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主动脉瓣高度狭窄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重量的改变。 方法  74例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1个月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根据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 (EF)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 :EF>5 0 % ,40例 ;B组 :EF≤ 5 0 % ,34例。 结果  B组左心室收缩功能于术后明显改善 (P<0 .0 1) ,而 A组 EF轻度下降 (P<0 .0 5 )。两组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术后均明显下降。 结论 主动脉瓣置换术对术前有左心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高度狭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在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二尖瓣狭窄患者。共纳入29例患者,男22例、女7例,年龄14~76(56.3±12.9)岁。将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效果,并根据患者LVEF恢复情况,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28例患者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由(97.6±25.1)mmHg降至(25.0±9.7)mmHg,LVEF由41%±6%增加至56%±11%,左心室舒张/收缩期末直径/容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左心室超声指标显著改善。术前左心室扩大程度较低可能更利于术后LVEF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后的左心室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4例ASD患者和40例正常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合右心导管检测对观察组患者修补术前、后的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价,并与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每博量、心排血量、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速度时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左心室射血前期、等容舒张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替换(AVR)术后左心功能的近期及其远期效果。方法:对1978年12月至1996年12月期间连续129例单纯行AVR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术前B超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64.5±9.3)mm、(44.7±9.9)mm,术后14天至3个月分别为(51.9±7.2)mm、(31.5±4.5)mm(P<0.01);术后1~2年分别为(47.6±6.1)mm、(29.5±5.4)mm(P<0.01)。手术死亡率3.9%。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平均4.4年,累计随访501病人·年。晚期死亡6例(1.2%病人·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7.3%。血栓栓塞及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率分别为0.8%病人·年、1.0%病人·年。结论:AVR术后95%病人的心功能恢复至I或I级,长期效果满意。故主动脉瓣病变、LVEDD扩大并出现症状的病人,应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5.
右心室射血分数评价肺切除术的危险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与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对RVE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连续对127例接受肺切除术的病人行术前RVEF测定,并对其中61例于术后3周再测定RVEF。结果:有并发症组的术前RVEF较无并发症组显著降低(P〈0.001)。按术前RVEF值(≤35%、〈40%、〈45%、≥45%)分组,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压检测及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65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平均脉压将病人分为两组:(1)脉压大组(n=49),平均脉压〉40mmHg;(2)脉压小组(n=16),平均脉压≤40mmHg。结果:脉压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带(APFV)及A/E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不同的经肛引流方式对左半结肠癌患者一期术后外周血浆内毒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按术后经肛引流方法不同分为扩肛组(A)、经肛吻合口上单管引流组(B)及经肛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组(C)3个组,观察各组患者一期术后ET及TNF的变化。结果 术后A、B、C3组ET及TNF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术后第4天,C组患者TNF水平开始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患者一期手术行经肛引流能更有效地减少内毒素的吸收,降低TNF水平,而经肛双管引流法引流效果又优于经肛单管引流法。  相似文献   

8.
间断冷血与持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临床上更为安全实用的心肌保护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患者用含钾冷氧合血间断灌注与含钾温氧合血持续灌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含钾温血持续灌注与含钾冷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法行心内直视手术各20例,分别对复跳情况、心肌酶谱(AST,CK,CK-MB,LDH)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持续温血组与间断冷血组自动复跳率分别为18/20和7/20(P<0.05),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心功能参数(手术前TTE结果与停机拔管后TEE结果之差):射血分数(EF)分别为8.69±6.2%和-1.30±12.73%(P<0.05);短轴缩短率(FS)分别为7.6±10.7%和-1.73±6.8%(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分别为1.37±0.31cm和0.6±0.88cm(P<0.05)。两组心肌酶谱无差异(P>0.05)。结论间断冷血灌注心肌保护法在临床上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对年龄6.75岁的孪生兄弟同患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同时合并主动脉瓣狭窄(AVS)的病例,术前超声心动图(UCG)并未提示SVAS存在。病理检查显示其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良、纤细和部分断裂,染色体分析和原纤蛋白基因(FBN1)表达量未见异常。结论:SVAS和AVS的发生与弹性蛋白缺陷有关,但准确的病因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临床上先天性AVS病例且有家族史者,应该注意是否同时合并SVAS。  相似文献   

10.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机械瓣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和心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小口径瓣膜的使用范围。方法1990年7月至2003年6月共对62例患者施行19号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术(19mm瓣膜组),同时选择62例同期置换21号以上机械瓣膜患者做对照(21mm瓣膜组);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曲线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mm瓣膜组中有38例主动脉瓣区仍存在Ⅱ级以上杂音,心电图检查18例有ST段改变,术后11例仍存在胸闷、胸痛症状,术后心功能Ⅱ级33例,Ⅲ级29例;21mm瓣膜组术后心电图检查6例有ST段改变,术后3例有胸闷症状,偶尔有胸痛不适6例,术后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压差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5年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4.2%;21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0.110)。结论小口径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右心室功能中期变化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心室长轴M型超声心动图数字定量分析方法,对50例无支架生物瓣替换患者的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24月的心室长轴功能进行了随访。结果术后早期,左心室长轴功能即得到改善,LXPSR和LXPLR分别增加了33.1%和42.8%(P<0.01,P<0.01);术后6月改善明显且在其后的随访期间保持稳定。与之相比,术后1月,右心室LXPSR和LXPLR仅为术前的82.1%和70.5%,尽管术后6月开始恢复,但术后2年,亦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滞后性恢复与术后右心室顺应性改变有关,右心室舒张功能的异常是影响右心室该期心内膜下血液供应的重要原因。逆行灌注心肌保护对右心室功能的保护不佳亦为术后右心室功能恢复缓慢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前3种药物对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病人抗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48例梗黄病人分4组在术前分别给予一般治疗(A组),口服胆酸钠(B组)。口服乳果糖(C组)和静脉滴注山莨菪碱(D组)处理,和21例无黄疸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内毒素(ET)含量测定。结果 (1)入院时梗黄各组外周血ET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无黄疸组(P〈0.01);(2)A组门静脉血ET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A组手术后5dET水平降低不明显随后ET逐渐下降,d15接近正常水平;(3)B,C2组用药后外周血ET水平明显下降,术后ET水平继续降低,B,C2组门静脉血ET水平低于A组(P〈0.05);(4)D组用药后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ET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也保持低水平。结论 术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心室内压力阶差及其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因单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56例,将术后得到随访的32例患者在相同基础临床特征下分为两组,试验组:12例,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25-25.00 mg/次,2次/天);对照组:20例,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在术后早期(1周内)、晚期(6-24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随访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晚期随访无死亡,胸闷、气促等症状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术后晚期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D)较术后早期均有增加,仅试验组LVOTD与术后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37,P=0.001);两组患者术后晚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流出道射流速度(V)、心室压力阶差(G)、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均较术后早期有所减小,以上指标试验组术后晚期与术后早期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81,P=0.001;t=5.749,P=0.001;t=2.637,P=0.023;t=7.167,P=0.001;t=100.061,P=0.001),而对照组仅V、G和LV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0.001;t=4.759,P=0.001;t=-0.166,P=0.001);试验组EF值术后晚期与术后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1,P=0.001)。组间比较:两组术后晚期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4,P=0.726),但术后晚期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IVS、G和LVMI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4,P=0.018;t=-3.434,P=0.002;t=-2.171,P=0.038;t=-2.316,P=0.028)。结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安全、可靠的,可显著降低其残存的心室内压力阶差,并可加速改善左心室的重塑。  相似文献   

14.
动态观察山头假手术组(Sham)和双侧卵巢切除组(OVX)在术前、术后3月、6月、12月和18月不同时间段血甭骨特异性生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RTAP)、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磷(P)、血清钙(Ca)的变化规律,以及术后12月血清雌二醇(E2)水平的改变和术后6月、18月子宫与阴道重量的变化。结果显示,Shan组术后18月B-AL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其余各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用自体心包加高方法矫正主动脉瓣脱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5月至2007年7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对17例主动脉瓣脱垂患者施行自体心包片加高手术,其中主动脉右冠瓣脱垂15例,左冠瓣脱垂1例,无冠瓣脱垂1例;主动脉瓣中度反流10例,重度反流7例。取自体心包,用5-0或6-0 Prolene线连续缝合加高脱垂的主动脉瓣。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提示:主动脉瓣微量至少量反流;对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38.3±9.6mm vs.47.2±10.3mm,P=0.013);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9.8±5.6mmHg vs.10.3±5.3mmHg,P=0.792),主动脉瓣舒张期压差均较术前有明显缩小(45.7±13.6mmHg vs.78.4±19.9mmHg,P=0.000)。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明显主动脉瓣反流4例,轻度反流9例,轻至中度反流4例。平均随访32个月(4~74个月),1例术后4个月因主动脉瓣大量反流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余患者均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结论主动脉瓣瓣叶自体心包加高成形其手术方法简便,对儿童或小主动脉瓣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评价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主动脉瓣替换术后2年左室功能的变化。将80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替换病人分为2组,50例(年龄69.3±9.3岁)应用TorontoSPVTM瓣;30例(年龄71.6±7.7岁)作为对照组接受支架人工瓣膜替换。术前、术后1、6、12及24个月间记录M型及Doppler超声心动图,采用计算机图像数字分析,定量测定左室功能的变化。随访期间,Toronto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为0.8±0.6kPa(6.0±4.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2.3±0.9kPa(17.3±6.8mmHg);术后1个月,左室心肌质量下降25%,左室+Vcf及-Vcf明显增加(2.0±0.8/1.4±0.3s-1,P<0.01;2.8±1.2/1.8±0.7s-1,P<0.01)。术后6个月,左室功能进一步改善,心室肥厚的消退更趋完全,该变化在其后的随访期间保持稳定。结论:与支架瓣膜相比,无支架异种生物瓣膜具有较大瓣口开放面积及低跨瓣压差,这促进了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及病理性肥厚的逆转  相似文献   

17.
先心病肺动脉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F)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30例正常人和46例行心病病人(含肺动脉高压20例)血浆民钠素。结果示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后AN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术前ANF水平与QP/QS高度相关,术后ANF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动态监测血浆ANF示术后24小时处于低水平期。24小时后轻度上升,与肺动脉收缩压变化平行。作者认为QP/QS长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年4月至196年11月收治7例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病人,其中4例为Wiliams综合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定跨狭窄段压力阶差为8.0~19.2kPa(1kPa=7.5mmHg),平均11.09±4.3kPa。所有病人均行主动脉扩大补片成形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随访2~80个月,平均25.7个月,解除狭窄满意,仅1例出现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运用菱形补片直接进行主动脉扩大成形术仍然是矫治沙漏型SVAS的首选方法。Wiliams综合征病人应注意是否合并其他畸形。超声心动图对于SVAS的诊断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腭裂手术前后舌静止及动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舌的位置及动态对腭裂语音的影响。方法 应用标准头颅侧位X线片及计算机图像扫描系统,对腭裂手术前后及正常人的舌静止及发/a:/时的位置及动态变化地比较研究。结果 静止时,术前组A/F值小于术后及对照组(P〈0.01);术后组C/H值小于术前及对照组(P〈0.01);术后组S/V值小于对照组(P〈0.01)。发/a:/时,术前组D/F、A/P及a/p均小于对照组,而P/B、C/H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观察6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和39例单纯胆囊结石(C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吲哚美辛的调节作用。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非吲哚美辛组(A组)和吲哚美辛组(B组)。结果表明A组每博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1),平均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SVR)和门静脉血流速度(PVBF)显著低于C组(P<001)。B组术前MAP,SVR和PVBF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术后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但与C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结果显示,术前口服吲哚美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循环功能、门脉血流和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