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1,HMGB1)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HMGBI基因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GB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512±0.0985和0.2208±0.0170,内膜癌组高于正常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组,HMGB1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加、淋巴结的转移和肌层浸润的加深出现上调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1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HMGB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取其癌变组织作为子宫内膜癌组,同时取其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癌旁组。另选取同期行子宫切除术的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直径、是否绝经、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浸润程度的关系,分析HMGB1表达及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3组HMGB1和MMP-9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HMGB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癌组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与年龄、肿瘤直径、是否绝经无关(P>0.05),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浸润程度有关(P<0.05)。经Spearman统计分析,HMGB1表达及MMP-9表达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呈正相关(r=0.558,P=0.021)。结论 HMGB1及MMP-9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子宫内膜癌患者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浸润程度有关,HMGB1表达及MMP-9表达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调miR-218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Lipofectamine TM2000为载体,将miR-218模拟物(mimics)及阴性对照(Scramble)转染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未转染的细胞作为空白组,转染48 h,qRT-PCR检测miR-218 mRNA表达; 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 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β-catenin、cyclin D1、Bax蛋白表达。以转染miR-218 mimics后的HMGB1表达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HMGB1与miR-218的靶向关系。结果转染miR-218 mimics的HEC-1B细胞miR-218 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miR-218 mimics组与空白组比较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升高,HMGB1、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iR-218 mimics可明显抑制野生型HMGB1-3'UTR质粒转染后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而对突变型HMGB1-3'UTR质粒转染后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结论 miR-218可能通过靶向HMGB1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urora B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SP)法对1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10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和7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Aurora B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urora B表达的阳性指数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明显高于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增殖期的表达也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urora B表达阳性指数在高分化、低手术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低于中、低分化、高手术分期和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P<0.05,respectively)。结论:Aurora B参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复制;Aurora 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Aurora B的表达升高提示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C-erbB-2癌基因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纽化方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标本C-erbB-2及P21蛋白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子宫内膜癌标本中阳性率为70.1%;子宫内膜增殖症中阳性率为13.3%,内膜癌与内膜增殖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14.7114,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1阳性过表达半为55.6%(20/36),与子宫内膜增殖症相比.两者阳性过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我们在癌旁增殖的腺体中亦见到有P21蛋白阳性表达,癌组织中P21蛋白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成反比(P<0.01),与浸润、转移无关.结论C-erbB-2及P2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成反比,有助于对子宫肿瘤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亚单位(Intβ1)及基质蛋白酶-2(MMP-2)在子宫腺肌病和低度恶性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1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以及15例正常增殖期内膜中Integrinβ1和MMP-2的表达。结果:MMP-2和Intβ1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内膜和低度恶性子宫内膜癌。结论:MMP-2和Intβ1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用来区分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患者TSGF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TSGF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对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SGF进行检测,同时对肿瘤组织DNA含量进行分析。结果:①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TSGF含量及阳性率明显升高,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62.5%,阳性预测值61.5%,阴性预测值65.8%,正确诊断率63.6%;②TSGF阳性者肿瘤细胞SPF明显升高,显著高于TSGF阴性者(P<0.05),PI指数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者呈平行关系。结论:血清TSGF检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CM5在增殖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基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15例增殖期子宫内膜、15例分泌期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中MCM5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增殖期宫内膜组织中MCM5蛋白高度表达,而正常分泌期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与分泌期宫内膜组织相比MCM5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CM5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CM5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也明显增高。检测MCM5对子宫内膜癌进行高风险筛选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巧莲  梁元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80-478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激素治疗等,现就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孕激素治疗孕激素治疗最早在1951年由Kelly首次提出,子宫内膜癌对孕激素类药物敏感〔1〕。孕激素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8例不典型增生和5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情况。并比较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10/10)、89.29%(25/28)、87.5%(7/8)和55.56%(30/54),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P=0.0087,〈0.01)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02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Cyclin E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Cyclin E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4%、37.5%、77.78%,Cyclin E表达与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与Cyclin E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PTEN及Cyclin E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TEN及Cyclin E有望成为未来内膜癌治疗的靶蛋白及判定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28例子宫内膜增殖症,8例不典型增生和5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情况。并比较PTEN蛋白和Cyclin E的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00%(10/10)、89.29%(25/ 28)、87.5%(7/8)和55.56%(30/54),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增生子宫内膜(P=0.0087,<0.01)和子宫内膜增殖症(P=0.002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关。Cyclin E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Cyclin E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分别为10.00%、57.14%、37.5%、77.78%,Cyclin E表达与内膜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与Cyclin E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结论PTEN及Cyclin E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密切相关,PTEN及Cyclin E有望成为未来内膜癌治疗的靶蛋白及判定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CyclinD1、P16蛋白在52例子宫内膜癌和2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对比两者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的病理分级、肌层浸润、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差异。结果:CyclinD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5.8%(2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5%(3/26)(P<0.01)。子宫内膜癌CyclinD1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且多有肌层浸润。P16蛋白在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为57.7%(30/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5%(23/26),其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组间表达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膜癌组CyclinD1与P16协同异常表达率为30.8%,协同正常表达率为32.7%。经等级相关分析,CyclinD1与P16表达未见相关关系。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蛋白和CyclinD1的表达异常,检测结果有助于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转移侵蚀及预后。两者协同异常表达表明肿瘤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β -CAT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5例子宫内膜增殖症、3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β-CAT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差异有显著绕计学意义(P<0.01);β-CA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肌层PTEN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AT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指标在年龄、是否绝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β-CAT的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98,P<0.01).结论 PTEN、β-CAT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PTEN、β-CAT基因突变在不典型增生阶段已经发生,且增殖活性的改变与癌变过程相关,对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mad2和Smad4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n=15)、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n=20)及子宫内膜腺癌(n=52)中Smad2和Smad4的表达情况,评估其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Smad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2与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Smad4与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Smad2和Smad4蛋白与子宫内膜癌变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增殖症与Ⅰ型内膜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作为子宫内膜早期癌变及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8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76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P-7、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Ⅰ型内膜癌(包括浸润深度1/2肌层、≥1/2肌层)MMP-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PTEN则呈递减趋势。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P-7、PTEN表达异常与癌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0、-0.569,P值均0.01)。除非典型增生外,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与Ⅰ型内膜癌组织中的MMP-7、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与非典型增生比较,MMP-7、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Ⅰ型内膜癌中,MMP-7、PTEN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392,P0.01);MMP-7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389,P0.05);PTEN蛋白表达与Ⅰ型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肌层浸润呈负相关(P0.05)。结论:MMP-7、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增殖症至Ⅰ型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异常,MMP-7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TEN基因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早期癌变关系密切,两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和预测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凋亡调控因子L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选取子宫内膜癌组织51例(其中组织学分级G1组16例、G2组27例、G3组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连结法检测Livin在各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Livin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t分别为11.437、23.577,均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G2、G3组的表达明显高于G1组(t分别为13.125、21.269,均P<0.01).结论 ①Livin的过度表达可能促使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导致细胞凋亡不足而增殖过度,其可能为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之一;②Livin可能与肿瘤分化有关,可作为一个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IF14基因对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凋亡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及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株Ishikawa/DDP中KIF14水平;将siRNA-KIF14及siRNA-NC转染Ishikawa/DDP细胞作为si-KIF14组和si-NC组,耐药组细胞不做处理,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干扰KIF14后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KIF14后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增殖、凋亡及耐药基因相关蛋白ki-67、Bax、cleaved-Caspase-3、MDR1、P-gp表达水平;取各组细胞加入系列浓度顺铂,MTT法检测干扰KIF14后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结果: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相比,KIF14在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株Ishikawa/DDP中高表达(P0.001);与耐药组和si-NC组相比,干扰KIF14后si-KIF14组Ishikawa/DDP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和ki-67蛋白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以及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IC50值下降,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蛋白水平下降(均P0.001)。结论:干扰KIF14表达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顺铂耐药细胞Ishikawa/DDP增殖,促进凋亡,增加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83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rTM2000脂质体将miR-183的特异性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到Ishikawa细胞(实验组),不相关序列、脂质体和未转染组细胞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miR-183和p53 mRNA在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在各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转染0~24 h,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速相似,阴性对照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速略快;转染24~48 h,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对照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速较快;转染48~72 h,实验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较其余3组增长速度快;转染72~96 h,4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继续保持增长状态,且达到对数生长期,实验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较其余3组增速快。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3 d后,实验组较其余3组早期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较其余3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iR-18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83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有表达,miR-183抑制剂能有效抑制miR-183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上调p53蛋白表达。miR-183可能通过抑制p53蛋白表达而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Matrigel与高浓度Ishikawa肿瘤细胞混合接种的方法优化改良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培养Ishikawa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制备高浓度肿瘤细胞与Matrigel等体积悬液,裸鼠右侧肩胛部皮下注射。观察接种后裸鼠的存活状况及成瘤情况。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10只裸鼠均成功建立肿瘤模型,建模成功率100%。接种28 d内出现1例裸鼠瘤体破溃,9只裸鼠均存活,移植瘤瘤体表面皮肤完整。肿瘤最长径可达15. 1~17. 9 mm,瘤重0. 83~1. 59 g。所有移植瘤组织经病理学证实均符合人子宫内膜癌的特点。结论采用将高浓度Ishikawa细胞与Matrigel混悬法可在短时间内成功构建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且移植瘤组织和细胞保留了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适用于实验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与Akt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EN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增生期内膜31例(增生期组),分泌期内膜30例(分泌期组),内膜增殖症71例(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内膜25例(非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73例(内膜癌组)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的表达,将结果与各病例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TEN在增生期组、分泌期组、增殖症组、非典型增生组、内膜癌组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分别为:3.39±0.15、1.90±0.21、3.34±0.29、0.62±0.11、0.74±0.19,mRNA相对含量在正常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中分别为2.45±0.51、2.32±0.32、0.46±0.11、0.35±0.13。在转录和蛋白水平子宫内膜腺癌组和癌前病变组中PTEN的表达明显低于内膜增殖症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001)。PTE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hospho-Akt表达水平在PTEN表达阴性病例中明显升高,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8973,P<0.0001)。结论:PTEN表达缺失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PTEN蛋白表达缺失导致Akt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活化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