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处方审核系统实现门诊处方收费前审核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处方审核系统实现药师在门诊处方收费和调剂之前对处方适宜性进行审核,优化调剂流程,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处方合格率。方法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基础上开发处方审核系统,实现门诊处方审核后交费调剂。结果应用处方审核系统实现门诊处方收费前审核,优化调剂流程,确保药师在处方审核环节发挥作用。结论实行门诊处方收费前审核有效降低了不合格处方的比例,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及合理用药水平。药师应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做到处方审核专业、准确、高效。  相似文献   

2.
刘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778-779
本文阐述了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系统的运作流程,分析处方电子化的优点、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案,以更好地推动电子处方的应用,加快医院信息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电子处方系统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电子处方的使用,为电子处方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电子处方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探讨电子处方应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电子处方应用还面临着合法性尚未确认、电子处方系统还未标准化、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没有制定等问题,有必要对《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完善以充分发挥电子处方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子处方系统对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对医院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下半年的医院门诊处方,每月各1 000张,作为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前、后的处方样本,进行回顾性评价与分析。结果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前、后,前记缺项的处方比例分别为6.00%和0,正文不规范的处方比例分别为11.00%和2.10%,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分别3.00%和2.30%,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分别为40.00%和15.00%,不合理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10.00%和1.00%,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分别为157.00元和103.30元。结论医院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后,门诊处方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电子处方系统在我院门诊应用中的作用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处方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电子处方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就医取药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但是电子处方系统在日常使用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与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行后所要求的不相符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医院实时审核门、急诊电子处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萍  张爱华  符珏 《中国药事》2011,25(6):541-543
目的完善电子处方审核系统,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在医院应用电子处方化系统的相关文献,对医院门、急诊电子处方系统增加处方实时审查帮助,组建相关的药学知识库。结果改变了门、急诊药房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药品调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不合格处方在发药前得到及时纠正。结论电子处方实时审核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电子处方的大数据流转势在必行,但受限于目前的处方审核流程,电子处方数据流转并不顺利。方法:本研究从规范互联网处方业务流程、制定处方审核规范和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处方审核系统3个方面,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电子处方审核的实施路径,并进一步梳理医疗机构和社会药店处方审核面临的难点。结果:总结及梳理了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电子处方审核的现状及流转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了医疗机构电子处方审核及流转的实施路径。结论:完善电子处方流转和审核体系的建设,形成健康、有效的互联网处方流转途径,将为新业态下电子处方的审核及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院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桃生  华春水 《海峡药学》2009,21(2):163-164
电子处方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就医取药模式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处方和发放药品的差错率.节约了医疗资源和病人的时间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门诊电子处方点评系统,提高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效率。方法采用体系Client/Server结构,运用Web Service中间平台、PowerBuilder 9.0.3编程工具以及Oracle 11g数据库技术,通过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共享数据的方式,开发我院门诊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并加以应用。结果该系统通过集成门诊电子病历、历史处方和检验报告查询系统,使得处方关联信息更全面;通过随机抽取方式对处方进行一般性或专项点评,保证处方点评过程的公平、公正。结论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处方点评工作效率,与临床科室共同提高了门诊处方质量及药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处方在医院门诊的应用优势。方法介绍实际工作中电子处方的应用特点。结果电子处方在降低配方差错率、促进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结论完善电子处方的有关规定,将有利电子处方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子处方信息在门诊医师处方行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集某区级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全年疾病诊断为消化道溃疡的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分析,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结果中级职称的医师处方总金额和处方中国产药品金额与初、高级职称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费患者的处方总金额、处方品种总数和国产药品金额均高于医保患者,处方总金额与患者费别、患者年龄段、处方中进口药品品种构成比、处方中自费药品品种构成比和金额构成比存在线性相关。结论中级职称医师应当是该院门诊药品消费控制干预的重点人群,医保政策无法干预医师对自费药品的处方行为,电子处方信息可结合疾病诊治规范解释处方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本院儿科门诊处方差错情况,提出减少处方差错的建议。方法对本院2011年第四季度儿科门诊登记的问题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题处方数占儿科门诊总处方数的0.36%;在问题处方中,常见的差错是剂量用法不当(占71.15%)、给药途径不合理(占9.69%)、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占8.37%)、缺临床诊断(占5.29%)。结论可通过完善电子处方系统,提高药师审核能力,加强药师与医生的沟通等措施来减少处方差错,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后疫情时代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处方无纸化流程,为全国医疗机构积极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建立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为麻醉药品的全流程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方向。方法:建立麻醉药品处方打印模块嵌入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开放麻醉药品处方自动生成和药房使用的麻醉药品管理程序,增加麻醉药品处方可视化存储模块,保证处方完整保存3年甚至更长时间备查。结果:麻醉药品处方全流程无纸化方案开展后,规范了电子处方格式,优化了工作流程,明显减少了医疗差错发生率,大大降低了传染病疫情期间潜在的交叉感染风险。结论:开展麻醉药品处方无纸化流程对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和后疫情时代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娜  张楠  杨慧鹃  关蕊  段鹏程  夏文斌 《中国药事》2019,33(10):1198-1204
目的:探讨电子处方系统药品输入码相关处方错误的潜在失效因素及防范策略。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监测的用药错误处方开展回顾性研究和再评价,提取药品输入码相关处方错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典型案例对导致药品输入码相关处方错误的系统潜在失效因素进行根因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药品输入码相关处方错误报告64例,占全部处方错误的19.69%,其中98.44%的错误都是由药师发现并拦截;药品输入码相关处方错误潜在失效因素有两类:一是药名相似的易混淆因素,相关处方错误占比76.56%,特点为易识别且可提前防范,干预重点为药师提前评估,合理设计药品输入码,梳理相似药品清单并告知到医师;二是输入码多重关联的易混淆因素,相关处方错误占比为23.44%,特点为不易识别且难以提前防范,干预重点为加强电子处方录入过程中的用药错误动态监测、个案分析和持续改进。结论:关注药品输入码相关处方错误,加强潜在失效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对于更好地发挥电子处方系统作用,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电子处方的使用对儿科门诊处方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2013年9月开始实施电子处方制度,从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单数日期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300张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后均抽取电子处方),计算处方合格率,统计分析不合理处方情况。结果: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各月份的处方合格率依次为64.00%、80.67%、88.00%、87.33%、91.67%、96.33%、97.67%。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三类不合理处方均在电子处方制度实施(2013年9月)后大幅减少,甚至已杜绝。结论:电子处方质量远高于手写处方,电子处方能对医师不合理处方行为进行主动干预,有效减少用药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虽然成本较高,对医务工作者要求较严格,但仍值得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2月49 328张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所审核处方的8.6%;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自然项目、皮试、用法用量、相互作用、诊断与用药不符等方面。结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如:加强处方电子系统的及时更新和监管,定期把处方点评的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培养医务工作者的细致工作作风等。门诊药师加强处方审核有助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处方点评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孝来  葛斌 《中国药事》2010,24(11):1139-1141
目的加强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的管理。方法从处方点评对象、目标制定、实施步骤、点评处方的选择及处方点评的影响因素等多个层面,分析处方点评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结果在针对医师的处方点评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与实施步骤,扩大处方点评药物选择范围,注意处方点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论应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特点,在处方点评过程中与其他成员通力协作,是实施《处方点评规范》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