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治疗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用于携带外源基因的载体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腺病毒载体因宿主范围广、感染率高、病毒相对容易制备且不会与受染细胞发生整合等诸多优点,成为基因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载体系统。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是指在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中加入抗癌基因,将肿瘤的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保护正常细胞免受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目前肿瘤研究中的一项热门课题。肿瘤基因治疗常用的方式有导入抑癌基因、抑制癌基因的表达、自杀基因治疗、抑制血管生成、针对一些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针对耐药基因的治疗和肿瘤DNA疫苗等等。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常用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基因治疗手段的不断革新,肿瘤的基因治疗必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反转录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系统是最广泛的目的基因转移系统之一,而反转录病毒载体基因结构清晰、简单,而且病毒较小,还能够被改造和操作,插入外源基因的容量相对较大,插入较大片段后仍有完全的感染性;反转录病毒的基本骨架是Moloney小鼠白血病病毒,各种机制通常同时在细胞中起作用,广泛地用于基因治疗、基因传递等方面。本文对病毒载体反转录的优劣、构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反向遗传技术的不断完善,流感病毒的改造和利用成为可能.流感病毒具有强传染性,将其改造成携带外源基因的流感病毒载体,有利于转染到目的细胞,特别是肿瘤细胞,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同时,由于流感病毒对肿瘤细胞具有凋亡作用,有望将其开发成为肿瘤疫苗及具有基因递送作用的病毒载体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本文就流感病毒的溶瘤作用,流感病毒载体的抗肿瘤及其肿瘤靶向性这几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因治疗文献的定量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一般是指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靶细胞内以弥补致病基因缺陷的功能,主要有基因导入疗法(包括磷酸钙法、DNA微注射法、重组DNA病毒载体和重组RNA病毒载体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基因操纵疗法(包括抑制基因疗法、选择性基因激活),用于治疗遗传病、肿瘤、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基因治疗日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运用一种载体使基因在肿瘤细胞内表达的抗癌治疗。重组牛痘病毒是一种用于基因治疗的引人瞩目的载体。因为它便于传送基因,能感染非复制细胞,并能携带和确保多种基因的表达。但病毒感染和使细胞发生病变的性质使许多应用受到限制。Yim等采用补骨脂素和长波紫外线照射控制DNA交叉链灭活重组牛痘病毒。可以防止病毒DNA复制,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痘苗病毒载体介导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期膜蛋白2A(LMP2A)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对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EBV相关肿瘤免疫治疗性疫苗的可行性,方法:用EBV-LMP2A基因重组痘苗病毒(Vac-LMP2A)转染成熟的DC,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转染前后DC表面分子CD1a,CD83,CD40,CD80,HLA-DR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转染前后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等功能的改变。结果:转染后LMP2A蛋白在DC细胞内高表达,Vac-LMP2A转染成熟DC前后对其表面共刺激分子及特征性表面标志无影响,转染后的DC仍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I林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痘苗病毒载体是介导外源基因LMP2A转染DC的有效载体,Vac-LMP2A转染成熟DC对DC表型和功能无明显影响,是EBV相关肿瘤如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8.
林阿丽  孙青 《浙江医学》2013,(22):1967-1971
目的构建编码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hGM—CSF)的慢病毒载体,研究编码hGM—CSF的慢病毒载体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以质粒pORFhGM—CSF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GM—CSF基因片段;通过BamHI和Xho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将hGM—CSF基因定向克隆到慢病毒连接载体L166中构建重组载体L166-hGM—CSF。将重组载体L166-hGM—CSF和包装载体L205以及包膜载体L311共同转染慢病毒包装细胞293T,72h后收集病毒上清液获得编码hGM—CSF的慢病毒颗粒Lenti—hGM—CSF。从脐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rhGM—CSF、rhIL-4和α—TNF诱导获得DC,通过相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应用反复冻融法制备可溶性肿瘤抗原,分别将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和慢病毒Lenti—hGM—CSF感染的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与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MTT方法检测并比较两者所诱导的CTL对反应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编码hGM—CSF的慢病毒载体L166-hGM—CSF成功构建,获得了编码hGM—CSF的慢病毒。该慢病毒的Hela细胞上清液中hGM—CSF的表达明显高于未感染者。从脐血中分离出的DC,显示其高表达CD80(87.2%)和CD86(92.8%),而单核细胞标志CD14的表达率较低(3.56%o慢病毒介导的分泌hGM—CSF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和抗肿瘤活性较普通DC疫苗明显增强(P〈0.01)。结论本实验制备的慢病毒Lenti—hGM—CSF感染反应细胞后能够显著增强DC肿瘤疫苗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其诱导的CTL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为hGM—CSF修饰的DC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基因治疗迅速发展。基因治疗的主要过程是目的基因的获取和高效的基因转染。基因治疗成败的关键是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高效、安全是载体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目前基因转染常用的载体有病毒型载体和非病毒型载体。病毒型载体在当前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基因治疗中占75%,转染效率通常在90%以上,但病毒蛋白有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体内潜在的病毒复制、生产成本高、不能反复应用、无靶向性等缺点。特别是在1999年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出现腺病毒载体致人死亡事件后,人们把注意力与希望逐步转向非病毒载体。非病毒型载体虽然制备简单、无免疫原性和比较安全,但是转染效率低是其致命缺点,尤其是在血清蛋白存在的情况下。所以寻找一种既高效又安全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领域面临的最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宋向明  赵瑜  田长富 《医学综述》2014,(6):1006-1009
肿瘤基因治疗是通过载体将遗传物质转移入宿主细胞,使肿瘤细胞凋亡,包括原发瘤和转移瘤。目前,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的转移效率高,其中腺病毒载体、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反转录病毒载体和疱疹病毒载体等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