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变形性与血小板粘附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8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分别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DI)以及血小板粘附率。结果示:ACVD各组患者DI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粘附率显著升高(P<0.001);脑出血组患者随年龄增加血小板粘附率也相应增高(r=0.725,P<0.01);性别与各组之DI及血小板粘附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并与30例无ACVD的EH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SDNN、rMSSD、PNN50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1、<0.001)。提示合并ACVD的EH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3.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CM检测脑梗塞患者(16例腔梗,18例大面积梗塞)颈内静脉(A)和肘静脉(B)的血小板GMP-140,GP53和GPⅡb/Ⅲa。结果:脑梗塞组A和B血中三种GP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疾病(CVD)组和健康组B血(P<0.01~0.001);脑梗塞组A血明显高于同组B血(P<0.05~0.005),A/B比值为1.24~2.52,而非CVD组A与B血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A/B比值≤1.06;大面积梗塞组A血阳性率高于腔梗组A血(P<0.05),但两组B血无显著差异。提示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主要在脑循环中活化,测定A血指标较测定B血更能敏感地反映脑梗塞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膜脂质、微粘度及血清脂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3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红细胞膜胆固醇(膜CH)、膜磷脂(膜PL)、膜微粘度(膜)及血清脂质进行测定,并与41例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①IS患者膜CH、膜CH与膜PL比值(膜CH/膜Pu及膜显著增高(P<0.01),膜亏与膜CH及膜CH/膜PL呈显著正相关;②IS组血清胆固醇(CH)、载脂蛋白B(APO-B)均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载脂蛋白A_1(APO-A_1)显著降低(P<0.01),膜CH和膜与APO-B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H、APOA_1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TCD对523例高血压病患者与120例伊朗人进行对比研究,523例中高血压I期223例,Ⅱ期169例,Ⅲ期131例,各期高血压均以频谱异常率最早,其次为流通异常,再其次为PI异常。频谱异常率以BA,VA为最高,其次为前循环中的MCA、ACA、ICA及PCA,VA、BA的频谱异常率Ⅱ、Ⅲ期高于I期(P<0.05),MCA、ACA、ICA的频谱异常率Ⅲ期明显高于I、Ⅱ期(P<0.01),BA、VA的频谱异常出现较早,高血压病的频谱异常以圆钝波多见,陡直波,湍流,涡流相对少见,而随病程进展,ⅡⅢ期陡直波明显高于I期(P<0.01),而湍流、涡流的出现率随病程进展而逐渐递增(P<0.01),(P<0.05)。血流速度的改变,各期前循环MCA,ACA、ICA多以增快为主,而后循环VA、BA、PCA流速减慢率高于增快率。  相似文献   

6.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CD63的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测定了不同病程脑梗塞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MP)CD41、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病人组3种GMP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腔隙梗塞与大面积梗塞两亚组之间3种GMP表达率无显著差异;脑梗塞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检测者,其血小板活化程度较急性期检测者为低(CD41、CD62PP<0.05,CD63P<0.01),但与对照组比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活化水平上(P<0.05~0.01)。  相似文献   

7.
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出血性(HCVD,n=10),缺血性(ICVD,n=31)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n=10)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153-185)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HCVD组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ICVD组(分别P<0.05及<0.01),ICVD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在ICVD组中,大灶皮层梗塞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又显著高于皮层下梗塞患者(P<0.01),发病后第3d的患者血浆ProAdM153-185含量显著高于第1d及第2d的患者(分别P<0.05,0.01)。提示ProAdM153-185在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POE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和脑梗塞(CI)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20例VD、24例CI及24例健康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结果VD和CI患者ε3频率均降低(P<0.05),ε4频率均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ε4与血清APOE、APOB、TC、LDL-C正相关,与APOA、HDL-C负相关。结论APOE多态性与VD和CI的发病机制有关,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3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辐射自血回输疗法(UIB)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同时与对照组(27例)比较。结果为:UIB治疗后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升高(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率下降(P<0.01),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提示UIB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性痴呆局部脑血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脑循环变化。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99m-ECD标记,定量测定血管性痴呆(VD)、多发性脑梗塞(MI)及正常老年人各10例的局部脑血流量。结果VD组各脑叶及基底节区平均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组比MI组额颞叶皮质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P<0.05);VD额叶皮质脑血流量改变与神经心理测试MMSE呈正相关(r=0.692,P<0.05)。结论VD存在全脑广泛的脑血流灌注降低。额叶皮质血流灌注降低与痴呆的发生及痴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PECT局部脑血流定量测定对于VD的预测及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数目,体积和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97例脑梗塞患者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数目,体积,粘附和聚集功能,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体积,粘附率和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小板数目和解聚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小板体积,粘附率,5分钟聚集率虽比急性期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小板数目及解聚率与对照组相似。大面积梗塞血小板,粘附率和最大聚集率均高于小面积梗塞(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小板体积,最大聚集率与脑梗塞容积呈正相关。结论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消耗,体积增大,功能亢进,血小板体积与最大聚集率和梗塞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载脂蛋白E与脑动脉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7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与对照组44例,对其血清载脂蛋白E(APOE)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进行含量测定,并将APOE与HDL-C、LDL-C、TC、TG、APOAI、APOB(100)逐一进行相关比较,结果发现:脑动脉硬化症病人(CAS)血清APOE、LDL-C、TC、TG、APOB(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POAI无明显变化(P>0.05),且APOE与HDL-C呈负相关;与LDL-C、TC、TG、APOB(100)呈正相关;与APOAI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APOE可做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代谢变化。通过了对DCVS时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自由基代谢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1)痉挛动脉的自由基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Cu-Zn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Cat活性明显升高(P<0.01);(3)LPO含量明显升高(P<0.01)。本实验结果证实SAH后DCVS时痉挛动脉存在自由基的代谢紊乱,自由基介导的病理作用可能在DCVS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50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各组RBC-C3bR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脑梗塞组RBC-ICR显著增高,急性期变化尤著(P<0.01)。结论RCIA功能的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并与30例无ACVD的EH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ACVD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SDNN、rMSSD、PNN50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01、〈0.01、〈0.001)。提示合并ACVD的EH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1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及12例对照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单胺类物质,结果显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CSF中高香草酸(C-HVA)和5-羟吲哚乙酸(C-5-HIAA)高于对照组(P<0.05);先天愚型组C-HVA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C-5-HIAA高于对照组和脆性X综合征组(P<0.01),而先天愚型组血清中5-羟色胺低于其它三组(P<0.01);脆性X综合征组的游离色氨酸高于其它三组(P<0.05)。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ICAM—1,VCAM—1,CD62p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粘附分子(VCAM-1)和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21例缺血患者发病48小时内ICAM-1、VCAM-1、CD62p的改变。结果 (1)各种急性脑缺血患者ICAM-1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脑血全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CD62p升高,P〈0.05;脑血栓形成VCAM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了60例老年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D),红细胞ATP酶活性和红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老年人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EF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01);红细胞内Na+、Ca2+浓度明显增高(P<0.001),而Mg2+浓度明显降低(P<0.01)。脑梗塞患者红细胞EFI与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Mg2+浓度呈负相关(r=-0.542、-0.417、-0.436)(P<0.001);与红细胞内Na+、Ca2+浓度呈正相关(r=0.473、0.466,P<0.001);提示脑梗塞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ATP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巴曲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了巴曲酶对2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发现脑梗塞病人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均高于正常人(P<0.01),处于高凝状态中。巴曲酶可有效降低高凝状态的血小板功能(P<0.01),其机理可能与显著降解纤维蛋白原和FDP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鱼肝油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维生素A(VA)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血清VA和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治疗后血清V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CD3、CD4及CD4/CD8有提高趋势,治疗前后血清VA含量与CD3、CD4、CD4/CD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5),治疗后血清VA含量与CD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VA含量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鱼肝油能提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V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