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杜仲烘法炮制工艺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为我国特产药材 ,是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胎的要药 ,目前对它的炮制方法众说不一 ,但均以“炒断丝”或“去丝”为其炮制规范。传统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煅炭、砂炒、盐炙、盐水润后蒸、盐麸炒等。我们在继承传统炮制法的基础上 ,开始试用电热恒温自控干燥箱 (DHG10 2型 - 80电热恒温自控干燥箱 )烘制法炮制杜仲 ,并一次烘制成功 ,获得满意效果 ,经多年实践证明此法是继油砂烫制之后的最佳方法 ,现介绍如下 ,仅供参考。1 操作方法取净选后的杜仲块或丝 ,用盐水喷洒均匀 ,润透晾干 ,大小分档 ,置烘盘内摊平约 3cm厚 ,放入烘箱内 ,缓…  相似文献   

2.
顾国栋 《江苏中医药》2009,41(12):69-69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u et Li的干燥根,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凉血止血药,炒炭后收敛,用于各种出血证。文献报道地榆的制炭工艺目前有炒炭法与烘制法,为优选地榆炭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地榆炮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云生  孔祥德 《中成药》1990,12(4):15-16
本文以鞣质含量、止血时间、凝血时间为指标,对地榆生品、炒炭品及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的烘制品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加热炮制可使其鞣质含量降低、止血作用减弱;同时对其止血活性成分初步分析发现,地榆止血作用主要与鞣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炮制方法地榆炭的收得率,煎出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榆是一味常用中药,性味苦、酸、涩、微寒.有凉血、止血、解毒之功能.生用凉血止血、炒炭后可增强止血、收敛、止痢的功效.地榆炭的炮制,药典规定,取净地榆片以武火炒至外呈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为度.临床上亦有砂炒法,电热烘烤法制备的报道.本文对不同方法及不同温度、时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地榆的炮制进行了历史沿革探讨。结果认为,地榆炮制曾有炙、焙、炒、醋炒、炒黑等炮制方法。炒制方法沿用至今,其它制法沿用甚少。清代以前地榆多生用,清代后炒炭应用渐多,现代临床应用有地榆、地榆炭两种饮片规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地榆生品和制品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榆组比较,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结论生地榆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不同制炭方法对地榆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炒法为中药炮制的古老而基本方法,用途广泛而普遍,被历代医药家所重视。所谓恒温烘烤法,即利用电热恒温干燥箱、远红外线恒温干燥箱等烘烤炮制中药。现就其在中药炮制中的可行性及应用进行比较性初探。一、炒法炒法是将经过净选或切制后的中药材,置加热容器内用不同程度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等清炒法。火力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但火候不易控制,改用烤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正>地榆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凉血解毒药,制炭后收敛止血,用于各种出血证,通常认为其止血作用主要是炒炭后鞣质成分的增加。近年来有关地榆制炭后的鞣质变化,有认为温度越高鞣质含量越高,也有认为烘制鞣质含量较高。本文采用了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地榆制炭工艺进行了筛选,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地榆购自江苏省江都市医药公司,经鉴定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干燥根。 2 方法与结果 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地榆炭的止血机制提供更好的炮制方法。方法:取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每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667 g·kg~(-1)云南白药灌胃,地榆组给予4.000 g·kg~(-1)地榆水煎液灌胃,炒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炒地榆炭水煎液灌胃,烘地榆炭组给予4.000 g·kg~(-1)烘地榆炭水煎液灌胃。采用断尾法及玻片法测定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榆组、炒地榆炭组和烘地榆炭组都能够缩短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地榆组比较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炒地榆炭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炒地榆组比较,烘地榆炭组能够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炒地榆炭和烘地榆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不同方法炮制的地榆炭对其止血作用有影响,烘地榆炭的止血作用明显强于炒地榆炭。  相似文献   

10.
俞浩  毛斌斌  刘汉珍 《中成药》2014,(6):1317-1320
目的观察地榆炒炭前后鞣质含有量、吸附力及止血作用的变化,探讨地榆炒炭止血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地榆炒炭前后鞣质的量和吸附力变化,观察地榆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凝血参数的影响。结果地榆炒炭后鞣质量增加,吸附力增强;生地榆和地榆炭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地榆炭的作用显著强于同等剂量的生地榆;生地榆和地榆炭均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地榆炭的作用显著强于同等剂量的生地榆。结论地榆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总结了当归历代炮制演变轨迹及现代全国各地炮制概况。自南北朝开始,经历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文献记载的当时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其中以酒制法应用广泛;经过历代医家由浅入深、逐渐变化的认识过程,逐渐形成了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目前全国各地主要沿用了清炒和酒炒法,其它方法虽有沿用,但已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3.
地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榆为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地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地榆含有鞣质、皂苷类及黄酮类与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在止血、抗肿瘤、抗过敏、抗炎消肿、改变血液系统及广泛的抗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榆的化学成分研究较深入,近年来地榆作为一类新型的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药物引起较大的关注,现代研究发现,地榆还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抗菌等作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虽然目前地榆的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深入,但地榆具有的物质基础与其药理活性的发挥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深入的发掘。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国内外有关地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文献,综述地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结果显示地榆具有止血、抗炎、抗肿瘤、改变血液成分等多种药理作用,提示具有开发价值,也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藕节炒炭前后提取物、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观察,验证藕节炒炭止血的科学性,确定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探讨止血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小鼠凝血时间作为主要(毛细玻管法)观察指标,分别对藕节炒炭前后受试液、藕节不同提取部位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18~22g昆明种小鼠,按体重、性别均衡、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受试药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10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60min,用毛细玻璃管自小鼠目外眦采血,自采血开始计时,观察自采血至出现血丝的时间作为凝血时间,比较受试药物组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通过凝血时间试验,对生藕节提取物、藕节炭提取物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优于生藕节的止血作用。在前次实验基础上对藕节石油醚提取部位、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进行了凝血时间影响的筛选,确定藕节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为醋酸乙酯部位和水提取部位。进一步观察藕节炭醋酸乙酯提取物、3-表白桦脂酸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提示两组受试药均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藕节炒炭后止血作用加强,醋酸乙脂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3,-表白桦脂酸为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黄芩片和酒黄芩的特征图谱,分析黄芩酒制前后饮片特征图谱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分析黄芩片和酒黄芩的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流动相甲醇(A)-含10 mmol·L-1甲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20%~40%A;10~20 min,40%~46%A;20~30 min,46%~52%A;30~50 min,52%~70%A),检测波长260 nm。结果:黄芩片和酒黄芩的HPLC特征图谱中均可标示13个特征峰,并归属了其中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共6个色谱峰,黄芩片酒制前后HPLC特征图谱无显著差异。黄芩生品、炮制品的HSGC特征图谱差异显著,酒黄芩饮片中可以检测到炮制辅料乙醇的特征峰,可有效地区别生品和酒制品。结论:将HPLC和HSGC建立的特征图谱综合运用于黄芩片、酒黄芩的质量评价和鉴别,弥补了HPLC特征图谱在生品和酒制品属性识别方面的局限性,为酒制类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和真伪鉴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十种商品地榆饮片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琦  张云瑞等 《中成药》1993,15(1):24-25
通过对十种商品地榆饮片性状比较,水浸出物、鞣质含量测定及凝血实验,综合分析了其内在质量,认为地榆以生品入药为佳。若制炭用,则必须存性,并初步制定了地榆和地榆炭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探讨地榆-槐花的配伍作用。 方法: 设计地榆-槐花药材不同配伍比例,经过提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比例提取液中总黄酮和鞣质含量;采用体外法测定各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分析DPPH清除能力与各提取液中总黄酮和鞣质含量的关系;同时制备各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配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优选地榆-槐花配伍比。 结果: 地榆-槐花不同配伍比其总黄酮和鞣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率均有差异,其中地榆-槐花在2 :1,1 :1比例下,DPPH清除率较大,总黄酮和总鞣质含量综合得分最高,提示DPPH清除率与黄酮和鞣质含量正相关;不同配伍比,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均有差异,提示配伍对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 地榆-槐花在配伍比例2 :1或1 :1下,其总黄酮、鞣质含量较高,DPPH清除率较大。本实验结果可为地榆-槐花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黄为河南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目前中医临床上地黄较为常用的炮制品有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其中生地炭和熟地炭用于止血。本文通过查阅汉代至清代中医药学本草文献及其它相关现代文献,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弄清生地炭、熟地炭的历代炮制演变情况及炮制前后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影响。为揭示中药炒炭炮制的科学内涵、扩大地黄炮制品在中医临床的应用范围,并为临床上合理有效利用生地炭和熟地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差异性炮制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变化。方法:选取和制备炒丹参、丹参炭、米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随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种丹参炮制品中的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酒丹参炮制品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高,醋丹参位列第二,按照醋丹酚酸B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生丹参、米炒丹参、炒丹参、丹参炭。结论: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较差,通过乙醇以及酸性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丹酚酸B的热稳定性,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丁晓江  丁安伟 《中药材》1997,20(2):81-83
对荆芥炭的乙醇提取物STE经乙醚再次提取后的产物M及经石油醚提取后进行柱层析的产物A、B、C、D的止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分A和M均为荆芥炭止血的活性成分之一。同时以M为相对标准品,对止血Ⅰ号胶囊中所含M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