和阴性(AT1R-)患者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以合成的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高血压合并DN患者166例及正常人对照组60例,进行血清抗AT1R自身抗体检测后,给予口服:缬沙坦160 mg,1次/d,尼群地平10 mg,1次/6 h;阿司匹林100 mg,1次/d.观察降压疗效,1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蛋白尿的影响,6及12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 1)高血压合并DN组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60.8%,101/166),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0);2)经上述治疗后抗AT1R 组降压达标率为(85%),明显高于(AT1R-)组降压达标率(25%)(P<0.01);临床疗效总评定,抗AT1R 组,缬沙坦治疗总有效率为93.1%,AT1R-组总有效率为44.6%(P<0.01);3)缬沙坦对抗AT1R 组减少蛋白尿明显优于AT1R-组.结论 缬沙坦治疗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的疗效在高血压合并DN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组明显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8.
坎地沙坦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萍  邓伟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2):1013-1014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治疗组9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4 mg/d,随访6月观察其血肌酐(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 (1)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5).(2)治疗组随访6月后Cr、BUN显著降低、Ccr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随访6月后Cr、BUN和Ccr无明显变化.结论 坎地沙坦酯在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之外对逆转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是有效可行的,且疗程越长者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降压治疗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风险。老年人群中衰弱常与高血压并存,但目前关于老年高血压与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的降压治疗研究结论不一。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患者降压治疗的起始值与目标值、衰弱老年人能否从降压治疗中获益以及降压治疗方案的选择等仍争议较大。因此,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衰弱的降压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其病理变化是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同时高血压也是加重DN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合并DN时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加大~([2])。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是反映病人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硝苯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氯沙坦单独及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长期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08年5月~ 2011年12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30例,给药方法如下: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50mg)和联合用药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和氯沙坦50mg),1次/d,疗程12周.结果:两药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0.05),改善肾功能(P<0.05);联合治疗降压作用和改善肾功能损伤作用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氯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和改善肾功能损害,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醛固酮(ALD)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104例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52例单独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均连续6个月,并于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老年2型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TGF-β1、ALD和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接受璃体内抗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后肾脏损害明显加重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共9例DR分期Ⅲ~Ⅴ期患者纳入本研究。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后,1例基线仅有高血压无蛋白尿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符合血栓性微血管病(TMA);1例基线有蛋白尿、无高血压的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肾脏病理表现糖尿病肾病(DN)。另7例基线有蛋白尿和高血压的患者均表现为肾脏损害加速进展,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和血压较基线明显升高(2例行肾脏病理符合DN),1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9例均需增加降压药物种类或剂量以维持血压平稳,1例TMA患者同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9例患者中位随访14.9(4.5,21.5)月,1例TMA患者蛋白尿转阴,肾功能部分恢复;1例新发高血压患者SCr保持稳定;余7例肾功能持续进展,多次用药的4例患者中3例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结论:DR患者玻璃体内抗VEGF治疗可加重肾脏损害和高血压,故在治疗前后应密切监测尿蛋白、肾功能和血压,关注可能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2.8%~ 57.0%,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1].目前临床降压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尽量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降低由高血压所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用于降低高血压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缬沙坦、氨氯地平均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439例,分为氨氯地平组(A组)79例,缬沙坦组(B组)167例,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组(C组)19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血压、联合降压药物的数量、尿α1-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B、C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尿α1-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P<0.05)。B组联合用药最多。A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肌酐较A、B组患者明显下降,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患者,缬沙坦加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可以达到强效降压和减轻蛋白尿双重目的 ,有利于延缓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2018年1—9月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纳入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8例,研究组46例,对照组进行氨氯地平药物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和降压疗效。结果对照组降压效果显著低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降压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和血压指标,有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黄葵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尿蛋白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黄葵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两组均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利尿剂降压,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使血压达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方面疗效明显.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能改善高血压患者尿蛋白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治疗组97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酯4mg/d,随访6月观察其血肌酐(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1)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5)。(2)治疗组随访6月后Cr、BUN显著降低、Ccr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随访6月后Cr、BUN和Ccr无明显变化。结论坎地沙坦酯在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之外对逆转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是有效可行的,且疗程越长者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自身抗体阳性(AT1R+)和阴性(AT1R-)患者血压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对高血压合并DN患者166例及正常人对照组60例,进行血清抗AT1R自身抗体检测后,给予口服:缬沙坦160mg,1次/d,尼群地平10mg,1次/6h;阿司匹林100mg,1次/d。观察降压疗效,1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蛋白尿的影响,6及12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行24h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1)高血压合并DN组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率(60.8%,101/166),明显高于对照组(8.3%,5/60);2)经上述治疗后抗AT1R+组降压达标率为(85%),明显高于(AT1R-)组降压达标率(25%)(P<0.01);临床疗效总评定,抗AT1R+组,缬沙坦治疗总有效率为93.1%,AT1R-组总有效率为44.6%(P<0.01);3)缬沙坦对抗AT1R+组减少蛋白尿明显优于AT1R-组。结论缬沙坦治疗降压和减少蛋白尿的疗效在高血压合并DN抗AT1R自身抗体阳性组明显优于阴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缬沙坦(代文)加硝苯地平控释片(欣然),B组采用吲达帕胺片(寿比山)加贝那普利(洛丁新),观察两组3个月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时,A组血压达标率高于B组,分别为87.2%和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压效果优于B组.结论 缬沙坦(代文)合并硝苯地平控释片(欣然)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