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配方施肥对板蓝根产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板蓝根的产量及多糖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板蓝根的最佳氮磷钾配比。方法:采用L16(43)正交法设计,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板蓝根产量最大和多糖含量最高的最优施肥配方是A2B2C1,即尿素869.0 kg·hm-2、过磷酸钙1 428.6 kg·hm-2、硫酸钾0 kg·hm-2。结论:磷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的产量水平,氮肥能显著影响板蓝根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北沙参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补骨脂素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配合施用磷钾肥北沙参根干重、小区产量增加,且磷肥对产量影响大于钾肥,当肥料施用量为P2O5 360 kg·hm-2,K2O 270 kg·hm-2和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北沙参根干重达到最优值,小区产量最大。磷钾肥对北沙参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随磷、钾肥的增施而升高,且磷肥影响较大,当施用P2O5 360 kg·hm-2,K2O 270 kg·hm-2时异欧前胡素含量最高,欧前胡素量和补骨脂素含量均较高;施用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欧前胡素量最大,异欧前胡素量也较大。因此,当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P2O5 360 kg·hm-2,K2O 180 kg·hm-2时,成本低,优质高产,适于推广至农业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二年生射干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射干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有机肥配施化肥的处理模式,OM0(纯化肥施用)、OM1(30%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肥使用量2 567 kg·hm-2)、OM2(50%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肥使用量4 283 kg·hm-2)、OM3(70%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肥使用量6 000 kg·hm-2)、OM4(100%有机肥施用,有机肥使用量8 567 kg·hm-2),测定不同施肥模式对射干农艺性状、药材产量、黄酮类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适当比例的有机肥配施化肥可增加射干叶片宽度并促进分蘖苗的产生,从而提高射干药材产量,OM1和OM2处理组与OM0处理组比较产量增加6.65%和13.10%;有机肥配施比例过高则会导致产量下降。配施有机肥后,射干根茎中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和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增加,且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有利于钾、铁、铜等功能元素含量积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施肥模式下射干的综合品质排名由高到低为OM3>OM2>OM1>OM4>OM0。肥料利用率分析结果显示OM2处理组射干的氮、磷、钾积累量及肥料偏生产力达到最大值。结论 综合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下射干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指标及肥料利用率,建议在二年生射干生产上采用4 283 kg·hm-2的有机肥用量与化肥配施,以促进射干产业的提质增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射干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射干提质增效栽培提供合理施氮依据。方法 在施用磷肥、钾肥12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 kg·hm-2 共5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射干农艺性状、产量、矿质元素积累量、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 施用氮肥有利于射干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射干药材产量,射干产量增加48.75%~86.62%。当氮肥施入量为60~180 kg·hm-2时能提高根茎中射干苷、野鸢尾苷、次野鸢尾黄素等活性成分含量,但不利于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积累;锰、铁元素分别在氮肥施用量为120、60 kg·hm-2时最高。结合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为N180>N120>N60>N240>N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射干苷含量与射干体内氮元素积累呈正相关、与钙元素呈负相关;鸢尾黄素含量与氮呈负相关、与钙呈正相关;野鸢尾黄素与钙、锌呈正相关。结论 氮肥120~180 kg·hm-2的施用量可提高射干药材产量及根茎中射干苷、野鸢尾苷和次野鸢尾黄素等含量,提升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二年生射干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射干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合理的施钾依据。方法 在施用氮肥、磷肥均为12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K0)、60(K60)、120(K120)、180(K180)、240(K240) kg·hm-2共5个施钾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对二年生射干农艺性状、药材产量、黄酮类成分含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施用钾肥可促进射干根系发育及分蘖苗产生,显著提高射干药材产量,与K0处理相比增施钾肥射干增产16.0%~44.0%,其中K180处理射干产量最高。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组均能促进射干根茎中的药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其中K120处理组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6种黄酮类成分的总积累量与K0处理组比较增加33.2%;同时还能促进射干氮、钾、镁、铁、锌等元素的积累。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射干根茎钾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偏生产力和根茎及叶片吸收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钾肥的农学效率则在低钾至中高钾施用量时较高,达到高钾状态后明显下降。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射干综合品质得分进行排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K120>K180>K240>K60>K0结论 综合考虑二年生射干产量、品质、钾肥利用效率等因素,在团风县射干种植生产中推荐钾肥施用量以120~16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栽培措施对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姜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为姜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密度和播种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量试验采用正交设计。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姜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增加复合肥、过磷酸钙和尿素施用量有利于增加姜黄根状茎的产量。但随施肥量的增加,根状茎中姜黄素含量和挥发油含量显著下降。结论:姜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播种密度为12窝/m2,每窝播1个母姜。施肥量为过磷酸钙1000kg·m-2,尿素156.2kg·m-2,氮磷钾复合肥1250kg·m-2。灌溉和净作有利于提高姜黄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不同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三叶木通春梢生长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分析不同肥料与配方施肥对三叶木通春梢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促进三叶木通春梢生长量的优化施肥方案为K3N3J2P2,即钾肥为0.075 kg·m-2,氮肥为0.090 kg·m-2,有机肥为0.300 kg·m-2,磷肥为0.090 kg·m-2。不同肥料对春梢生长促进效应依次为钾肥>氮肥>有机肥>磷肥。结论:合理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三叶木通的春梢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量元素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白花前胡栽培过程中肥料的合理配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L9(34)正交试验设计白花前胡氮、磷、钾配施处理,测定白花前胡植株采收期的叶片长、地上部分干质量、根长、根粗、地下部分干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冷浸法测定醇浸出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计算不同处理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响应值。结果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白花前胡的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丙素受钾元素影响最大,白花前胡乙素受氮元素影响最大;处理3(N0P2K2)的白花前胡甲素质量分数最高,达到1.559%,处理2(N0P1K1)的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丙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到0.252%和0.439%,相对于其他组别有显著提升;产量受氮元素影响最大,处理8(N2P1K0)产量相较于空白组显著提高了75.36%,达到3 803.47 kg·hm–2结论 秋季适当的氮、磷、钾配施对白花前胡产量和品质有促进作用,控制氮肥施用,适当施用磷肥、钾肥有利于白花前胡的产量和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9.
春季追肥对川芎产量、阿魏酸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春季追肥对川芎生长发育和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川芎的根长,增加其茎蘖数,使植株变高,并显著提高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干物质积累,特别是地下部的干物质量,从而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改善其品质,增加经济收入,其中以单施尿素58.7 kg·hm-2(纯氮27 kg·hm-2)的效果最佳,其次为氮磷钾配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选育药油兼用红花新品种。方法 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经多点试验、生产示范,对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育出“云红花七号”和“云红花八号”2个新品种。结果 2个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84、161 d,在2017—2018年多点试验中,平均花瓣药材产量分别为732.54、673.81 kg·hm–2,较对照弥渡红花平均增产46.74%、34.98%;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2 469.05、2 554.76 kg·hm–2,较对照弥渡红花平均增产16.91%、20.97%。在2017—2018年试验示范中,“云红花七号”平均花瓣药材产量为477.90 kg·hm–2,种子产量为2 196.30 kg·hm–2;“云红花八号”平均花瓣药材产量为451.65 kg·hm–2,种子产量为2 148.30 kg·hm–2。其药用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分数分别为2.10%、2.00%,山柰酚质量分数分别为0.18%、0.08%;种子含油量分别为22.16%、24.35%,亚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74.63%、77.07%。结论 “云红花七号”“云红花八号”具有高产、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和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优化施肥对夏枯草果穗干物质及其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氮、磷、钾及有机复合肥不同施肥量对夏枯草果穗干物质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夏枯草果穗产量的函数模型.结果:通过模型解析,氮、磷、钾对夏枯草果穗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氮肥对夏枯草果穗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磷肥、再次钾肥,有机复合肥最小;在低肥力条件下,夏枯草果穗产量均随氮、磷、钾及有机复合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当氮、磷、钾及有机复合肥施用量过多,则导致果穗产量下降.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夏枯草果穗产量超过为722 kg·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03.9 ~335.1 kg·hm-2,P2O5 432.5 ~ 500.6 kg·hm-2,K2O 206.6 ~240.2 kg·hm-2,有机复合肥2 312.5 ~2 68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施肥、不同育苗措施、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补骨脂壮苗的影响。方法:田间播种和室内测量相结合。结果:各项农艺措施对补骨脂的壮苗均有影响。结论:补骨脂的适宜播期为3月中上旬,适宜播种密度150 kg·hm-2,播种时应采取保温保湿措施,施肥以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为宜。  相似文献   

13.
施氮水平对广金钱草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广金钱草的合理施氮水平。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150,187.5,225.0,262.5,300.0 kg.hm-2)对广金钱草产量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可明显提高广金钱草产量及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但提高的幅度并不总随施氮水平的上升而明显上升。其中,225.0,262.5,300.0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的差异不显著;225.0,262.5,300.0 kg.hm-2施氮水平下多糖含量的差异不显著,300.0 kg.hm-2施氮水平下的总黄酮含量极显著低于150.0 kg.hm-2施氮水平(P0.01),262.5,300.0 kg.hm-2施氮水平下的总皂苷含量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结论:225.0~262.5 kg.hm-2为广金钱草的适宜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哲  钟海蓉  威则日沙  杨正明  陈雨  刘圆 《中草药》2019,50(24):6103-6113
目的 研究不同梯度水平氮、磷、钾肥对华重楼根茎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华重楼植物的最适施肥方案,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华重楼根茎的产量总皂苷含量、灰分、水分和浸出物的影响。结果 建立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施用氮肥41.66~52.60 kg/hm2、磷肥181.38~244.38 kg/hm2、钾肥24.16~35.20 kg/hm2时,华重楼根茎的增重率大于81.72%;当施用氮肥45.48~53.83 kg/hm2、磷肥179.98~236.83 kg/hm2、钾肥29.80~39.95 kg/hm2时,华重楼根茎的总皂苷含量大于11.09%;当施用氮肥28.01~37.79 kg/hm2、磷肥127.18~209.18 kg/hm2、钾肥25.27~34.09 kg/hm2时,华重楼根茎的浸出物含量大于14.31%。结论 氮、磷、钾肥配施有利于华重楼根茎的增重率、总皂苷含量和浸出物含量的提高,华重楼植物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37.79~45.48 kg/hm2、磷肥181.38~209.18 kg/hm2、钾肥29.80~34.09 kg/hm2。  相似文献   

15.
栽培技术对道地药材祁菊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道地药材祁菊栽培技术,提高祁菊花的产量和品质。方法:采用3因素4水平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移栽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祁菊花产量和黄酮含量。结果与结论:底肥施用磷酸二铵300kg.hm-2和硫酸钾150kg.hm-2,5月上旬移栽,株行距40cm×40cm有利于提高祁菊花产量和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6.
甘肃道地党参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的生长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干物质消长规律,确定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法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掌握了党参各生长发育阶段干物质的消长变化规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过程;在栽植密度和施肥量2因素效应下,对茎叶重的增加最具优势的处理组合为密度105万株/hm2和施肥量240 kg.hm-2,对单根鲜重增加最具优势的处理组合为密度60万株/hm2和施肥量240 kg.hm-2。有利于党参的规范化生产、产量的提高和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陈郡雯  吴卫  侯凯  何昇林  谭红阳 《中草药》2011,42(1):153-157
目的研究N、P和K肥的施用量及配比对川白芷产量和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组合设计田间试验,测定川白芷产量,HPLC法测定根部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结果不同N、P和K肥施用量及配比会显著影响川白芷的产量以及品质。N、P、K肥配施对川白芷的产量均表现为正效应,但对川白芷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在低K水平下(K2O 120 kg/hm2),适当增加N、P肥用量可增大欧前胡素的量;在高K水平下(K2O 240 kg/hm2),适中的N、P肥配比有利异欧前胡素的形成;在高N水平下(195 kg/hm2),无论P、K肥用量及配比多少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量均小于空白(ck)。正交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N、P和K肥对产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影响顺序为P肥>N肥>K肥;N、P和K肥对欧前胡素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P、K肥影响比N肥大;但仅N肥对异欧前胡素量影响到达显著水(P<0.05)。所有处理中,N施用量为150 kg/hm2,P2O5为225 kg/hm2,K2O为120 kg/hm2,N-P2O5-K2O的配比为1.3︰1.9︰1的产量和欧前胡素量最高,与ck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同时异欧前胡素量也较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较适宜配施方案,从而使川白芷产量及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不同生长期当归根系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阿魏酸松柏酯,丁烯基苯酞及欧当归内酯A等苯酞类成分含量动态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当归施用钾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施K_2O量为0 kg·hm~(-2)(K_0),150 kg·hm~(-2)(K_1),300 kg·hm~(-2)(K_2),450 kg·hm~(-2)(K_3),600 kg·hm~(-2)(K_4)和750 kg·hm~(-2)(K_5)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动态含量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期当归根中上述7种成分含量。结果:施钾并不改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随生长期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不同施钾量对当归苯酞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K_2O以450 kg·hm~(-2)处理对增加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效果最好。结论:施钾能提高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但施钾不会改变整个生育期内当归根中苯酞类成分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N、P、K配施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N、P、K配比对丹参产量、生长及质量的影响,探寻鲁中南地区丹参最佳N、P、K配比及用量,为鲁中南地区棕壤土质下丹参精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N、P、K 3种肥料不同配施组合,共14个施肥处理,测定丹参产量、生长性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丹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鲁中南丹参的肥料效应模型,估测该地区丹参最大产量施肥量及最佳经济施肥量。结果 N、P、K缺素处理较最高产量处理分别减产27.29%、22.09%、23.83%,增收最佳处理为N2P2K_2,产量为16740kg/hm~2;单因素肥料效应分析表明丹参产量随单种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限制山东地区丹参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为NKP;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在较低施入水平下,N、P、K肥之间相互促进,且交互效应NPNKPK;N、P、K配施对生长性状影响分析得出N肥显著促进丹参根部物质积累,K肥对丹参株幅、根粗有促进作用;对活性成分含量影响分析得出P肥对酚酸类成分积累均有促进作用,促进丹参酮类成分积累,K肥对其有抑制作用。结论丹参施肥量与产量之间二次函数拟合结果均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能较好反映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建立三元二次效应函数估测鲁中南地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95.63 kg/hm~2、P_2O_5 116.64 kg/hm~2、K_2O 153.8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