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寒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对部队卫勤保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就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的难点及其对策作一探讨,以供商榷。1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难点1.1 自然环境恶劣,疾病减员增多,卫生防病任务繁重(1)易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部队进入高原,极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昏  相似文献   

2.
探索部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我区部队经常进入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训练、演习。高海拔和寒冷的气候极易使人体产生高原反应,严重时可引发高原病,从而影响部队军事训练的正常开展。因此,探索部队高原驻训的卫勤保障特点对于我区部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结合随部队进入高原训练并进行卫勤保障的经历,谈谈部队高原训练卫勤保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山高原地域辽阔 ,海拔 30 0 0m以上区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积极作好高原病防治 ,对保持部队战斗力 ,减少非战斗减员 ,保障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 (AMS)的发生作一简要综述。平原人快速进驻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时 ,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我国称急性高原反应 ,即急性高原病或轻型急性高原病 ,国外称良性AMS。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边陲藏东、藏南地区为高原峡谷地域。该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给部队机动训练及作战带来严峻的考验,做好特殊地域卫勤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近年来我院多次在高原峡谷地域进行卫勤演练,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文即在此背景下探讨高原峡谷地区卫勤保障的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1卫勤保障的主要困难1.1自然环境恶劣,发病率高,危重病多谷底与谷峰海拔落差在3千米至5千米以上,如在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会对人体的呼吸、循环、血液、内分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机理十分复杂。初入高原执行守防、调研、施工、训练等任务者,由于不了解高原环境,往往会出现精神紧张、恐惧、忧虑等现象。其实,高原反应并不可怕。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只要能够正确认识高原反应,并积极做好其预防工作,就能减少以至避免高原反应的发生。高原环境特点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具有空气稀薄、寒冷、强风、干燥、强紫外线照射五大特点,这些特点是导致高原反应的主要因素。高原反应的表现高原环境对人体呼…  相似文献   

6.
部队经过阶梯适应性训练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某部482人自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经过40天的阶梯适应性训练,然后快速(4小时)进驻海拔5270m,第1 ̄7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32.4%,且无1例重症急性高原反应。另一支部队自平原快速(5天)进驻海拔5010、5200和5380m,第1 ̄10天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85.7%,其中重症急性高原反应为32.8%,2人发生了高原脑水肿合并高原肺水肿。作者认为进  相似文献   

7.
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易使驻训官兵发生高原反应等多种疾病,卫勤保障任务艰巨。本文针对赴高原驻训官兵的卫勤保障工作,重点分析了驻训期间的用药情况,并探讨了高原驻训期间的药品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8.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环境所引起的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进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旅游爱好者,高原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域风情让我向往。但由于高原空气含氧量少、气压低,易使游客出现高原反应。有人说出游前吃红景天、喝绿茶可以预防高原反应,是这样吗?请问:高原旅行适合哪些人?我究竟如何才能避开高原反应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地域对官兵作业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海拔(海拔1000米、3000米、4000米、5000米)、不同地域(新疆、西藏、青海、陕西)、不同部别(作战部队,边防部队,驻训部队,后勤部队)的1345名部队人员,使用疲劳量表(FS-14))、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2002年版)进行测评和综合分析。结果随着海拔升高,高原官兵疲劳评分逐渐升高。新疆官兵疲劳评分明显高于不同地域中其它地区(P<0.001),主要表现在不快感和怠倦感方面。边防部队官兵疲劳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后勤部队人员(P<0.05),与不同部别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分工有关。结论不同海拔地域对官兵作业疲劳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制定科学的训练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官兵的作业与训练时间,对提高官兵的军事作业能力与恢复战斗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原作战与其它地区作战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高原环境缺氧和寒冷,使卫勤保障需求发生相应变化,山地作战影响伤病员后送速度,增大后送运力压力,机动作战使卫勤保障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未来战争具有伤员突然大量发生,时空分布交错,夜间伤员增多,以及伤类、伤型和伤势严重复杂等特点。针对高原特殊环境对战伤救治工作的影响特点,本文探讨了未来高原局部战争部队医院的设置及技术力量的投放保障研究构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原反应是部队进驻高原后影响战斗力的重要原因.部队官兵提前进行缺氧训练,对促进习服高原缺氧环境,缩短适应调整时间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航空兵部队某部进驻高原驻训前,利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对部分飞行员和地面官兵进行适应性缺氧训练,以观察高原习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青年军人进入高原时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情况,研究人群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医学地理差异。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得到不同地区青年军人进人高原时的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以及各地区医学地理指标。在SPSS软件中,采用聚类分析对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理情况进行分析,依据聚类结果对不同地区人员急性高原病发生情况进行严重程度评分,并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研究显示青年军人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生存在医学地理差异性,P=0.003;同时不同类别之间两两比较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结论:本文提供的研究表明青年军人的急性高原病发生存在明显医学地理差异性,部队在对进人高原的新兵进行征集选拔,以及快速进人高原训练、作战等活动时,对急性高原病的防护可以根据其医学地理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选拔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胡斌  谭祖春  冉剑波 《人民军医》2006,49(9):557-558
四川夹江解放军42医院胡斌、谭祖春、冉剑波等来稿:野外驻训中防治高原反应的体会。文章说,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氧分压低、紫外线强、辐射量大、温差大和风速大等特点,进入高原的驻训部队高原反应发生率高。他们多次赴西藏、云南等高原驻训,总结了一些防治高原反应的经验:(1)适当体能锻炼。高原驻训的关键性挑战是低氧。体能锻炼应在进入高原之前进行,可增加心脏储备能力、肺活量、对低氧的耐受力;还可增加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减少血中乳酸和酮酸含量。(2)严格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原人急进高原后立即开展工作的高原反应发生和工作完成情况,探索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后执行应急任务的急性高原病(AMS)防治措施。方法:3批从平原(海拔500 m)乘飞机进入高原(海拔3 680、4 300 m)的11名研究对象,年龄28~55岁,男性8名,女性3名,除1名女性外,其余均有高原短暂生活史。在进入高原后,立即开展轻度劳动强度以下的工作。在他们进入高原后的前3 d,每晚逐日进行高原反应症状调查和评分,并观察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结果:5人出现轻度高原反应症状,评分2~4分,未发生AMS;其余6人未出现高原反应症状。11人均圆满完成预期工作任务,未发生其他异常反应。结论:平原人急进高原后,对AMS的预防不应局限在"静态"的防治措施上,有医学保护的前提下,可以立即开展轻度劳动强度以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郑善军 《西南军医》2012,14(2):281-284
高原低氧环境造成人体急性高原反应和劳动能力下降,合理的高原营养有利于人体对高原低氧的快速习服,并增强在高原的劳动能力,特别对提高高原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原营养在提高高原劳动能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卫勤保障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参战力量多元,地理环境复杂,卫勤保障任务重、范围广、难度大。高原高寒地区,高原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影响战斗力的形成。低氧环境对机体生理、心理、营养物质代谢、机体抵抗力及人的认知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非战斗减员率上升。认真分析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卫勤保障面临的难点问题,研究其对策,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原高寒地区作战卫勤保障难点进行分析,认为主要面临着战伤救护物资保障困难、医疗后送任务艰巨、伤员救治难度大、卫勤保障协调难度大及卫生防疫形势严峻等难点。针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结合难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原某雷达站营养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战略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尤其是低压、低氧等因素,易造成人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食欲减退,加上部队驻地分散,交通不便,使食物供应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部队官兵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导致军事作业能力的降低。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表明,高原环境下机体对一些营养素的需要量有所增加。因此,重视高原部队的营养保障工作,对于改善官兵的营养状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高原雷达兵属于特殊兵种,是我国防空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军作战指挥和控制高新武器的重要保障力量。但是,目前有关高原雷达兵营养调查资料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的很大部分位于西北地区,且该地区与中亚和南亚多国接壤,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近年来,部队高原适应性训练多在夏季进行,其卫勤保障工作与以往的冬训有较大区别,而相应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近年来多次跟随部队进驻高原地域开展卫生防病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针对西北高原夏季酷暑的环境因素,浅析夏训卫勤保障工作中常见之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原病是指高原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人群,受低大气压和低氧分压的影响,引起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症。高原病分为高原反应(急、慢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即高原昏迷)、高原血压异常(高原高血压、高原低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高原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体型均有明显的关系。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男性比女性、体型肥胖高大者比体型瘦弱矮小者易患高原病,且病情较重。究其原因在于:年龄越小,各器官的功能越旺盛,机体的代偿能力越强;女性的内分泌较旺盛,雌激素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