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对ACS的抗炎及抗血栓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丹红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hsCRP、IL-6、MCP-1及血浆TXB2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丹红组及常规组hsCRP、IL-6、MCP-1及TXB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丹红组及常规组四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丹红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四个参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丹红组比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MCP-1及TXB2的水平,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方案。2组治疗疗程均为15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好转(P〈0.05),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变血液流变学、调节血脂等指标,达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单独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检测2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反应。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血脂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常规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8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将63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丹红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丹红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心绞痛症状、缺血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均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丹红组治疗后血清IL-1、IL-6和TNF-α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丹参多酚酸盐组的上述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TNF-α下降程度优于丹红组(P0.05)。结论IL-1、IL-6和TNF-α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UAP的病理生理进程。丹红注射液和丹参多酚酸盐均能缓解老年UAP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所用治疗剂量安全有效;且能显著降低IL-1I、L-6和TNF-α水平,而且丹参多酚酸盐的降低TNF-α作用较丹红注射液显著,此可能是两者的免疫药理学机制及其差别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痹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炎症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通痹汤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以相应药物治疗2周。观察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同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1、IL-6、TNF—α及MCP-1水平。结果:通痹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通痹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具有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14 d为1个疗程,满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中药制剂,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扩冠、降低心肌氧耗、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检测2组在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MP-9)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M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M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胶囊和丹红注射液,以15d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hs—CRP水平,评价其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及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流,可降低血黏度,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及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临床改善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血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均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IL-6、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后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LDL-C、IL-6、TNF-α、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且有降脂、抑制炎症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鸿浩 《中医药研究》2009,(9):1115-11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对患者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异舒吉4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3h内静脉输注),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I。中静脉输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及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指标改善也较安全肯定。  相似文献   

13.
管小菊 《中医药研究》2012,(9):1048-104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聚、稳斑、抗凝、扩冠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组为91.17%,优于对照组的80.88%(P〈O.05);心电图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血液流变学和hs-CPR比较改善明显(P〈O.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欣  李亚娟  张晓静 《新中医》2021,53(17):176-17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疗效。方法: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10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10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全血低切黏度(NBL)、全血高切黏度(NBH)、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血浆Hcy、MMP-2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血浆Hcy、MMP-2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s-CRP、TNF-α、IL-6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hs-CRP、TNF-α、IL-6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血流动力学NBL、NBH、Fib、ESR、HCT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再配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血流速度,有效清除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5.
武旭 《中医药研究》2010,(10):1252-125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炎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观察83例冠心病病人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NF-α、IL-8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有抗炎作用,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脉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生脉组加用生脉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测量二组血浆TNF-α、IL-6及CRP水平,并记录临床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与ST段变化幅度,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6以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脉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对大鼠急性肺栓塞炎性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急性肺栓塞大鼠炎性介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姜黄素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制备急性自体血栓肺栓塞模型。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肺系数、湿/干质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中内皮素-1(ET-1)、血栓素-2(TXB2)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能显著升高p(O2)、p(CO2)水平(P〈0.05),降低肺系数、湿/干质量、ET-1、TXB2含量(P〈0.05),降低细胞IL-1、IL-6及TNF-αmRNA表达(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IL-1、IL-6及TNF-αmRNA的表达,降低ET-1、TXB2含量,对急性肺栓塞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国瑞  梁金萍  李文慧 《新中医》2022,54(3):195-198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90例采用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组90例采用左旋卡尼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再配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则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各炎症因子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TNF-α、IL-6、hs-CR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脂指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后HDL-C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心血瘀阻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心血瘀阻证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2周后,评价2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血栓素B_2(TXB_2)、一氧化氮(NO)、全血黏度(WBV)、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炎症因子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内皮功能指标ET、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NO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改善心血瘀阻证UAP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坏,共同发挥抗炎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简称丹红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分别于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泵入,剂量为1.5mL/k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1)、复温至36℃(T2)、停CPB后30min(T3)、CPB后6h(T4)抽取颈静脉球血,于T1-4各时点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用放免法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8(IL-6、8)浓度,并用ELISA法测定IL-10浓度。结果与T1。比较,T2-4两组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丹红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MDA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NF-α、IE-6、IL-8及IL-10浓度在T3,T4比T1明显升高(P〈0.01),而丹红组TNF-α、IL.6、IL-8浓度在T3,T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浓度则在T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有关。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体外循环;脑损伤;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