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染料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二氯甲烷挥发法制备染料木素磷脂复合物,以复合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再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最终制备的磷脂复合物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染料木素与磷脂的投料比(m/m)为2∶3,反应温度为40℃,反应质量浓度为25 mg/m L,反应时间为2.15 h。结果按优化条件的复合率的实验值为(97.57±1.03)%,较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小于1%。且染料木素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和四氢呋喃中的溶解度均有明显提高,其油水分配系数的提高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而精确地设计出染料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且优化出来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苦参总生物碱组分磷脂复合物(TA-PC)的工艺,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TA-PC,单因素考察反应溶剂、反应温度、药物质量浓度、反应时间、药脂比等对磷脂复合率的影响;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及工艺。HPLC法测定苦参总生物碱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的含量,并以4个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TA-PC的溶解性、油水分配系数,电镜分析水中分布的形态及大小,红外图谱研究药物与磷脂结合方式。结果:最优条件为:乙醇为反应溶剂,药物与大豆磷脂投料比2.5∶1,药物质量浓度3.0 mg/m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2 h。复合率达95.27%±0.65%,与预测值偏差5.0%;IR验证了所形成的磷脂复合物为一种弱的相互作用,未发生化学变化;水中溶解度明显降低,油水分配系数明显增加。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制备了TA-PC,工艺稳定可行,提高了TA的脂溶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素磷脂复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磷脂/苦参素、反应温度、主药浓度为自变量,复合率为因变量,计算总评归一值,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高,预测性好,复相关系数r=0.986,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磷脂/苦参素为3∶1;反应温度为60℃;主药浓度为20mg/mL,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为1.10%。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地优化苦参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香青兰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香青兰总黄酮磷脂复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香青兰总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香青兰总黄酮质量浓度对复合率的影响。以香青兰总黄酮与大豆磷脂投料比、香青兰总黄酮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为自变量,复合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中心组合设计优选制备工艺,通过数学方程拟合,根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确定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以甲醇-二氧六环(7∶3)混合溶液为反应溶剂,磷脂-香青兰总黄酮(2∶1),香青兰总黄酮质量浓度15 g·L-1,反应时间2 h;复合率实际值(96.42±1.58)%,与预测值96.18%的偏差<2%。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制备。  相似文献   

5.
张雪峰  杨轲  欧燕  何承辉  邢建国 《中草药》2014,45(16):2326-233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天山雪莲Saussureae Involucratae Herba提取物(SIHE)-磷脂复合物(PC)制备工艺,旨在提高SIHE的生物利用度。方法考察反应溶剂、反应时间、SIHE反应物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和投料比5个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设计实验,对指标与因素进行数学模型拟合,以效应面法预测优化并验证。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对SIHE-PC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多元二项式方程拟合度高,预测性好。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SIHE与大豆卵磷脂(SL)的投料比1∶2.5、反应物质量浓度10 mg/mL及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绿原酸复合率可达到96%,芦丁复合率可达到93%。IR、XRD验证了SIHE-PC的形成。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性好,稳定可行。优化SIHE-PC制备工艺为中药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确定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以药物与磷脂的结合率为评估标准,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考察,用Box-Behnken对重要影响因素的水平进行优化,并且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与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结果:投料比例、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对磷脂复合物形成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二项式方程拟合度高,预测性好,复相关系数r=0.988,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磷脂与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物以3.6∶1投料,反应温度38℃,反应时间2.4h,主药浓度10g·L-1,最佳工艺试验验证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结果相差<2%.结论: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白芷香豆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复合率为指标,选取投料比、白芷香豆素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白芷香豆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白芷香豆素与磷脂投料比例1∶3,药物质量浓度2 g.L-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01 min,复合物结合率达98.58%。结论:该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为白芷香豆素新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12)
目的制备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并考察其药动学行为。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再将其PBS溶液倒入卡波姆940溶液中以制备凝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投料比(磷脂-辣椒碱)、辣椒碱质量浓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磷脂复合物复合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家兔分别经皮给药磷脂复合凝胶、普通凝胶后,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辣椒碱含有量,再绘制2种凝胶的药-时曲线,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投料比2.3∶1,辣椒碱质量浓度16 mg/m L,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55℃,复合率97.84%。与普通凝胶相比,磷脂复合凝胶的Cmax、AUC0→∞更高,tmax更低。结论辣椒碱制备成磷脂复合凝胶后,可显著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并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9.
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豆腐果苷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设计考察反应初始浓度、投料比例和反应时间对复合率的影响;研究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包括晶体特征、相变特征1、H-NMR及溶解性能等。结果确定了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即在室温下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豆腐果苷质量浓度为5 g·L-1,投料质量比例为1∶5,反应时间为2 h。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复合物呈现无定型特征;差热扫描显示复合物的相变温度改变;1H-NMR谱图显示豆腐果苷的羟基参与氢键的结合。磷脂复合物明显改善了豆腐果苷在水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结论确定了制备豆腐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并且其磷脂复合物明显的改变了原药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蒺藜总皂苷磷脂复合物,表征其理化性质,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蒺藜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用热分析仪分析复合物形成机制,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考察其肠吸收。结果:优化的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为:以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剂,磷脂与蒺藜总皂苷的投料比为3.5∶1;药物浓度8 mg/mL,反应温度61℃,反应时间为1 h,复合率可达91.26%。蒺藜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中的溶解度分别达到(1001.80±87.13)μg/mL、(960.53±40.67)μg/mL、(694.53±21.56)μg/mL。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由-0.93±0.02提高到0.14±0.03。DSC结果提示,蒺藜总皂苷和磷脂存在相互作用。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表明:蒺藜总皂苷磷脂复合物的单位吸收量、吸收率较总皂苷分别可提高到181.05%和146.2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制备了较为理想的蒺藜总皂苷磷脂复合物,工艺简单可行,复合率较高,复合物的脂溶性得到显著改善,肠吸收明显增加,提示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5,(5):610-612
目的:考察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与大豆卵磷脂形成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丹参总酚酸提取物与磷脂结合百分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系统研究了复合溶剂类型、药物与磷脂比例、提取物的浓度、复合反应时间、复合时的温度等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以甲醇作为反应溶剂,丹参总酚酸与大豆卵磷脂比例为1∶2,丹参总酚酸投料浓度为3mg/mL,在60℃条件下复合1h为较佳条件。结论:复合物的形成受反应溶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优选的工艺可以作为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表征其理化性质,并初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表观溶解度、粒径和Zeta电位,用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了复合物的形成机制,MTT实验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优化的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为:以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溶剂,磷脂与吴茱萸碱的投药分子比为2∶1,吴茱萸碱的反应浓度为2.5 mg·mL-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60 ℃和3 h,复合率可达94.15%,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原料药的3.4倍,其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43.4 nm和-44.21 mV,IR和DSC分析结果提示,吴茱萸碱和磷脂之间存在非极性相互作用,MTT实验表明,制备成复合物后EVO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所降低,表现出折中效应。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工艺简单、可行,复合率高,制剂水溶性有所改善,为吴茱萸碱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黄芩苷与磷脂形成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与磷脂的结合百分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溶剂类型、药物与磷脂投料比例、药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在55℃下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黄芩苷与大豆磷脂最佳比例为1:2,反应系统中黄芩苷浓度为2.5mg/mL,反应时间为1h。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溶剂类型、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大;文章所确定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薛海萍  高婷婷  杨骏  张彤 《中草药》2015,46(22):3333-3337
目的制备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并对制备的复合物进行表征。方法以红景天苷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复合物制备工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优化的制备工艺为红景天苷与磷脂的投料比1∶4,反应物质量浓度为10 mg/m L,反应温度为20℃。结论红景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药物与磷脂的投料比、药物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反应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复合物在形成过程中并未发生结构变化,但与物理混合物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天麻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该成分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天麻素磷脂复合物,以天麻素与大豆磷脂的结合率为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系统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溶剂类型、药脂比、天麻素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天麻素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0.5 h,天麻素与大豆磷脂的投料比1∶2,天麻素质量浓度20 g·L-1,转速100 r·min-1。复合物结合率98.3%。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天麻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苦参总黄酮组分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紫外吸收光谱(UV)等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二氯甲烷︰甲醇(1∶1)为反应溶剂,反应物浓度为2 g·L~(-1),药物与磷脂投料质量比为1∶1.5,在40℃下反应1.5 h;在此条件下复合率为95.57%。与原提取物比较,磷脂复合物中总黄酮的水溶性得到提高;苦参总黄酮与磷脂形成了一种新的物相,但其自身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结论所建立的苦参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易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优化,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葛根素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药物反应物的质量浓度、反应投料比和反应时间这三个因素对磷脂复合物的影响,并筛选最优制备工艺,并通过UV、IR和TLC分析技术对复合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确定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葛根素与磷脂的投料比为1:4(w/w),反应物质量浓度为80mg·m L~(-1),反应时间2 h,该工艺条件制备的磷脂复合物复合率为100%。结论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和投料比的影响较大,反应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在形成复合物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葛根素和磷脂间有一定的作用力,与单纯的物理混合不同。  相似文献   

18.
银杏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彬  程红丰  李威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02-2803
目的优化银杏提取物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银杏提取物中黄酮复合率为评估标准,采用单因素(溶剂)和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磷脂复合物中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确定银杏磷脂复合物在室温下的最优制备条件,即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银杏与磷脂的投料比为1∶2,反应时间为20h。结论在室温下银杏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溶剂、反应物投料比、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0,(10)
目的:制备银杏酮酯的磷脂复合物并优化制备工艺,对其进行理化性质的考察。方法:以黄酮醇苷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并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对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进行DSC和IR理化性质的鉴定,测定其在不同pH的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30℃,反应物质的浓度为20 mg/mL,反应物质的重量比为1∶1时反应生成的复合物复合率达98%,并且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明显改善了银杏酮酯在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在不同pH水-正辛醇系统中,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银杏酮酯相比也有差异。结论: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相比银杏酮酯有较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7,(1)
目的:制备丹参片提取物的磷脂复合物并进行口服十二指肠体外吸收评价。方法: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结合预试验结果,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影响丹参片提取物与磷脂复合效果的药物浓度、复合时间、复合温度和药脂比等因素;分别按照原工艺制备丹参片提取物并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对提取物和磷脂复合物采用外翻肠囊法评价改性前后在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确定了以甲醇作为反应溶剂,提取物与大豆卵磷脂比例为1∶1.5,提取物的投料浓度为7.5 mg/m L,在55℃条件下复合1 h为较佳条件;基于磷脂复合物技术制备的丹参片提取物磷脂复合物肠吸收较提取物显著增加。结论:磷脂复合物技术对于丹参片的技术升级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