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从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两方面研究白芨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采用0.8 mL,2.5 mg/mL含50%乙醇的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构建UC模型)、美沙拉嗪组(10 mL/kg)及白芨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100、200和400 mg/kg)。造模2 d后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0 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0和TNF-α水平;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IL-10和TNF-αmRNA表达;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中SOD、MDA和GSH-Px指标;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DAI评分升高,IL-1β和TNF-α浓度及mRNA表达升高,IL-10降低,结肠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及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芨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DAI评分降低,IL-1β和TNF-α浓度及mRNA表达降低,而IL-10升高,结肠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及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白芨多糖对UC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粗)多糖(APS)对麻黄素致损伤小鼠肾组织结构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72只昆明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黄芪(粗)多糖1、2组。实验对照组和黄芪(粗)多糖1、2组连续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4.0g/L麻黄素溶液,黄芪(粗)多糖1、2组在腹腔注射麻黄素溶液1 h后,分别灌胃0.3 ml(12.5 g/L、25 g/L)APS溶液,空白对照组注射和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血浆尿素氮(BUN)及肌酐(Cr)含量、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用显微镜观察小鼠肾组织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对照组小鼠血浆BUN及Cr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肾组织SOD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或P<0.01),肾小球严重肿胀,肾小囊腔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肿胀、坏死,肾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与实验对照组相比,APS组小鼠血浆BUN及Cr含量降低,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肾小球肿胀显著减轻,肾小囊腔明显可见,肾小管肿胀明显减轻,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 结论 APS能提高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能降低肾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有效减轻麻黄素对小鼠肾组织的损伤,对麻黄素致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芨多糖(BS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及其对肠黏膜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自由饮用2.5%DSS溶液7 d)、柳氮磺吡啶(300 mg/kg)阳性对照组以及BSP低(125 mg/kg)和高(250 mg/kg)剂量组。均从建模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7 d。观察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及结肠长度等炎性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减轻,结肠缩短,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DSS模型组比较,BSP能够显著改善UC小鼠体质量减轻和结肠缩短,降低DAI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上调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论 BSP可以减轻DSS诱导的UC小鼠的结肠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肠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肠上皮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白及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通路蛋白表达及对肠道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并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白及多糖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组(0.67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UC模型。白及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白及多糖和柳氮磺胺吡啶,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连续给药2周,1次/d。末次给药12 h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并对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取大鼠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炎症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通路蛋白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形体消瘦、大便稀溏、结肠组织可见黏膜溃疡、充血、扩张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DAI评分、结肠组织MPO、IL-1β及TNF-α含量、p-NF-κB p65/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DAO和i-FABP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及多糖各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MPO、IL-1β及TNF-α含量、p-NF-κB p65/NF-κB p6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DAO和i-FABP含量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白及多糖改善效果与柳氮磺胺吡啶相近(P>0.05)。结论:白及多糖可抑制NF-κB/NLRP3/caspase-1通路激活,降低炎症反应和肠屏障损伤,改善UC症状和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绿原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绿原酸低及高剂量组(CGA-L、CGA-H),每组8只。检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损伤;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及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孤独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 CGA-L与CGA-H能降低小鼠DAI评分,明显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降低IL-17A与TNF-α水平,上调IL-4与IL-10水平(P<0.05);CGA-L与CGA-H能降低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P<0.05);降低小鼠结肠组织中IL-6与及p-STAT3蛋白表达(P<0.05)。结论 绿原酸可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UC,调控Th17/Treg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圣草酚(EDT)干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对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DSS+EDT低剂量组(EDT 20 mg/kg)、DSS+EDT高剂量组(EDT 40 mg/kg)4组,每组8只,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制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同时予以圣草酚腹腔注射7 d。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比较各组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检测结肠组织MDA含量、MPO和SOD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Nrf2、HO-1、NOQ1、TNF-α、IL-6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Nrf2、HO-1、NOQ1变化情况。结果:与DSS组比较,空白组、圣草酚低、高浓度治疗组DAI评分、结肠长度及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圣草酚低、高浓度治疗组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MPO活性及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组相比,圣草酚低、高浓度组显著增加Nrf2、H0-1、NOQ1表达(P0.01)。结论:圣草酚对小鼠结肠炎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dipo/AMPK信号通路在肥胖型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体质量组(A)、哮喘组(B)、肥胖组(C)和肥胖哮喘组(D),A组进行普通饲料喂养+0.9%氯化钠溶液致敏激发,B组进行普通饲料喂养+OVA/Al(OH)3致敏激发,C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0.9%氯化钠溶液致敏激发,D组则给予高脂饲料喂养+OVA/Al(OH)_3致敏激发。测定各组小鼠气道阻力,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Adipo水平,qRT-PCR法检测肺组织Adipo、AdipoR1及AMPK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Adipo、AMPKα和p AMPK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和D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明显(P0.01);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总气道阻力(RL)增高、肺部炎性反应加重,D组增高最显著(P0.05);同时,B组、C组和D组小鼠肺组织Adipo mRNA、AdipoR1 mRNA、Adipo蛋白和p AMPKα蛋白的表达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肥胖型哮喘小鼠气道反应增高、气道炎性反应加重可能与Adipo/AMPK信号通路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紫甘薯花青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损伤的修复及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分正常饮水组、DSS模型组、紫甘薯花青素不同剂量(12.5、25、50及75mg/kg)组和5-氨基水杨酸(5-ASA)阳性药物对照组。口服含2.5%DSS的饮用水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糖原PAS染色技术观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黏液素的表达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ZO-1、occludin和TNF-α的蛋白表达,天狼星红染色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纤维化情况。结果:与正常饮水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组织学损伤明显增加(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紫甘薯花青素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降低,结肠组织中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及分布均上升,且TNF-α和IL-6的表达及分布均下降;糖原PAS色显示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的黏液素分布及表达在紫甘薯花青素治疗组明显增加;天狼星红染色也显示,紫甘薯花青素治疗组小鼠结肠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降低。结论:紫甘薯花青素具有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其主要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保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同时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以及肠道纤维化,来抑制结肠炎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美沙拉嗪组(C)、布拉氏酵母菌组(D)、联合治疗组(E)。采用2.5%DSS溶液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将C、D、E组小鼠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布拉氏酵母菌、美沙拉嗪加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灌胃治疗,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评估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布拉氏酵母菌组、联合治疗组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均明显减低(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对DSS诱导的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TLR4/NF-κB信号通路角度观察参苓白术散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自由饮用3%DSS溶液一周以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 ml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TNF-α、MIF、IL-10、EG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内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结肠单位重量增加、长度变短,结肠黏膜病理受损严重,血清TNF-α、MIF含量显著升高,IL-10、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肠组织中NF-κB与TLR4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小鼠血清TNF-α、MIF含量显著降低,IL-10、EGF含量明显上升;结肠组织中NF-κB、TLR4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对DSS诱导的小鼠UC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TLR4/NF-κB通路及相关炎症因子,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缓解肠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采用3%DSS溶液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APS组和美沙拉嗪组。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结肠长度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等情况;HE染色后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总DCs(CD11c^(+)CD103^(+)、CD11c-CD103^(+)、CD11c^(+)CD103-、CD11c-CD103-细胞)、炎症DCs(CD11c^(+)CD103^(+)i NOS^(+)、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E-Cadherin^(+)细胞)、滤泡性DCs(CD11c^(+)CD103^(+)CXCR5^(+)细胞)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结肠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在给药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明显增长,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及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经APS治疗后,结肠炎小鼠外周血中炎症DCs数量如CD11c^(+)CD103^(+)INOS^(+),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E-cadherin^(+)和滤泡性DCs(CD11c^(+)CXCR5^(+)CD103^(+),DC-Tfh)数量明显下调(P<0.05或P<0.01)。各治疗组结肠组织中PI3K、p-Akt、Rheb和Kif2α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0.05或P<0.01)。结论:APS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与下调小鼠炎症、滤泡性DCs数量以及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真人养脏汤(ZRYZ)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P)阳性对照组、ZRYZ高剂量组和ZRYZ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用TNBS/50%乙醇混合溶液局部灌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给予SASP混悬液灌胃;ZRYZ高剂量组和ZRYZ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30.4 g/kg和15.2 g/kg剂量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21 d。给药结束后,考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进行大体损伤评分,测定肠道黏膜通透性(以尿中乳果糖/甘露醇的比值表示,即L/M值),测定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计数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D-LA)水平,检测ZO-1和occlud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大体损伤评分、L/M值、结肠组织MPO活性以及血清D-LA和DA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以及ZO-1和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ZRYZ高剂量组和ZRYZ低剂量组DAI、大体损伤评分、L/M值、结肠组织MPO活性以及血清DAO和D-L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以及ZO-1和occludin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真人养脏汤可通过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保护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上皮细胞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ZO-1和occlud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丹皮酚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组、丹皮酚低剂量组和丹皮酚高剂量组,每组10只。测量结肠长度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方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及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含量;TUNEL方法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 PDE4)和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蛋白表达。结果 丹皮酚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缩短,降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改善结肠组织形态,降低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抑制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结肠组织PDE4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肠组织cAMP含量和PKA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丹皮酚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DE4/cAMP/PKA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FOS)对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5%DSS诱导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将30例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FOS组。FOS组在模型建立后饮用配置好的5%FOS溶液。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后观察结肠长度变化、组织学损伤评分、菌群计数统计以及IL-6、IL-33、TNF-α、RegⅢγ的表达。结果 FOS组DAI(P0.000 1)及组织学损伤评分(P0.000 1)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结肠质地变硬且黏膜皱褶消失(P0.01),FOS组结肠致病菌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FOS组结肠IL-6(P0.05)、IL-33(P0.05)的表达量相比于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P0.05)、RegⅢγ(P0.05)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聚果糖能够改善结肠炎小鼠有益菌群的比例,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33及IL-6的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肠组织中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2%和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BALB/c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以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损伤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评价炎症严重程度。分析HNF4α表达水平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及内皮型钙黏蛋白(E-CAD)、连接黏附分子1(JAM-1)和桥粒糖蛋白2(DSC-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处理组小鼠DAI、组织学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肠黏膜中HNF4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HNF4α蛋白表达与DAI及组织学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1),HNF4α mRNA表达与E-CAD、JAM-1和DSC-2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HNF4α表达水平与实验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及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密切相关,提示HNF4α低表达可削弱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促进U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2单克隆抗体(Toll-like receptor 2 monoclonal antibody,TLR2McAb)、Toll样受体4单克隆抗体(TLR4McA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改变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B)、TLR2McAb干预组(C)、TLR4McAb干预组(D)、TLR2McAb+TLR4McAb共同干预组(E),每组10只.A组饮用蒸馏水,B~E组饮用5%DSS水溶液以产生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造模开始同时,每隔48 h予A、B两组小鼠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C~E组小鼠分别予以10μg的TLR2McAb、TLR4McAb、TLR2McAb+TLR4McAb,期间观察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干预7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结肠炎症,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中IFN-γ、IL-4、IL-17表达;留取盲肠内粪便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进行培养并比较各菌群菌落计数(colony forming units,CFU)的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的DAI及HS显著增高(DAI:9.700±2.406 vs 0.500±0.707,P<0.01;HS:16.500±2.991 vs 6.400±3.273,P<0.01);C、D组与B组比较DAI及H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DAI及HS明显低于B组(DAI:5.700±3.498 vs 9.700±2.406,P<0.05;HS:9.500±3.308 vs 16.500±2.991,P<0.01).(2)与A组比较,B组小鼠结肠黏膜IFN-γ、IL-4及IL-17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C~E组结肠黏膜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A组大肠杆菌数量较少,B~E四组大肠杆菌均明显生长(与A组比较P<0.05),C~E组大肠杆菌数值与B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少于A组及C~E组(P<0.05),使用TLR2McAb、TLR4McAb干预后,C~E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上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McAb、TLR4McAb同时干预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改善作用;两种McAb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菌群数量,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大肠杆菌数量无明显影响,且两抗体同时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善未见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复方蛹虫草(CCM)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高脂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巴柳氮钠组及CCM 90、180和540 mg·kg~(-1)·d~(-1)组。采用DSS联合高脂饮食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每周称量各组小鼠体质量,联苯胺法检测粪便隐血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β。HE染色法比较各组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κB-α、NF-κBp65、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粪便隐血分数在第1、3、5、6周显著增加(P0.05);小鼠结肠组织发生明显炎性细胞浸润(P0.05);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肠组织TNF-α、NF-κBp65表达显著增高(P0.01),IκB-α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CCM组小鼠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CCM组小鼠粪便隐血显著减少(P0.05);CCM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显著降低(P0.05),CCM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L-1β显著降低(P0.05);CCM中剂量组小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5);CCM给药各组小鼠结肠组织TNF-α、NF-κBp65表达显著降低(P0.01),IκB-α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 CCM可以改善DSS联合高脂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青黛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5-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对照组(SASP组)、青黛低剂量组(LQD组)、青黛中剂量组(MQD组)和青黛高剂量组(HQD组),每组10只。利用DSS建立UC模型,采用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法评估青黛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UC组肠粘膜损伤严重,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升高,SOD降低,青黛组可以抑制DSS引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氧化应激反应,与UC组相比,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同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其作用效果与SASP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黛能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防治作用及对黏膜组织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s,NOXs)-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低、中及高剂量雷公藤多苷灌胃组;正常组。采用DSS诱发UC动物模型,雷公藤多苷灌胃21 d后,取结肠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caspase-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匀浆上清IL-1α、TNF-α及IL-13的含量,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ROS的生成和经DPI(NOXs抑制剂)抑制后的NADPH消耗率来分析NOXs活性;体外分离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检测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中ROS的生成、NOXs活性以及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但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结肠黏膜组织和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中,除高剂量组结肠黏膜组织caspase-1的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外,其余各组ROS生成、NOXs活性及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正常组(P0.05);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除中、高剂量组结肠黏膜组织及分离的中性粒细胞caspase-1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外,其它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匀浆上清中促炎因子(IL1α和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正常组(P0.05),抑炎因子(IL-13)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抑制NOXs-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来降低IL-1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对DSS诱导的UC小鼠起保护作用,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参与其保护作用的主要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对于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BALB/c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TNBS灌肠建立BALB/c小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炎小鼠随机分为2组,在造模后3h,分别给予GM-CSF(100μg/kg)或磷酸盐缓冲液(PBS)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干预,连续6日。每日观察小鼠体重,腹泻及便血情况,记录第1,3,5日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造模后第5天处死小鼠,获取结肠组织,根据粘连、溃疡及炎症情况计大体损伤评分。应用H-E染色判定结肠病理组织评分;获取结肠组织匀浆,应用ELISA方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GM-CSF的治疗明显提高了小鼠的生存率,与PBS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第3、5日的DAI评分、大体损伤评分及病理组织评分明显降低,GM-CSF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GM-CSF治疗减轻了小鼠的结肠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