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评价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7例7眼采用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导管介入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或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行造影后,用尿激酶10~30万u直接灌注行溶栓治疗。结果7眼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荧光造影示视网膜动脉再通。结论介入溶栓是治疗CRAO的有效方法,视力恢复与阻塞部位、程度、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28例29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于一眼的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术后平均眼压2.16kPa。明显低于术前眼压5.36kPa。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眼;0.3-0.4者10眼,0.1-0.2者5眼。0.1以下者2眼;术后视力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急性充血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的同时对麻痹性散大的瞳孔行缩小成形术的经验。方法急性充血性青光眼造成瞳孔麻痹性散大共21例(21只眼),先行瞳孔缩小成形术,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瞳孔直径由原来的6~7mm缩小至3~3.6mm共19只眼,4~5mm共2只眼。闭塞的房角重新开放达2/3以上共15只眼,近1/2共6只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一周视力90.48%达术前小孔视力。术后6个月以上视力达0.5~0.8共12只眼,0.1~0.4共9只眼。结论瞳孔缩小成形术是提高伴有瞳孔麻痹性散大的青光眼患者的术后视力,促使房角重新开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骋  梁莉  王海颖  党锐 《眼科研究》2002,20(1):59-6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3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情况。结果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为(23.62±12.33)mmHg,术后1周、3月平均眼压为(16.37±5.38)mmHg、(15.72±4.96)mmHg。术后矫正视力数指1眼,0.1~0.5者26眼,0.6~1.2者9眼。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治疗近视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美国CHIRON公司keracor1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68例130眼近视患者行PRK治疗。术前屈光度(等值球镜)为-2.00—-9.75D(x±s:-5.11±1.81D)散光度0—-4.0D。结果:术后3—6个月残留屈光度为+0.08±0.29D,裸眼视力≥0.8者占94.2%,≥1.0者占90.4%。术前屈光度-2D—-6D患眼,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5.2%,≥1.0者占94.2%;术前屈光度-6.25D—-9.75D者,术后3—6个月裸眼视力≥0.8者占91.7%,≥1.0占65.4%。实际矫正度数在预测矫正度±0.5D范围内者占84.6%,0.8%的术眼有2级以下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1.5%术眼角膜有丝状物,1.5%术眼用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者占5.2%。结论: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稳定性好,预测性强,值得临床应用。但术后应注意护理及随访。  相似文献   

6.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树枝状角膜炎一例张凤云患者,男,25岁,1996年4月8日在本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前双眼视力均为0.2,戴—7.00D镜矫正视力1.2。术后d5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2。给予氯霉素、地塞米松液点眼。术后5个月右眼突然畏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6例从股动脉插管行主动脉弓造影观察双侧颈动脉、再行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的CRAO患者以及其中12例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颈内动脉严重狭窄3例和眼动脉开口处阻塞1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眼动脉主干阻塞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12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溶栓治疗。手术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CRAO,可恢复患者部分视力。由于病例较少,对其确切疗效以及危险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0-21)  相似文献   

8.
报道苏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57例(314眼)的疗效。术前裸眼视力平均0.16,手术切口4-12刀,视区3.0-3.2mm。术后2年视力平均0.7,1.0以上219眼占70%,0.5以上284眼占90.45%。中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度平均下降4.62D,高度近视组平均下降6.29D,最高度近视组平均下降7.25D;术后散光平均值增加,角膜曲率明显减低。结果表明苏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疗效显著,术后屈光度稳定。分析影响RK术疗效的因素,报道本组病例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有关预防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力  苗艳升 《眼科》2000,9(2):80-82
目的:对5例5只眼外伤性晶体半脱位施行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了临床尝试。4例4只眼为人工晶体单袢固定,1例1只眼为人工晶体双袢固定。术前视力为0.02~0.2,无继发性青光眼。结果:出院时裸眼视力为0.5~0.6者4只眼,0.4者1只眼。手术并发症:瞳孔欠圆3只眼,术后色素膜炎3只眼,后囊混浊4只眼。讨论了该术式的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巩膜缝线固定点的选择,术后效果,后囊混浊的处理以及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24例29眼圆锥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并随访0.5-6年,植片透明率达到100%,免疫排斥率为6.3%,术后80%矫正视力≥0.4,其中2眼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8和0.9,矫正视力达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短放射状角膜切开术(mini-radialkeratotomy,Mini-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对屈光度-1.25~-4.00DS的47例91只眼行该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屈光度变化,将术后6个月检查结果与术前数值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在1.0以上,其中≥1.2者75眼,占82.42%,1.5者46眼,占50.55%。术前屈光度平均-2.75DS±0.86DS,术后平均-0.50DS±0.46DS,平均降低了-2.50DS。术前角膜屈光力平均为43.87DS,术后为41.58DS,下降了2.29DS。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ini-RK治疗低、中度近视眼疗效确切,手术方法及手术环境建立相对简单,术后无常规RK并发症的风险和困扰,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积极慎重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4例(3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术前裸眼视力为眼前数指~0.5,采用LenSX飞秒激光系统进行前囊膜切开、碎核、透明角膜切口。观察术后患者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d,裸眼视力从术前眼前数指~0.5提高到0.1~1.2。术前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733mm-2,随访至术后1个月时,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529mm-2,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为7%。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郭丽  吴航  吉训明  方薇 《眼科》2007,16(4):246-249
目的评价超选择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初步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1例(21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主要指标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方法经检眼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1例,通过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眼动脉推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经超选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眼动脉主干狭窄和阻塞,11例眼动脉主干显影,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治疗后3天视网膜中央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38.18±10.86)秒、(12.65±3.30)秒(t=-11.89,P=0.000)。平均随访(3.23±1.26)个月。治疗后4例患者视力>0.25,9例视力不同程度改善,8例视力无变化。结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可改善患者视力,但需迅速完成内科、神经科及眼科诊断.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的改良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小梁咬切术改良方法治疗青光眼38例,48眼,其中降眼压47眼占97.8%,术前有视力36眼,术后保持术前视力11眼,视力提高24眼,总有效率达97.1%。术后平均眼压1.544kPa,符合生理要求。通过远期疗效观察,48眼中3年以上20眼,2年以上12眼,有效率达95.0%,尚无复发病例。半年以上的有6眼仅有1例眼压在2.31-3.73kPa。疗效满意。未发现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50例91眼。术前屈光度为-8.00—-25.0D(x±s:-10.73±4.48D),其中散光度最高达-4.D。术后第1天,91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周后逐渐有下降趋势,3个月趋于稳定。术前屈光度≤-12D的Ⅰ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为-0.25±0.65D,97.9%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12D的Ⅱ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1.59±2.27D,74.4%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术后屈光度欠矫,术后3个月Ⅰ组20.8%欠矫,欠矫屈光度在-0.5—-2.0D,Ⅱ组32.6%欠矫,欠矫屈光度在-1.0—-8.0D,(x±S:-2.09±1.85D)。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早期效果令人满意。但如何减少术后屈光度回退,改进计算机切削程序,熟练手术技巧及Lasik术远期效果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确诊为糖尿病的74例9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年限从1至21年不等。术前常规检测血糖,使血溏控制在正常或最低水平。患者行囊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晶体为6.5~7mm直径单凸型。术后3天裸眼视力1.0以上者8只眼(8.9%),0.5~0.9者57只眼(63.3%),0.1~0.4者16只眼(17.8%),0.1以下者9只眼(10%)。术中并发症主要有虹膜出血和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共2眼(2.2%)。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晶体表面色素沉积(92%);晶体表面渗出膜7眼(8%);术后虹膜后粘连5眼(6%)。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多数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应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术前血糖不能降至正常的患者,术前应用止血药和抗菌素,术后及时抗炎治疗,同样能恢复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丹枝逍遥散合桃红生四物汤加减,配合静脉滴注脉络宁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12例13眼。以视力、眼底检查、结合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对比敏感度(CS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等检查。结果作为综合分析评价疗效的标准。结果治愈5例5眼,占38.46%;显效4例5眼,占38.46%;有效2例2眼,占15.38%;无效1例1眼,占7.69%;总有效率92.31%。治疗后有10眼视力≥1.0,P-VEPCSF,视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微型角膜刀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MLK-E或LASL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利用微型角膜刀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用schwind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0例47眼,术前屈光状态<-15D的Ⅰ组共35眼,屈光度为-10.20±2.04D,最佳矫正视力为0.92±0.26(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2眼,屈光度平均为-17.64±1.83D,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3(0.1—0.8)。散光最高为4.5D。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8±0.52D(-1.75—+0.50D),裸眼视力34眼(97%)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25眼(71.4%)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44±1.97D(-5.50—+1.25D),8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选眼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魏洪斌庞志宏李娟马跃斌【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药物疗法尿激酶/治疗应用导管插入术,外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1R770.5患者男,45岁,因右眼突然失明2天,于1997年8月29日入院。全身检...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517例(533只眼)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眼内异物摘出率为97.6%,术后有用视力(本组为0.05~0.4)由术前的12.5%增至23.2%,良好视力(本组为≥0.5)由7.2%增至17.0%(P<0.005)。当异物位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时,术后有用视力增加率分别为44.4%、25.1%、10.7%,良好视力增加率分别为26.3%、12.7%、2.7%。结论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摘出眼内异物和提高术后视力,解决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