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免法测定92例糖尿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结果显示,TXB2随DN加重逐渐升高(P<0.05或更低),DN越重,TXB2升高越明显;TXB2/6-keto-PGF1α比值变化与TXB2水平一致;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组和早期DN组病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TXB2直线正相关(r=0.24,P<0.05).提示血栓素升高在DN的发病机制和进程中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在急性心肌梗塞 (AMI)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AMI组 (n =2 0 )及正常对照组 (n =2 0 )血浆ET、TXB2 和 6 keto PGF1α浓度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后进行测定。结果 AMI组溶栓前分别较溶栓后及对照组ET和TXB2升高 (P <0 0 1) ,6 keto PGF1α降低 (P <0 0 1和P <0 0 5 ) ,溶栓后TXB2 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ET则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血浆ET浓度的升高与TXB2 6 keto PGF1α 比值呈正相关 (r =0 81,P <0 0 1)。结论 内皮素 ,TXB2 和 6 keto PGF1α代谢失调可加速AMI的发病。阻断ET分泌或拮抗ET的生理效应及恢复TXB2 6 keto PGF1α代谢平衡的措施有可能成为防治AMI发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意义,采用ELISA方法分别定量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与10例对照组患者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无上消化道出血组血浆TXB2水平、TXB2/6酮-PGF1α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较出血组显著增高(P<0.05或0.01);而血浆6-酮-PGF1α与vW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0.01),较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血浆TXB2下降、6-酮-PGF1α升高及其比例衡有密切关系,vWF水平升高能反映肝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及上消化道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早期前列腺意的变化及消炎痈对其的作用。方法:将36只杂种猫,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2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损伤组,C组为损伤加消炎痛组。脑创伤按分级机械脑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制作,取中度脑损伤水平进行研究。伤后6h测定脑静脉血中前列腺环意(PGl2)和血栓意(TXA2)的最终分解产物6—keto—PGF1α和TXB2、脑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脑含水量。结果:猫脑外伤后早期脑静脉中6-keto—PGF1α和TXB2均明显增加,6-keto—PGF1α增幅大于TXB2,TXB2/6-keto—PGF1α例置,脑含水量增加,同时脑组织总SOD明显降低(P<0.01);C组(与B组比较)6-keto—PGF1α和TXB2明显降低,与A组接近,而总SOD则有增加(P<0.01),脑含水量略降低(P>0.05)。结论:猫脑损伤后早期PGI2和TXA2增加,并伴随自由基产生,由此加重脑损害。消炎痈通过调节脑损伤后PGT2/TXA2失衡,减少自由基产生,有助于减轻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和前列腺素E2 (PGE2 )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88例CHD患者和 3 0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XB2 、6 Keto PGF1α和PGE2 水平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TXB2 和PGE2 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1)。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血清TXB2 和PGE2 水平高于无合并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水平低于无合并组 (P >0 .0 1)。出现心力衰竭 (CHF)组血清TxB2 水平高于无CHF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水平低于无CHF组 (P <0 .0 1) ,PGE2 与无CHF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住院死亡组血清TxB2 水平高于好转出院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水平低于好转出院组 (P <0 .0 1) ,PGE2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测定血清TXB2 、6 keto PGF1α和PGE2 的变化 ,有助于研究CHD患者的病理机制、病情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6-酮-前列腺素Flot(6-k-PGF1α)和血栓素B2(TXB2)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子宫腺肌病病灶及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组织液中6-k-PGF1α和TXB,的含量。结果子宫腺肌病组6-k-PGF1α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TXB2含量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量增多组6-keto—PGF1α含量高于经量未变组(P〈0.05),TXB2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别;腺肌病在位内膜6-Keto—PGF1α和TXB2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Keto—PGF1与腺肌病的疼痛、经量增多等症状有关;TXB2与这些症状无相关性;在位内膜中6-Keto—PGF1α和TXB2水平的增高可能与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前列环素-血栓素A2(PGI2-TXA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血气的影响。结果发现:①PGE1治疗后血浆TXB2降低(P<0.05),6-Keto-PGF1α/TXB2增高(P<0.05),而6-Keto-PGF1a无变化(P>0.05);②PGE1治疗后MPAP下降明显,PaO2略有改善。认为PGE1能纠正PGI2-TX2平衡失调,故可作为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Z3VD)患者PGI2及TXA2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6例CDPD急性发作期、缓解期17例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水平(TXB2,6-K—PGF1α分别为TXA2及PGI2及稳定的代谢产物,以测定其浓度来推测血浆TXA2及PGI2的含量)并以健康组10例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TXB2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1和〈0.05),缓解期TXB2也不能降至正常;而发作组6-K—PGF1α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TXA2及PGI2是COPD患者重要的炎性介质,二者失衡对肺血管及气道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保肾片对腺嘌呤诱发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大鼠血浆内皮素 (ET 1 )、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大鼠随机分组 ,腺嘌呤诱发大鼠CRF模型 ,采用灌胃法给药 ,眼眶取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浆ET 1、TXB2 和 6 keto PGF1α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保肾片高剂量组ET 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保肾片高、中、低剂量组TXB2 水平及TXB2 /6 keto PGF1α的比值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中药复方保肾片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改善血液动力学、抑制细胞增殖 ,改善肾小管功能 ,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复方马齿苋对冠心病伴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脂质过氧化指标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改变,探讨复方马齿苋对冠心病伴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伴高粘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复方马齿苋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服用地奥心血康,两组疗程均为6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TXB2,PGF1α及SOD,MDA的改变,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复方马齿苋可显著降低LPO,TXB2含量及TXB2/PGF1α比值,明显升高SOD水平(P〈0.05);且马齿苋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马齿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TXB2释放,对冠心病伴高粘血症临床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内毒素休克肾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致敏的内毒素休克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iNOS的表达,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内毒素休克肾组织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内关穴组的肾组织iNOS的表达低于内毒素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能部分下调内毒素休克所致肾iNOS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内毒素休克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35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5例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1组45例单纯以靳三针疗法治疗,对照2组45例则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潜伏期(ERP)和波幅(VAMP)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的ADL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对照1、2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靳三针疗法或康复训练。治疗组ERP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1、2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DG)突触传递活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 基础组和高频刺激(HFS)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手术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血流)、脑缺血模型组(丝线牵拉 法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及针刺组(造模并加用电针治疗)。采用在体记录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的电生理学方法,观 察电针对海马齿状回基础突触活动的影响;高频刺激组动物均在造模后给予HFS诱发LTP,然后观察电针对HFS诱导海马 齿状回LTP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120min内群峰电位(PS)幅值无明显变化;模型组10min时PS幅值开始下降,与同 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逐渐回升接近假手术组水平;针刺组在造模前、后分别给予电针刺 激,造模后10 min PS幅值未出现明显下降,随后逐渐上升,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 0.01)。在给予HFS诱导出LTP后,假手术组PS幅值显著增大,并维持3 h无明显减弱;模型组在HFS 30 min后诱发LTP; 针刺组在HFS后30min给予电针刺激,HFS后60min的PS幅值逐渐增高,其中HFS120min和180min的PS幅值与同时间点 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增强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的基础突触传递活 动和HFS所诱导的LTP。这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医穴位疗法对先天愚型患者智商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天愚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综合疗法治疗组(简称综合治疗组)、脑复康对照组(简称脑复康组)、空白对照组,综合治疗组取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针(神庭穴和左右本神穴)、颞三针(耳失直上2寸为第1针,左右旁开1寸为第2、3针)、脑三针(脑户穴及两侧脑空穴)为主穴,进行针刺和维生素B_(12)、维丁胶性钙、脑活素穴位注射,脑复康组口服脑复康,空白组不作任何特殊治疗;4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嘱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和训练;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采用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患儿的智商(IQ),包括语言IQ(VIQ)、操作IQ(PIQ)和总IQ(FIQ)。【结果】4个月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总体智力水平均有提高(与空白组比较,均P<0.01),并较脑复康组为优;并且综合治疗组治疗后IQ的提高主要为PIO各项得分的提高所贡献,与操作有关的几个项目的得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VIQ得分治疗后未见显著性提高(均P>0.05)。【结论】穴位综合疗法能提高先天愚型患者的智商。  相似文献   

15.
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整体针灸法组(治疗组)63例和传统针灸法组(对照组)50例,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残疾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价63例社区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ADL和降低残疾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社区病人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或治疗,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整体针灸法能更好、更全面地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刺胃经穴位对超重大鼠褐色脂肪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对超重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褐色脂肪细胞形态学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 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剌组。正常组喂普通饲料,其他组饲喂高脂饮食12周;针剌组针刺超重大鼠的足三里、内庭穴15 d, 各组治疗前后均测量体质量、体长、计算体质量指数(Lee's指数),治疗后剥离肾周脂肪称(湿)质量,并取肩胛间褐色 脂肪组织,处理后于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针刺治疗后大鼠体质量下降,Lee's指数和肾周脂肪质量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电镜下可见针刺组大鼠褐色脂肪细胞的毛细血管变得丰富,胞质中 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嵴排列致密。[结论]针刺胃经穴位对超重大鼠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可能与改变其褐色脂肪细胞的形 态、提高产热效能和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简称VD)的临床疗效,丰富针灸治疗VD等脑病的思路和途径,采用奇经八脉穴结合八脉交会穴按时选穴(灵龟八法)而组成的奇经八脉针法,与目前临床报道较多的靳三针疗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治疗VD的疗效。共治疗VD74例,奇经八脉针法组治疗39例,靳三针对照组治疗35例,以HDS、ADL、MMSE等量表观察其疗效;同时检测血清自由基三项、一  相似文献   

18.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for delaying aging. Methods: Using the 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attern SAMP10 and the normal aging mice SAMR1 as models and applying RT-PCR and digoxin (DIG)-labeled Northern blot technique to observe expressions of NF-E2,YB-1,LRG47 genes in the forebrain,cortex and hippocampus in a 8-month old SAMR1 control group,a 8-month old SAMP10 control group,a 8-month old SAMP10 acupuncture group and a 8-month old SAMP10 non-point stimulation group.Results: In the SAMP 10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s of NF-E2,YB-1 and LRG47 were down-regulated in the forebrain,cortex and hippocampus,and after acupuncture they were up-regulated and tended to normal. Conclusion: The brain aging of the SAMP10 mice is related with abnormal expressions ofNF-E2,YB-1 and LRG47 genes; and acupuncture ca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s of NF-E2,YB-1 and LRG47 genes,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s of erythrocyte series,increas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cells and enhancing the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anti-bacteria,hence delaying aging.  相似文献   

19.
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病灶定位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病灶定位围针组(31例)采用X线断层扫描成像术(CT)确定病灶位置,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投射区为针刺部位;头针组(30例)采用传统的头针运动区和感觉区为针刺部位。针刺治疗30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灶定位围针组基本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头针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统计结果显示,病灶定位围针组疗效优于头针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患者血浆NE、E含量(均P<0.01),且以病灶定位围针组的作用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病灶CT定位围针能明显改善中风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浆NE、E含量,从而减轻由于异常释放的NE、E造成的神经元功能障碍及继发性脑损害,使血管扩张、脑循环改善而促进脑组织的代偿能力,故认为病灶CT定位围针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电针组, 每组又分为2周和5周两个时间段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2周和5周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规律以及针刺对其影响。【结果】两个假手术组大鼠手术侧皮层只见到很少的NGF免疫阳性细胞;两个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活性细胞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缺血5周组与缺血2周组相比缺血区皮层NGF阳性细胞的数量下降(P<0.01);电针组在2周时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高,与缺血2周组、假手术2周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5周组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同时间段的缺血组大鼠(P<0.01)。【结论】电针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的分泌和表达时程,这可能是其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