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3-甲基-2-丁烯酸为起始原料,经硅酯化和溴代后,再将(Z)-4-溴-3-甲基-2-丁烯酸硅酯转化成相应内酯,从而经蒸馏分离出其反式异构体(E)-4-溴-3-甲基-2-丁烯酸硅酯,水解后即生成(E)-4-溴-3-甲基-2-丁烯酸,总收率为29%.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具有抗惊厥活性的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先制备酞乙酸,再依次与氯化亚砜、胺反应合成9个(Z)-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苯基膦反应制得季磷盐,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经Wittig反应又合成9个(E)-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和1H-NMR确证.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惊厥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5e、5h和5i的抗惊厥活性ED50值分别为155.6、184.6和170.4mg·kg-1.结论 E型异构体较Z型异构体具有较好的抗惊厥活性,其构效关系和药理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抗胆碱能化合物3-甲基-3-氮杂双环[3,3,1]壬-9-酯类α和β异构体的合成。将3-甲基-3-氮杂双环[3,3,1]壬-9-酮还原为相应的醇后,分离成9α和9β两种异构醇,再分别与各种取代羧酸甲酯进行酯交换,而得α和β酯类。对所有产物的立体构型与~1H核磁共振谱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除化合物Ⅲ_9,Ⅲ_(10)外,所有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的抗摈榔碱震颤作用强度接近或超过阿托品,相应的α和β异构体之间作用强度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苯环上有取代基的α,β-二溴苯丙酰氯与适量另丁胺或异丙胺反应,得近于等量的α-溴代桂皮酰胺顺、反异构体。用此法并经薄层层析分离得间氯-α-溴代桂皮酰另丁胺等10对顺、反几何异构体,其中以对溴-和对氯-顺式-α-溴代桂皮酰另丁胺的抗惊作用(MES)较强。药理实验表明,这些异构体的构型、苯环及酰胺氮上的取代基对其生物活性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具有强效镇痛活性的3-甲基芬太尼衍生物1-(4-甲基-3-戊烯基)-3-甲基-4-(N-丙酰苯胺基)哌啶(1)及其顺(±)反-(±)-和顺-( )-、顺-(-)-异构体。小白鼠热板试验结果表明,其异构体的构效关系类似于3-甲基芬太尼,但1-乙基的β-苯基被 Me_2C=CH 基取代后降低了分子对阿片受体作用的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合成新的4-芳氨基-6-溴喹唑啉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以4-氯-6-溴喹唑啉和含有不同取代基的(E)-氨基二苯乙烯或4-[2-(2-呋喃基)]乙烯基苯胺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5种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以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和人肺癌细胞(A549)为受试细胞株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结果与结论 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认。5种化合物对BGC-823和A549两种细胞模型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刘超美  杨济秋  刘丽琳 《药学学报》1987,22(10):736-745
根据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本文设计合成了61个(E)-1-芳基-2-咪唑乙酮和(E)-1-芳基-2-苯并咪唑乙酮取代苯腙衍生物,其中57个化合物是未知的。初步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深部致病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当苯环上有2,6-Cl2,2,4-Cl2,p-Cl,p-NO2,p-OCH3,p-SCH3取代时,抗真菌活性较强,特别是有p-OCH3取代的化合物(如:13,29,45)抗真菌活性优于或相似于克霉唑,抗菌谱也较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合成了(E)-1(3H)-异苯并呋喃酮-△3-乙酰胺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惊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苯膦反应制得季磷盐,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经Wittig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硅胶柱色谱得纯品。通过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惊活性筛选。结果 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用IR和^1H-NMR进行结构确证,其中3个化合物有良好的抗惊活性。结论 E型异构体具有抗惊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 GCL E为原料 ,与碘化钾反应 ,得到 7-苯乙酰氨基 - 3-碘甲基 - 3-头孢菌素 - 4 -羧酸对甲氧苄酯 ,再与吡啶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得到 7-苯乙酰氨基 - 3-吡啶甲基 - 3-头孢菌素 - 4 -羧酸对甲氧苄酯。该工艺操作简单 ,产品质量稳定 ,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合成了(E)-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惊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苯膦反应制得季磷盐,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经Wittig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硅胶柱色谱得纯品.通过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惊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用IR和1H-NMR进行结构确证,其中3个化合物有良好的抗惊活性.结论 E型异构体具有抗惊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中药白花前胡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提取白花前胡中降肺动脉高压的活性成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溶媒、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采用HPLC法,以8-甲氧基补骨脂素含量为指标测定提取物含量。结果白花前胡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质量分数80%的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0、0.5、0.5 h,3次所用溶媒量分别为药材质量的8、6、4倍;按照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的3次重复性实验,测得浸膏中8-甲氧基补骨脂素含量质量分数为0.094%,折合1 g生药中含量为0.1712 mg,与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所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可合理提取白花前胡中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特点,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 年 1 月—2015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8 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诊治分析和总结。结 果 18 例患者均有典型 Wipple 三联征表现, 低血糖症状中以意识障碍发生率最高(15/18)。18 例中 5 例曾被误 诊。14 例患者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 其中 12 例在试验中出现低血糖值, 胰岛素/血糖值>0.4 的患者至 3 h 时 有 8 例, 至 5 h 时有 12 例。各种影像学检查阳性比例分别为 B 超 6/15、 CT 平扫 1/6、 增强 CT 11/13、 灌注 CT 2/3、 核 磁平扫 10/12、 增强核磁 5/5、 超声内镜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1/2、 术中超声 2/2。18 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术 后患者均未再有低血糖发作。结论 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症状中以意识障碍发生率最高。行 5 h 糖耐量-胰岛素 释放试验比行 3 h 更有意义。可采用多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进行肿瘤定位。手术治疗仍是胰岛素瘤患者的首选治 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所有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病例进行分析,获取临床使用人血白蛋白的信息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标准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应用合理病例740例,占50.9%;欠合理病历35例,占2.4%;不合理病历679例,占46.7%。人血白蛋白用于肝硬化、肝切除占25.3%,癌症占16.4%,糖尿病占9.7%,骨折占7.6%,颅脑疾病占7.4%。结论: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较普遍,应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制定其使用标准和指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促排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促排合剂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设计,并在设计的工艺条件下进行试验,以处方中有效成分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促排合剂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于药材量的水,浸泡药材22h,煎煮3次,每次煎煮2h。对所选最优结果重复3次验证,促排合剂出膏率为61.23%~62.04%,有效成分2,3,4,5-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为0.48~0.58mg·mL-1。结论所优选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汤慧  吴玉祥  张萍  阚家义 《安徽医药》2018,22(2):235-237
目的 对盐酸表柔比星质量标准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该品种的检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比对最新版《欧洲药典》(EP)、《英国药典》(BP)、《美国药典》(USP)、《日本药局方》(JP)和《中国药典》2015版5部药典中盐酸表柔比星质量标准及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国内现行的4部质量标准,并进行评价.结果 5部现行版药典收载的盐酸表柔比星质量标准在检验项目上大体相同,但在检验方法和判断标准上有部分差异.结论 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国内现行的4个质量标准的项目基本相似,为了更好地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建议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1种中药学期刊2009年载文的引文情况,研究其引文特点,揭示中药学期刊作者对文献信息的掌握和利用规律,以期引起作者和编辑对引文规范的重视。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11种中药学期刊2009年全年120期载文的引文,统计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年份分布,并计算其普赖斯指数和平均自引率。结果:5951篇刊文中有5829篇附有引文共52111条,平均引文率为97.95%,篇均引文数为8.94。主要引文类型是期刊文献,44218条,占引文总数的84.85%;图书5576条,占10.70%;各种标准1673条,占3.21%;特种文献574条,占1.10%;电子文献70条,占0.13%。引文的语种主要是中文,37046条,占71.09%;其次是英文,14970条,占28.73%;日文25条。引文的年份分布以2004-2007年居多,为21723条,占41.69%。普赖斯指数为40.35%;平均自引率为4.59%。结论:本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学期刊作者掌握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较强,引文以中文期刊文献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其进一步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医院药品信息库提供的数据,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逐年下降,其中2012年出现大幅度下降;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从构成结构上看,第二代头孢菌素在2012年取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位居各类头孢菌素销售金额之首。3年来DDDs排序一直在前10位的药物有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用头孢孟多、注射用头孢替安4个品种。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第二、三代为主,第一代品种受限,但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注射用头孢硫脒DDDs排序一直靠前。注射用头孢硫脒存在过度使用现象,这将会导致细菌耐药的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实施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贯彻实施《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对中药品种申报保护的技术及管理要求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提高了中药品种保护的技术门槛,增强了可操作性。结论《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中药保护品种结构和质量,更好地推动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国平 《医药导报》2001,20(10):647-648
目的:了解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癌症患者化疗药物的选用情况,评估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查阅住院化疗303例患者的处方及病历,包括病情、体表面积、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使用途径、使用时间、总用药量及合理性。结果:注射剂18种,口服制剂5种;注射给药合计1718d,口服867d,灌注49d;剂量过大者2种。结论:该院患者化疗药物使用大部分合理。  相似文献   

20.
安全使用化妆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公众安全使用化妆品的现状和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认知度,为药监部门和医疗机构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合理用药、安全使用化妆品宣传活动,设计统一的调查表,随机进行化妆品安全使用情况调查,发放调查表480余份,回收420份,有效表415份,并对有效调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415例受访者女性374人(90.12%),男性41人(9.88%);涉及22种职业,300人知晓化妆品不良反应,占72.29%;会留意产品警示信息的有247人,占59.92%,84人有化妆品过敏史,占20.24%;119人选择出现不良反应后自认倒霉,不会找相关部门解决,占28.67%。结论公众对化妆品安全使用和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应加强普及化妆品不良反应知识,及时公布化妆品安全信息,提高公众科学、安全使用化妆品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