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圣草酚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DSS)及3个不同浓度剂量组(DSS+圣草酚10、20、40 mg/kg)。造模结束后,评估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统计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S);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相关蛋白的表达;TUNEL观察结肠组织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KT/NF-κB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除DSS+圣草酚10 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S+圣草酚20、40 mg/kg组DAI、CMDI、HS评分均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NOS、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抗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Bax/Bcl-2、cleaved cas3/cas3);MDA、GSH、LDH含量降低,抗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AKT/AKT、p-P65/P65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结论:圣草酚能够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大鼠UC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改善炎症水平,减少细胞凋亡,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圣草次苷减轻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慢性小鼠帕金森疾病和机制。方法:选取75只小鼠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圣草次苷低剂量组(8 mg/kg)、圣草次苷中剂量组(16 mg/kg)、圣草次苷高剂量组(32 mg/kg),每组各15只;腹腔注射20 mg/(kg·d)的MPTP溶液,持续一周制成帕金森小鼠模型;给药组小鼠分别使用对应剂量的圣草次苷干预2周。使用旷场实验、悬挂实验、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行为;使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小鼠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Bax、Bcl-2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情况;使用试剂盒检测小鼠黑质中SOD、MDA、LDH、GSH的含量;使用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L-6、TNF-α、iNOS和IL-10的含量;使用蛋白质印迹检测信号通路Nrf2、HO-1、NQO1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和TUNEL染色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相比模型组,使用圣草次苷处理各组小鼠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旷场移动路程、旷场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游泳时间和悬挂时间、SOD水平、Bcl-2、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MDA、LDH、GSH、TNF-α、IL-6、i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0无显著变化(P0.05);相比模型组圣草次苷低剂量组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Bcl-2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比模型组,圣草次苷中剂量组和圣草次苷高剂量组旷场移动路程、旷场中心区域活动时间、游泳时间、SOD、IL-10、Nrf2、HO-1、NQ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MDA、LDH、GSH、TNF-α、IL-6、iNOS显降低(P0.05)。结论:圣草次苷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细胞的凋亡并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MPTP诱导的慢性P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炎小鼠肠黏膜中TNF-α和IFN-γ的含量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及抗结肠炎药物巴柳氮的影响.方法 将45只C57BL/6J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模型组、巴柳氮不同剂量组(42、141、423 ms/ks),正常对照组自由饮水,其余各组自由饮用5%DSS溶液7 d.巴柳氮采用灌胃给药7 d.实验结束后取结肠进行HE染色评分,结肠匀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小肠匀浆检测TNF-α和IFN-γ含量,小肠黏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Evans-蓝方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DSS结肠炎组小鼠病理评分(histo-logical index,HI)增高(P<0.01),结肠黏膜MPO活性增高,小肠匀浆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增高(P<0.05).透射电镜检查小肠黏膜绒毛变短、萎缩,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缩短、变宽,细胞间隙扩大;小肠组织中Evans-蓝含量增高,提示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巴柳氮组小鼠HI降低(P<0.05),MPO活性减低,同时TNF-α和IFN-γ含量降低.小肠黏膜绒毛形态和细胞间隙接近正常,小肠组织中Evans-蓝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DSS结肠炎小鼠中肠黏膜TNF-α和IFN-γ含量与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一致,巴柳氮在其抗结肠炎作用同时修复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皮酚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抑制乳腺癌生长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分成4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丹皮酚低、高剂量组(Pae L、Pae H组)。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Nrf2/HO-1表达。结果肿瘤组织上清液MDA、N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SOD、GSH低于正常组。CTX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ae组与模型组相比MDA、NO含量明显降低,SOD、GSH升高,以Pae H组差异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经CTX和Pae处理后,Nrf2与HO-1m RNA与蛋白表达减弱(P0.05)。结论丹皮酚通过调控Nrf2、HO-1表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自由基代谢的紊乱,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免疫性结肠炎大鼠结肠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复制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给药组(5-ASA,100mg·kg~(-1))和MT给药组(2.5,5.0,10.0mg·kg~(-1)),每天灌肠给药1次,从复制模型7d后开始至实验结束共21d。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水平;另制备模型对照组大鼠炎症结肠匀浆并加入脂多糖LPS,设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ASA给药组(终浓度为100μmol/L)和MT给药组(终浓度为0.01,0.1,1.0mmol/L)。取上清测IL-1、IL-2、TNF-α、NO、乳酸脱氢酶(LDH)、MPO和MDA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中IL-1、IL-2、TNF-α、NO、MPO和MDA含量增多,MT可呈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模型对照组大鼠炎症结肠匀浆中IL-1、IL-2、TNF-α、NO、LDH、MPO和MDA含量显著增加,预先加入MT可明显降低IL-1、TNF-α、LDH、MPO和MDA含量,1.0mmol/LMT可明显抑制NO产生。结论:三硝基苯磺酸引起的结肠炎大鼠结肠存在明显免疫功能紊乱,MT可从不同水平调节结肠异常免疫功能减轻大鼠结肠炎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芨多糖(BS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及其对肠黏膜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自由饮用2.5%DSS溶液7 d)、柳氮磺吡啶(300 mg/kg)阳性对照组以及BSP低(125 mg/kg)和高(250 mg/kg)剂量组。均从建模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7 d。观察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长度等炎性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结肠缩短,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DSS模型组比较,BSP能够显著改善UC小鼠体质量减轻和结肠缩短,降低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上调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论 BSP可以减轻DSS诱导的UC小鼠的结肠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肠上皮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大麻类制剂O-1602和大麻二酚(CBD)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并通过测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活化程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C57BL/6小鼠给予含4%DSS的饮用水连续饮用7d,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期间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O-1602(5mg/kg)、CBD(1mg/kg)或p38MAPK抑制剂SB203580(5μmol/kg)。造模结束后用结肠炎评分系统对各组结肠炎局部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的水平(ELISA法),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评价各处理组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p38及p-p38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G蛋白偶联受体55(GPR55)的表达。结果:O-1602和CBD能够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病理损害,降低血浆TNF-α、IL-6和CINC-1的水平以及肺组织MPO的活性(P<0.05);O-1602、CBD以及SB203580处理组结肠组织,p38磷酸化程度较结肠炎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提示小鼠结肠GPR55受体表达较少,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结肠炎时GPR55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GPR55在小鼠结肠有较少表达,揭示O-1602和CBD能够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炎症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肠道大肠埃希氏菌( E.coli )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 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LB/c 小鼠饮用含 3.5%DSS的饮用水 5 d, 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 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空白对照组饮用未添加 DSS的饮用水。饮用DSS的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 (1) 单纯DSS 处理组; (2) 细菌耗竭小鼠(bacteria-depleted mice,BD小鼠)单纯DSS处理组; (3) 细菌耗竭小鼠大肠埃希氏菌处理组。从 4方面评价各组的处理反应: (1) 一般情况: 包括体重、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结肠长度和重量; (2) 组织病理评分;(3) 化学比色法检测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活性; (4)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Β(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结果: 无E.coli处理的细菌耗竭小鼠难以从DSS诱导的肠炎中恢复。E.coli处理组和无E.coli处理组比较,大体评分、 组织病理评分和MPO活性明显改善(P<0.05)。E.coli处理组NF-κB活性显著高于无E.coli处理组 (均P<0.05)。结论: 肠道正常菌群是肠道炎症恢复的必需条件。大肠埃希氏菌能够促进小鼠DSS结肠炎的恢复;该作用与促进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马奶对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0.8 mL/d)和DSS造模组,造模后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8 mL/d)、柳氮磺吡啶(SASP)处理组[430 mg/(kg·d)]和马奶组(0.8 mL/d),每组16只。灌胃给药10 d后,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炎症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ELISA测定小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IL-10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各项指标均反映DSS对成功诱导UC的发生起促进作用;与模型组相比,马奶组能够减轻UC小鼠结肠的缩短,抑制结肠组织炎症和溃疡形成,降低DAI和CMDI指数,显著降低小鼠结肠组织中的IL-1β和IL-6含量,增加IL-10水平,降低CD4+/CD8+ T细胞比值。结论 马奶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抑制DSS诱导UC小鼠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美沙拉嗪组(C)、布拉氏酵母菌组(D)、联合治疗组(E)。采用2.5%DSS溶液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将C、D、E组小鼠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布拉氏酵母菌、美沙拉嗪加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灌胃治疗,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评估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布拉氏酵母菌组、联合治疗组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均明显减低(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对DSS诱导的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任柏樾  卢秉久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3):350-353,357
目的 探讨泽明红山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功能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组(NASH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泽明红山颗粒组(ZMHS组).NASH和ZMHS组小鼠采用高脂纯化饲养(MD45%添加0.5%胆固醇)法建立NASH小鼠模型;ZMHS组小鼠于造模后给予泽明红山颗粒.4周后各组小鼠采集血液和肝脏,血生化检测ALT、AST、TC、TG、HDL、LDL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氧化应激因子SOD、MDA、GPX;免疫荧光检测ROS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泽明红山颗粒可以显著改善NASH小鼠肝功能,修复脂代谢水平,促进氧化应激因子SOD、GPX表达,抑制MDA分泌,减缓ROS释放;同时上调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泽明红山颗粒对NASH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Nrf2/HO-1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利多卡因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腹腔而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造模后利多卡因组大鼠给予利多卡因10 mg/kg负荷剂量+10 mg·kg~(-1)·h~(-1)尾静脉输注3 h,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肌红蛋白(Myo)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计算心肌梗死率;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病理变化;生物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Nrf2和HO-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率、血清中TNF-α、HMGB1、Myo和cTnI水平、心肌组织MDA含量及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利多卡因组大鼠血清中TNF-α、HMGB1、Myo和cTnI水平、心肌梗死率及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SOD活性及Nrf2和HO-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细胞Nrf2/HO-1通路激活,提高其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皮杉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按60 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组、白皮杉醇组(200 mg/kg)及二甲双胍组(75 mg/kg,阳性对照)灌胃治疗,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体重、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MDA含量及Nrf2表达明显增加,SOD活性、HO-1表达及RGC数量明显下降.而与糖尿病组相比,白皮杉醇组血糖、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Nrf2和HO-1表达及RGC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白皮杉醇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芬戈莫德(FTY720/fingolimo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保护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R)模型组及FTY720组。MCAO/R组和FTY720组用Longa缝合法建立MCAO/R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HE染色观察大脑皮层(额颞叶)神经细胞形态;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氧化还原酶1(NQ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化学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MCAO/R组相比,FTY720组大鼠神经损伤评分降低,细胞破坏减轻,Nrf2、 HO-1及NQO-1上调,TNF-α、 IL-6及IL-1β下调,SOD活性提高,MDA含量减少。结论 FTY720促进MCAO/R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真人养脏汤(ZRYZ)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阳性对照组、ZRYZ高剂量组和ZRYZ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用TNBS/50%乙醇混合溶液局部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给予SASP混悬液灌胃;ZRYZ高剂量组和ZRYZ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30.4 g/kg和15.2 g/kg剂量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1 d。给药结束后,考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进行大体损伤评分,测定肠道黏膜通透性(以尿中乳果糖/甘露醇的比值表示,即L/M值),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计数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D-LA)水平,检测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大体损伤评分、L/M值、结肠组织MPO活性以及血清D-LA和DA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以及ZO-1和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ZRYZ高剂量组和ZRYZ低剂量组DAI、大体损伤评分、L/M值、结肠组织MPO活性以及血清DAO和D-L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以及ZO-1和occludin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真人养脏汤可通过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保护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ZO-1和occlud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钠对结肠炎大鼠结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在整体水平下对结肠炎大鼠结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免疫性结肠炎模型。阿魏酸钠(SF)灌肠用药21d后检测结肠组织MDA、NO、PGE2含量,SOD、IL-1、TNF-α、MPO活性及NF-κBp65表达水平。结果:阿魏酸钠(200、400、800mg/kg)灌肠用药剂量依赖性降低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的MDA、NO、PGE2含量,IL-1、TNF-α、MPO活性及NF-κBp65表达水平,同时升高显著降低的SOD活性。结论:SF整体水平下减弱结肠炎大鼠结肠活化巨噬细胞的生物活性,缓解结肠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7(IL-27)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学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由进食饮水)、DSS模型组(饮用3%DSS溶液)、低剂量IL-27组和高剂量IL-27组(在饮用DSS溶液的基础上分别腹腔注射500ng和1μg IL-27)。12 d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组织损伤指数(HI)评分评估炎症程度,取结肠组织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取血清行ELISA检测IL-1β和IL-1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DAI评分和HI评分提示小鼠的结肠炎症明显增强(P0.05),NLRP3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NLRP3和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水平增高,血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IL-27组的DAI评分和HI评分提示小鼠的结肠炎症明显减轻(P0.05),NLRP3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NLRP3和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水平降低,血清中IL-1β中和IL-18的含量也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IL-27组除了血清中IL-1β和IL-18含量减少外,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IL-27可减轻DSS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炎症程度并且可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和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低剂量组、黄芪多糖中剂量组和黄芪多糖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DSS)溶液10 d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饮用5%DSS溶液30 min后,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予以100、200和400 mg/kg黄芪多糖灌胃,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予以相应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10 d,期间每天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进行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联素(APN)和血红蛋白(Hb)水平,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RT-qPCR检测结肠组织脂联素受体2(AdipoR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AdipoR2、PPAR-α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P<0.05),血清APN和血液Hb水平均降低(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5),结肠组织发生明显病变,TNF-α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AdipoR2和PPAR-α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给药组小鼠DAI评分降低(P<0.05),血清APN和血液Hb水平均升高(P<0.05),结肠长度变长(P<0.05),结肠组织病变明显减轻,TNF-α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同时AdipoR2和PPAR-α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AM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可能与其激活AP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Cl4组以及Tan ⅡA保护组(Tan ⅡA 20 mg/kg+CCl4),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4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ST和ALT活性,测定肝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I3K、p-PI3K、Akt、p-Akt、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Cl4组相比,Tan ⅡA保护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血清AST(P<0.01)和ALT活性降低(P<0.05),肝组织SOD活性(P<0.01)及GSH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显著改善。同时,Tan ⅡA使肝组织p-PI3K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显著诱导Nrf2转位入核(P<0.01),促使其下游靶蛋白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Tan ⅡA能够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晓  李伟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4):1689-1695
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lncRNA H19对支原体感染肺炎(MPP)小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MP组、si-NC组和si-H19组。si-NC组、si-H19组鼻腔分别滴入阴性对照siRNA、lncRNA H19 siRNA。除对照组外,其余组鼻腔滴入MP菌液构建MPP模型,对照组滴入等量培养基。1次/d,连续3 d。同时构建支原体感染A549细胞模型,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MP组、si-NC组、si-H19组、pcDNA-NC组和pcDNA-H19组。各组分别转染对应的RNA及质粒。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使用MP菌液感染A549细胞。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qRT-PCR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lncRNA H19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TNF-α、IL-1β、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细胞单克隆形成、MTT法及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和细胞中Nrf2、HO-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支原体感染肺炎小鼠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MP组、si-NC组双肺塌陷呈灰白色,镜下肺泡大量增生,内有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Bax、MMP-9、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CyclinD1、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敲减lncRNA H19后,si-H19组情况较MP组肺部损伤有所改善,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Bax、MMP-9蛋白水平降低,CyclinD1、Bcl-2、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P<0.05)。同时支原体感染A549实验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组织实验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MP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提高,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CyclinD1蛋白水平降低(P<0.05);敲减lncRNA H19后,si-H19组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凋亡能力降低,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蛋白水平降低,CyclinD1、Nrf2、HO-1蛋白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lncRNA H19后,pcDNA-H19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提高,lncRNA H19 mRNA水平、TNF-α、IL-1β、IL-6蛋白水平升高,CyclinD1、Nrf2、HO-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lncRNA H19在支原体感染肺炎小鼠肺组织中表达上调,敲降lncRNA H19能够减轻小鼠肺部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