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深圳市熟食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深圳市熟食中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及菌相分布状况,为深圳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提供本地资料,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样本分别进行上述致病菌分离、血清学、生化鉴定.结果检测肉类熟食240份、凉拌菜100份,共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为5.9%,烧烤类检出率为5.0%、酱卤类检出率为2.5%、白切类检出率为10%、凉菜类检出率为7.0%,其中沙门菌3株、志贺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单增李斯特氏菌1株、致泻性大肠杆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结论深圳市熟食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4类食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2.
齐月敏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5):432-432,438
目的 了解太和区熟食中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杆茵、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及菌相分布状况,为太和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提供本地资料,以及食品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国标方法,对样本分别进行上述致病菌分离、血清学、生化鉴定.结果 检测肉类熟食240份、凉拌菜100份,共检出致病菌20株,总检出率为59%,烧烤类检出率为50%、酱卤类栓出率为25%、凉菜类检出率为70%,其中沙门菌3株、志贺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致泻性大肠杆菌3株、副溶血性弧菌3株.结论 太和区熟食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3类食品以金黄色萄萄球菌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食源性致病菌谱分布及检出率。方法对2014年大连市金州新区猪肉、牛肉、禽肉、卤肉、散装食品、凉拌菜、活体海产品、鲜冻海产品、生拌海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分离鉴定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结果猪肉、牛肉、禽肉、卤肉、散装食品、凉菜、活体海产品、鲜冻海产品、生拌海产品致病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8.2%,9.4%,17.6%,3.5%,1.2%,3.5%,16.5%,3.5%和71.8%。猪肉中致病菌以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分别为12.9%和10.6%;牛肉中分离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2%,4.7%,2.3%,1.2%;禽肉中分离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11.8%,2.3%,1.2%,2.3%;卤肉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3%和1.2%;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低,仅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凉菜中分离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株,检出率为3.5%;生拌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69.4%。结论大连市金州新区食品中各种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分布和检出率,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应作为食品监测的重点污染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2004-2011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菌分离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12类1 237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98株,总检出阳性率为7.9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23株,检出率为4.14%(23/556);其次沙门菌检出34株,检出率为2.75%(34/1 237);Lm检出30株,检出率为2.43%(30/1 23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1株,检出率为2.14%(11/513);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生禽肉、水产品和凉拌菜污染较为严重。结论应加强非定型包装熟肉、生禽肉、水产品和凉拌菜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比例,了解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的菌群特点。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便标本检测志贺菌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128份菌痢病人便标本中共检测出细菌33株,其中,志贺菌属1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变形杆菌属5株,副溶血性弧菌属4株,未检出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海淀区痢疾患者致病菌以福氏志贺菌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标本中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沙门菌的invA基因序列、志贺菌的ipaH基因序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副溶血性弧菌的t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多重PCR反应对样品中上述4种病原茵的目标基因进行扩增,同时优化反应体系。结果:本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该方法能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3.56pg的沙门菌DNA,94.85pg的志贺菌DNA,14.1p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115.32pg的副溶血性弧菌DNA。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适用于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标本中多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妈咪爱对肠道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其L型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妈咪爱对肠道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及其L型的光密度值的影响。结果:妈咪爱对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白假丝酵母菌及其L型皆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且浓度越大,抑菌作用越强,相同浓度的妈咪爱对原型菌的抑菌作用强于细菌L型。结论:妈咪爱是一种疗效很好的微生态制剂,可用于治疗由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及其L型引起的肠道感染。  相似文献   

8.
杨娟  周静  杨海玉  蔡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482-1482,1497
目的 了解泰州市市售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6年泰州市城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所采集的220份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57株,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生肉58.46%,水产品40.00%,速冻米面(饺子,汤圆,馒头)为23.33%,熟肉制品2.50%,蔬菜4.00%.其中沙门菌6.36%,单增李斯特菌12.73%,金黄色葡萄球菌3.64%,副溶血性弧菌26.67%.结论 泰州市售食品中生肉类最易被污染,应加强对生肉类食品的监管力度;单增李斯特菌是泰州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榆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方法随机采集各类食品165份,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7项检测,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的《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内部资料)和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检测。结果此次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33株,总检出率20.00%,其中沙门氏菌1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空肠弯曲菌、创伤弧菌。结论榆林市居民主要消费的食品中肉类及豆制品食源性致病菌受污染较严重,应加大食品加工行业卫生监控力度,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2004~2009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并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菌分离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从12类908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72株,总检出阳性率为7.9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7株,检出率3.82%(17/444);其次沙门菌检出30株,检出率为3.30%(30/908);Lm检出23株,检出率为2.53%(30/90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株,检出率0.45%(2/444);未检出EHECO157:H7。以凉拌菜、各种肉类和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较为严重。结论应加强凉拌菜、各种肉类和非定型包装熟肉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广西茶叶水提取物抗活性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_2O_2—鲁米诺发光体系,研究了广西茶叶水提取物抗活性氧的作用。结果表明茶叶水提取物有明显的抗H_2O_2作用,抗H_2O_2能力的大小分别是:绿茶比红茶强,新茶比陈茶强,广西优质绿茶比一般绿茶强,多数茶第一次水提取物比第二、第三、第四次水提取物强。  相似文献   

12.
管红霞  刁保卫  沙丹  彭浩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31-1133
目的 分析无锡市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分子特征,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建立无锡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为无锡市进行食源性疾病的快速反应和预警、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  相似文献   

13.
富硒SOD绿茶对老龄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富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绿茶对老龄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14月龄雌性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绿茶组和富硒SOD绿茶组,每组10只.饲喂常规饲料基础上分别灌胃蒸馏水、普通绿茶粉溶液、富硒SOD绿茶粉溶液.45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和肝脏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 普通绿茶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和肝组织GSH-Px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富硒SOD绿茶组动物各项指标测定值与普通绿茶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绿茶和富硒SOD绿茶均能有效提高老龄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但富硒SOD绿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茶叶的抗突变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mes试验对绿茶和红茶进行抗诱变性研究.实验用绿茶和红茶的丙酮提取物诱导TA98和TA100突变株对2-氨基芴、黄曲霉毒素B_1和迭氮钠等致突变物的回复突变,观察其抑制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茶叶对几种性质不同、结构各异、致癌作用机理不同的致突变或致癌物均有显著的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红茶和绿茶对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癌变的影响。实验1,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甲基苄基亚硝胺(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zA)连续处理5周(2.5mg/kg,s.c每周2次);39周时,肿瘤发生率为65%。在NMBZA处理中饮0.6%的脱咖啡因绿茶和红茶,食管乳头瘤发生率分别降低74%和63%。NMBzA处理后给绿茶或红茶,乳头瘤发生率降低54%和66%。实验2,提高NMBzA到3.5mg/kg,16周时,乳头瘤发生率为75%,鳞癌发生率40%。NMBzA处理后饮0.9%普通绿茶或脱咖啡因绿茶,食管乳头瘤的形成受到明显抑制。结果提示口服绿茶或红茶可预防NMBzA诱发的大鼠食管癌变。  相似文献   

16.
The chemopreventive efects of green tea and its polyphenols are well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green tea consumption might be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tain human cancers,About 80% of the tea is consumed as black tea/Limited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usefulness of black tea as anti-carcinogen.The present set of investigations were initiated to study the anti-tumorigenic potential of aqueous black tea extract (ATE) as carcinogen.In the experimetal group,2% ATE was given orally as sole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while the control were allowed to drink normal water,ad lib.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rinking of 2% ATE could efectively inhibit the onset of tumoirgensis ,cumulative number of tumors and everage number of tumors per mouse.In ATE drinking group 44% animals remained tumor fr4ee till the terminiation of experiment,i.e.26 weeks.In the second set of experiment the preventive efficacy of 2% ATE of different cultivars of black tea,viz orthodox,CTC and dust were tested in Ehrlich Ascites(EA) tumor bearing mice.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ATE were observed in terms of increased life span(ILS),All the cultivars of tea showed more than 25%,increase in life span of the animals,Cytotoxic effect of various doses of all three cultivars of black tea wes also observed in vitro on EA cells.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月份采摘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不同月份采摘的绿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新鲜茶叶样品采自江西省婺源县大樟山茶场的5个不同种植区,茶叶采摘时间分别为2000年8月、2001年3月、4月和5月。按常规炮制方法处理,制成绿茶。分析测定了其中9种茶多酚类化合物,以及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和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果:4月份采收的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最高、占绿茶总重量的32.3%,是3月份采摘的绿茶所含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1.41倍、5月份的1.34倍、8月份的2.45倍,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排列顺序为4月〉5月〉3月〉8月。其中绿茶中所含的功能因子,茶多酚类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主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顺序同样是4月〉5月〉3月〉8月。结论:不同采摘期绿茶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桂西红,绿茶茶水中含氟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桂西红,绿茶叶进行含氟量测定及浸茶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茶叶在不同时间泡制条件下其含氟量有所不同,在连续3次的浸泡以第1次浸出氟含量最高占3次浸出总量的67%,且红茶的含氟及浸出率均高于绿茶。  相似文献   

19.
HPLC法测定有机化学实验用4种茶中的咖啡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HPLC法测定学生有机化学实验用的四种茶叶中的咖啡因的含量。方法 4种茶叶分别用乙醇(95%)经索氏提取器提取,用HPLC法测定咖啡因含量后与学生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学生提取咖啡因含量:绿茶1为0.26%、绿茶2为0.29%、红茶为0.29%、砖茶为0.17%,HPLC测定结果:绿茶1为1.87%、绿茶2为2.73%、红茶为2.36%、砖茶为0.73%,提取率为10.62%~23.29%,绿茶2、红茶含量最高、砖茶含量较低,学生提取结果与HPLC法测定结果的结论一致。结论学生实验获得的咖啡因纯度较高,说明升华法是纯化咖啡因的有效方法,但提取率低。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很多,标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学生实验提高收率的保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茶叶有效成分封堵年轻恒牙牙合面的窝沟以预防窝沟龋的可行性.方法 将36颗离体牙随机分为6组(n=6):24 mg/mL的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溶液组以及1 mg/mL茶色素成品组和窝沟封闭组.除窝沟封闭组,其余5组均将离体牙牙冠分别倒置在上述茶浸出液中,浸泡24 h后,使用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牙齿表面特别是牙合面窝沟处的茶色素吸附情况.结果 立体显微镜下观察:茶色素组相对于其他种类茶叶组的窝沟处色泽较深,其次为红茶组、乌龙茶组、白茶组以及绿茶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除绿茶组外,其他实验组窝沟处都有吸附物封堵,各组吸附物厚度经方差分析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LSD检验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各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合面点隙窝沟处的物质与茶色素有关,可以以茶色素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应用茶叶进行物理性封堵窝沟来预防龋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