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护理方法、要点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4年13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期间的护理,总结术中的护理特点、出入量的管理、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结果术中护理得当,无任何护理缺陷,手术总耗时平均9.5h,无肝期平均为65min,失血量平均达7000ml。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保持体温的稳定,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的24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受体手术均获得成功。24例中,13例(54.2%)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7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2例发生术后腹腔出血,2例出现术后胆道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反复多次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发生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而无移植肾急性排斥;所有并发症均经相应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本组患者随访期间死亡5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占3例,均为病情较重的肝肾联合移植受者。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手术过程复杂,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和体液平衡干扰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细心护理,加强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和防治移植术后的感染,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对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5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手术的巡回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手术期间护理要点,使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手术的巡回工作程序化.通过5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手术期间的护理,介绍术中的护理特点和管理程序、药物的使用.5例患者术中护理得当,未发生护理缺陷,手术总时间10~20h,平均14h,无肝期50~72min,失血量2500~4500ml,各项生理监测指标均稳定.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保持体温的稳定,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和恰当的输液输血,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肝肾联合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术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2006年6月14日,本院为1例终末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实施了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心肺移植手术期间巡回管理程序。方法:通过对2例心肺移植手术的巡回配合.介绍术中的护理经验与管理程序结果:术中护理得当,2例手术患者术中各项指标稳定,呼吸循环基本平稳,心脏自动复跳,窦性心律。结论:术中良好的心肺保护、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心肺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术中要保持体温的稳定,及时应用各类药物,维持出入量的平衡,并进行恰当的输液、输血是提高手术效率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罗汉萍  王峥嵘  钱莉芬  刘红 《护理研究》2006,20(11):2876-2878
[目的]总结102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02例(110眼)翼状胬肉病人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29个月(平均16.2个月),共9眼复发(8.2%),手术成功率为91.8%。[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冀状胬肉疗效较好,加强术前、衣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综合保温措施在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在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综合保温措施保持肝肾移植患者和腹部多器官移植患者术中体温,监测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器官组的手术时间较肝肾组长,术中出入量明显较肝肾组多(P<0.05)。两组在无肝期与新肝期均出现核心体温和体表温度下降(P<0.05)。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后,两组病例体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新肝移植期间体温波动小,手术过程体温平稳回升。术后5d随访,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B超显示肝、肾等实质性器官血运良好。结论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中,综合保温方法可以有效且及时升温并维持体温的恒定,防止移植患者出现低体温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收敛化瘀法治疗痔疮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9例痔疮患者采用手术联合收敛化瘀法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11例,有效7例,显效1例,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周-11个月,平均8.3个月,除1例出现便血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便血、脱出及疼痛。结论:对痔疮患者采用手术联合收敛化瘀法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乙状结肠造瘘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4~2006年收治的55例此手术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5例此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全组随访,其中22例随访3年,生存率为75.8%。结论周密而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直肠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13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院近8年来施行的13例肝肾联合移植的护理经验, 其中巨大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4例,肝硬化并慢性肾衰4例,重型乙型肝炎并肝肾综合征肾衰5例。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治疗,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13-100 d康复出院,全部存活1年以上。1例肝硬化并慢性肾衰者及3例重型乙肝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必须加强监护, 注意液体的护理及出入量的观察,做好管道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trial ventricular block,AvB)多由于右冠状动脉阻塞所致,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直接冠脉介入干预疗法(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直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具有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能有效挽救濒死心肌,改善房室传导,降低死亡率。我们对2002年10月-2005年11月行直接PCI治疗的32例AMI合并AVB的患者从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等3个方面制订了详细的护理措施和流程,所有患者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梅 《现代护理》2002,8(9):675-677
目的 探讨肾脏移植术中规范化用药的意义及护理配合的方法,提高肾脏移植手术质量。方法 选择配合开展肾移植术中规范化用药的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前期开展的37例病人作为对照。比较经用药对手术安全性、肾血流开放后血压变化、移植肾初尿出现时间、单位时间尿量、移植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规范化用药有助于护理人员根据手术进展情况主动配合完成各种肾移植药物的应用。移植肾血流开放后血压变化小,明显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小(P<0.01);肾初尿出现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移植后早期尿量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用药保证了肾移植药物更合理应用,使术中用药更易于配合,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促进移植肾功能的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要点.方法 根据供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充分护理评估,确定供者围手术期主要心理问题;护理人员掌握良好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针对供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个体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结果 通过提供全面、整体、系统的心理护理,供者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结论 对活体肝移植供者围手术期进行适度、正确的心理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供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要点。方法根据供者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充分护理评估,确定供者围手术期主要心理问题;护理人员掌握良好的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针对供者围手术期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个体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结果通过提供全面、整体、系统的心理护理,供者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结论对活体肝移植供者围手术期进行适度、正确的心理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肾移植术后执行两种不同输液方案所需的护理操作时间、更换液体频次、加药频次等影响护理工作量的指标,对改良输液方案作出评价。方法选择人院行肾移植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除外)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方案和传统方案对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患者进行补液治疗,测量执行两组输液方案所需的护理操作时间、更换液体频次、加药频次等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补液治疗所需的护理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药频次和更换液体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改良补液方案操作简便,大大缩短了护理人员的间接护理时间,延长直接护理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微粒污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肾移植后糖尿病是肾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可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目的:探讨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对进行肾移植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肝功能、免疫抑制剂浓度谷值等各项指标的检测观察,分析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是否与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肾移植后糖尿病起病时间、肝功能以及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应用等因素有关。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典型,起病早,胰岛功能受损,肝功能异常。肾移植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异常、肝功能异常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均是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患者性别则与肾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了解肾移植后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预防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提高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米诺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凝血情况、引流状况,维持出入量平衡,正确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感染,合理膳食,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本手术的特点,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是保证多米诺肝移植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控制感染,预防排斥反应发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例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除胸腔积液外,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移植术后感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54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54例肝移植受者中6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11.11%(6/54);死亡1例,病死率1.85%(1/54)。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结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较高,早诊断、早治疗、及时"个体化"调整免疫抑制剂、控制液体入量、术后尽快拔除气管插管、保护肾功能、加强营养、提高病原检测技术及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等是防治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围手术期多方面因素均可能成为肺部感染的诱因,其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