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柳穿鱼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柳穿鱼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法分离和IR,MS及1D,2D-NMR等波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苯甲醇樱草糖苷(Ⅱ),苯甲醇O-(2'-β-O-β-D-吡喃木糖基)-β- D-吡喃葡萄糖苷(Ⅲ),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Ⅳ),葡萄糖丁香酸(Ⅴ),丁香苷(Ⅵ),liriodendrin(Ⅶ),2,4-二叔丁基苯酚(Ⅷ),对甲氧基苯甲酸(Ⅸ),白杨素(Ⅹ),linarioside(Ⅺ),甘露醇(Ⅻ),半乳糖醇(ⅩⅢ),丁二酸(ⅪⅤ),正二十六烷酸(ⅩⅤ).正二十七烷醇(ⅩⅥ),二十九烷醇-15(ⅩⅦ),α-单二十烷酸甘油酯(ⅩⅧ)。结论其中15个化合物(Ⅰ-Ⅴ,Ⅶ-Ⅹ,ⅩⅢ-ⅩⅧ) 为首次从柳穿鱼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莲须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聚酰胺柱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 个化合物,分别为1-癸醇(Ⅰ)、二十四烷酸(Ⅱ)、棕榈酸(Ⅲ)、环阿尔廷醇(Ⅳ)、环阿尔屯烷-23-烯-3β, 25-二醇(Ⅴ)、金色酰胺醇酯(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棕榈酸-α, α′-甘油二酯(Ⅸ)、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Ⅹ)、对苯二酚(Ⅺ)、对羟基苯甲酸(Ⅻ)、丁二酸()、山柰酚( )、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ⅩⅤ)、异鼠李素(ⅩⅥ)。结论 化合物Ⅰ、 Ⅳ~ Ⅵ、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Ⅶ、Ⅷ为首次从莲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抱茎苦荬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抱茎苦荬菜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化学及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正二十六醇(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齐墩果酸(Ⅳ),α-香树脂醇(Ⅴ),8-desoxyartelin(Ⅵ),11β,13-dihydrosantamarine(Ⅶ),3β-hydroxy-11β,13-dihydrocostunolide(Ⅷ),ixerisosideE(Ⅸ),8-epidesacylcinaropicringlucoside(Ⅹ),色胺(Ⅺ),尿嘧啶核苷(Ⅻ)。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Ⅶ,Ⅷ,Ⅸ,Ⅹ,Ⅺ,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Ⅷ,Ⅺ,Ⅻ为首次从该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中药枸骨叶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枸骨叶(Ilexcornuta)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寻找可能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I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用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的氯仿部位分得11个脂溶性成分,其中包括7个三萜类成分即羽扇豆醇(1),11-酮基-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Ⅱ),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Ⅲ),3,28-乌索酸二醇(Ⅳ),熊果酸(Ⅴ),30-醛基羽扇豆醇(Ⅵ),30-酮基降羽扇豆醇(Ⅶ);1个链状倍半萜tanacetene(Ⅷ);1个甾醇β-谷甾醇(Ⅸ),2个有机酸类成分即正二十二烷酸(Ⅹ)和正二十六烷(Ⅺ)。结论化合物Ⅳ,Ⅶ,Ⅷ,Ⅹ和Ⅺ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Ⅲ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倍半萜类成分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块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手参块茎乙醇提取物中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六烷酸甘油三酯(Ⅰ)、十八烷酸(Ⅱ)、β-谷甾醇(Ⅲ)、胡萝卜苷(Ⅳ)、对-羟基苯甲醛(Ⅴ)、丁二酸(Ⅵ)、coelovirins B(Ⅶ)、gymnadesideⅠ(Ⅷ)、dactylorhin E(Ⅸ)、coelovi- rins F(Ⅹ)、coelovifins G(Ⅺ)。结论化合物Ⅰ,Ⅵ,Ⅶ,Ⅸ,Ⅹ,Ⅺ均为首次从手参属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毛萼紫薇(Lagerstroemia balansae Koehn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萼紫薇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icuscarpanoside A (Ⅰ)、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酯 (trans-ferulic acid octacosyl ester, Ⅱ)、lyoniside (Ⅲ)、gomisin N (Ⅳ)、正-三十烷醇 (n-triacontanol,Ⅴ)、β-谷甾醇 (β-sitosterol,Ⅵ) 和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Ⅶ)。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紫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还在2D-NMR的基础上对化合物Ⅰ在DMSO-d6中的1H-NMR和13C-NMR数据以及化合物Ⅰ在DMSO-d6中的1H-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并纠正了文献中化合物Ⅲ 13C-NMR数据的错误归属。  相似文献   

7.
蒙椴树叶及木质部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树叶及木质部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树叶提取物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蒲公英萜醇二十八碳酸酯(Ⅰ)、软木三萜酮(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Ⅲ)、β-香树脂醇(Ⅳ)、三十五碳醇(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从树皮提取物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β-谷甾醇(Ⅵ)、十九碳酸(Ⅷ)。结论化合物Ⅰ~Ⅴ,Ⅶ和Ⅷ均为首次从蒙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小飞蓬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小飞蓬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表木栓醇(Ⅳ)、齐墩果酸(Ⅴ)、菠甾醇-3-O-葡萄糖苷(Ⅵ)、3,5,7,3′,4′-五羟基黄酮(Ⅶ)、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Ⅷ)、芦丁(Ⅸ)、野黄芩苷(Ⅹ)、黄芩苷(Ⅺ)、绿原酸(Ⅻ)。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戴胜军  于德泉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3):1830-1833
目的:对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方法:Sephadex LH-20、聚酰胺及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6个黄酮单体,花旗松素(Ⅰ)、广寄生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Ⅲ)、槲皮苷(Ⅳ)、蓼属苷(Ⅴ)、槲皮素-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与Ⅴ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南山茶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南山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 对南山茶叶体积分数 95% 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并得到了 1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 1 )、槲皮素 -3-<>O- β -<>D- 葡萄糖苷( 2 )、 槲皮素 -3-<>O- β-<>D- 半乳 糖苷( 3 )、山柰酚 -3-<>O- β -<>D- 芸香糖苷( 4 )、山柰酚 -3-<>O- β -<>D- 葡萄糖苷( 5 )、东莨菪素( 6 )、茵芋苷( 7 )、 羽扇豆烷醇( 8 )、 β- 谷甾醇( 9 )和胡萝卜苷( 10 )。 结论 化合物 1 ~ 8 均为首次从南山茶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2 ~8 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吊石苣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D-(+)-棉子糖(Ⅰ),阿魏酸(Ⅱ),β-谷甾醇(Ⅲ),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Ⅳ),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肖菝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肖菝葜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MS,1 H NMR ,13 C-NMR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脂溶性部位分离到 9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棕榈酸 (Ⅰ)、α,α′ [bis-5-formyl-2-furanyl]dimethylether(Ⅱ )、对羟基苯甲酸 (Ⅲ )、大黄酸 (Ⅳ )、β-谷甾醇吡喃葡萄糖苷 (Ⅴ)、β-谷甾醇 (Ⅵ)、单棕榈酸甘油酯 (Ⅶ)、山酸(Ⅷ)、二十八烷 (Ⅸ)。结论 化合物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复叶耳蕨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柚皮芸香苷(1),芒花苷(2),圣草次苷(3),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4),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5)和5,7-二羟基色原酮(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日金星蕨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日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 (Franch.et Sav.) Ching\]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 3′-甲基-4′,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1),3′,5′-二甲基-4′, 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2),高良姜素(3),黄芩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素-3-O-β-D-芸香糖苷(8),芦丁(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产准噶尔大戟根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运用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准噶尔大戟根的氯仿部分分离得到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山柰酚(Ⅰ),槲皮素(Ⅱ),芹菜素(Ⅲ)和鼠李素(Ⅳ);从其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了3个黄酮苷类化合物:槲皮苷(Ⅴ),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针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ligophlebia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观察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荚果蕨素(1、柚皮素(2、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3、原芹菜素(4、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芹菜素(6和原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7。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针毛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体内抗肿瘤试验显示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爬岩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雪红    郑承剑  吴宇  秦路平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777-781
目的 研究爬岩红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同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所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爬岩红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是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1)、金合欢素(2)、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3)、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4)、木樨草素(5)、油酸(6)、丁香脂素(7)、glyceryl ferulate(8)、桂皮酸(9)、对羟基桂皮酸(10)、咖啡酸(11)、阿魏酸(12)、3,4-二甲氧基肉桂酸(13)、对羟基苯甲酸(14)、原儿茶酸(15)、香草酸(16)、异香草酸(17)、原儿茶醛(18)、对苯二酚(19)、1,2,4-苯三酚(20)、D-甘露醇(21)、蔗糖(22)、β-谷甾醇(23)。结论 除化合物2、5、19、21、23以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5、6、12、13、19、21、23以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薰倒牛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与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全草中分离纯化出3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山羊豆碱(galegine,1),顺式-4-羟基山羊豆碱(cis-4-hydroxygalegine,2),反式-4-羟基山羊豆碱(trans-4-hydroxygalegine,3)。其中化合物3的结构还得到X-ray单晶衍射的证实。结论: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叶鼠尾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I (tanshinone I,1),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2),丹参内酯(tanshinlact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5),chrysene (6),methyl rosmarinate (7),ethyl rosmarinate (8),norsalvioxide (9),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tanshinone-I,10),丹参酮ⅡA酐(anhydride of tanshinone-ⅡA,11)。结论 化合物6~8为该属植物首次分离,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