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该起突发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系食用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导致的事故.结论:餐饮单位要提高自身卫生管理水平,增强法律观念和卫生意识,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食物中毒应对处置,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1起农村家宴食物中毒事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流行病学分析.结论经调查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可能与误食有毒植物"散血胆"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做好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工作的准备工作,食物中毒发生后及时开展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起食物中毒,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次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验,这是一起由普通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在用餐3小时内先后陆续发病.经对症治疗后病人均痊愈.结论 预防食物中毒必须从源头做起,做好生产、供销、储存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倡健康饮食习惯,才能防止和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日,武城县董王庄乡某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到医院就诊,初步认定为食物中毒.卫生监督所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这是一起因误食亚硝酸盐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22日上午9时许,毛里塔尼亚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接到首都医院报告,努瓦克肖特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根据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毒素测定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一起误食用河豚鱼引起的河豚鱼毒素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蔬菜残留有机磷农药导致食物中毒的情况,为预防此类食物中毒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实验室检验方法.结果 现场采集的蔬菜样品经检验室检验定性检测为甲胺磷阳性;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分别为1841u/L、2432u/L、2589u/L、3244u/L、4316u/L、4751u/L均低于正常值(5000~12000u/L).结论 根据现场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实验室检验数据资料可以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植物性果蔬类农药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20日衡阳市某炸鸡店发生一起以胃肠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学、血清学等证实为奇异变形杆菌所致.现将此食物中毒调查及实验诊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厨师、帮厨人员、食物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子、剩余食品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类似食源性中毒事件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以生化分型方法和Sensititer Autorreader微生物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结果:从厨师大变样、2个病例大便样、2个病例肛拭子及1个剩余食品样(混合凉拌菜)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厨师带菌引起的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沙门氏菌中毒的途径和原因,为制定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结果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该起中毒为沙门氏菌所致.结论 需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 受检样品有米饭1份,包子1份,热干面原料1份,呕吐物2份.其中有1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2001年8月,某部驻岛进行海上游泳训练期间,3名官兵发生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21日15:00时,南通市开发区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认是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1 中毒经过 2009年1月21日15:00时,中心接到开发区某医院报告,1.5 h内先后收治了18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中心立即组织4名专业人员会同区卫生监督所2名成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起由餐饮配送引起的较大级别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为餐饮配送和学校集体用餐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结合病人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判断.结果 依据<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0-1996),确认该事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配送食物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葡萄球菌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是导致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直接原因.结论 餐饮配送已成为学校学生集体用餐的重要渠道之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餐饮配送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和卫生意识对于预防学校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原则,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呕吐物及可疑食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果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示应加强农村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下旬,本疾控中心检验科收到一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可证实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原则,对就餐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及可疑食品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实验。结果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只有加强对小型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才能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蜡样芽孢杆菌中毒的泛化趋势与防范理念的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食物中毒诱发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食物中毒都是由生物性的有毒有害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某些细菌的污染,污染了以后,我们又给了它一个细菌生长的时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细菌就有可能在我们的食物中繁殖.繁殖到一定数量后的食物,食用后就可能出现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蜡样芽孢杆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比较常见的.因此,调查研究蜡样芽孢杆菌中毒,强化全民对于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是摆在我们疾病控制单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预防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原则,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呕吐物及可疑食品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实验。结果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提示应加强对小型餐饮行业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在本市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人民健康,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特将1976~1982年的食物中毒情况,所作的调查分析,报告如下:一、流行病学资料1.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据调查和疫情报告核准,1976~1982年,共发生食物中毒224起,中毒10444人;住院抢救治疗5653人,占食物中毒人数的54.08%。据调查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