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骨髓戒指样组织细胞对诊断伤寒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累及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因而必然出现骨髓组织细胞增生及形态学变化。我们观察到在伤寒骨髓中有两类组织细胞显著增生,一类为戒指样组织细胞,一类为噬血组织细胞。由于戒指样组织细胞比噬血组织细胞对于诊断伤寒更具有意义,曾在先前作过报道[1,2]。现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1987年9月一1997年12月住院并最后明确诊断的患者676例。伤寒组66例,均经临床表现、血清肥达氏反应、血和或骨髓培养及尿和或粪培养确诊。T37.7-40.2,…  相似文献   

2.
自 1990年万树栋等[1~ 3 ] 发现伤寒患者骨髓中戒指样组织细胞以来 ,其在伤寒诊断中的价值日渐受到重视 ,现已列为临床诊断伤寒的指标之一。文中 2例细菌培养和肥达氏反应均为阴性 ,正是由戒指样组织细胞提示伤寒 ,才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现报道如下。病例 1:男 ,2 1岁。因发热伴恶心、呕吐 ,体温最高达40°C ,持续不退 ,于 2 0 0 1年 6月入院。实验室检查 :WBC4.9× 10 9/L ,淋巴细胞 12 % ,MID 0 .0 5 ,GRAN 0 .8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0 ,3次肥达氏反应 (- ) ,血、粪、骨髓培养(- )。入院第 2天骨髓涂片检查 …  相似文献   

3.
骨髓涂片中戒指样组织细胞对伤寒诊断价值的探讨(附95例临床分析)吴文仙,邵平阳(浙江嘉兴市第一医院,314000)伤寒的确诊,临床上主要依据血、骨髓细菌培养和血清肥达氏反应,但对于早期已用过抗生素的病人的诊断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作者通过五年来对伤寒患...  相似文献   

4.
伤寒患者骨髓中组织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病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由于伤寒沙门氏菌在上述系统细胞内增殖,导致骨髓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四年来通过对伤寒患者骨髓细胞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我们对(994年10月~1997年5月)96例瑞氏染色骨髓片进行了组织细胞的检查,其方法是先在低倍镜(10×10)镜下扫视全片,再用油镜(10×100)仔细地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与数量,发现组织细胞数量增多,并发现两种特殊的组织细胞-戒指样组织细胞和噬血组织细胞。戒指样组织细胞,胞体直径约15-20μm,核呈月牙形,梭形或椭圆形,紧贴于细胞膜一侧,约占胞体1/3…  相似文献   

5.
戒指样组织细胞对伤寒临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传生  孔宪珠 《临床荟萃》1994,9(24):1114-1115
迄今,伤寒的诊断仍依赖于血、骨髓病原菌培养和肥达氏试验。近年来,由于早期和不正规使用抗生素,致使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下降。有报告在60年代,血、骨髓培养的阳性率可达73%~75%,而目前仅约20%~30%,肥达氏试验无早期诊断价值,其特异性不强,因人免疫功能紊乱所产生的球蛋白可致假阳性,面全身情况差,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球蛋白缺乏可出现假阴性。为探讨诊断伤寒提供简便,快速,具有特异性的方法,本研究课题,以伤寒和非伤寒疾病患者的骨髓涂片观察比较,查找戒指样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6.
候美荣  刘玮娅 《疾病监测》2001,16(9):339-340
对高热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即可辅助诊断多种疾病。现对 2 1例高热病人骨髓象中经常见到的几种特殊形态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如下。我院从 1 994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对不明原因高热病人 2 1例作了对照观察 ,研究分析病灶 ,其中 1 0 - 39岁 1 4人 ,40 - 71岁 7人 ,平均年龄为37岁 ,其中男 1 0人 ,女 1 1人。 2 1例病人临床上均有不明原因高热 ,持续不断 ,不稳定 ,血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变化。从附表中看出 ,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区别。如戒指样组织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出现 ,可以提示伤寒菌感染 ,细胞在疾病初期就出现可以帮助及早诊断 ,而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断要点及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下称恶组)的鉴别。方法采用临床查体、骨髓细胞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实验室血清检查等方法。结果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增多的组织细胞形态都为单核样和淋巴样组织细胞。结论异型组织细胞及多核巨噬组织细胞增多是反应性与恶性鉴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收集1986—2002年间误诊为伤寒的恶性组织细胞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主要依靠细胞形态学和病理学检查得以诊断。结论: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细胞形态学和病理学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高热病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既可剔除血液病,又有益于其它疾病的诊断。现对高热骨髓象中经常见到的几种细胞的特殊形态及意义加以描述,与同行们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一、戒指样组织细胞1.形态:胞体直径15~120μm,核呈月牙形、梭形,或椭圆形,紧贴于细胞膜一侧,约占胞体1/3左右,核染色质呈条索状,无核仁,胞浆边缘多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淋巴结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以组织细胞增生为主要特点的淋巴结病变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基因重排检测,并结合国内10余家医院的会诊结果和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43岁.左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1月余.光镜下窦组织细胞显著增生伴上皮样细胞团聚和散在少量霍奇金样细胞,该细胞CD68、Lys、α1AT(+),S-100、CD1α、CD3、CD30、CD15、ALK、MTB、EBV(-),无Ig与TCR基因重排.结论由于淋巴结中增生的霍奇金样细胞有EBV感染,并呈CD68(+),S-100、CD1a和CD30(-),无Ig和TCR基因重排,是否属感染相关的组织细胞增生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细胞样间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腹膜淋巴组织细胞样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75岁,因"下腹部疼痛伴大便次数减少半月"就诊。肿瘤最大径6 cm,无包膜,切面灰黄、灰白,质硬,局部有黏液感。光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大小略不等,呈圆形、卵圆形,部分成短梭形,类似于非典型增生的纤维组织样细胞,泡状核,胞质嗜酸,部分细胞有显著核仁,可见核分裂,肿瘤细胞周边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 WT-1强(+),CK、Calretinin灶性(+)。结论淋巴组织细胞样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上皮样间皮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组织学形态,需结合发病部位、影像学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四肢,其组织学特点为:(1)假血管瘤样出血性囊腔;(2)瘤细胞似纤维母细胞和组织样细胞;(3)瘤周形成假包膜及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组织细胞标记CD 68阳性,肌源性标记DES、SM A,神经标记S-100,血管标记CD 34均为阴性支持组织细胞起源。结论: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及预后的中间型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提高对其形态学的认识、结合临床特征及免疫组化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对该病的误诊率。方法 对1996-2000年收住我院内科的12例曾被误诊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12例患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粒细胞减少最为多见。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副皮质区的多处坏死,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易引起误诊,尤其是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结论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粒细胞减少为特征,其病理改变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多处坏死,伴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组织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北大人民医院病理科2007~2014年及航空总医院病理科,建科以来的组织细胞样乳腺癌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采用FISH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水平。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呈小巢或条索状生长。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圆形,胞浆丰富,嗜酸,呈颗粒状、泡沫状,组织细胞样,细胞核呈圆形及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清楚,核轻度异型性,核分裂像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所有3例样本CK(+)、CK7(+)、S100(–)、E-cadherin(–)、GCDFP 15(+)、CD68(–)。其中1例进行了HER2 FISH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组织细胞样乳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在日常的诊断工作中,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便排除其它肿瘤的可能性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鼻背部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鼻背部Rosai-Dorfman病的肿瘤组织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该病镜下表现为多量泡沫样组织细胞及弥漫散在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并可见淋巴细胞吞噬现象。组织细胞S-100和CD68( )。结论发生于鼻部的结外Rosai-Dorfman病罕见,须与鼻硬结病及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软斑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分析1例结肠软斑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临床表现及肠镜结果疑为结肠癌,活检组织检查见大片组织细胞样细胞,细胞质丰富,局部细胞内外可见特征性呈靶环状或枭眼样的Michaelis-Gutmann小体,PAS和普鲁士蓝铁染色(+)。免疫组化:组织细胞样细胞CD68和CD163弥漫(+)。结论结肠软斑病比较少见,依据临床表现及肠镜结果容易误诊为肿瘤,熟悉并掌握其病理特征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的阳性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度.方法:对血培养阳性结果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微生物实验宣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血培养检出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病例116例,其中与入院拟诊断沙门氏菌感染的59例符合率100%,其他57例发热腹泻等原因待查病例均为沙门氏菌阳性.结论:血培养是伤寒诊断的金标准,与临床拟诊断为伤寒病例的符合度很高;其他发热腹泻待查因患者也有检出沙门氏菌,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相似病例,应考虑伤寒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组18例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我们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细胞形态为主要依据,动态观察血象、骨髓象,并排除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增多症。骨髓中直接找到恶性组织细胞16例,有多核巨组织细胞、异常组织细胞、单核样、淋巴样等组织细胞。其中以多核巨组织细胞及异常组织细胞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皮肤型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伤寒1例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内科(317100)暨利军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因发热20天于1995年10月19日入院。因当地有伤寒流行,患者院外2次伤寒凝集试验均阳性,故诊断为“伤寒”,经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多地陆续报道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部分病例临床表现非特异,个别重症病例因多脏器损害,预后较差。SFTS可由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以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多见。关于该疾病骨髓象特征报道较少,现将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骨髓象查见戒指样组织细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