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盆腔脏器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盆腔脏器保护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36.71±5.37) h vs (62.15±9.13) h]、术后排便时间[(74.29±9.15) h vs (108.18±11.83) h]、留置尿管时间[(7.25±1.72) d vs (16.09±3.47) d]、总住院时间[(5.16±0.57) d vs (7.84±1.02)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6.34±17.25) min vs (274.25±22.16) min,P<0.05];观察组的血便、腹泻、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4%vs 12.24%、4.08%vs 18.37%、6.12%vs 24.49%,P<0.05);观察组的感觉丧失、尿失禁、储尿排尿功能失调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4%vs 16.33%、4.08%vs 20.41%、8.16%vs 24.49%,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好的恢复,更有利于保护盆腔脏器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由同一术者施术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单孔腹腔镜组(单孔组)和多孔腹腔镜组(多孔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24h至术后5天有连续2天体温≥38℃)、术后并发症、术后24hVAS评分、体象量表BIS评分、切口美观满意度CS评分等指标.结果 6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改变手术方式.单孔组与多孔组手术时间[(89.00±14.04) vs.(55.23±15.47)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多孔组术中出血量[(44.00±8.21) vs.(40.00±6.32) mL]、术后Hb下降幅度[(11.13±3.89) vs.(9.33±2.41)g/L]、术后住院时间[(4.40±0.74) vs.(4.87±0.64)d]、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多孔组术后24 h VAS评分[(5.03±0.39) vs.(5.90±0.61)]、BIS评分[(5.07±0.26)vs.(5.87±0.74)]、CS评分[(40.27±1.28)vs.(36.47±2.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出血、感染、切口疝、黏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单孔组1例切口延期愈合.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是可行的,并具有和常规多孔腹腔镜一样的效果与安全性,比多孔腹腔镜更美观并迎合女性患者爱美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5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125例。经腹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以及最大直径、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指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最高值、术后并发症),应用SF-36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种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经腹组[(78±21)mL比(128±32)mL],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经腹组[(116±27)min比(100±23)min],肌瘤剔除个数少于经腹组[(2.9±0.6)个比(3.5±0.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肌瘤的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1.7)cm比(6.3±1.7)cm](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经腹组[(40±6)h比(56±4)h、(45±5)h比(54±5)h、(8.3±2.1)d比(10.9±3.8)d](P<0.05);经腹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13/125)比8.8%(11/125)、18.4%(23/125)比16.0%(20/125)](P>0.05),此外,经腹组切口愈合不良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5.6%(7/125)比0.8%(1/125)](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各维度评分、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躯体职能、社交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的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以及总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肌瘤剔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44±17)min比(65±20)min、(78±14)m L比(108±23)m L、(18±4)h比(34±7)h、(4.1±1.8)d比(7.3±2.9)d,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比33.33%,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或残留率、症状无改善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腹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术式,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迅速,不会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13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组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随访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肌瘤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66±21)m L比(160±37)m L、(4.9±0.9)d比(6.3±1.2)d、5.0%(3/60)比15.7%(11/70),P<0.05或P<0.01];两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可减轻手术损伤,降低肌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30-1232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给予腹腔镜手术,对照组88例给予传统开腹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术前和术后4dCD_4/CD_8水平、NK水平及IgG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8.24±5.83)ml,肛门排气时间为(1.58±0.79)d,下床活动时间为(3.35±0.57)d,平均住院时间为(11.56±2.31)d,均优于对照组的(179.65±15.67)ml、(3.63±1.27)d、(5.94±0.62)d、(18.67±2.85)d(P<0.05);但手术时间[(149.29±9.8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1.22±7.33)min(P<0.001)。术后4d,观察组与对照组CD_4/CD_8、NK及IgG分别为[(1.69±0.55)vs(1.52±0.57)]、[(16.48±3.03)vs(8.29±3.17)]、[(8.33±2.05)vs(13.77±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两组患者CD_4/CD_8较术前下降,NK、IgG较术前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感染等不良反应共7例(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例(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8,P=0.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等均优于开腹治疗组,炎症反应较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3月_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外科治疗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5.65±14.52﹚min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3.02±19.58﹚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26±2.36﹚h,术后排气时间(19.26±4.69﹚h、住院时间[(4.68±1.6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观察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手术时间(81.03±23.7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83.60±30.48)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32.12±25.00)ml,对照组术中出血(86.55±65.24)ml(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1.24±0.76)d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术后平均(2.78±1.32)d体温恢复正常(P<0.01)。观察组术后(7.20±0.86)h肛门排气,对照组术后(41.15±6.02)h肛门排气(P<0.001)。观察组术后住院(4.08±1.02)d,对照组术后住院(7.62±1.62)d(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融入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应用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应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t=5.300,P<0.001)及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t=6.030,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68±1.01)d vs. (3.21±1.13)d]、术后排便时间[(3.56±1.02)d vs.(4.55±1.21)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3.39±1.05)d vs.(4.14±0.99)d]、住院时间[(7.53±1.74)d vs.(9.28±2.1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4天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 vs.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近期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在腹腔镜下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两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80.23±2.96)min、(4.53±1.12)d]均短于对照组[(97.45±11.35)min、(7.23±1.75)d],术中出血量[(131.26±24.16)ml]少于对照组[(185.69±30.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5、8.915、8.219,P均<0.001);术后1 d,两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57.89±3.15)%、(33.61±3.06)%、(1.40±0.21)]均高于对照组[(53.28±2.51)%、(29.71±2.06)%、(1.2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9、6.687、3.681,P均<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有助于缩短子宫肌瘤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2 h、24 h及48 h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下床、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症状缓解率及肌瘤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吴婉秋  马庆宁 《吉林医学》2014,(22):4857-486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52例(腔镜组),开腹手术治疗50例(开腹组),两组病例均采取输卵管开窗术,并在输卵管系膜局部注射50mg甲氨喋呤,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2.38±20.88)ml]与开腹组出血量[(82.38±20.8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腹部手术切口长度[(2.44±0.36)cm]明显小于开腹组[(7.62±0.98)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曲马多镇痛用量[(253.85±122.41)mg]明显要少于开腹组[(528.00±152.92)mg],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3.04±4.27)h]与开腹组[(29.64±5.28)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0.44±1.86)h]与开腹组[(27.97±3.11)h]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住院时间[(4.83±1.46)d]明显短于开腹组[(8.36±2.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住院费用[(4.26±0.77)万元]明显高于开腹组[(2.79±0.410)万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恢复日常工作所需时间[(13.75±2.19)d]明显短于开腹组[(18.64±5.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78.85%明显高于开腹组6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1.5年内同侧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保留输卵管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输卵管妊娠,但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微创效果,且能提高输卵管通畅率,非常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腹,经阴道和腹腔镜下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我院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84例(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腹腔镜组)和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阴道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阴式组手术时间最短(59.58±27.72)min,开腹组(98.93±33.07)min,腹腔镜组(114.62±33.12)min,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最少(100±87.04)ml,腹腔镜组(142.31±140.42)ml与开腹组(144.29±131.68)ml无明显差异.术后阴式组患者的排气时间(29.5±7.86)h,住院时间(5.75±1.1)d;腹腔镜组(37.23±9.69)h住院时间(6.62±1.4)d;开腹组(45±13.88)b住院时间(7.12±1.46)d,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组剔除的肌瘤瘤体直径最大(P<0.05),腹腔镜组与阴式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更广泛.3种手术各有其特点和适应症.不能完全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0例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IgA、IgG、IgM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2.12±21.75)min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gA、IgG、IgM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且对照组术后3 d的IgA、IgG、IgM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考虑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自然腔道下腹腔镜手术(NOTE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东莞广济医院收治的80例有腹腔镜诊疗适应证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腔内镜手术,观察组采用NOTES。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和术中有关数据,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11±51)min]、术中出血量[(18±3)m L]、平均住院时间[(2.4±0.6)d]及治疗费用[(1.2±0.4)万元]显著少于对照组[(139±56)min、(24±5)m L、(4.8±0.9)d、(2.6±0.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镇痛剂使用量[(2.4±0.7)mg]显著少于对照组[(6.9±1.6)mg],术后10 h疼痛程度[(2.3±0.5)分]轻于对照组[(7.2±1.5)分],肠蠕动恢复时间[(24±5)h]、切口长度[(3.2±0.9)mm]及下床活动时间[(9±3)h]短于对照组[(46±7)h、(25.4±5.3)mm、(26±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2个月排便的优良率为92.5%(37/4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ES弥补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不足之处,具有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子宫肌瘤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腹腔镜下治疗60例子宫肌瘤患者(观察组),予垂体后叶素6U注射入子宫体部,再行剔除手术,与腹腔镜下既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用缩宫素45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吸收热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72.51±3.77)min,短于对照组(108.66±5.87)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0.50±3.05)mL,少于对照组(120.30±4.50)mL;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6.71±0.99)h,短于对照组(36.97±0.81)h;观察组术后3d平均体温(37.21±0.08)℃低于对照组(38.21±0.26)℃;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61±0.49)d,短于对照组(5.46±0.5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垂体后叶素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效果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42例,所有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0例(腹腔镜组),及同期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2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8,p=0.121,t=0.241,p=0.31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18±8h vs 29±9h,t=2.889 P=0.000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1d vs5±1d,t=4.472 P0.001),两组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腹腔镜组术后康复快,直视下关闭瘤腔更彻底,住院时间短。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4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93例为对照组,单孔全胸腔镜手术5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72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72小时疼痛情况及术后病理Ⅰ、Ⅱ、Ⅲ期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38.40±20.71)mL vs(83.66±45.95)mL]、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量[(1143.40±623.64)mL vs(1645.54±935.63)mL]、引流管留置时间[(4.10±1.45)d vs(5.77±2.37)d]及术后住院时间[(6.32±2.89)d vs(7.74±2.54)d]、术后24小时疼痛情况[(5.10±1.70)分vs(5.70±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CT-L评分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功能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22.32±1.25)分、(109.04±3.19)分]优于对照组[(21.67±1.38)分、(107.52±4.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其他因素的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进行卵巢成熟畸胎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卵巢畸胎瘤行腹腔镜下肿瘤剔除术,同期27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行肿瘤剔除术,对两组病人的术中囊肿破裂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术中囊肿破裂率相近(12.8% vs 11.1%,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近[(83±22)min vs (80±16)min,P>0.05].腹腔镜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114.4±3.5)g/L vs (113.1±2.9)g/L,P>0.05];开腹组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13.8±2.7)g/L vs (110.9±1.1)g/L,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53±25)ml vs(75±16)ml,P<0.001];肛门排气时间早,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9.0±2.1)h和(27.0±1.8)h(P<0.001);术后病率低,两组术后病率分别为2.1%(1/47)和22.2%(6/27)(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4±0.7)d和(7.0±0.2)d(P<0.001).结论 全部病人随访1-4年,两组均无复发.应用腹腔镜剔除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是可行且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