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水润芝  宛家奎 《新医学》2007,38(4):227-229
目的:观察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分别交叉进行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调钠组)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治疗各5次,记录每次患者的血钠浓度、血压及超滤量。结果:透析前、后可调钠组的血钠浓度分别为(142±4)mmol/L、(146±4)mmol/L,对照组则为(141±5)mmol/L、(143±2)mmol/L,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的平均血压为(134±23)/(77±12)mmHg,对照组为(109±30)/(67±13)mmHg;透析后,可调钠组的血压为(138±21)/(81±11)mmHg,对照组为(127±25)/(77±13)mmHg。两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和透析后的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调钠组超滤量为(4.3±1.2)kg,对照组为(3.9±0.8)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可明显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且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特别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32例在血液净化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有低血压倾向且透析间期体重增加≥3kg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患者行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患者行标准透析.比较2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例次、透析中的血压和透析结束时的脱水量.结果 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透析结束前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透析结束时实际脱水量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阶梯式超滤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模式在预防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先后自身对照,每例患者先进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2个月次,即治疗中透析液钠浓度维持140mmol/L不变,超滤率恒定。后采用梯度钠及超滤曲线联合模式透析(观察组)2个月。即透析时选用由高至低斜线型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2个月,即透析液钠离子浓度从143mmol/L,呈梯度逐渐下降到137mmol/L;超滤率也从高到低呈梯度下降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并监测最后3次血透前后血钠浓度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低血压、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钠浓度的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梯度钠与超滤曲线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水负荷过多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在防治高危患者透析低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25 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别进行10 次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观察比较3 种方法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值、超滤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透析中、透析后,3 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超滤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优于常温常规法;低温可调钠法、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温常规法(P<0.001);渐进式低温可调钠法患者的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低温可调钠法和常温常规法(P<0.001).结论 低温可调钠透析、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但渐进式低温加可调钠透析更安全,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且温度可安全控制至35~34℃,明显减少透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选择经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3个月,测量患者的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血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均无明显差别,而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可以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用于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对14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使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比较两种透析方式在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的血压。结果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发生低血压频率少于常规血液透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可调钠与超滤曲线透析可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可调钠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对10例在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病人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可调钠的透析模式,以干预前自身常规血液透析作对照,观察血流量、超滤量、透析中血压和透析后血压.[结果]治疗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血流量和超滤量明显增加(P<0.001);透析后2 h、3 h、4 h治疗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无须药物干预.[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可调钠可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提高血液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透析和低温高钠透析对血压的影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特别是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提供更适合的透析方式。方法30例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在透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机、交叉进行低温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0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进行低温高钠透析:透析液温度35.5℃,恒定钠浓度145 mmol/L,10例次/例,共300例次。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超滤量、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低温高钠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明显升高(P<0.01或P<0.005);低温透析组透析后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0.005),透析后的舒张压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超滤量及不良反应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高钠透析比低温透析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对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可调钠透析配合超滤曲线并采用低温透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透析模式及正常温度的透析液,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试验组为5.6%,低于对照组的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调钠透析联合低温透析模式能有效地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观察钠模式和超滤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收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透析中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并观察标准透析和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透析低血压(P<0.05);②低血压组透析中超滤量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血尿素氮和肌酐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④与标准透析相比,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发生低血压的例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龚蓉  张玲  文崇林  陈颖  曹泽蓉 《华西医学》2003,18(4):508-509
目的 :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在透析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14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7例患者先进行标准钠透析 (透析液浓度 14 0mmol/L) 2周 ,然后进行可调钠透析 (钠浓度由 14 8mmol/L呈阶梯下降至 138mmol/L) 2周 ,7例先行可调钠透析 2周 ,标准钠透析 2周 ,观察透析前后血钠浓度和血容量变化 ,透析中心率和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结果 :可调钠透析能够明显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症状的发生 (P <0 0 5 ) ,可调钠组血容量改变较标准钠明显减少 (P <0 0 5 ) ,且透前透后血钠浓度无明显改变 (P >0 0 5 )。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且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 26例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钠曲线透析、低温透析及联合模式透析,每一患者均行3种透析模式的单盲交叉治疗,连续治疗8次.分析治疗期间患者体质量、血压、肾功能、电解质等的变化,以及自觉症状等.结果 在联合透析模式患者头晕出汗、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模式(χ2分别为8.980,11.160,7.100,P<0.05).方差结果分析,除联合模式对舒张压无影响外(F =2.08,>0.05),其它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F值10.240~26.640,P<0.01).相比其它2种模式,低温模式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相对较大.透析后血钠在钠曲线和联合透析模式时略有增高,低温模式透析后血钠明显低于联合模式(t=2.360,P<0.05). 结论 低温联合钠曲线模式对患者透析中的血压影响小,更适合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且不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温透析在儿童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急慢性透析患儿,分别进行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共95人次。比较透析中血压、心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在透析第3h低温透析组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常温透析组(P=0.023);与透析前基础血压相比,常温组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下降程度较低温组更显著,透析进行到第3h两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04和P=0.014)。在透析结束时,低温组具有稳定心率的优势,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2)。在低血压发生率和透析效率方面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透析在儿童中同样适用,可以有效维持透析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和阶梯状超滤模式(UP)、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3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例透析中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低血压组)与20例无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并观察阶梯状钠模式(SP)和阶梯状超滤模式(UP)、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超滤量(UFV)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尿素氮(Bun)和肌酐(Cr)差异不显著(P〉0.05);3种透析模式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数UP与SD相比无差异(P〉0.05),SP与SD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结果4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脱水量大(超过5%干体重)或脱水速度过快,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钠浓度低或透析液温度高,透析前透析中用药或透析中进食过饱。结论有效控制患者的每日体重增长,正确评估干体重,做好低温度透析与曲线钠浓度透析,对预防维挣l生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低温及低温可调钠三种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中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20例,均为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全伴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用常温常规透析、低温常规透析、低温加可调钠透析三种透析模式,每例患者每种模式观察10次,比较透析时出现低血压及低血压症状出现的例次数。结果常温常规组(A组),低温常规组(B组)和低温可调钠组(C组)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5.5%及7%,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高危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温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血液透析(HD)中心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透析温度(37?C、35.5?C、35?C)各2个月,同时每月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估。并观察其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频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压、血清白蛋白和透析充分性的变化。结果 患者给予低温透析后,SF-36量表评分明显增加,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低血压发生率减低(P<0.01),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1)。结论 低温透析有利于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在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友谊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透析前血压、既往透析中血压变化特点、透析中是否进餐等情况选用不同的透析液温度处方。记录每次透析中每位患者最高、最低平均动脉压,严重高血压、低血压、畏寒、发热、透析器凝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次数,连续记录25次,并与同组透析患者未应用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前25次的透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透析液温度个体化调节后,患者透析中严重高血压、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下降(P<0.001),透析中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低于调整前(P<0.001),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仅1例患者透析中出现畏寒症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个体化温度处方能够减少透析中严重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保护重要器官供血,且患者耐受性好,方法简单,值得在透析中心推广应用。目的研究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友谊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透析前血压、既往透析中血压变化特点、透析中是否进餐等情况选用不同的透析液温度处方。记录每次透析中每位患者最高、最低平均动脉压,严重高血压、低血压、畏寒、发热、透析器凝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次数,连续记录25次,并与同组透析患者未应用个体化透析液温度处方前25次的透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透析液温度个体化调节后,患者透析中严重高血压、低血压发生次数明显下降(P<0.001),透析中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低于调整前(P<0.001),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01)。仅1例患者透析中出现畏寒症状,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个体化温度处方能够减少透析中严重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保护重要器官供血,且患者耐受性好,方法简单,值得在透析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