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生预防尘肺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预防粉尘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校2019年1月至12月在校的1、2年级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5个专业学生290例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同辈间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大讲堂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1个学期后效果评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1年级医学生对尘肺知识的认知正确率由47.9%上升至70.2%,2年级医学生对尘肺知识的认知正确率由50.1%上升至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年级医学生"愿意鼓励他人每年体检一次"态度积极率提升,2年级"考虑工作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和"愿意教导粉尘工人佩戴口罩"态度积极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医学生对疾病行为积极性均明显提升,各条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尘肺病健康教育可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维持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2.
洪亮  姚应水  金越龙 《中国校医》2008,22(5):542-543
目的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干预效果,寻找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最佳时期。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3学时,内容包括艾滋病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医学知识。讲座开设前和结束后,研究对象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除防治伦理和政策项目组外,一年级学生组干预的效果比三年级学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有效性、适应性,建议在低年级中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不同年级医学生的干预效果,寻找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最佳时期. [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医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设<戈滋病健康教育>讲座3学时,内容涵盖艾滋病生物学、流行病学、社会学和医学知识.讲座开设前和结束后,研究对象分别填写事先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除防治伦理和政策项目组外,一年级学生组干预的效果比三年级学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在校医学生具有有效性,适应性,建议在低年级中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4.
某校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态度课堂教学干预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医科院校学生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知识态度课堂教学干预效果,为探讨有效的艾滋病课堂教学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四年级本科生及研一学生共280名,集中研究对象,由专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AIDS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并于讲座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价课堂教学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学生对AIDS三大传播途径已普遍掌握,但对传播途径具体细节知晓率低;对非传播途径和具体预防方法认识有误;医学生对HIV感染者存有一定歧视;临床/护理和公共卫生/管理类专业学生干预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正向率得到提高.结论 医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态度总体正确率不高;课堂教学干预模式有明显效果,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厂区女性生殖健康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深圳市某厂区女性进行不同形式的生殖健康教育并比较其效果,为今后在流动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干预组分别采用讲座、手册及复合干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及不同组间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态度的改变。结果干预后,讲座组、手册组及复合干预组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其中,复合干预组效果优于讲座组,讲座组干预效果优于手册组。生殖健康相关态度也显著改变(P<0.05)。结论在厂区女性中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6.
了解高中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以及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楚雄、大理的4所中学6个班级高三学生,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者分别开展以同伴教育、大型讲座2种形式为主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用同一份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核心指标简称“国八条”的知晓率由83.5%提高到94.0%(P<0.01),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题目正答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1),更多学生选择远离毒品、避免性行为等正确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前汉族、白族、彝族学生“国八条”知晓率、问卷优秀率、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健康干预后,同伴教育组态度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大型讲座组(P<0.01).结论 对高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教育效果有一定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与评价在艺术类高校进行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艺术类院校1 293名学生进行3个月的生殖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提高,对于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其他作用及紧急避孕方法回答正确的分别有15,26,25人,正确率分别为1.5%,2.6%,2.5%;而干预前回答正确的分别为7,10,19人,正确率分别为0.6%,0.8%,1.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生殖健康态度各个指标均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半年内性行为发生率由8.7%降至5%,每次均采用避孕措施和安全性行为的比例均升高.结论 校园讲座结合网络途径的干预模式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桂林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活动对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桂林医学院检验、临床药学、护理等专业474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的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同伴教育后,认为同桌用餐、蚊虫叮咬能感染艾滋病分别由教育前的32人(6.8%)、182人(38.4%)到教育后的2人(0.4%)和4人(8.5%),认识有所提高(P0.05);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认识方法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AIDS的中文全称,答对率从教育前的48.5%提升到76.2%(P0.05);同时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排斥的态度有所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态度的转变,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艾滋病认知调查及选修课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PL WHA)的相关认知、态度及行为的取向 ,并评价通过集体授课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他们对 PL WHA认知、态度的效果。方法 :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自填问卷调查 ,采用多媒体集体授课方式实行健康教育干预 ,分析评价。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分课前 99级高于 98级 (t=8.0 7,P<0 .0 0 1) ,课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2 5 ,P=0 .2 12 ) ,艾滋病相关态度课前 99级更趋于正向理性 (t=3.90 ,P<0 .0 0 1) ,干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t=0 .4 9,P=0 .6 2 6 )。但在对待 PL WHA正向态度及为艾滋病人服务的职业意识等方面效果不佳。结论 :针对医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选修课总体上是有效的 ,特别是在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方面 ,今后应着重培养学生为艾滋病人服务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私营企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8家私营企业中的流动人口开展自主学习和科普讲座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共调查流动人口815人,干预后共调查728人。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点晓率大部分在75%以上,除“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共用牙刷剃须刀会传播”以外,各知识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调查对象对“每次性行为后都用药水冲洗生殖器不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46.3%)。干预后,调查对象正确态度持有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应该被隔离”(55.0%)和“同情和关心艾滋病患者”(61.1%)的比例仍较低。干预后,调查对象知识题目全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0.9%上升为15.8%(x^2=117.84,P〈0.01),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3.2%上升为12.9%(x^2=50.67,P〈0.01),知识与态度题目全部正确的比例由0上升为2.3%(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流动人口知识具有明显效果,但对态度转变的效果则较差,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应注重知识和态度的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媒体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讲座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信、行的影响,探索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借助多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并对教育前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知识得分以及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教育后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明显改善(P<0.05或P<0.01)。教育前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为(22.4±4.35),教育后得分为(27.4±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P<0.01)。教育前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的得分为(10.2±3.57),教育后得分为(15.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P<0.01)。结论利用多媒体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信念、态度、行为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方法以问卷方式对广西某学院不同专业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和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待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上,持积极态度比例人数增加;4种干预方法相比较,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效果较为明显。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采用专题讲座和同伴教育形式可明显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但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3年9月对辽宁省1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353名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6.3%的学生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曾听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课或讲座.与没有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听过课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得分明显较高.婚前性交行为,听过课与没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的看来,相当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仍缺少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且未导致学生性交行为的增加.在中学和大学,应迅速普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14.
比较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对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选择适当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徐州市488名大一学生随机分成同伴教育组和专题讲座组,分别采取同伴教育和专家讲座2种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种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结果 教育前,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专业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教育后两组大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分别提高了(2.77±1.56)和(2.86±1.54)分(P值均<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得分提高了(0.91±0.75)和(0.92±0.77)分(P值均<0.01).在“目前有比较有效的控制艾滋病进展的治疗方案”和“给予同性恋(同性性行为)理解”2个问题上专题讲座的效果优于同伴教育(P值均<0.05),其他问题的知晓率或正向率两种教育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专题讲座两种教育模式均为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评分行之有效的方式,且各有优缺点.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效果,为制订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顺市2所初中,11所高中,5所职中,1所大学在校学生共计1 795名为研究对象,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前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讲座后知晓率90.4%明显高于讲座前62.2%(χ2=395.567,P<0.001),男生知晓率63.8%和女生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1,P=0.326),城市地区学生知晓率67.5%高于农村地区60.1%(χ2=8.613,P<0.001),高文化水平学生知晓率高于低文水平学生(χ2=163.659,P<0.001),分别是初中42.1%、高中65.7%、中专47.7%、大学98.8%,讲座后所有题目的知晓率均高于80%,较讲座前知晓率有均有明显提高(P值均<0.001)。结论 安顺市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可以有效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认知水平,应持续加大对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及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对这两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AIDS相关知识的问卷,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华大学非医学院校在校学生共612人,医学院计754人进行调查。将两者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两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的差异。[结果]非医学院校与医学院校大学生在AIDS相关知识、传播途径和对待AIDS的态度等有关认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应加强有关AIDS知识的普及教育;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应加强有关AIDS仿制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levels of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liefs about AIDS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Asir Region of Southwestern Saudi Arabia,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 one-session AIDS education lecture given in some schools in the region during World AIDS Day, December, 1992. An Arabic version of a previously reported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factual and attitudinal items about AIDS was constructed. The questionnaire was given to two randomly selected groups of students; an experimental group of 335 students who had been exposed to a one-session lecture program about AID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503 students not previously exposed to the lecture.The results showed marked variability in correct responses to various specific items within and between groups. However, overall, 65%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3% of the control group gave correct responses (P=0.517). Both groups were particularly less aware that casual contact cannot spread AIDS. However, fear of getting AID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among the experimental than among the control group (47% versus 58%, P=0.011).Student knowledge about AIDS is inadequate, and the impact of an isolated one-session AIDS education lecture is less than satisfactory. AIDS educatio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program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8.
刘曙光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57-2759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学校预防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沂市某学校医学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338人,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态度发生正向转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鹰潭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及性行为的知识和态度。方法2004年9—12月,选择江西师大鹰潭分院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18个班学生计1012人,采取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性交传播,知晓率最高,为96%;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知晓率最低,为28.9%;51%的大学生认为讲授艾滋病知识非常重要,62%的学生能和艾滋病患者在同一教室上课。结论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非常重要,健康教育课中,要系统地讲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及正确性行为知识。  相似文献   

20.
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内容及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青春期生蔓殖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广东商学院2006级和2008级3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6%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生殖健康内容,2.7%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性传播疾病名称,31.0%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艾滋病传播途径;86.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不洁性交、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和母婴途径传播.女生、城市和低年级的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高于男生、农村和高年级学生.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电视、杂志、互联网和朋友.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性生理、性心理、安全性行为等内容;希望学校生殖健康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健康小册子、讲座和课堂授课.结论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应根据年轻人生殖健康的需求,采用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