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同种带瓣大动脉在重建右室流出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自行采集和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大动脉(VHC)为50例复杂先心病病儿重建右室流出道,观察其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本组50例,年龄14个月~16岁(5.9±3.2岁)。包括17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7例右室双出口、5例永存动脉干和21例法乐四联症。主动脉VHC应用于42例(裁剪成2瓣VHC4例),肺动脉VHC应用于2例,单瓣肺动脉作为补片扩大RVOT5例,同种无名动脉架桥于RVOT1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7例。35例随访1个月~7年,晚期死亡2例,均为感染。1例II型PTA病儿术后3年半发生心内膜炎,手术清除VHC瓣膜处赘生物,仍存活。33例长期生存者中5例X线胸片示VHC有钙化,均为主动脉材料,仅1例有轻度压力阶差。结论:VHC可广泛应用于复杂先心病。VHC的长期通畅比合成管道好,肺动脉VHC优于主动脉VHC。为预防植入后VHC的感染,应重视和改进VHC的收集、保存和应用过程中的预防感染措施  相似文献   

2.
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的外科治疗。方法8例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患者,左侧肺动脉缺如7例,右侧肺动脉缺如1例;其中2例肺动脉闭锁。6例行一期根治术,2例先行体-肺动脉分流术,再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11个月行二期根治术。6例应用带单瓣补片跨瓣加宽右心室流出道,2例采用右心室到肺动脉带瓣管道。结果全组术后出现呼吸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其中1例死于心力衰竭,死亡率12.5%。7例长期存活者术后随访0.5~5.0年,平均2.56年,无晚期死亡,心功能Ⅰ级6例,心功能Ⅱ级1例。结论法洛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根治术时,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右心室流出道跨瓣补片应带单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主动脉或肺动脉心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31例 ,其中 ,右心室双出口 6例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2 1例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2例 ,三尖瓣闭锁 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应用同种主动脉 2 7例 ,同种肺动脉 4例。 结果 术后同种管道吻合口通畅 ,无压差、无扭曲和受压 ,同种瓣膜活动良好。 结论 同种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外管道具有生物活性和完整的瓣膜功能 ,可从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上矫正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4.
室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初期术后右室发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1月至1990年6月期间,对一组室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病儿作了初期手术,近期对生存中6例来随访者作了临床研究。这6例手术年龄9天至15个月,术时体重3.2~8kg。术后随访时间2~10年。6例均为瓣膜隔膜状闭锁、右室不同程度发育不良者。4例行右室流出道(RVOT)跨瓣补片或管道扩张术;2例行闭式肺动脉扩张术,其中1例同时行B-T分流术。随访复查经皮氧饱和度(TcO2%)、心导管造影。结果:TcO2%由术前55%增至88%(P<0.001);右室收缩压从术前15kPa(1kPa=7.5mmHg)减到4.5kPa(P<0.05);右室腔大小指数由6明显增大至11(P<0.001);三尖瓣周长占正常值的百分比从术前78增高到93(P<0.05)。结论:(1)PA+IVS初期术后右室腔有增大的潜力;(2)右室发育与术前右室发育程度关系密切;右肺与肺动脉有效疏通、血流恢复正常途径,三尖瓣开放不受限,右室腔有效减压是右室发育的重要因素;(3)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尽早选择RVOT跨瓣补片扩大术,有利于改善右室顺应性与右室腔增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同种带瓣主动脉经过适宜处理后,用以治疗1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其中内脏正位(SLL)型14例,内脏反位(IDD)型4例,均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方法手术缝闭肺动脉瓣口,修复VSD,用经过冷冻处理的同种带瓣主动脉管道连接功能右心室和肺动脉。结果术后测压:右心室收缩压为3.3~6.4kPa(25~48mmHg),右心室-肺动脉压差0.66~3.0kPa(5~22mmHg),右心室/左心室压比值0.3~0.6。结论采用同种带瓣主动脉能使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活性同种带瓣主动脉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右室流出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评价活性同种主动脉(CVAH)补片重建法乐四联症(TOF)右室流出道(RVOT)的临床效果。以保留无冠瓣及二尖瓣大瓣的CVAH重建RVOT40例。关胸前测定各心腔压力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论:关胸前测压,CVAH组与对照组右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压(RVSP/LVSP)分别为0.49±0.09和0.62±0.13(t=4.80,P<0.001);RVSP分别为6.30±1.36kPa和7.88±2.34kPa(t=30.77,P<0.001);右室—肺动脉压力阶差(RV—PAPG)分别为0.97±0.79kPa和3.29±1.97kPa(t=6.69,P<0.001);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为1.32±0.24kPa和2.06±0.51kPa(t=8.21,P<0.001)。CVAH组血流动学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VAH组手术死亡1例(2.5%),余39例全部随访28.3±18.1(6~66)个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恢复优良。多普勒超声显示术后肺动脉反流轻微,CVAH无失功及钙化。结论:带瓣CVAH是理想的RVOT重建材料,血流动力学效果优良,可以最大限度加宽RVOT和减轻肺动脉反流。  相似文献   

7.
法乐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临床少见。作者单位自1966年5月以来共收治的法乐四联症2294例,其中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23例(约占1%),左肺动脉缺如19例,右肺动脉缺如4例。9例应用右心室到肺动脉心外管道,其余的应用带单瓣右心室流出道补片。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为8.7%。存活者术后恢复顺利,远期疗效较满意。作者认为,四联症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应选用带单瓣右心室流出道补片,如有异常冠状动脉或肺动脉闭锁则用右心室到肺动脉同种带瓣主动脉心外管道。  相似文献   

8.
舒涛  江泽熙  杨楚墩  舒龙  皮名安  林红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108-110,i001
目的 研究同种带瓣主、肺动脉移植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疗效。方法 制备同种带瓣管道 89根 (主动脉 5 5根、肺动脉 3 4根 ) ,临床应用 3 1例 ,其中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术 14例 ,Rastelli手术 11例 ,右心室 -肺动脉连接 (RV -PA) 3例 ,肺动脉瓣置换1例 ,Ross手术 1例 ,改良Fantan手术 1例。结果 主、肺动脉单瓣作右室流出道跨瓣补片组 14例 ,1例术后 3d死于右心功能不全 ,存活 13例 ,随访 ( 4 3± 3 .2 )个月 ,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后瓣膜启闭功能良好 ,无增厚及粘连。复杂性先天心脏病矫治组 17例 ,死亡 7例 ,存活 10例 ,随访( 3 4.3± 6.3 9)个月 ,管道血流通过顺畅 ,管壁无变薄、钙化。结论 ①同种带瓣管道具有管壁弹性好 ,易于缝合 ,术后排斥反应少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 ,左、右室流出道的重建 ;②同种带瓣管道补片既能加宽右室流出道 ,且有良好抗返流作用 ,有利于术后患儿心功能恢复 ,使部分复杂的病例能够一次手术根治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作者总结报告了27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结果。其中13例(包括漏斗部狭窄8例、瓣环发育不良4例、肺动脉狭窄1例)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48.14%)。需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者,包括右室压≥26.67kPa(1kPa=7.5mmHg)9例中的7例和14.67~26.67kPa18例中的6例(x2=4.75,P<0.05);术前收缩期漏斗部直径和肺动脉瓣环直径之比≤0.4511例中的10例和>0.45的16例中的3例(x2=16.59,P<0.005)。资料提示,重度肺动脉瓣狭窄需作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的指征包括:右室压>26.67kPa,收缩期右室漏斗部直径和肺动脉瓣环直径之比<0.45。同时强调,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宜早期手术,以3岁前手术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和术后早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14例病人(男6例,女8例;年龄5个月~22岁;体重8~40k)使用了完整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用心脏超声对移植的牛颈静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均无栓塞等带瓣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示重建的右室流出道通畅,4例移植管道存在轻度瓣膜反流。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易于获取,型号较齐全,移植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但其中、远期疗效仍须持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