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经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5例中ACS组46例,软斑块37个,中等密度斑块22个,钙化斑块12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8个,钙化斑块22个,非钙化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16处,重度狭窄42处;而钙化斑块:轻度狭窄18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6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CAG相比冠状动脉CTA可出现假性狭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无创、方便快捷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能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选的一种优良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成像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获得的数据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斑块进行分析,并设2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数量高于正常组;不同性质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和稳定心绞痛患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混合斑块、软斑块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的斑块成分和形态作出正确检查,并揭示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疑诊冠心痛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依冠脉节段计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指标。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显示的对照结果:敏感性92、5%(210/227)、特异性89.2%(544/610)、阳性预测值76.1%(210/276)、阴性预测值96.9%(544/561)、准确度90.0%(754/837)。包括不可评价的血管段在内总准确度73、9%(754/1020)。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取代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检出心肌桥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26例对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痛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部位、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及其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检出126(24%,126/526)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共计154段,左前降支93(60.4%,93/154)段,对角支15(9.7%,15/154)段,中间段3(2%,3/154)段,旋支23(14.9%,23/154)段,钝缘支20(12.9%,20/154)段,其中72(46.8%,72/154)段位于前降支中段。69(44.8%,69/154)段心肌桥厚度可测量,为1.0mm~7.5mm(平均2.4mm),85(55.2%,85/154)段无法准确测量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1.4Cm~4.5cm(平均2.6cm)。25(16.2%25/154)段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101(83.8%,101/154)段管腔未见明确狭窄,19(12.3%,19/154)段壁冠状动脉近段管腔可见斑块并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显示壁冠状动脉管腔和管壁情况,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搜集70例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对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显示情况,血管狭窄≥50%,P=0.084,血管狭窄<50%,P=0.037。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做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差异,在斑块的定性诊断上有一定优势,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因素。方法对181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中冠状动脉显示为优的图像为61.2%(101/165),良的图像29.1%(48/165),差的图像为9.1%(15/165)。结论呼吸控制、心率快、心律不齐仍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0例中,48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或非钙化斑块86处,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8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3处;2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扫描伪影多,图像显示欠佳。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时间短,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管壁钙化、非钙化斑块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6层多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CA)对不同成分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相关性,并评估MD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检查时间间隅≤1个月的MDCT冠状动脉成像和CCA齐备的影像资料,对发现的斑块根据成分划分为完全钙化斑块、混和性斑块和软斑块。以病人为单位根据斑块性质分别计算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以CCA与MDCT评价完全钙化斑块、混和性斑块及软斑块三者之狭窄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854、0.773,总体相关系数为0.610。以病人为单位,16层MDCT判断冠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91.30%、80%、91.30%、80%;按完全钙化斑块、混和性斑块、软斑块则分别为83.33%、77.78%、45.45%、95.45%;100%、100%、100%、100%;90.91%、91.30%、90.91%、95.45%。结论:MDCT冠状动脉造影对混合型斑块及软斑块造成的狭窄程度能作出较可靠的判断,但易过度评价钙化斑块的狭窄程度。16层MDCT冠脉成像基本上能满足冠心病对可疑或中、低风险病人筛选性初步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肖靖  金涛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88-138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记录诊断结果,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效能与管壁腔钙化情况。结果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5.65%,特异度为96.97%,阳性预测值为98.51%,阴性预测值为91.43%,准确度为96.08%;102例患者应显示1 530段血管分支,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实际显示1 485段,显示成功率为97.06%;在1 530段血管分支中,正常153段,占10.00%,轻度狭窄670段,占43.79%,中度狭窄530段,占34.64%,重度狭窄177段,占11.57%,且其对应混合斑块率分别为38.56%、27.01%、73.96%、58.76%。结论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属于无创诊断,具有简便安全、可重复等优势,利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时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43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4.7%、准确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 64层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旭  张磊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21):185-186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心内科2015年1—10月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与分析,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96.1%。对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患者损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对疾病分层治疗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丽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27-152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G)。结果:6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长度平均为(9.8±2.2)mm。左冠状动脉直径为0.30~0.73cm,右冠状动脉直径为0.26~0.73cm。冠状动脉类型:右优势型30例,左优势型6例,均衡型24例。在60例患者中,CAG诊断阳性55例,阴性5例;MSCT诊断阳性50例,阴性10例。以CAG作为判断标准,MSCT诊断敏感性为90.9%(50/55),特异性为100.0%(5/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高,敏感性与特异性高,可合理判断冠状动脉类型与长度、直径,可成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50例冠状动脉疾病或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对两种方案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病变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62例有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存在,其中49例发生在左前降支及其分支,11例发生在左回旋支及其分支,2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的关系,有助于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的评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情况较好(100%,100%,85%),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结果不佳(50%)。64排螺旋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与≥50%的一致率分别为89.4%与94.4%。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但必要时仍需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作为对比,以提供辅助信息从而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钙化积分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钙化积分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钙化积分计算、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其中全部患者有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成正相关,r值为(0.34,P〈0.001),钙化积分与狭窄程度具有一般相关关系,但无明确证据表明为线性正相关,当钙化积分值〉400组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明显高于积分值〈400组,两组血管间总体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钙化积分相结合,能从多角度对患者冠状动脉血管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得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裴晓阳  张向隆  李松  颜雯  杨冀衡 《吉林医学》2011,(20):4076-4078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58例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4.6%,阳性预测值为87.3%,阴性预测值为96.4%。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选择性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4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扫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 CTA和DSA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A对于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为98.16%,敏感性96.33%,阴性预测值97.56%,阳性预测值97.22%;34例患者共计受检136节段血管,其中102节段存在可见钙化病变,检出率为75.00%。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可靠、简便的冠心病无创检查方法,可有效地对冠状动脉主要血管中的病变进行清晰显示,在冠心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其无创特性及较高的钙化病变灶检出率同冠脉造影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4.2%。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较好显示冠脉病变情况,可作为冠脉病变的一种筛查手段,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