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儿童铅中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金玲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69-2070
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的迅猛发展,环境铅污染逐渐成为突出的问题,已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自1943年Byers和Lord首次报道铅对儿童神经行为和智力发育的远期危害后,铅对儿童神经、血液、消化、心血管、内分泌、免疫及生长发育的研究报道相继发表[1].国内铅中毒的研究始于60年代,当时研究的重点是从职业卫生和职业病的角度出发,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于60年代初始,国内儿童铅中毒报道的病例均系症状性铅中毒,主要是由于女工的职业性铅暴露所致的子代机体铅负荷升高,即母源性先天性铅中毒.  相似文献   

2.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起美国卫生教育和福利部报道,美国每年儿童铅中毒达40万之多,儿童过量铅成为国际的社会问题。我国铅接触者460万,自周氏报道工业母源性小儿铅中毒以来,己引起国内更多学者的关切。本文试图从环境、母体铅的影响,初探其对儿童的毒作用,从而定量评定儿童铅危害的生物值限。  相似文献   

3.
李宁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2):1153-1154
有关铅中毒的研究很多 ,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泛。铅中毒可分为两种 ,一是职业接触性铅暴露 ,一般为铅作业人员 ,其特点是血铅很高、临床症状严重 ,有明显的人群范围。另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铅接触 ,即低水平铅暴露 ,其特点是危害面广 ,几乎可涉及所有入群 ,症状发展缓慢而不明显 ,很容易被忽略 ,已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特别是孕妇和儿童健康的一个方面。随着人们对铅毒性危害认识的加深 ,过去被人们认为是安全的血铅浓度现在已被认为是有害的。因此 ,近十多年来血铅过高的诊断标准一再降低。从 1971年的 35 μmol/L到 1985年的 2 5 μmol/L…  相似文献   

4.
我国儿童铅中毒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儿童铅中毒作为一种独立的儿科疾病被发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一个世纪来,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典型的症状性儿童铅中毒已不常见,多数病例表现为亚临床型的无症状性铅中毒,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使既往认为是安全的血铅水平已被证实对儿童健康有害,因而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自60年代以前的0.029mol/L降为目前多数国家采用的0.005mol/L[1].  相似文献   

5.
铅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发育中的大脑。儿童血铅目前公认没有安全阈值,血铅水平仅用于界定是否需要实施干预措施。儿童铅中毒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安全问题。随着我国近年来对环境铅污染的治理,儿童铅中毒防治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儿童铅中毒重在预防,健康教育和减少铅暴露机会为主,排铅治疗为辅。驱铅主要药物目前仍是沿用了数十年的金属络合剂,儿童用药安全性尚存争议。经口暴露作为儿童铅摄入的主要途径,阻断铅消化道吸收有望成为儿童铅中毒防治的新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儿童铅中毒现状及原因分析(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铅中毒作为一种独立的儿科疾病被发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一个世纪来,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典型的症状性儿童铅中毒已不常见,多数病例表现为亚临床型的无症状性铅中毒,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使既往认为是安全的血铅水平已被证实对儿童健康有害,因而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自60年代以前的0.029mol/L降为目前多数国家采用的0.005mol/L〔1〕。儿童铅中毒主要影响儿童的智能发育和体格生长,直接关系到21世纪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世界各国对儿童铅中毒研究和预防均十分重视,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视为重要儿童环境健康问题,不但每…  相似文献   

7.
铅在人体内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铅对儿童的损害更敏感。对于高铅血症及轻度铅中毒的防治尚缺乏公认显著有效的药物,但铅中毒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都存在不利影响。近年来,临床使用一些维生素、金属硫蛋白、微量元素和中药等对儿童轻度铅中毒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在减少铅在胃肠道的吸收、降低血铅水平、改善铅中毒症状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力德希排铅口服液治疗儿童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机体铅水平筛查血铅高于100μg/L的铅中毒儿童100例,随机均分成服用力德希排铅口服液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儿童血铅、ADHDDS-P评分、学习成绩和胃肠道症状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铅水平、ADHDDS-P评分、胃肠症状积分和总有效率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力德希排铅口服液具有降低血铅、纠正铅中毒症状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儿童铅中毒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世界各地开展了儿童铅中毒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从80年代部分地区借鉴外国的经验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2006年卫生部印发了“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处理原则(试行)”的通知,为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方针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儿童铅中毒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铅中毒门诊患儿的常见症状及铅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铅中毒儿童的诊治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426例门诊体检儿童进行静脉血血铅检测,对患儿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血铅水平几何均数125μg/L,诊断铅中毒患儿共112例,占调查人数的26.3%。血铅均值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多数患儿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可找出铅中毒的多种危险因素。42例复诊患儿,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结论:铅中毒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铅神经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红梅  于云江  赵秀阁  李喜悦  聂静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56-3857,3861
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它能对多个器官造成损伤,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儿童在发育期对铅暴露产生的毒性尤为敏感。因此,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了持续铅暴露与儿童认知能力损伤之间的关系。据统计我国城市儿童中约半数以上处于无症状的亚临床铅中毒状态。目前,铅对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铅在人体内没有任何功能,儿童受铅的损害比成人更敏感。对于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尚没有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但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都存在影响。近年来,临床上用微量元素、维生素、金属硫蛋白和中药对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减少铅在胃肠道的吸收,降低铅的毒性,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正铅是重金属元素,可造成环境污染,铅接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特别对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铅中毒带来的损害则更为严重[1]。儿童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铅暴露会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影响身体及智力发育。儿童铅中毒的发生除了与环境铅污染有关外,还与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临床采用螯合剂治疗。目前,环境干预、营养干预及健康教育是治疗及预防铅中毒的主要手段。健康行为教育对高血铅儿童改善不良行为习惯有重要作用,是防治铅中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营养素对铅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50年代以前,重度铅中毒曾是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汽油和油漆中铅含量,儿童铅中毒(重度)已属罕见。但低水平的铅暴露尤其是对儿童智力、行为发育的危害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卫问题。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认为,值得忧虑的血铅水平,成人为  相似文献   

15.
铅不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就人体而言,血铅的生物接触限值应该为零。但现实生活中铅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严重威胁已成为国内外医学专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低浓度铅对儿童危害的研究更加深入。典型的儿童铅中毒在临床上已非常少见,多数病例则表现为亚临床型无症状性铅中毒,这种铅中毒早期又不易发现,多在上学后才被发现,当发现时又往往为时已晚。因铅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对儿童智能产生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16.
早在 16世纪,澳大利亚就有关于儿童铅中毒的报告,并指出涂有油漆的墙壁和交通运输是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咬手指和吮吸手指是儿童铅污染的主要途径 [1]。母体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造成出生前宫内铅暴露,对出生后的婴幼儿持续产生不良影响;铅还可通过哺乳经乳汁传递给乳儿,引起婴幼儿体内铅负荷的增高;铅也可通过父母的工作衣、鞋或体表污染带回家,而影响儿童健康。故儿童体内铅负荷的增加主要是母源性铅和环境铅污染共同所致。20世纪 80年代末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美300~400万儿童已受到环境铅污染的影响,铅毒性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儿童…  相似文献   

17.
当今儿童的主要环境卫生问题就是极普遍而不可接受的铅暴露,特别是城市内,而且美国国内各城市均有发生,现在人们普遍接受铅对神经系统发育是有毒害的,而目前的铅水平在十年前被认为是没有影响的。生活在相同环境中儿童比成年人对铅影响更为敏感,即使铅涂料不理使用,且汽油中已除去铅,但儿童还将长期生活在或许对下一代有潜在铅中毒发生的住宅内,对暴露和不避免暴露铅影响的预防性调研工作现在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I0001-I0001
1诊断与分级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要依据儿童静脉血铅水平进行诊断。高铅血症:连续2次静脉血铅水平为100—199mg/L;铅中毒:连续2次静脉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mg/L;并依据血铅水平分为轻、中、重度铅中毒。轻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00—249mg/L;中度铅中毒:血铅水平为250-449mg/L;重度铅中毒: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450mg/L。儿童铅中毒可伴有某些非特异的临床症状,如腹隐痛、便秘、贫血、多动、易冲动等;血铅等于或高于700mg/L时,可伴有昏迷、惊厥等铅中毒脑病表现。  相似文献   

19.
重度铅污染地区儿童铅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暴露于铅的条件下,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体(VDR)基因多态性对儿童铅中毒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分析了469名严重铅暴露儿童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血铅、锌原卟啉(ZPP)、头围、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结果:具有ALADS等位基因个体,血中ZPP水平高于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P=0.017);携带VDR B等位基因个体的头围大于仅携带b等位基因者(51.19cm和50.75cm)(P=0.028)。结论:在高水平铅暴露儿童中,ALAD多态性可影响铅的血液毒性效应。VDR基因的遗传变异改变铅对儿童颅骨发育的作用程度。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是影响严重铅暴露条件下儿童铅中毒易感性的分子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苏州市学龄前儿童铅暴露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苏州市2015年1月-2018年10月学龄前儿童2 486名,检测受试者血铅水平,以调查问卷了解受试者基本信息,分析受试者铅暴露特点。结果被调查儿童中129例血铅水平≥100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5.19%(高铅血症85例、轻度铅中毒41例、中度铅中毒3例)。男童的高血铅检出率略高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铅检出率为5.19%。血铅正常组与异常组儿童在父亲年龄、母亲年龄、家庭收入、吃爆米花、吃皮蛋、吮吸手指或咬指甲、使用彩色蜡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父母从事铅暴露工作、饭前洗手、使用奶制品、补充钙/铁/锌剂、是否清洗玩具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洗玩具、饭前洗手、使用奶制品、补充钙/铁/锌剂均是儿童铅中毒的保护因素(P0.05);儿童年龄、父母从事铅暴露工作不是儿童铅中毒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苏州市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相对偏低,铅暴露情况相对较轻,日常生活、卫生及饮食习惯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